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003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0701002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学时:

48

学分:

4学分

适用专业:

计算机网络专业动漫软件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学校理科非物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高等学校中开设物理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工作语言、概念和物理图象、其历史、现状和前沿等方面,从整体上有个全面的了解。

学好大学物理课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相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在大学物理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必须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并能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出条理较清晰的笔记、小结或读书心得。

2.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够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主要的因素,略去次要要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3.会运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与已知典型结果的比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物理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第一篇力学(9学时)

第1章质点运动学(3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位置适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

能借助于极坐标计算质点作圆周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1参考系坐标系质点

1.1.1参考系

1.1.2坐标系

1.1.3质点

1.2质点的位矢、位移和速度

1.2.1质点的位置坐标和位置矢量

1.2.2运动方程与轨道

1.2.3质点的位移

1.2.4速度

1.2.5速度的分量形式

1.3质点的加速度

1.3.1加速度定义

1.3.2加速度的分量形式

1.3.3圆周运动

21.4运动描述的相对性伽利略变换

1.4.1运动描述的相对性

1.4.2伽利略变换

思考题:

1、位移和位置矢量有何区别?

2、位移和路程有何区别?

3、速度和速率有何区别?

第2章牛顿运动定律及牛顿力学中的守恒定律(6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牛顿运动三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能求解一维变力情况下质点的动力学问题。

2、理解力学单位制和量纲。

3、掌握功的概念及变力作功的变达式,能计算一维变力的功。

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概念。

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热能,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

4、掌握质点的动量定理。

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力学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求解简单系统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及牛顿力学中的守恒定律分析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求解简单系统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

2.1牛顿运动定律

2.1.1牛顿运动三定律

2.1.2自然界中的常见力

2.1.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2功和动能定理

2.2.1力的功

2.2.2动能定理

2.3保守力和势能

2.3.1保守力与耗散力

2.3.2势能

2.4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4.1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2.4.2功能原理

2.4.3机械能守恒定律

2.5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

2.5.1质点的动量定理

2.5.2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2.5.3动量守恒定律

2.5.4碰撞问题

2.6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2.6.1力对参考点的力矩

2.6.2质点对于参考点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定理

2.6.3角动量守恒定律

2.7刚体力学基础

2.7.1刚体运动的基本形式

2.7.2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描述

2.7.3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2.7.4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思考题:

1、有人说:

人推动了车是因为推车的力大于车反推人的力?

这句话对吗?

为什么?

2、摩擦力是否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3、在门窗都关好的开着的汽车内,漂浮着一个氢气球,当汽车向左转弯时,氢气球在车内向左运动还是向右运动?

4、你自己身体内的质心是固定在身体内的某一点吗?

你能将质心移至身体外吗?

5、动量守恒时,角动量一定守恒吗?

角动量守恒时,动量一定守恒吗?

6、有一个固定轴的刚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当合力为零时,对转轴的合力矩一定为零吗?

当合力矩为零时,合力一定为零吗?

第二篇电磁学(26学时)

第6章静电场(10学时)

教学目的:

1、理解库仑定律和电学单位制。

2、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电场的叠加原理。

根据电荷的分布能计算电场强度的分布,理解电偶极子和电偶极矩的概念,能计算电偶极子在均匀电场中的力矩。

3、理解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理解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4、理解静电场力作功的特点及静电场的环路定理,掌握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及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

由电荷的分布,根据电势叠加原理会计算空间电势的分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章关于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容等的定义及基本概念;场强迭加原理、高斯定理等基本定律极其应用;场强与电势梯度的关系;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条件和方法以及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

6.1电荷库仑定律

6.1.1电荷

6.1.2库仑定律

6.1.3电力叠加原理

6.2电场强度

6.2.1电场

6.2.2电场强度

6.2.3电场强度的计算

6.3高斯定理

6.3.1电场线

6.3.2电通量

6.3.3高斯定理

6.3.4高斯定理的应用

6.4环路定理电势

6.4.1环路定理

6.4.2电势差和电势

6.4.3电势的计算

6.4.4等势面

6.5静电场中的导体

6.5.1导体的静电平衡

6.5.2电容和电容器

6.5.3传导电流电动势

6.6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6.7静电场能

6.7.1电容器储存的静电能

6.7.2静电场能电场能量密度

思考题:

1、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中,当考察点距离点电荷的距离趋于零时,电场强度趋于无穷大,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怎样解释?

