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B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207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B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九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B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九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B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九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B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九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B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B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训练.docx

《第九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B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B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训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B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训练.docx

第九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B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训练

第九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P31S32Cl35.5Cu64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19年科幻片《流浪地球》中有个画面,冰原上是身穿“核电池全密封加热服”的人类,一旦被卸下核电池,人类就被冻僵,该装置提供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

A.化学能B.生物质能C.动能D.热能

2.某反应使用催化剂后,其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总反应为放热反应

B.使用催化剂后,活化能不变

C.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D.ΔH=ΔH1+ΔH2

3.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s)+O2(g)===CO2(g) ΔH1=-393.5kJ·mol-1

②H2(g)+

O2(g)===H2O(l) ΔH2=-285.8kJ·mol-1

③CH3COOH(l)+2O2(g)===2CO2(g)+2H2O(l)ΔH3=-870.3kJ·mol-1

可以计算出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A.+244.1kJ·mol-1B.-488.3kJ·mol-1

C.-996.6kJ·mol-1D.+996.6kJ·mol-1

4.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ΔH为

A.—1780kJ/molB.—1220kJ/molC.—450kJ/molD.+430kJ/mol

5.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已知H+(aq)+OH−(aq)=H2O(l) ΔH=-57.3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

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的反应热ΔH=2×(-57.3)kJ·mol−1

B.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3OH(g)+

O2(g)=CO2(g)+2H2(g) ΔH=-192.9kJ·mol−1,则CH3OH(g)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

C.H2(g)的燃烧热是285.8kJ·mol−1,则2H2O(g)=2H2(g)+O2(g) ΔH=+571.6kJ·mol−1

D.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kJ·mol−1,则

C6H12O6(s)+3O2(g)=3CO2(g)+3H2O(l) ΔH=-1400kJ·mol−1

6.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有关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C(s)+O2(g)=CO2(g) ΔH1CO2(g)+C(s)=2CO(g) ΔH2

2CO(g)+O2(g)=2CO2(g) ΔH3

4Fe(s)+3O2(g)=2Fe2O3(s) ΔH43CO(g)+Fe2O3(s)=3CO2(g)+2Fe(s) ΔH5

A.ΔH1>0,ΔH3<0B.ΔH2>0,ΔH4>0

C.ΔH1=ΔH2+ΔH3D.ΔH3=ΔH4+ΔH5

7.CO、H2、C2H5OH三种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O(g)+

O2(g)===CO2(g) ΔH1=akJ·mol-1

②H2(g)+

O2(g)===H2O(g) ΔH2=bkJ·mol-1

③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3=c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0

B.2H2O(l)===2H2(g)+O2(g) ΔH=-2bkJ·mol-1

C.CO2与H2O合成C2H5OH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D.2CO(g)+4H2(g)===H2O(g)+C2H5OH(l) ΔH=(2a+4b-c)kJ·mol-1

8.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原理为N2O(g)+CO(g)=CO2(g)+N2(g) 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ΔH1+ΔH2

B.ΔH=-226kJ·mol-1

C.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向反应器中补充Pt2O+和Pt2O

9.丙烯与HCl加成可能发生反应①和②,其能量与反应进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CHClCH3比CH3CH2CH2Cl稳定

B.反应①的第I步与第Ⅱ步均放出能量

C.反应②的第I步比第Ⅱ步反应速率快

D.活化能反应①比②的大,反应①更易进行

10.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Ox-(x=0,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离子中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E

B.上述离子中最稳定的是A

C.C→B+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lO

(aq)=ClO

(ag)+ClO-(aq)ΔH=-76kJ·mol-1

D.B→A+D的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11.俄罗斯用“质子—M”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光线”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用的运载火箭使用的是以液氢为燃烧剂,液氧为氧化剂的高能低温推进剂,已知:

(1)H2(g)=H2(l)ΔH1=-0.92kJ·mol-1

(2)O2(g)=O2(l)ΔH2=-6.84kJ·mol-1

(3)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molH2(g)与1molO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mol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低

B.火箭中液氢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l)+O2(l)=2H2O(g)ΔH=-474.92kJ·mol-1

