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委会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325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委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委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委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委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委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委会报告.docx

《全委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委会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委会报告.docx

全委会报告

抢抓历史机遇 致力科学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为加快构建“三区一城”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都江堰市第十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07年12月22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市委决定召开这次全委(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四川省委、成都市委的各项部署,客观分析当前的形势与任务,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举措,动员和组织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充足的干劲,更扎实的行动抓好2008年工作,谋划2009年和2010年工作,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国人民力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成为我们党的发展史、新中国的发展史、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

市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传达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贯彻落实工作进行了部署。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广泛宣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目前,市委组建了十七大宣讲团,正在全市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宣讲,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以新的要求、新的举措开创建设“三区一城”新局面。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市委全委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2007年,我们在省委和成都市委的领导下,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认真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围绕构建“三区一城”,加快推进以“三个集中”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奋力推进“三新”新突破,破解了诸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发展潜力进一步挖掘,城乡发展活力全面激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质量好、速度快、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亿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14%,比2003年净增51.74亿元。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15亿元,同比增长15%。

全年引进到位成都市外内资45.6亿元,同比增长76.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8.5亿元,同比增长29.3%。

二是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0.8亿元,比2006年净增16.9亿元,增长121%(同口径相比增长84%);比2003年净增25.8亿元,四年增长了5倍。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163%(同口径相比增长106%),比2003年净增了20.7亿元,增长了8倍。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27%。

三是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把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全域成都范围来考量和推动,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6亿元,是历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三纵三横”骨架路网格局初步形成,与成都中心城区的全方位对接正在加快。

集中居住区建设全面推进,截至今年,完成53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58万平方米,有5000余户16000余人搬进新居。

储备土地6000亩以上,是2003年的20倍,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亿元,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00元,增长15.77%;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增长9.23%。

五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投入3.5亿元,深入开展“十大惠民行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妥善处理了公墓塔陵等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及时处置了群体性事件,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始终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全市上下形成了共同奋进的强大合力

一是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工作始终。

市委常委会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和成都市委的重大决策,牢牢把握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三个集中”,科学制定了构建“三区一城”的总体目标和思路,把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

二是以科学的决策机制凝聚力量。

制定完善了《中共都江堰市委工作规则》、《中共都江堰市委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长效制度,坚持常委分工负责制,形成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

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

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

继续加强党对政协的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不断加强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全面贯彻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民族宗教政策、对台政策和侨务政策,巩固和壮大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是狠抓工作落实促进发展。

创新了特色化的绩效考核办法,积极引导干部树立“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全市党员干部用心“想事、谋事、干事”蔚然成风,营造了凝心聚力求发展,真抓实干促跨越的浓郁氛围。

(二)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是编制完善了城乡规划。

打破城乡二元规划壁垒,启动编制《都江堰市域城乡空间发展概念规划》,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市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编制,推进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二是着力建设城乡一体的路网体系。

建成成青旅游快速通道,启动了彭青路、聚青路、岷江4号桥、都汶高速龙池连接线(含龙池隧道)、青城山绕镇路等重大交通路网建设。

实施了我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乡道路、桥梁整治工程,完成蒲阳干道、灌温路、蒲丰路、蒲张路等道路整治,“三纵三横”路网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着力构建以城带乡的城镇体系。

按照城市组团发展思路,加大中心城区提升力度,完成中心城区截污干管建设,启动内二环、水文化广场3座桥梁建设,实施了都江堰大道、一环路、迎宾路等骨干道路综合改造,中心城区的极核功能显著增强。

全面启动了城市自来水新厂建设,实施了电网、水网改造,完善了城镇供水、供电、天然气管网、光纤电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居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清洁能源普及率达70%以上。

全面完成青城山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目标,加大对城乡违法建设整治力度,拆除违法建筑2万多平方米,城乡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四是经营城市实现根本性转变。

“把碎玻璃熔铸为钻石卖”的经营理念产生了明显实效。

全年实现土地收入22.99亿元、收益10.5亿元,土地资源价值得到了整体提升。

(三)始终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三次产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现代服务业优势不断增强。

成功列入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AAAAA”级景区,被授予“全国旅游系统先进单位”、“环境整治先进景区”等称号,被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支撑项目数字旅游示范景区”。

