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答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9020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答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答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答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答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答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答案版.docx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答案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答案版.docx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答案版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习题集答案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习题集

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二○一一年

植物病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致死温度:

导致生物体热死的最低温度或是导致生物体冻死的最高温度。

2.致病性和抗性:

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

3.植物病原的致病性:

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诱发病害的特性。

4.植物病害:

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影响,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干扰,生长发育受影响,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出现病变,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甚至死亡。

5.真菌的生活史:

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孢子的过程。

6.杂草:

能够在人工生境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7.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综合考虑生产者、社会和环境利益,在效益分析基础上,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有效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一下。

8.营养胁迫:

9.温度胁迫:

超过植物生长所需温度对植物造成的胁迫。

10.体外保毒期:

指病毒离开寄主生物,在寄主生物体外能存活的时间。

11.水分胁迫:

植物水分散失超过水分吸收,使植物组织含水量下降,膨压降低·正常代失调的现象。

12.生理小种:

同种病原物的不同群体在形态上没有什么差别,在生理生化特性、培养性状、致病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一般情况下,不同小种对同种作物不同品种(或不同种、属)之间的致病性不同的生物类群。

13.全寄生性种子植物:

没有叶片或叶片退化为鳞片状,无足够叶绿素,不能正常光合作用,导管和筛管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吸取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

14.侵染过程:

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15.潜伏侵染: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而潜伏在寄主体不表现症状,但当寄主抗病性减弱,有利于病菌生长,病菌可继续扩展并出现症状。

-1-

16.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病原物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感染;病原物从侵入

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的感染。

17.寄生物和寄主:

依靠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生物;被寄生的生物。

18.寄生和腐生:

依靠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

维持自身生活。

19.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

只有处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一个植物生长季中具

有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

20.初侵染和再侵染:

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中最初引起的侵染;初

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有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过程。

21.病害循环:

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

度发病的过程。

22.病程:

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繁殖和扩展,然

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23.半寄生性种子植物:

有叶绿素,能光合作用,但根多退化,导管直接与寄主植物相

连,从寄主吸取水分和无机盐。

24.IPM:

综合治理

二、判断题

1.子囊孢子是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

(F)

2.植物病原微生物都是寄生物。

(F)

3.植物病毒是一类有传染性的原核微生物。

(F)

4.植物病毒病没有病征。

(T)

5.真菌性病害一般呈系统性表现症状。

(T)

6.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

(T)

7.一种真菌只能在寄生一种寄主植物,称为单主寄生。

(F)

8.一种真菌的生活史在一种寄主上完成,称为单主寄生。

(T)

9.细菌属于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T)

10.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主动侵入、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F)

11.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T)

12.同一种真菌需要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T)

-2-

13.同一种真菌能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F)

14.没有病征的病害就是病毒所致。

(F)

15.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F)

16.腐生物不会导致植物病害。

(F)

17.单年流行病害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

(T)

18.大面积种植感病作物,遇到大量的强致病病菌就会爆发病害大流行。

(T)

19.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F)

20.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成正相关。

(F)

21.病毒在寄主细胞才能增殖,因此病毒导致的病害都是系统性病害。

(T)

22.病毒导致的病害往往是系统发病。

(T)

23.病毒不能通过寄主植物的种子传播。

(F)

三、选择题

1.表现颗粒状物病征的病害属于:

(A)

A、真菌性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

2.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D)

A、芽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子囊孢子

3.属于严格专性寄生的病原物是:

(C)

A、线虫B、细菌C、病毒D、都不是

4.积年流行病害:

(A)

A、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B、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C、以上都不对上都对

5.杂草分为耕地杂草、杂草类、水生杂草等,是按照杂草的(D)进行的。

A、形态B、生物学特性C、植物系统D、生境

6.表现霉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

(A)

A、真菌性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

7.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D)

A、芽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担孢子

8.能通过伤口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

(B)

