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缓和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486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下载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缓和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推荐下载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缓和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推荐下载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缓和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推荐下载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缓和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推荐下载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缓和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下载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缓和化.docx

《推荐下载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缓和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下载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缓和化.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下载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缓和化.docx

推荐下载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缓和化

[键入文字]

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缓和化

本文讲述了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缓和化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

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和货币量双重控制的现实,设计了体现这一

现实的货币政策指标,并根据这一指标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中国货币政策虽然具有反周期的操作取向,但是货币政策本身却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

要原因。

中国自1997年以来宏观经济波动明显缓和化,其原因既包括基础因素冲击降

低,也包括货币政策冲击的降低。

中国货币政策在1997年以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

是货币政策自身的波动减少了,货币政策更加稳健,不再像1997年以前那样在短期内

出现巨大的变化。

 关键宇:

货币政策,经济波动,利率管制

 一、引言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增长,与此同时增长并不平

稳,出现了较大的经济波动,然而,中国经济波动的大起大落现象在1997年以后基本

上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经济在此以后实现了平稳快速的增长,也就是说中国

1

[键入文字]

宏观经济波动出现了缓和化的趋势。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

经济政策手段,对于稳定经济和降低经济波动是否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否降低了中

国经济波动,这是一个值得分析和考察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货币主义将货币因素看作是经济波动的核心因素,而圣路易斯

方程的提出更是为此观点提供了经验支持,从此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

引起了广泛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高增长和低通胀的现象,经

济学家将这良好的经济表现与美联储正确的政策联系在一起,从而对美国经济稳定与

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例如,Cladda,Cdi,andCerder(2叩0)

根据类似泰勒(1993)提出的美联储的利率规则泰勒规则为基础,估计了美国不同时期

的货币政策规则,指出1979年以前美国经济不稳定的原因是因为此前美国的货币政策

是适应性的而不是采用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规则,而此后则采用了反通货膨胀的货

币政策规则。

 中国货币政策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的通过考察利率政策就能确定其操作方

式,因为在中国利率还没有实行市场化,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直接决定市场上最基本的

利率,同时中央银行还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实施货币政策,所以考察中国货币政策

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变化不能只考虑其中一个指标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之

间的关系,而应该结合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充分考虑利率与货币对中国经济主体

行为的不同影响方式,从而建立一个反映这些因素的货币政策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考

察其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正是基于中国人民银行这种对利率和货币量的双重

控制的现实,本文提出了反映这一现实的货币政策指标,并根据这一指标分析了货币

政策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通过分析发现:

中国的货币政策虽然具有反周期的

2

[键入文字]

操作取向,但是货币政策本身却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中国自1997年以来宏观经

济波动明显缓和化,其原因既包括基础因素冲击降低,也包括货币政策冲击的降低;中

国货币政策在1997年以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是货币政策自身的波动减少了,货币

政策更加稳健,不再像1997年以前那样在短期内出现巨大的变化。

 本文以下部分的结构安排第二部分讨论行为基础;第三部分探讨在利率管制下产出波

动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讨论货币政策冲击与产出波动的定量关系;第四部分从经验角度

考察中国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最后,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二、微观行为基础

 中国目前的利率还没有实行市场化,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直接决定市场上的最基本

的利率,当然,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逐渐放开利率的管制,但是最主要的存款利率

以及贷款利率的基本利率及变化范围还是由央行决定。

在控制利率的同时,中国人民

银行并没有简单地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而是宣称以名义货币总量作为货

币政策的操作工具。

那么,在名义货币总量和利率均由货币当局控制的情况下,显然

这二者都是影响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这二者之间一个或

两个变量来调控经济波动,下面结合中国货币政策这一特点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与宏

观经济动态。

 考察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活动需要考察货币传导机制,而考察货币传导机制首先

3

[键入文字]

需要考察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需求函数形式可以表示

(1)