虹口高原村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通过省、成都市初检。

围绕建设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实施了杨柳河街业态调整,加快建设天府一条街,城市中心游憩区初步建成。

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全方位推进。

完成了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概念规划,建成四川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青城国际酒店、都江堰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旅游服务配套项目,堰上青城体育运动休闲中心、“道解都江堰”、蓝光酒店、泰逸酒店等50余个国际休闲度假项目正扎实推进。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获得社会广泛认同,成功举办倾国倾城城市主题日晚会、青城山国际登山节暨与奥运同行全民登山健身大会、都江堰国际夜啤酒节、清明放水节、华文传媒论坛、中国晚报摄影记者走进都江堰采风等大型节会活动,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高。

全年共接待游客827.3万人次,增长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3亿元,增长22.4%;景区实现门票收入1.6亿元,增长16%。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充分发挥“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发展优势,不断加快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进了电子科大产学研基地、TCL动漫制作、南京新城研发社区、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中唱影视娱乐基地等重大项目,全市软件从业人员突破5000人,形成了信息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建设集约环保型工业集中发展区,推动了工业发展新跨越。

一是工业向园区集中步伐显著加快。

建立了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的推进机制,全年新引进工业项目60个,其中,上亿元项目11个。

到位成都市外工业投资14.46亿元,增长26.7%。

龙鼎镁铝、青城万发数字机顶盒、遛洋狗食品等10个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全市工业集中度达62.5%。

二是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累计投入4.57亿元,完善了园区骨架路网,实施了110KV变电站建设,全面启动日处理能力达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建设。

三是企业竞争优势显著增强。

建成拉法基第二条生产线、普什宁江数控机床等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大项目。

完成全社会更新改造投资17亿元,完成工业投资28亿元,优势企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四是加大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关闭违法排污企业25家,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新的贡献。

——加快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实现了现代农业新发展。

坚持建标准、做规模、创品牌的思路,特色农产品核心优势逐步形成。

成功举办首届国际猕猴桃节,都江堰猕猴桃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果品。

川芎成功通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验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我市特色农产品在成都国际农博会荣获17项金奖。

基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日昇猕猴桃园区二期2000亩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我市成为全国首家欧盟和中国良好农业操作“双认证”农产品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猕猴桃鲜果出口基地。

建成农户科学储粮新型小粮仓500户,扎实开展粮食规模化经营综合试点和优质粮油种植基地建设,建成崇义2075亩粮食规模化经营综合试点区。

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南宝蜂产品出口和创汇额成为省内同行业“单打冠军”。

培育壮大祥瑞食品、新联水产、兴达蔬菜等一批龙头企业,全市重点龙头企业达28家,产业化带动能力显著提高。

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42个,带动农户8.8万余户,带动面达68%。

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20.08万亩,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经营面积26万余亩。

(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充分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加大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关注力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幅度高于成都第三圈层平均数。

新建成7所标准化敬老院,残疾人标准化综合服务中心即将竣工。

建立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启动了11万平方米城市危旧房改造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

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卫生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推动管理体系科学化、机构建设标准化、运行机制规范化、医疗服务人性化。

全面完成18个乡镇公立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150个标准化村卫生站建设,启动医疗中心建设工作。

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参合率达97.9%,城乡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

全面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

全面建成32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快速推进都江堰中学新校区建设,完善了第一中学、第四中学、都江堰职业中学等学校配套设施。

不断强化劳动保障和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全面启动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切实加强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工作。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10533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406人。

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提前一年达到比较充分就业市的有关标准。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成功创建四川省首批省级文明城市、成都市级文明城市和省级敬老模范市。

体育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开展了奥运火炬接力宣传和火炬手选拔活动,体育中心建设全面推进。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实施了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青城洞经古乐成功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申报列入国家级名录。

青城山道教学院面向全国招生。

启动了《都江堰志》修编工作。

坚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人口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巩固了“国优”成果,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积极开展生态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活动,荣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获全省第二名。

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对全市173家“放心商店”的管理,有效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物、档案、统计、物价、人防、气象、防震减灾、外事、民族、宗教、台侨、双拥、政研、保密、老龄、关心下一代、移民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民主政治深入推进。

