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493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

《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x

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德开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6年—2019年)

建校伊始,德开小学秉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校训,坚持质朴务实与开拓进取相融合的幸福校园精神,通过前几年三年规划的实施,学校在德育、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价、校本课程建设等领域,围绕“书香校园,幸福德开”主导理念积极进行探索实践,逐渐形成幸福校园。

建校8年,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体育和艺术特色学校、德州市示范小学、小科学家培养基地学校等三十多项荣誉称号。

进入第二个三年发展后,德开小学着力创建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开发区市级名校,为德州市发展优质基础教育做出贡献,为科教兴市和科教兴国做出贡献。

为此,学校特制定《德州市德开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6年9月—2019年8月)》。

本规划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第二部分:

学校办学理念阐述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第四部分:

领域目标、推进计划及成功标志

第五部分:

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整体情况

学校占地90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多元。

现有50个班级,3200多名学生,教职工146名。

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大专毕业及以上学历123人,占全校教师的90%,小学高级职称53人,占43%。

拥有德州市名校长1名,德州市教学能手9名,优质课获得者38名,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二、学校发展优势分析

(一)外部条件分析

1.周边环境良好,外部关系氛围和谐

学校地处开发区中心,毗邻宋官屯街道服务中心,附近有市行政中心、人民医院、董子文化街、皇明太阳能大厦等科技文化设施,方便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实践活动。

周边有嘉诚东郡小区、新城市花园、中建华府等比较成熟的住宅小区以及新近开发的大量高档小区。

学校与周围社区在社区活动、敬老爱老、场地支援等方面交往频繁,与友邻单位关系融洽,互动良好,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生源状况总体良好

学校近几年接收新生主要以东风路以北,天衢路以南,康博大道以东,减河以西。

招生条件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宋官屯、苗庄、陈段、席辛、刁李贵、东西刘集,小申庄、小温庄、簸箕刘十个社区的居民子女,以及商业小区。

近几年家长中教师、公务员、银行职员、新闻工作人员、私营企业主、公司职员等占比显著提高,普遍对教育都很重视,学历层次也比较高。

从总体来看,生源逐年递增的速度非常之快,在开发区小学内相对比较好。

3.办学条件趋于一流

校园学校占地90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多元。

主体教学楼高低错落有致,造型别具一格,富有现代化气息,而且用走廊连接而成,让师生避免日晒雨淋,还能集室内体育馆(风雨操场)、阶段教室于一体。

教学楼西侧8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的塑胶操场(内有田径场、篮球场)。

学校班班安装智慧黑板和小媒体教学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无线网络和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同时学校各类辅助教室配置齐全,拥有各类艺术、科技等功能教室26个,包括1平方米的多功能舞蹈厅、150个座位的多媒体阶梯教室、120平方米的信息技术教室、藏书38000多册的图书室和师生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乒乓室、民乐室、棋类室……拥有教学用计算机243台,图书生均21册,音体美科学等学科器材和仪器设备均按省一级标准配备,设备齐全。

总体布局新颖,景致迷人,设施齐全,是少年儿童求学的乐园。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学校管理科学高效

学校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到位,规范、有序、民主的管理方式体现依法治校的教育思想,在德育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课程管理等方面建立体现以人为本、追寻校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管理制度。

(1)德育管理方面。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德育功能,系统构建“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2)在师资队伍管理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和校本研修制度。

如建立了一整套的骨干教师培养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将一批优秀教师纳入学校骨干培养规划中,并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名师工程。

(3)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一方面学校以常规管理制度为依基础,规范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保证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实践常规管理创新活动,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含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4)教育科研管理方面。

实现了课题管理全程实施“技术性”管理,包括申报、论证、立项、实施、总结及成果答辩、推广等等,并完善各级立项课题的申报程序,形成“校级研究专题——县市级立项课题——省级立项课题”这一课题申报链,建设好了“金字塔式”的课题申报支撑体系。

(5)课程管理方面。

学校从课程体系设置、构建和美理想的课堂、建立多元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行动等方面进行规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其中,学科拓展型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是学校课程管理中的一大亮点。

2.师资队伍雄厚

几年来,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省级和市、县级的优秀教师。

学校已经逐渐形成一支崇尚师德、钻研业务、潜心从教的较为优秀的教师队伍。

现对学校的师资优势分析如下:

(1)年龄结构合理

从年龄结构来看,整个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成正态分布。

30岁至45岁的教师有70人,占了专任教师的76.9%。

这是学校的骨干力量,这些教师不仅充满活力,有充沛的体力,是最有可能发挥其工作潜能的阶段。

(2)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

一直以来,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逐渐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优秀、乐于奉献的教书育人队伍。