 其中lnMdt为t期名义货币量的对数,lnPt为t期价格水平的对数,lnYt为t期的真

实产出对数,it为t期名义利率水平,即持币的机会成本,c,,为常数,并且0,

0,这三个参数均为反映经济主体的偏好的结构参数。

(1)式所表示的是货币需求函数,

如果当名义货币供应量M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并且货币市场是出清的,即货币需求

Md等于货币供给M,那么,

(1)可以表示为

(2)

 通过对

(2)式进行差分可以得到货币增长率m与产出缺口y、通货膨胀以及潜在产出

增长率g*的关系

 (3)

 IS曲线反映的是在商品市场均衡条件下支出与真实利率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真

实利率越高,投资成本也越高,消费的机会成本也越高,所以支出就会降低;反之则反

4

[键入文字]

之。

产品市场出清要求支出与产出相等,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产出缺口

与真实利率表示的IS曲线其形式可以表示为

 (4)

 其中et+1为本期对下期通货膨胀的预期,ut是自发的需求冲击,为白噪声过程,

是结构参数,并且0。

由于消费受到消费习惯的影响,过去的消费会对本期的消费具

有正的影响,而投资由于技术原因往往具有滞后效应,所以在IS曲线中应该考虑过去

支出对当期支出的影响。

因此,符合现实的IS曲线应该为如下形式

 (5)

 其中为大于0小于1的常数,当然也是反映消费者偏好和生产技术状况的结构参

数。

 以上分析了需求方面,现在来讨论供给行为,即讨论物价与产出或者通货膨胀与产

出缺口之间的关系。

反映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曲线是着名的菲利普斯曲线。

考虑不完全竞争市场和预期这些比较现实的条件后,Calvo(1983)在结合生产者的最优

价格调整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的菲利普斯曲线

5

[键入文字]

 (6)

 其中k是大于0的结构参数。

(6)式所代表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在微观主体的最优行为

基础上推导而来,因此可以克服Lucas(1976)所提出的对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批

判。

 三、利率管制下的货币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关系

 以上简要地介绍了用于宏观经济分析的IS-LM-AS框架,虽然中国目前的利率没有

市场化,但是中国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还是适合用这一框架来描述。

首先,对于货币

市场均衡而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如果货币当局控制名义货币量,微观经济主体

可以改变交易数量和价格以及改变货币需求量来影响均衡利率以实现货币市场均衡;而

如果在利率非市场化条件下,货币当局控制名义货币量,微观经济主体可以改变交易

数量和价格来实现货币市场均衡,这一关系仍然可以用

(2)式和(3)式来表示;在这一情况

下,如果Mt和it固定,那么Yt和Pt就必须调整,即如果产出上升,那么价格水平将

下降。

对于商品市场均衡而言,利率管制与否并不影响经济主体的优化行为,如果在

预期通货膨胀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利率上升会导致真实利率的上升,从而降低支出;如

果本期支出上升,而利率不变,那么预期通货膨胀将会调整,即预期通货膨胀上升;如

果预期通货膨胀上升,那么当期支出会因为真实利率下降而上升;这与利率市场化情形

下的情况没有区别,因此(5)式可以表示在利率管制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均衡。

菲利普斯

曲线并不受利率是否由央行控制的影响,(6)式所代表的菲利普斯曲线能够反映中国生

6

[键入文字]

产者的最优地调整价格和产量的行为,而利率管制并不影响这一曲线的结构。

 通过以上说明可以知道,虽然利率管制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利率市场化

情况下有一些区别,但是IS-LM-AS框架可以用来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

同时,根

据郑超愚(2002)对中国需求管理导向的小型宏观经济模型的经验考察,IS-LM-AS框架

是可以作为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与中国宏观经济动态是相吻合

的。

现在分析由(3)式、(5)式和(6)式组成的动态系统对货币政策的变化是如何反应的。

由于该系统由三个行为方程组成,并且正好有三个内生变量,因此,可以实现三个市

场均衡,并且这个均衡是惟一的,即中国经济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存在惟一均衡。

由于

(5)式中包含预期变量,所以利用菲利普斯曲线(6)式将预期通货膨胀消去得到产出缺

口、利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7)