制定了《都江堰市“五会”开放实施细则》,进一步促进市委常委会、市委全委会、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政协常委会“五会”开放的制度化、规范化,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基层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乡镇党委会、政府办公会有序开放,村(居)务、党务公开面达到100%。

40名教师、60名事业人员、90名医务人员和120多名“一村一大”实行公开考试和择优录用。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加大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力度,及时、稳妥地处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加大信访群众工作力度,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

以创建“省级平安市”为载体,巩固和深化“平安都江堰”建设,建成“天网”监控系统并投入使用。

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破案率明显提高。

“处法”工作继续保持“四零”目标。

大力实施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全面完成成都市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

(五)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改革开放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在全域成都理念指导下,积极在试验区建设上先行先试。

积极探索与国际休闲度旅游区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成立了都江堰市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管委会、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整合了景区各种资源,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完成纪检监察机构体制改革,新组建6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初步形成纪检监察工作新格局。

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深入推进,实施了行政“并联审批”,调整了市商务局、经济局等综合管理部门职能。

交通养护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交通职能整合和行业改制。

不断加快社区建设步伐,新组建20个社区居委会和98个农村新型社区,城市社区总数达43个。

认真进行了公务用车清理,核减了公务用车车编,进一步完善了公务车辆规范管理制度。

实施了投融资体制改革,新组建了工业投资公司、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和农业投资公司。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以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承包地为主的农村产权流转机制。

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800万美元,外贸出口2933万美元,分别增长10.5%和20.5%。

(六)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加大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力度,强化干部交流,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深化。

实施了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候选人“一户一票”民主推荐制,采取了“差额公推直选”,完成了村(社区)党组织换届。

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是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

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实施纲要》,积极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大力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活动,记“民情日记”和“乡村夜话”活动已成为我市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了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四色机制”,廉政文化“六进”工作深入推进。

围绕市委重大决策切实开展监督检查和纠风工作,经济发展软环境明显优化。

全面接受了省委巡视,全市工作得到了省委巡视组的充分肯定。

四是党管武装工作不断加强,顺利完成征兵工作。

一年来,在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和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情况下,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大好局面,主要是得益于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以市委为核心的四大班子团结奋斗,得益于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辛勤工作,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拥护支持。

在此,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令人鼓舞,前景令人振奋。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党和群众的要求尚有差距。

一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成效还不明显,产业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是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城乡统筹力度有待提高。

三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实现根本转变,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

四是干部作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

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明年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们已经步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各种挑战。

一方面,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我们拥有实现新跨越的坚实基础。

面临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我们的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明显。

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社会各界,对我们在试验区建设中率先发展充满信心。

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看到,区域竞争更趋激烈,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大。

我们必须以更加主动的态势抢抓历史机遇,以更加扎实的行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200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着力构建“三区一城”的重要一年。

做好明年工作,对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部署,坚持全域成都理念和“三个集中”的原则,运用“瞄准五年发展目标、滚动安排三年工作、扎实完成每年任务”的工作方法,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着力实现城乡统筹力、产业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社会和谐力、体制创新力“五大提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的水平和综合效益,努力开创“三区一城”建设新局面。

200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3%,其中,一般预算总收入增长15.5%,基金预算收入增长3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43.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

全口径财政收入2009年达到50亿元,2010年达到70亿元。

(一)树立全域都江堰理念,全面提升城乡统筹力

完善现代化中等城市架构。

按照城市组团发展的思路,加快城乡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2008年实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2009年全面完成电力、交通、体育、教育、医疗和商业网点等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市政配套建设规划全覆盖。

着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极核,青城山片区、蒲阳工业新城和聚源现代新城组团式发展格局,力争到2010年形成4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

中心城区要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2008年完成内二环、安达路、民丰路等城市骨架道路及二环路以内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全面启动二环路以外的城市规划区建设;2010年基本完成城市极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西区要进一步加大土地储备,加紧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完成青城桥至都汶高速桥右岸外江大道建设;2009年完成鲤鱼沱大桥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全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2010年初步形成3平方公里国际化社区建成区。