C.氢气的燃烧热为ΔH=-241.8kJ·mol-1

D.H2O(g)变成H2O(l)的过程中,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

12.下列事实与对应的方程式不符合的是

A.硫化氢溶液呈酸性:

H2S

2H++S2–

B.“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

2NO2(g)(红棕色)

N2O4(g)(无色)ΔH<0

C.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1

D.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出现浑浊:

S2O

+2H+=S↓+SO2↑+H2O

13.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状态1是液态,则状态3一定是气态

B.状态3是液态,则状态4一定是气态

C.A(状态2)+B(g)═C(状态3)+D(g)ΔH=(d﹣a)kJ·mol−1

D.断裂1molC(状态3)和1molD(g)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e﹣d)kJ

1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B.已知H2(g)+F2(g)=2HF(g)ΔH=-270kJ·mol-1,则1molH2与1molF2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时放热大于270kJ

C.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ΔH=-890.3kJ·mol-1,则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mol-1

D.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ΔH=-38.6kJ·mol-1

15.已知一定温度下:

①N2(g)+O2(g)=2NO(g) ΔH1=+180kJ·mol−1 ②N2(g)+3H2(g)

2NH3(g) ΔH2=-92.4kJ·mol−1 ③2H2(g)+O2(g)=2H2O(g) ΔH3=-483.6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上图所示,则ΔH=E1-E3

B.2molH2(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483.6kJ

C.由反应②知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和3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kJ,若通入2molN2和6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kJ,则184.8>Q2>2Q1

D.氨催化氧化反应为4NH3(g)+5O2(g)=4NO(g)+6H2O(g) ΔH=+906kJ·mol-1

16.煤的液化可以合成甲醇。

①“气化”:

C(s)+2H2O(g)=CO2(g)+2H2(g)ΔH1=+90.1kJ·mol−1

②催化液化Ⅰ:

CO2(g)+3H2(g)=CH3OH(g)+H2O(g)ΔH2=-49.0kJ·mol−1

③催化液化Ⅱ:

CO2(g)+2H2(g)=CH3OH(g)+1/2O2(g)ΔH3=akJ·mol−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液化Ⅰ中使用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Ea、ΔH2都减小

B.反应C(s)+H2O(g)+H2(g)=CH3OH(g)ΔH=+41.1kJ·mol-1

C.ΔH2>ΔH3

D.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6OH−=CO2↑+5H2O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52分)

17.

(1)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反应Ⅰ.2NH3(l)+H2O(l)+CO2(g)

(NH4)2CO3(aq) ΔH1

反应Ⅱ.NH3(l)+H2O(l)+CO2(g)

NH4HCO3(aq) ΔH2

反应Ⅲ.(NH4)2CO3(aq)+H2O(l)+CO2(g)

2NH4HCO3(aq) ΔH3

则ΔH3与ΔH1、ΔH2之间的关系:

ΔH3=___________________。

(2)白磷(P4)可由Ca3(PO4)2、焦炭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得。

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2Ca3(PO4)2(s)+10C(s)===6CaO(s)+P4(s)+10CO(g) ΔH1=+3359.26kJ·mol-1

②CaO(s)+SiO2(s)===CaSiO3(s) ΔH2=-89.61kJ·mol-1

③2Ca3(PO4)2(s)+6SiO2(s)+10C(s)===6CaSiO3(s)+P4(s)+10CO(g) ΔH3

则ΔH3=________kJ·mol-1。

(3)分析图像可知,若0.5molCO被氧化,放出QkJ热量,则Q=________;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则在相同条件下将0.5molCO与1molNO2混合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________QkJ(填“>”“<”或“=”)。

(4)真空碳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土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 ΔH=akJ·mol−1

3AlCl(g)===2Al(l)+AlCl3(g) ΔH=bkJ·mol−1

则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ΔH=________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18.