 (7)式显示了产出缺口与利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即产出缺口与名义利率负相

关,与通货膨胀正相关,这看上去类似于IS曲线,正是因为这种关系,许多人错误地

将(7)看成是IS曲线。

在对中国经济的进行动态分析或经验研究时,很多研究者将形如

的曲线认为是IS曲线,这显然是不对的。

从理论分析角度来讲,t不是简单的需求冲

击;从经验分析的角度来说,利用这种设定而得到的参数估计并不能正确反映经济主体

对利率的反应程度,因为所估计的参数并不是IS曲线本身的参数。

所以利用形如的曲

线当作IS曲线进行经验分析是不可能避免卢卡斯批判的,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理论结

论与政策建议都是不可靠的。

7

[键入文字]

 利用(3)和(7)消去通货膨胀可以得到产出缺口与货币增长和利率的动态关系

 (8)

 其中是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组合,故也是为白噪声过程。

 从(8)可以看出,产出缺口除了受到供给需求影响以外,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率、利率水平及其变化是影响产出缺口的重要因素。

由于中国目前实行利率管制,中

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对利率和货币总量的调控来实现其稳定经济的目标,这与利率市

场化的情况存在很大区别,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不会导致利率水平的变化,除非货

币当局改变利率水平。

 当货币当局增加货币而利率不变时,由(8)知道,产出在短期内会上升,由于故产出

缺口会逐渐减少,最终产出回到潜在产出水平。

当利率减少而货币供应量不变时,产

出或产出缺口的变化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的大小,如果大于1,那么产出不但

不会上升反而会下降;如果小于1,那么产出会上升;如果等于1,那么产出没有变

化。

对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的大小许多经济学家进行了研究,一般认为其小于1,

所以,利率下降会导致短期内产出增加,然后逐渐回到潜在产出水平。

8

[键入文字]

 以上分析了中国利率管制下的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关系,现在分析货币政策

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某一时期利率上升或者货币供应

量上升,我们可以认为实行了紧缩货币政策,但是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则不能这样简单

的判断,即不能简单地以货币供应量或名义利率水平作为货币政策的指标,因为在利

率管制条件下,货币政策是利率变化与货币量变化的组合。

从(8)式中可以看出,货币

政策是通过mt-it+(it-it-1)-g*t这一复合变量影响产出的,因此任何导致mt-it+(it-it-1)-

g*t变化的政策措施均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发生了变化。

金融货币经济,金融货币-

[飞诺网FENO.CN]

 令mpt=mt-it+(it-it-1)-g*t,故mp是利率管制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指标,那么(8)式变

为,

 yt=ayt-1+bmpt+vt(9)

 tips:

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本文讲述了关于货币流动性

过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摘要:

货币流动性用M1与M2的比例来表示,它反映了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的比

9

[键入文字]

例货币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

首先,世界各主要国家执行的低利率政策是造成当前全

球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其次,各国金融机构信贷创造力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动力;

最后,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又进一步放大了国际货币的流动性同时,作者就市场

货币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破解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货币流动性;过剩;政策

 一、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

 进入21世纪以来,对于当前全球资产价格的非理性高涨,最有效的解释就是国际金

融货币体系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流动性泛滥问题,目前,大量的国际流动性货币正在国

际不同的资产或资本市场上不同的区域循环流动,不同市场体系下更是如此也就是说,

全球货币数量远远超出货币需求,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那么造成全球货币流动性

过剩的原因是什么呢?