城市北区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08年全面启动岷江及白沙河综合整治,2009年完成城市北区土地储备和集中居住区建设,在青城桥以上、紫坪铺水库以下形成白沙河口梯级水面,完成岷江右岸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010年基本形成城市框架。

青城山片区要加快市政配套和集中居住区建设。

2008年完成青城山绕镇路建设,完成长寿新居、芒城新居、青景新居等集中居住区和青城山污水处理厂建设。

聚源现代新城要加快城市骨干路网建设,2008年完成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天府大道、聚青路、聚兴路、彭青路“一纵三横”的城市骨架道路。

完成土地储备1000亩以上。

加快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2008年全市完成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100万平方米以上,2009年完成120万平方米以上。

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不断优化城乡发展环境。

一要着力完善城乡路网体系。

2008年启动成灌快速通道(沙西线延伸段)和成灌干道(IT大道延伸段)建设。

积极做好轻轨和龙门山旅游公路建设准备工作,启动轻轨2号线建设。

建成彭青路、都汶高速龙池连接线(含龙池隧道)、岷江4号大桥。

全面完成二环路、蒲张路、蒲丰路、蒲阳干道、沙西线北灌段等城乡道路改造工作。

2009年完成聚青路、玉堂-青城山环山旅游公路、龙池-虹口-向峨-蒲阳、虹口-灌口环状路网、莲花湖旅游公路建设。

2010年完成成灌快速通道(沙西线延伸段)、成灌干道(IT大道延伸段)和龙门山旅游公路路网及支线建设等。

二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2008年启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区域内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成生活垃圾填埋场和收集清运系统建设,实现全市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和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全面完成柏条河、徐堰河水环境整治。

加强紫坪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大气和水环境保护,强化节能减排,大力推行清洁能源。

三要完善城乡市政配套设施。

2008年启动城区日供水20万吨的自来水厂和110KV青城山变电站、110KV幸福变电站建设。

做好天然气气源引进工作,启动第二条天然气输气管线和压缩天然气(CNG)加气子站建设,着力提高城市能源供应能力。

充分发挥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作用,聚集各种资金参与城市建设。

实施一批旧城镇改造,加快完善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增强石羊、崇义等重点镇承载力和辐射力。

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村建设为重点,抓好村庄整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

继续坚持“把碎玻璃熔铸为钻石卖”的经营理念,提高土地价值,提升城市经营效益。

着力在成灌高速入境段、成青路等重要节点和重要路段实施“亮化工程”,2008年要完成城区四条河和城区二环路的美化、绿化、亮化工作。

完成熊猫广场建设,继续整治城市中小街道和渠系,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深入开展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乡综合管理水平。

进一步规范完善村镇建设管理体制,将城市化管理体制继续向农村延伸。

(二)抢抓试验区建设机遇,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快建设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努力开创现代服务业新局面。

加快龙门山(都江堰段)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大力提升旅游、文化、商贸、节会、软件等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在旅游景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巩固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创建“AAAAA”级景区的成果,积极推进道教文化和水利文化展示和体验项目的建设,着力提升景区极核功能。

积极推进青城外山、龙池、虹口、莲花湖、王婆岩景区打造。

2008年完成龙池景区规划方案,完成虹口漂流“AAAA”级景区、高原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

2009年完成龙池景区整治并形成接待能力,完成王婆岩“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

2010年,全面完成龙池、虹口、莲花湖和王婆岩景区打造。

二是加快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2008年启动龙池、虹口旅游集镇建设。

推进蓝光、经都、龙腾清城、堰上青城体育运动休闲中心等项目建设。

完成青城国际酒店二期、泰逸五星级酒店、岷江国际、青城山游客集散中心、侏罗纪温泉公园、“道解都江堰”大型实景演出、玉垒阁、文庙文化公园、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等项目建设。

2009年启动历史文化复兴工程,完成龙池、虹口旅游集镇、道教博物馆、商业街改造、天府第一街等项目建设。

到2010年全市投入运行的五星级酒店达8家、商务旅游酒店50家,国际休闲度假功能进一步完善。

三是进一步整治提升乡村旅游。

2008年编制完成《都江堰市乡村旅游规划》等,建成乡村酒店10家以上。

同时加快推进“青城山田园风光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