(1)在一定条件下N2与H2反应生成NH3,请回答:

①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2,且E1>E2,则该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2H4和H2O2混合可作火箭推进剂,已知:

16g液态N2H4和足量氧气反应生成N2(g)和H2O(l),放出310.6kJ的热量;2H2O2(l)=O2(g)+2H2O(l) ΔH=-196.4kJ·mol-1。

反应N2H4(l)+O2(g)=N2(g)+2H2O(l)的ΔH=________kJ·mol-1。

N2H4和H2O2反应生成N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该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该处错误是缺少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提供了0.50mol·L−1和0.55mol·L−1两种浓度的NaOH溶液,应选择______mol·L−1的溶液进行实验。

19.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减少交通事故除遵守交通法规正确驾驶外,安全措施也极为重要。

汽车的安全气嚢内一般充入的是叠氮化钠(NaN3)、硝酸铵(NH4NO3)、硝酸钾(KNO3)等物质。

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或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囊,从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

A.道路起雾与H2O分子的化学键断裂有关

B.NH4NO3、KNO3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

C.NaN3不会和酸性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溶液反应

D.NaN3、NH4NO3固体在储存和使用时都必须格外小心,以免发生爆炸

(2)汽车的安全气囊内叠氮化钠爆炸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叠氮化钠的爆炸反应属于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若爆炸过程中有30mol非极性键生成(一个共用电子对为一个化学健),则反应的能量变化为____kJ(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消耗叠氮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g。

(3)若安全气囊内充的是叠氮酸钠和硝酸钾,撞击时发生的反应是10NaN3+2KNO3=K2O+5Na2O

+16N2↑。

当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同时气囊内还必须充入一定量的SiO2粉末,其在安全气囊内所起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

(1)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

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

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第一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②1molNH

(aq)全部氧化成NO

(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红磷比白磷稳定,则反应P4(白磷,s)+5O2(g)=2P2O5(s)ΔH1;4P(红磷,s)+5O2(g)=

2P2O5(s)ΔH2;ΔH1和ΔH2的关系是ΔH1____________ΔH2(填“>”、“<”或“=”)。

(3)在298K、101kPa时,已知:

2H2O(g)=O2(g)+2H2(g)ΔH1;Cl2(g)+H2(g)=2HCl(g)ΔH2;2Cl2(g)+2H2O(g)=4HCl(g)+O2(g)ΔH3

则ΔH3与ΔH1和ΔH2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ΔH3=ΔH1+2ΔH2B.ΔH3=ΔH1+ΔH2

C.ΔH3=ΔH1-2ΔH2D.ΔH3=ΔH1-ΔH2

(4)已知H2(g)+Br2(l)=2HBr(g)ΔH=-72kJ·mol-1,蒸发1mol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H2(g)

Br2(g)

HBr(g)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200

a

则表中a=__________________。

21.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

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烷可通过热裂解和氧化裂解制取乙烯。

已知下列键能数据:

化学键

C—C

C=C

C—H

H—H

键能/kJ·mol-1

347.7

615

413.4

436.0

①乙烷直接裂解制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氧化裂解制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

O2(g)=C2H4(g)+H2O(g)ΔH=-105kJ·mol-1.结合①分析,氧化裂解相对热裂解生产乙烯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1点)。

(2)利用生物乙醇在某种分子筛催化下可脱水制取乙烯,相应反应如下:

I.C2H5OH(g)

C2H4(g)+H2O(g)

Ⅱ.2C2H5OH(g)

(C2H5)2O(g)+H2O(g)

平衡常数[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平衡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及产品选择性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C2H5OH(g)

C2H4(g)+H2O(g)的ΔH______(填“>”或“<”)0。

②关于上图中交点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一段时间内,反应I、Ⅱ的速率相等

b.某温度下,反应I、Ⅱ的平衡常数相等

c.一段时间内,反应I、Ⅱ中乙醇的转化率相等

(3)利用煤制合成气,再由合成气间接制乙烯包含的反应有:

I.CO(g)+2H2(g)

CH3OH(g)ΔH=akJ·mol-1

Ⅱ.2CH3QH(g)

C2H4(g)+2H2O(g)ΔH=bkJ·mol-1

①反应2CO(g)+4H2(g)

C2H4(g)+2H2O(g)ΔH=_________kJ·mol-1(用a、b表示)。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B)

第九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答案】D

【解析】由“核电池全密封加热服”可知,该装置提供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故选D。