2008年至今教师在县级以上优质课竞赛中获奖的有40人,拥有区级以上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38人,获奖人数占专任教师的41.8%。

近三年,学校在市级以上的论文案例评比中,共有102篇获奖,6篇发表;共有39个课题立项,其中有6个课题获市级奖,共有21个课题结题,大多数教师具备独立主持课题研究的能力。

(3)名师骨干教师队伍已然形成

近三年学校先后培养了1名省教坛新秀,1德州市名校长,9位德州市教学能手和2名全市优秀班主任奖,5名中学高级教师,市县级学科骨干教师20人。

3.学生综合素质良好

(1)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良好

学校学风良好,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在开发区多次检测中名列前茅,后20%学困生也得到有效帮助,学业成绩显著提高。

(2)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全面,个性特长多样

学校课程理念为差异发展,多彩课程,以“多”和“彩”为表象特征,通过课程多元化、学习的选择化、教学个性化、评价多样化等手段,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多样化需求,坚持兴趣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样化原则等原则。

开设拓展型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竞技竞赛活动,成立30多个学生社团。

近三年学校每个学期都在各级各类的体艺、科技、信息技术等比赛中荣获奖项,如全国机器人比赛金等奖、德州市舞蹈比赛二三等奖、舞蹈、器乐、声乐比赛一等奖等。

(3)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学生以红领巾志愿者和科学小课题研究为载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学校、社区的公益性、服务性、体验性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学生自主开展的科学小课题实验研究成果多次荣获奖项。

4.办学特色逐步显现

近几年,我们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差异教育,着力营造“幸福”校园文化,打造科学教育品牌,创建体艺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初步形成。

学校积极开展质量监测和过程性评价、儿童阅读、“三小”培养、民乐进课堂、校园足球等实验项目,语文晨诵、趣味数学、体育足球、音乐民乐、英语口语、美术陶泥和科学实验等学科课程,培养专业教师,建设活动场地和开展活动体系建设,制定一年促规范、三年抓特色、五年树品牌的阶段发展目标,建立了丰富的校本课程、优秀的师资队伍、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校园文化。

以学科拓展型课程撬动课堂变革,实现课程由国家单一向丰富校本转变、学生由全面向个性发展、教师由良好向专业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小文学家培养基地学校、小科学家培养基地学校、小数学家摇篮基地学校等十多项市县级学科特色荣誉称号。

三、学校发展面临问题

在上一个三年发展规划中,学校在现代学校管理思想和制度、名优教师培养、校本课程开发、办学思想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已得到一定发展与建设。

学校管理思想和制度得到广大教师认可,已形成40多位骨干教师梯队,开发了九门校本课程,办学理念、课程建设和学科特色被社会所认可。

但在学校发展的第二个关键三年,办学面临着一系列质的问题:

1.办学规模控制的问题:

由于学校地处人口稠密的新市中心,学区范围大,学区内新楼盘众多,随着学校社会认可度的提升,学区内生源迅速增加。

如何根据标准化学校的要求,科学地控制学校的合理规模,使学校能够稳步、健康地发展。

2.提升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层次的问题:

如何形成更有针对性的、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教师发展需求的队伍建设模式?

在以往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已经实施有差异的教师专业发展与管理,我们已经关注了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需求,但省特级教师、市名师缺乏,对走名师——名校的办学思路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学骨干缺乏有效引领,市级课题缺乏理论指导和支撑,高原现象难以突破。

如何更深入地探索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教师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措施,激发学校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内在发展需求,培养一两名特级教师和省级学科带头人。

3.如何进一步在办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研究”,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问题。

从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思想到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再到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变革、拓展型课堂建设和完美教室,尽管我们在差异教育理念引领下对学校的多个领域进行了探索,但重建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化,所以如何从学校课程设置层面、课堂教学改革层面、学生学科活动体系层面和学校文化建设层面等进行发展性研究,是未来三年必须关注的问题。

4.学校文化积淀不够,“幸福”主题未突出的问题。

办学历史较短,办学规模在逐步扩大,虽积极投入学校文化建设,搭建各类平台以深入挖掘办学理念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等,突出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但尚未形成规范化、系统化、品牌化的学校文化特色,校园主题文化和价值理念建设缺乏规划。

第二部分  学校办学理念阐述

优质的教育应该是促进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生发展的教育。

从建校至今,我们不断实践和提炼“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目标,在实际操作层面将这一目标分解为三个部分,立足实现为每一个孩子和孩子的差异发展、为每一位教师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每一门学科和学科的特色发展,如果将来做的更好一点,为每一位教师的特色发展,为每一门学科的品牌发展。