A、病毒B、细菌C、真菌D、都可能

-3-D、以

9.杂草分为禾草类、莎草类和阔叶草类,是按照杂草的(A)进行的。

A、形态B、生物学特性C、植物系统D、生境

10.表现锈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

(真菌病害)

A、病毒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

11.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D)

A、芽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卵孢子

12.能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

(C)

A、病毒B、细菌C、真菌D、都不是

13.杂草分为一年生杂草、二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是按照杂草的(B)进行的。

A、形态B、生物学特性C、植物系统D、生境

14.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A)

A、芽孢子B、卵孢子C、结合孢子D、子囊孢子

15.表现脓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

(B)

A、真菌性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

16.能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

(C)

A、病毒B、细菌C、真菌D、都可能

17.下属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征的是:

(B)

A、变色B、霉状物C、畸形D、萎蔫

18.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B)

A、卵孢子B、厚壁孢子C、子囊孢子D、担孢子

19.测试病毒致死温度的时间是:

(C)

A、1分钟B、5分钟C、10分钟D、30分钟

20.能主动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

(C)

A、病毒B、细菌C、线虫D、都不是

21.下属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征的是:

(B)

A、萎蔫B、脓状物C、坏死D、腐烂

22.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C)

A、卵孢子B、卵孢子C、游动孢子D、担孢子

23.植物表现长势不良,叶片发黄,最大的缺素可能是:

(C)

A、缺NB、缺PC、缺KD、缺Ca

-4-

24.主要通过伤口途径侵入寄主的是:

(B)

A、病毒B、细菌C、真菌D、线虫

25.下属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状的是:

(C)

A、粉状物B、霉状物C、畸形D、锈状物

26.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D)

A、结合孢子B、卵孢子C、担孢子D、节孢子

27.下述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B)

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

28.主要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途径侵入寄主的是:

(B)

A、病毒B、细菌C、真菌D、线虫

29.表现粉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

(B)

A、细菌性病害B、真菌性病害C、真菌性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

30.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A)

A、结合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芽孢子

31.属于腐生的病原物是:

(D)

A、病毒B、细菌C、线虫D、真菌

32.单年流行病害:

(B)

A、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B、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C、以上都不对D、以上都对

四、简答题:

1.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特点。

答:

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潮湿条件下,

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装的菌脓;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2.简述植物线虫对植物的危害机理和线虫病害的主要特征。

答:

线虫的穿刺吸食对寄

主细胞有刺激和破坏作用;症状:

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局部畸形和根部腐烂。

3.简述植物病害形成的3因素在病害形成中的相互关系。

答:

环境、寄主、病原物。

4.简述细菌病害的防治要点。

答:

①培养壮苗,要求植株强壮;②移栽时主要保护植

物不要有伤口;③要控制环境条件。

5.简述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和病因种类。

答:

①侵染病害:

具有传染性;

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规律;有明显病变过程。

②不具有传染性;发病无规律,发病迅速。

-5-

6.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答:

不具有传染性;发病无规律,发病迅速,不具

有明显发病中心。

7.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程序。

答:

从病害特点、发病围、周围环境、病史等方

面进行分析,可帮助诊断。

8.简述病害长期预报和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

9.简述病毒病害的特点和主要的传播途径。

10.简答植物病原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和病害对植物的生理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11.简答植物病害症状的概念和类型。

答:

①病征:

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构造;

包含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②病状:

植物自身外部

表现出的异常状态;包含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12.简答植物病害的诊断、鉴定程序。

13.简答真菌的特征和安氏(Ainsworth)分类系统中真菌门的五个亚门名称。

答:

①特征:

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

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体繁殖的真核生物。

②亚门:

鞭毛菌亚门、接合菌

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14.简答杂草对作物的危害方式。

答:

光照竞争、CO2利用竞争、水分竞争、矿质营养

元素竞争。

15.简答柯赫氏法则的步骤并分析柯赫氏法则在哪些条件下不适用。

答:

①步骤:

感病

植物上伴随有病原物;在培养基上可分离和纯培养;回接表现相同症状;再分离培

养得到相同病原物。

②使用条件:

仅适用于侵染性病害。

16.分别简述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主要侵染途径。

答:

①真菌:

直接侵入、自

然孔口侵入;②细菌:

自然孔口、伤口侵入;③病毒:

伤口侵入

五、论述题:

1.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的主要特征。

答:

①真菌病害:

死、腐烂、萎蔫,少数为畸形。

病斑上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

②细菌病害:

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

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粘、似

水珠状菌脓。

腐烂型病毒患部有恶臭味。

③病毒病害:

黄化、矮缩、丛枝、花叶,

少数为坏死。

一般心叶首先出现症状,然后扩展至植株其他部分。

④线虫病害:

株矮小、叶黄化、局部畸形、根部腐烂。

-6-

2.试论述植物保护的发展动态。

3.试述你对我国植保方针的理解。

答: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包括农业、物理、化

学、生物方面的防治。

4.结合实际谈一谈植保工作中应如何理解和运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理论。

5.结合生产实践谈一谈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植物病害?

6.如何诊断植物病害?

并结合病害防治原理试述植物病害的防治要点。

7.结合生产实践简答农药“3R”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简述生产中应如何避免?

答:

“3R“问题指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问题。

由于仅考虑田间防治效果,而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忽视综合治理导致3R问题出现。

生产中应以确保有害生物防治并减少化学防治负效应为目的,利用多种有效技术综合治理。

8.试述以栽培为中心的植物保护和传统植保观念的差别。

9.请从不同角度分析植物病原物与人类的关系。

10.试述植物病害流行的条件和避免造成植物病害流行的要点。

11.如何对田间作物进行病害诊断。

昆虫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两性生殖:

通过两性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雌虫产下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

2.孤雌生殖:

昆虫雌性的卵不经过受精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3.多胚生殖:

一个卵发育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胚胎的生殖方式。

4.抗生性:

植物不能全面满足昆虫营养上的需要,或者含有对昆虫有毒物质;或缺

少一些对昆虫发育特征需要的物质,使昆虫取食后发育不良,生殖力减弱,甚至死亡。

5.耐害性:

有些作物品种在病虫定殖寄生取食后,表现出较强的忍受和补偿能力,

不引起明显症状或产量损失。

6.性二型:

雌雄两性在形态上的差异。

7.多型现象:

同一种昆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机能上表现为三种或更多种不同个体的

现象。

8.经济损害允许水平:

EIL,又称经济损害水平,是农作物能够容忍有害生物危害的

-7-

界限所对应的有害生物种群密度。

9.经济阈值:

ET,又称防治指标,是有害生物种群增加到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而必

须防治时的种群密度临界值。

10.年生活史:

农业生活常考虑的一年中昆虫个体发育的全过程。

11.世代重叠:

多化性昆虫由于成虫产卵期长,或越冬虫态出蜇期不集中,而造成前

一世代与后一世代同一虫态同时出现的现象。

12.世代交替:

在生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13.世代:

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的个体发育

史。

14.卵期:

卵自母体产出到孵化所经历的时期。

15.幼虫期:

昆虫的幼体从卵孵出到发育为蛹或成虫为止的发育阶段。

16.蛹期:

自化蛹至羽化为成虫所经历的时间。

17.成虫期:

成虫自羽化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18.产卵前期:

成虫从羽化带开始产卵所经历的时期。

19.产卵期:

从开始产卵到产卵结束所经历的时期。

20.若虫期:

不完全变态虫类的幼虫时期。

21.羽化:

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

22.化蛹:

末龄幼虫脱最后一次皮变为蛹的过程。

23.不选择性:

植物使昆虫不趋向其上栖息、产卵或取食的一些特性。

24.补充营养:

对性腺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

25.变态:

昆虫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和组织器官发生周期性改变的现象。

26.完全变态: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

态。

27.不完全变态:

昆虫个体发育中,经过卵期、幼期和成虫期四个时期。

28.胃毒剂:

害虫取食时,药剂随同食物进入消化器官,被肠壁细胞吸收后进入虫体

引起中毒死亡。

29.熏蒸剂:

以气体状态通过害虫呼吸系统进入虫体致死。

30.触杀剂:

接触后,通过穿透作用经体壁进入体或封闭昆虫气门,使中毒或窒息。

31.吸剂:

使植物吸收药剂传导至植株的各部分,害虫取食致死。

32.休眠:

由不良环境导致昆虫暂时沉睡的现象,不良环境消除时可恢复生长。

-8-

33.假死性:

昆虫受突然刺激,立刻表现为身体卷曲,静止不动,稍停片刻又恢复正

常活动的过程。

34.滞育:

昆虫在一定季节或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都会出现发育停滞、

不食不动的现象。

35.迁飞:

昆虫有规律的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36.地下害虫:

37.食叶害虫:

38.吮吸式害虫:

39.潜叶害虫:

40.蛀果害虫:

41.蛀茎害虫:

42.仓储害虫:

43.生物灾害:

在自然界,人类与各种动植物相互依存,可一旦失去平衡,生物灾难

就会接踵而至。

44.植物检疫:

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其产品引入和传播,以法律手段实施

的植物保护措施。

45.农业防治:

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或减少其侵染可能性的植

物保护措施。

46.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植物保护措施。

47.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防治技术。

48.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有害生物的技术。

49.种:

50.种群:

一定的生活环境,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总和。

51.性比:

一个种群雌雄个体的比率,通常以雌虫率表示。

52.年龄组配:

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量比例或所占总体的百分率。

53.K-对策:

k对策是一类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适应稳定的栖息环境。

不具

有较大的扩散能力,仅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种群密度较稳定,如乔木、大型肉食动物。

54.r-对策:

人类对作物精心管理,杂草和害虫多有较高的生殖和扩散能力,例如狗尾

草、马唐、飞蓬、以及螟虫、黏虫和褐飞虱等都是r-对策者。

-9-

55.食物链:

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

56.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

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57.农业生态系统:

由一定农业地域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功能

整体,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58.害虫空间分布型:

59.疫区:

由官方划定、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由官方控制的区域。

60.保护区:

二、判断题

1.膜翅目昆虫的蛹是被蛹。

(F)

2.蝇类的蛹是围蛹。

(T)

3.胡蜂的蛹是被蛹。

(F)

4.每一昆虫的学名包括一个属名和种名,后面往往附上定名人的姓。

(T)

5.气候因子包括温度、湿度、降水、光、气流等,其中以温度、湿度对昆虫影响较

大。

(T)

6.在对害虫进行防治时,一般提倡把幼虫消灭在三龄之后。

(T)

7.鳞翅目螟蛾科昆虫的幼虫为植食性,白天卷曲潜伏于土中,夜间出来活动,故有“夜

盗虫”、“地老虎”之称。

(F)

8.完全变态类昆虫完成一个世代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F)

9.膜翅目中细腰亚目姬蜂科、茧蜂科等科都是植食性害虫;而广腰亚目的昆虫如叶

蜂科、茎蜂科等多为寄生蜂类,能寄生在一些鳞翅目等害虫幼虫体。

(F)

10.灯诱法属于农业防治的畴。

(F)

11.昆虫从孵化到第一次蜕皮前称为第一龄幼虫(若虫),以后每蜕皮一次,幼虫就增

加一龄,因此昆虫的虫龄就等于蜕皮次数。

(T)

12.从第一次蜕皮到第二次蜕皮之间的虫龄是第一龄。

(F)

13.叶蝉科昆虫和飞虱科昆虫的区别是叶蝉的后足胫节末端有一显著的能活动的距。

(F)

14.蝶蛾类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均属于多足型幼虫,但蝶蛾类幼虫腹足一般有5

-10-

对,有趾钩,而膜翅目叶蜂类幼虫腹足有6-8对。

(T)

15.害虫在田间呈嵌纹分布,取样方法可采取“Z”字形取样法。

(T)