2.【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

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总反应是放热反应,且ΔH=ΔH1+ΔH2,A、C、D项正确;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2-③得2C(s)+2H2(g)+O2(g)===CH3COOH(l) ΔH=-393.5kJ·mol-1×2-285.8kJ·mol-1×2+870.3kJ·mol-1=-488.3kJ·mol-1,B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反应热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所以对于S(s)+3F2(g)=SF6(g),其反应热ΔH=280kJ/mol+3×160kJ/mol-6×330kJ/mol=-1220kJ/mol,故合理选项是B。

5.【答案】D 

【解析】反应过程中除了H+和OH−反应放热,BaSO4沉淀的生成也伴随有沉淀热的变化,即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ΔH≠2×(-57.3)kJ·mol−1,故A错误;CH3OH(g)的燃烧热为1mol甲醇蒸气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不能生成氢气,故B错误;H2(g)的燃烧热是285.8kJ·mol−1,则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2H2O(l)===2H2(g)+O2(g) ΔH=+571.6kJ·mol−1,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是吸热的,故C错误;由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kJ·mol−1可知,0.5mol葡萄糖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为1400kJ,即

C6H12O6(s)+3O2(g)===3CO2(g)+3H2O(l) ΔH=-1400kJ·mol−1,故D正确。

6.【答案】C

【解析】A、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为燃烧,故煤炭的燃烧为放热反应,即ΔH1<0,ΔH3<0,A错误;B、以碳、CO或H2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吸热反应,故ΔH2>0;燃烧均为放热反应,故铁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的,即ΔH4<0,B错误;C、一个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为几步完成,其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②CO2(g)+C(s)=2CO(g)ΔH2③2CO(g)+O2(g)=2CO2(g)ΔH3;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将②+③相加可得:

C(s)+O2(g)=CO2(g)ΔH1=ΔH2+ΔH3,C正确;D、已知:

④4Fe(s)+3O2(g)=2Fe2O3(s)ΔH4⑤3CO(g)+Fe2O3(s)=3CO2(g)+2Fe(s)ΔH5;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将(④÷2+⑤)×2/3可得:

2CO(g)+O2(g)=2CO2(g)ΔH3=

,D错误。

答案选C。

7.【答案】D 

【解析】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则CO与O2反应的反应热为负值,即ΔH1<0,故A错误;H2(g)+

O2(g)===H2O(g) ΔH2=bkJ·mol-1,则2H2O(g)===2H2(g)+O2(g) ΔH=-2bkJ·mol-1,物质的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故B错误;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时,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2CO2(g)+3H2O(g)=C2H5OH(l)+3O2(g),反应中生成乙醇和氧气,则原子利用率小于100%,故C错误;由盖斯定律可知,2×①+4×②-③得到目标方程式,即2CO(g)+4H2(g)===H2O(g)+C2H5OH(l) ΔH=(2a+4b-c)kJ·mol-1,故D正确。

8.【答案】D

【解析】由图甲可得①N2O(g)+Pt2O+(s)===N2(g)+Pt2O

(s) ΔH;②Pt2O

(s)+CO(g)===Pt2O+(s)+CO2(g) ΔH2,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可得N2O(g)+CO(g)=CO2(g)+N2(g),则有ΔH=ΔH1+ΔH2,A正确。

由图乙可知,该反应的ΔH=Ea-Eb=134kJ·mol-1-360kJ·mol-1=-226kJ·mol-1,B正确。

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Ea=134kJ·mol-1,逆反应的活化能Eb=360kJ·mol-1,故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整个转化过程中,Pt2O+是催化剂,Pt2O

是中间产物,反应过程中没有被消耗,故不需要补充,D错误。

9.【答案】A

【解析】A.CH3CHClCH3比CH3CH2CH2Cl能量低,能量低的物质稳定,则CH3CHClCH3比CH3CH2CH2Cl稳定,故A正确;B.反应①的Ⅰ的能量增大、Ⅱ的能量减小,则I吸收能量,故B错误;C.反应②的第I步比第II步活化能大,则反应②的第I步比第Ⅱ步反应速率慢,故C错误;D.活化能反应①比②的大,活化能高难以进行,故D错误;故答案为A。

10.【答案】A

【解析】A.酸根离子对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