 1.世界各主要国家执行的低利率政策是造成当前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根源美国在

911以后,美联储为使美国经济复苏,长达两年多的时间一直保持1%的低利率,两年多的

时间美元的宽松流动性,也造成了现在的亚洲美元欧洲美元石油美元不断地膨胀另

外,日本十年的零利率政策及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使手中有钱的日本人在全球的投资非

常活跃欧洲长达五年的时间保持在2%的低利率,直到去年年底才上升了25个基点同

时,低利率政策为对冲基金等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使得大量资金脱离实体经济的内

10

[键入文字]

循环,转而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从而不断推高全球资产的估值水平;而这种全球资产

价格的上涨,不仅刺激了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也提高了抵押质押品的价值,进而使得银行

不断放大对投资者的信用,更多的资金进入了投资投机市场,推动着全球资产和大宗商

品的价格不断高涨

 2.在全球外汇储备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各国金融机构信贷创造能力是全球流

动性过剩的动力从目前来看,世界各主要国家金融机构信贷创造能力依然强劲在美国

国内信贷增长当前仍然保持平稳上升的情况下,使得全球出现了结构性的储蓄过剩问题

虽然随着美联储升息紧缩作用逐渐显现,美国国内金融机构信贷增长增速将会有所回落

相比之下,日本经济从2004年开始走出谷底,2005年经济进入明显复苏阶段;而欧元区经

济进入2006年以来,同样出现了加快复苏势头,其金融机构信贷创造能力强劲,从而使工

业国家货币性供应充足,货币流动性增加

 3.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又进一步放大了国际货币的流动性作为金融衍生品的资

产证券化技术,在把资产所有者的固定资产盘活的同时,也不断释放出了庞大的货币流动

性,成为低成本借贷外又一个能够产生稳定货币流动性的领域更多金融衍生产品的持续

推出,为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和在公开市场的回购对冲增加了许多技术性难度,影响

着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应

 4.全球经济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资本的流动渠道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亚洲

国家经济的外向型特征变得更加明显,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不断积累,在国内消费市场有

限或内需不足,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资产或有价证券来为较高的外汇储备寻找出路大量

11

[键入文字]

的亚洲剩余资金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又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及对冲基金等提供了相对廉

价的资本,进而成为了全球货币流动性的又一个重要来源

 二、中国市场货币流动性状况及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宏观调控,逐步摆脱了通货紧缩的态势,出现了市场流动性供给大

于需求的现象,特别是2005年以来,市场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突出根据粗略统计,2004

年为10711亿元,2005年为9939亿元,2006年为19225亿元2005年第一季度末总体

流动性同比减少8.4%,但2006年第一季度末却同比增加了9286亿,增加幅度高达

93.4%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出现了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通货紧缩,造成货币的长期超额供给19982005年间,我国货

币供给增长率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和(详见表)19982005年均EM1与

EM2分别高达5.4和6.52006年上半年货币供应量M1和M2同比分别增长15.30%

18.43%,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4.30和2.76个百分点,但GDP增长率为10.9%,比2005年

同期9.9%,仅有微弱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也仅上涨2.2%,货币超额供给的态

势依然严重

 在流动性过剩的推动下,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失衡没有明显改善,在有些部门还

有所恶化除了以速度上升的贸易盈余为表现的外部失衡外,投资和消费的走势差异也导

致内部失衡有加剧的趋势内部失衡的主要问题不仅仅在于消费增长过慢,更在于投资

的高速增长1月份投资消费比达到78%以上,如此高投资消费比例是不可持续的,它可

能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下滑或者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调整期同时,流动性过剩的必然表

12

[键入文字]

现就是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数据显示:

2005年IMF全部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名义涨幅高

达34%,同时IMF能源和金属价格指数分别上升42%和36%2006年从铜到糖再到原油,

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快速急剧上涨,有些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铜已经突破8000美元/

吨,原油价格一直在70美元/桶以上徘徊,二者均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点黄金价格飙升至

