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二部分学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9930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二部分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二部分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二部分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二部分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二部分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二部分学习.docx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二部分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二部分学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二部分学习.docx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二部分学习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二部分:

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

本部分规定了集中器与下行通信模块的本地接口协议,主要内容包括:

——明确了接口协议的帧结构;

——统一了接口协议的帧格式;

——定义了集中器与通信模块间的物理接口;

——考虑了系统对不同的本地通信信道的适应性,便于扩展新的通信方式和技术。

本部分规定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集中器与本地通信模块接口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帧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微功率无线通信、以太网传输通道的本地通信组网方式,适用于集中器与本地通信模块间数据交换。

载波主节点carrierprimarynode

集中器所在的载波节点。

载波从节点carriersecondarynode

采集器或计量点(电能表)所在的载波节点。

载波从节点附属节点subnodeofcarriersecondarynode

指与载波从节点具有绑定关系的附加载波设备,简称附属节点。

相别relativetoother

对应于节点信道时序物理相线,取值为1,2,3。

信道标识channelID

载波通信报文传输相别。

信号品质signalquality

表达节点对载波信号质量的量化值,取值范围1—15。

源地址sourceaddress

传输数据帧的起始发送方的节点MAC地址。

中继地址relayaddress

传输数据帧时进行中继传送的节点MAC地址。

目的地址destinationaddress

传输数据帧的最终接收方的节点MAC地址。

中继器repeater

载波组网中提供中继的载波节点。

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负责启动载波中继数据包来实现电力线网络互连。

参考模型:

基于GB/T18657.3—2002规定的三层参考模型“增强性能体系结构”

运动系统在有限的传输带宽下要求反应时间特别短,因此设计了增强性能结构(EPA)。

这种体系结构的帧仅用三层,即物理层、链路层和应用层。

【具体见GB/T18657.3—2002第7页】

字节格式:

帧的基本单元为8位字节。

链路层传输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字节传输按异步方式进行,通信速率9600bps或以上,默认为9600bps。

它包含8个数据位、1个起始位“0”、1个偶校验位P和1个停止位“1”。

帧格式:

传输规则

a)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

b)帧的字符之间无线路空闲间隔。

c)如按d)检出了差错,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

d)接收方校验:

1)对于每个字符:

校验起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

2)对于每帧:

检验帧的固定报文头中的起始字符;

识别1个长度L;

每帧接收的字符数为用户数据长度L1+5;

帧校验和;

结束字符;

校验出一个差错时,校验按c)的线路空闲间隔。

若这些校验有一个失败,舍弃此帧;若无差错,则此帧数据有效。

长度L

长度L是指帧数据的总长度,由1字节组成,BIN格式,包括用户数据长度L1和5个字节的固定长度(起始字符、长度、控制域、校验和、结束字符)。

长度L不大于255。

控制域C表示报文的传输方向、启动标志和通信模块的通信方式类型信息,由1字节组成。

传输方向位DIR

DIR=0:

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集中器发出的下行报文;

DIR=1:

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通信模块发出的上行报文。

启动标志位PRM

PRM=1:

表示此帧报文来自启动站;

PRM=0:

表示此帧报文来自从动站。

通信方式

通信方式是指集中器下行的通信模块所采用的通信方式类型,不同的通信方式决定用户数据区中的数据构成和格式。

用户数据

不同通信方式的用户数据的内容各不相同,具体定义参见对应通信方式的用户数据结构部分。

帧校验和

帧校验和是控制域和用户数据区所有字节的八位位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

传输服务类别

平衡传输过程

适用信道:

全双工接口可采用平衡传输规则。

发送/无回答:

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通信服务,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

发送/确认:

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通信服务,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

当从动站正确收到启动站报文时,并能执行启动站报文的命令,则发送确认帧;否则发送否认帧。

请求/响应:

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通信服务,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

从动站响应新的请求服务之前,必须完成前一个请求服务的响应。

集中式路由载波通信的用户数据区格式

用户数据区中所有预留部分均用0填充。

信息域R:

下行报文:

——路由标识:

0表示通信模块带路由或工作在路由模式,1表示通信模块不带路由或工作在旁路模式。

——附属节点标识:

指载波从节点附属节点标识,0表示无附加节点,1表示有附加节点。

——通信模块标识:

0表示对集中器的通信模块操作,1表示对载波表的通信模块操作。

——冲突检测:

0表示不进行冲突检测,1表示要进行冲突检测。

——中继级别:

取值范围0~15,0表示无中继。

——信道标识:

取值0~15,0表示不分信道、1~15依次表示第1~15信道。

——纠错编码标识:

取值范围0~15,0表示信道未编码,1表示RS编码,2~15保留。

——预计应答字节数:

取值0~255,用于计算延时等待时间;为0时,延时等待时间为默认时间。

——通信速率:

表示通信波特率,BIN格式,0表示默认通信速率。

——速率单位标识:

0表示bps,1表示kbps。

上行报文:

——路由标识:

D0=0表示通信模块带路由或工作在路由模式,D0=1表示通信模块不带路由或工作在旁路模式。

——通信模块标识:

0表示对集中器的通信模块操作,1表示对载波表的通信模块操作。

——中继级别:

取值范围0~15,0表示无中继。

——信道标识:

取值0~15,0表示不分信道、1~15依次表示第1~15信道。

——实测相线标识:

实测从节点逻辑主信道所在电源相别,0为不确定,1~3依次表示相别为第1相、第2相、第3相。

——电表通道特征:

描述目的节点电表通道的特征,取值范围0~15,0保留,1为载波物理信道为单相供电,逻辑信道为单信道;2为载波物理信道为单相供电,逻辑信道为两信道;3为载波物理信道为单相供电,逻辑信道为三信道;4为载波物理信道为三相供电,逻辑信道为三信道。

——信号品质:

分为15级,取值范围0~15,0表示无信号品质,1表示最低品质。

地址域A:

地址域由源地址A1、中继地址A2、目的地址A3组成。

——当信息域的“通信模块标识”为0时,无地址域A;

——当信息域的“通信模块标识”为1时,载波主节点下行时,源地址A1是指载波主节点的MAC地址,中继地址A2和目的地址A3是指载波从节点的MAC地址;载波从节点上行时,源地址A1是指载波从节点的MAC地址,无中继地址A2,目的地址A3是指载波主节点的MAC地址。

——当为广播命令时,目的地址A3为广播地址999999999999H。

应用数据域:

应用功能码AFN

应用层功能码AFN由一字节组成,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

 

数据单元标识:

数据单元标识由信息类标识DT组成,表示信息类型。

信息类DT由信息类元DT1和信息类组DT2两个字节构成。

DT2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表示信息类组,DT1对位表示某一信息类组的1~8种信息类型,以此共同构成信息类标识Fn(n=1~248)。

数据单元

数据单元为按数据单元标识所组织的数据,包括参数、命令、数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