2、电场线、电通量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如何?

电通量的正负表示什么意义?

3、如果在闭合的曲面上的电通量为零时,面上任一点的场强都等于零吗?

面内没有电荷?

面内没有净电荷?

4、电场线能否在没有电荷的地方中断?

为什么?

5、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一定为零吗?

场强为零的点,电势一定为零吗?

第7章稳恒磁场(10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能由电流的分布计算空间磁感应强度的分布。

2、理解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

3、理解稳恒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理解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4、理解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

理解平面载流回路的磁矩的概念。

能计算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能计算载流回路在均匀磁场中所受的磁力矩;能分析运动电荷在均匀电场和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和运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章关于电通量的计算;磁感应强度的定义;毕奥—萨伐定律、安培环路定理、安培定律;掌握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以及载流导线及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问题。

7.1磁场磁感应强度

7.1.1基本磁现象

7.1.2磁感应强度及洛仑兹力公式

7.2毕奥-萨伐尔定律

7.2.1毕奥-萨伐尔定律

7.2.2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

7.3磁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

7.3.1磁通量

7.3.2磁高斯定理

7.3.3安培环路定理

7.3.4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7.4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7.4.1安培力公式

7.4.2载流线圈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矩

7.4.3磁场的功

7.5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7.6介质中的磁场

思考题:

1、能否利用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力来增大粒子的动能?

2、如果让一个质子在地磁场中一直沿着赤道运动,是向东还是向西发射它呢?

3、在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一定的条件下,导体所受的安培力的方向和载流子的种类有无关系?

4、磁场是不是保守场?

5、一块永久磁铁落到地板上就有可能部分退磁?

为什么?

第8章变化的电磁场(6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会计算回路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热。

理解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2、了解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及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

3、理解电流系统的磁场和磁场能量密度,会计算简单电流系统的磁场能量。

4、了解涡电流电场和位移电流的概念以及静电场与涡旋电场的区别和传导电流与位移电流的区别。

5、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及各方程的物理意义。

了解电磁场的物质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自感和互感现象;电场、磁场的能量和场能密度;位移电流的概念;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8.1电磁感应定律

8.1.1电磁感应现象

8.1.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8.1.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8.2动生电动势

8.2.1动生电动势的产生

8.2.2动生电动势的计算

8.3感生电动势

8.3.1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

8.3.2感生电场的性质

8.3.3感生电场的计算

8.4自感和互感磁场能量

8.4.1自感

8.4.2互感

8.4.3磁场能量

8.5位移电流

8.5.1位移电流假设

8.5.2全电流定律

8.6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

8.7电磁波的性质

思考题:

1、当电路中通有强电流,当突然打开刀闸断电时,就有一大火花跳过刀闸,试解释这一现象?

2、用楞次定律说明为什么一个小的条形磁铁能悬浮在用超导材料做成的盘上?

3、将形状完全相同的铁环和吕环适当放置,使通过两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相同,这两个环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场是否相同?

第二篇  振动和波动   (4学时)

第三章   振动和波动   (4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根据受力分析能建立简谐振动振动的微分方程。

2、掌握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

根据振动系统特征及初始条件,能确定振动方程中的三个特征量:

振幅、初位相和圆频率。

3、理解旋转矢量法

4、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生产率振动的合成规律。

5、了解两个同频率相互垂直简谐振动的合成。

6、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了解波动与振动的联系与区别。

7、掌握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能根据波线上某一点的振动方程,写出波动方程。

8、理解波动的能量传播特征及波的能量密度能流和能流密度等概念。

9、了解波的惠更斯原理,理解角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干涉现象和相干波条件。

10、了解多普勒效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描述简谐振动的各物理量,旋转矢量法,弹簧振子,由初始条件写出一维谐振动的运动方程,谐振动的合成。

2、波动方程的建立;波能量及能流、能流密度;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波的相干条件;驻波。

3.1简谐运动

3.1.1简谐振动的特征

3.1.2简谐振动的频率、振幅和位相

3.1.3简谐振动旋转矢量的旋转矢量法方程

3.1.4简谐振动的能量

3.2简谐振动的合成

3.3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3.3.1机械波的形成 

3.3.2周期性机械波横波与纵波 

3.3.3球面波和平面波 

3.4平面简谐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