1980年以来最高点,730美元/盎司虽然资产价格的上升是否会演变成资本泡沫还言之

过早,但是,已经开始直接威胁到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健康

 三、减小货币流动性波动的对策

 针对2006年来的经济运行状况,央行从年初起就连续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调节

货币流动性,抑制国内经济过热现象但是,其调节作用有时会由于总供求状况及其实际

利率的变化而被大大削弱甚至抵消可见,经济中的总供求状况及实际利率水平对货币流

动性的变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央行具体调控政策如下:

 1.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调节货币流通量2006年1-9月通过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净

回笼基础货币6800亿元,加快对冲市场流动性同时,分别于10月11月和12月发行了

总量达2500亿元的定向央行票据,控制部分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过快的态势

 2.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发挥利率杠杆作用2006年4月2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

币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利率5.58%调高至5.85%8月19日,再次同时上调金融机构人民

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25%调高至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

13

[键入文字]

5.85%调高至6.12%

 3.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强流动性管理分别于2006年7月5日8月15日11月15

日和2007年2月25日四次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由年初的7.5%调高至目前

9.5%的水平

 解决目前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除了继续加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提高准备金率

以及更为灵活的汇率机制等手段外,适当扩大汇率波动区间是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有

效途径因为在一个较大浮动区间内,人民币汇率存在双向走势,这会给投机资金带来压

力和风险,使其投机进出资金的成本和风险更大,从而抑制强烈预期下的投机炒作同时,

加快城市化建设,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的保障,消除居民由于医疗教育

社保养老等体系不完善的忧虑,实现消费的真正增长

 参考文献:

 [1]刘超.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原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9).

 [2]许文兵.流动性充裕紧缩政策仍将继续[J].宏观经济,2006,(12):

17.

14

[键入文字]

 [3]聂兆祝.从微观主体融资行为变化审视银行业流动性过剩[J].金融参考,2006,(7):

5.

 [4]王健君.货币流动性过剩威胁中国经济[J].了望新闻周刊,2006,(6):

33.

 [5]朱庆.解读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J].上海经济研究,2006,(10):

13.

 那么关于货币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内容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精彩请大家

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tips:

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令2y为产出缺口y的方

差,这一指标可以表示产出的波动性,令2mp为货币政策指标mp的方差,2v为随

机冲击v的方差,为上一期产出缺口yt-1与本期货币政策指标mpt的相关系数,由

(9)可以知道产出缺口的方差为

 (10)

 从(10)式可以看出产出缺口的方差取决于货币政策指标mp的标准差mp,随机冲击

的标准差v以及上一期产出缺口yt-1与本期货币政策指标mpt的相关系数p。

产出缺

口的标准差y是随机冲击的标准差v和相关系数p的增函数,但是产出缺口的标准差

15

[键入文字]

和货币政策指标的标准差之间的关系则比较复杂。

由(10)可知产出缺口的标准差和货币

政策指标的标准差之间的单调关系取决于下式

 (11)

 一般而言,相关系数p小于0,的符号不能确定,所以的符号也不确定,也就是说货

币政策指标的标准差减少也不一定会降低产出的波动。

如果即如果货币政策稳定经济

的取向不是很明确,那么,货币政策本身会加剧经济波动而不是稳定经济。

如果那么

即如果货币政策具有很强的稳定经济的取向,那么,货币政策的强烈变化是为了应对

经济波动而产生的,货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经济稳定。

 由于货币政策面临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货币政策不能对当期的需求和供给冲击

做出反应,所以货币当局往往采用反馈的货币政策规则,反馈的货币政策规则要求对

上一期的产出缺口采用逆周期的货币政策,也就是

 (12)

 其中01,反映的是货币政策反经济周期操作的力度,wt为白噪声过程,是货币政

策因为非独立性等其他原因而对货币政策反馈规则的偏离。

在(12)这一货币政策规则下

产出缺口为yt=a(1-)yt-1+bwt+vt,在此政策规则下,产出缺口的方差为

16

[键入文字]

 (13)

 显然,在01的条件下,即随着货币政策反经济周期操作力度增加,产出缺口的波动

性下降;另外,货币政策中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政策冲击wt是影响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