16.蝶蛾类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的口器类型均为咀嚼式,下颚-下唇-舌形成1

个复合体,但叶蜂类幼虫在复合体顶端有吐丝器,蝶蛾类幼虫则没有吐丝器。

(F)

17.缘蝽科的中胸小盾片小,长于前翅爪片。

(F)

18.具有多型现象的害虫,可根据其型的变化作为指标来预测发生量。

(T)

19.综合治理的基础哲学是容忍哲学,共存哲学。

认为没有必要彻底消灭害虫,只要

把害虫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以下就行。

(T)

20.昆虫的大小通常是指头部的最前端到腹部末端的长度,包括触角、口器、尾须及

外生殖器的长度。

(F)

21.虹吸式口器一般无穿刺能力,只能取食花蜜等液体食物,大多数不造成为害。

(T)

22.经济阈值比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大。

(F)

23.地下害虫蝼蛄的前足是捕捉足。

(F)

24.在大多数昆虫的自然种群,性比接近于1。

(T)

25.经济阈值比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小。

(T)

26.鳞翅目幼虫的口器属于双刺吸式。

(F)

27.蝗虫的口器属于咀嚼式。

(T)

28.蚜虫的口器属于刺吸式。

(T)

29.蓟马的口器属于锉吸式。

(T)

30.草蛉幼虫的口器属于咀嚼式。

(T)

31.蝗虫的头式属于下口式。

(T)

32.蝉的头式属于后口式。

(T)

33.步甲的头式属于下口式。

(F)

34.蝗虫的前足属于开掘足。

(F)

35.鳞翅目蛾类的口器属于虹吸式。

(T)

36.金龟子的触角丝状。

(F)

37.金龟子的前足开掘足。

(T)

38.蝗虫的触角刚毛状。

(F)

-11-

39.蝉的触角刚毛状。

(T)

40.蚜虫的触角丝状。

(T)

41.鳞翅目蝶类的触角丝状或羽毛状。

(F)

42.鳞翅目蛾类的触角丝状或羽毛状。

(T)

43.食蚜蝇的触角具芒状。

(T)

44.双翅目蚊类的触角具芒状。

(F)

45.蜜蜂的触角膝状。

(T)

46.螳螂的前足为捕捉足。

(T)

47.螳螂的后足为捕捉足。

(F)

48.鳞翅目幼虫腹部都有5对腹足。

(T)

49.稻田中出现的长翅型飞虱和短翅型飞虱两种形态的个体属于多型现象。

(T)

50.小地老虎幼虫的口器属于咀嚼式。

(T)

51.小地老虎成虫的口器属于虹吸式。

(T)

52.棉铃虫幼虫口器属于刺吸式。

(F)

53.叶蝉的口器属于刺吸式。

(T)

54.昆虫的触角变化最大的是鞭节。

(T)

55.鳞翅目幼虫的单眼属于背单眼。

(F)

56.鳞翅目幼虫的单眼属于侧单眼。

(T)

57.昆虫的触角、口器、足、翅、外生殖器的全部或大部分都是附肢变来的。

(T)

58.一个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世代。

(T)

59.半翅目昆虫全部为植食性。

(F)

60.在鳞翅目昆虫中,触角第一节上有刺状毛,排成梳状的科属麦蛾科。

()

61.地老虎属于鳞翅目的螟蛾科。

()

62.蚜茧蜂属于膜翅目的茧蜂科。

()

63.稻蝽小黑卵蝽属于膜翅目的姬蜂科。

()

64.七星瓢虫属于鞘翅目瓢甲科的植食类。

()

65.蚜狮是指脉翅目草蛉的幼虫。

()

66.鳞翅目昆虫的变态为全变态、蛹为被蛹。

()

67.鞘翅目昆虫的口器为咀嚼式,变态为全变态。

()

-12-

68.膜翅目昆虫的变态为全变态、蛹为被蛹。

()

69.食虫虻科的成幼虫均为捕食性。

()

70.膜翅目昆虫少数为肉食性,多数为植食性。

()

71.缨翅目的变态属于渐变态。

()

72.危害水稻的大螟属于鳞翅目的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