我们将其概括为差异教育。

一、指导思想

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继承丹小的优良传统,在管理机制、教育策略等方面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系统,以学校管理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和教育教学现代化促进形成适合德开小学特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

二、办学理念

作为一所办学历史短、起点高、发展快的城镇公办小学,学校将围绕前十年对于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差异教育的思考实践,不断完善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为主导的办学思想,在新三年中着力凸现以下办学理念:

1.学校精神:

质朴务实与开拓进取相融合的德开精神

质朴务实是年青德开的风格,8年来德开人以质朴无华的气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培育每一位学生;而开拓进取是幸福德开的前提,是学校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

8年来,学校努力挖掘内外部的资源,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2.学校办学的战略定位:

致力于推进特色和品牌战略,建成管理科学、队伍优化、特色鲜明的在德州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校。

4.办学的核心追求: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首先表明,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学校和教育的价值最终应由学生来检验;第二,强调“每一个”,不是个别、一群,而是每一个,“每一个”与“所有”不同,“每一个”强调个体及其差异性,而“所有”可能突出每一个的综合与共性;第三是“孩子”,意指学校不仅将学生视为“学习者”和“教育对象”,更是可亲可爱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到学校里来度过六年时光,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学习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第四,“幸福人生”,则意蕴着我们既关注孩子当下的生活质量,希望每一个充满绿意的生命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中获得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与精神状态,获得主动的、富有智慧的生存方式与学习方式,获得蓬勃的生命力量,实现生命的幸福成长。

同时也是希望由此开始孩子能拥有和谐、美好的人生。

3.学校口号:

小天地,大舞台,为每个孩子的幸福发展

小天地,大舞台,指使人生起点的小学学校生活是多彩的、丰盈的,充满成长的幸福与快乐;为每个孩子的幸福发展,指为学生今后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丰厚的基础。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坚持走“内涵发展,文化办学”之路,着力营造幸福校园文化,打造学科教育品牌,建设体艺特色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跨跃式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管理科学、队伍优化、特色显现的省级小学。

二、培养目标

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会劳动、会交流、会创造、会生活,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健康人。

第四部分:

领域目标、实施策略、推进计划

(一)学校管理

1.领域目标:

在依法治校和民主办学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实践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深入落实以人为本、以校为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出台相关教育教学考核制度,以制度保证学校教育质量高水平;家长和社区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化发展,促进管理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构筑信息化平台,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聘任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度,深化团队绩效共担制度。

从而使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相统一,争创山东省品牌特色学校。

营造“团结协作,优质高效”的管理氛围。

2.实施策略:

(1)深入实践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促进管理走向民主化

实现教育民主化,必须走学校管理民主化的道路,这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

未来三年我们将以第二轮发展性学校评价制度的实施为契机,完善学校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评价干部制度,做为学校选拔任用中层干部的重要依据;完善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收集家长信息,改进学校管理;建立岗位服务满意率评价制度,把班主任工作评价权交给家长,把干部评价权交给老师,把教学评价权交给家长和学生。

(2)出台《德开小学绩效考核办法》,促进管理走向标准化

随着社会和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为保证德开教育质量的一致和高水平,就要不断巩固德开的品牌。

学校需要建立一整套能够保证优质教育质量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让学校从传统的“人治化”管理走向现代的“制度化、标准化”管理。

未来三年,学校在总结德开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德开教育的质量标准以及为实现这样的标准需要完成的管理操作过程,以完善学校目标管理体系。

(3)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促进管理走向开放化

未来三年,学校除了积极争取政府公共资源的扶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利用各种社会教育场地、师资资源外,还将积极开发家长教育资源,营造学区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吸引家长积极投入教育研究,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技术和理念,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

(4)推进网络化管理,促进管理走向信息化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信息化,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可以通过大众媒体传播手段极迅速地传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在这种形势下,未来学校的管理必然从经验管理、行政管理走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

未来三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推进统一信息化办公平台,力争做到无纸化办公,使网络成为管理、教育、教学等交流的常用手段,成为学校师生展示交流的共同平台。

3.推进计划:

2016年9月—2017年8月:

出台《德开小学绩效考核办法》,构建现代学校基本制度;以绩效工资的改革为契机,完善各项考核条例;形成学校和教师自主发展、自我评价机制;推进管理者队伍建设和学校开放化、民主化、信息化管理。

各项工作运作规范,逐步明晰和完善学校的办学理念系统,形成共同价值观和发展愿景。

2017年9月—2018年8月:

推进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形成学校和教师自我评价、自主发展机制;继续推进管理者队伍建设和学校开放化、民主化、信息化管理,达到办公管理现代化,实现数字化校园、无纸化校务管理。

2018年9月—2019年8月:

完善《德开小学绩效考核办法》,坚持人本、校本和精细管理等现代管理制度的实行,营造“团结协作,优质高效”的管理氛围,实现“和谐、发展、品牌”的学校管理总体目标。

(二)德育工作

1.领域目标:

通过培育校风、培养队伍、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宽领域等方法来构建“和谐校园,温馨教室、精彩教育”德育大环境;100%中队行规合格,鼓励60%中队形成特色;鼓励参与各级各类班主任评比,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举办“班主任沙龙”或“德育论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探索素养教育的德育品牌,通过养性、养正、养智、养德等系列活动,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体制。

创建市区德育特色校和家长学校。

2、实施策略:

(1)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加强班主任培训,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发挥德育骨干引领、辐射和孵化作用,开展年轻班主任指导培养工作。

力争完善教师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并在学科教师队伍中培养若干位育德意识和专业能力双发展的领头人,在班主任队伍中培养若干位班级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双发展的领头人。

(2)探索素养教育的德育品牌。

通过一日常规、好习惯等内容,开展养性、养正、养智、养德等系列活动,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体制,以素养教育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塑造美好心灵。

(3)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的资源,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学校课程实施与校外教育活动的有机整合,开展主题鲜明、生动新颖、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且为不同年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校外活动;建设一支热爱校外教育、具有奉献精神、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校外教育师资队伍;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并能与课内体系相融通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力求让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健康成长。

(4)加强家校合作,拓宽教育领域。

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进一步促进家长之间的教育交流,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

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要不断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队伍建设、学生个别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为工作抓手,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阳光小屋心理辅导室和信箱等对个别心理有偏差的同学进行辅导与追踪研究。

加强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化培训,树立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使之辐射到每一个课堂,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

(6)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发挥课程建设在学科德育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形成一批以素养教育为主题的精品课。

注重德育科研,引导教师针对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开展课题研究,切实发挥德育科研的引领作用。

3、推进计划:

2016年9月——2017年8月:

落实德育常规教育,实施全员德育管理制度,落实学生多元德育评价,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落实素养教育主题德育细节,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塑造学生优良品性。

2017年9月——2018年8月:

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和班级主题文化建设评比,做好特色社团建设,完善升级校园网、班级博客、特色中队创建活动,成立家长学校,做好市心理辅导站和家长学校的创建活动。

积极推进富有德开特色的素养教育德育工程,打造个性德育品牌,为学生提升能力,健康成长,丰盈个性搭建平台。

2018年9月——2019年8月:

通过培养德育队伍、深化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教育形式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达到市级德育特色校标准,德育素养教育成为学校特色和品牌。

(三)教学工作

1.领域目标:

进一步深化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学科教学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并适应有效教学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继承传统教学常规管理优秀内容的同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过程指导及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形成一套保障课堂变革顺利推进的教学常规管理体制,有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建设优秀的教研组,实施三级课程体系,开发《科技创新》等校本特色课程。

2.实施策略:

(1)以有效教学的课堂变革项目为契机,重视学科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在未来三年内,学校将更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对有效教学的感悟和探究,引导广大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激励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逐步体现出学习任务的改革思想和举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具体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选修课学生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

第二,各教研组继续以“品牌创建”为核心理念,通过团队的相互沟通、支持、配合,将品牌理念落实于具体的实践中。

通过“优秀教研组”、“教研组课题成果展示”等活动加大教研组品牌建设力度,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将体育组的快乐大课间、语文组的诵读识字、数学组的趣味数学、美术组的陶艺、科学组的小小科学家等多个学科项目做强做大。

(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创新行动

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以课题为载体,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含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常规管理,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具体从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备课管理,通过研究备课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文本材料”向“研究备课方法”转变;第二,课堂管理,通过常规听课,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研究教学问题”转变,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第三,作业管理,通过改进作业管理的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评改状况”向“注重作业分析”转变;第四,学习指导管理,通过对学生个体学习状况的关注,从“关注学科成绩”向“重视特殊学生发展”转变;第五,学业评价管理,通过多种渠道的建立和活动机制的完善,从“单一的学业评价”向“学科多元评价”转变。

通过实践探索,除了实现传统教学常规管理“管”、“督”、“评”的功能之外,拓展教学常规管理的功能,体现教学管理的“理”、“研”、“引”,真正实现课堂变革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从“督导指向”向“研究指向”转变,向促进教师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