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514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

《学年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

学年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6.1放大与缩小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以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

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放大镜,一张照片;学生准备18根同样长的小棒。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放大与缩小

1.教师出示放大镜,让学生说一说放大镜的作用,教师把放大镜放在课本上,让学生实际看一看,然后介绍“放大”的概念。

结合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引出“放大”这一概念,轻松、自然。

有利于学生理解放大的含义。

师:

(出示放大镜):

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

生:

是放大镜。

师:

对!

谁能说一说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能会说:

(1)它有放大作用,可以将小字放大,我爷爷在读书看报的时候经常用它。

(2)它还有聚焦作用,用它可以把太阳的光聚焦到一点,将纸点燃。

(2)种说法没有,不必介绍。

师:

大家说得很对。

放大镜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小的东西放大。

现在我把放大镜放在课本的文字上面,(教师边说边做)你们看,这些文字和原来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学生可能会说:

●字还是原来的文字,但字变大了。

●文字的形状没有变,只是文字被放大了。

……

学生还会有其它的不同说法,只要说的意思正确即可。

师:

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这种现象叫做放大。

教师板书:

放大

2.拿出一张照片,让学生观察,和实物相比较,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介绍“缩小”的概念。

选择学生熟悉的、直观的事物,认识“缩小”,初步体会放大和缩小之间的关系。

师:

(拿出一张风景照片)同学们,请大家观察这张照片,和实物相比较,有什么变化?

学生可能会说:

(1)照片上的东西(或树)都变小了。

(2)形状没有变。

……

学生还会有其它的不同说法,只要说的意思正确即可。

(2)种说法说不出,教师引导。

师:

这种现象叫做缩小。

教师边说边板书:

缩小

3.提出“说一说”中的要求,师生举出生活中放大或缩小的事例。

通过交流,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现象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经验。

师: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放大或缩小的现象,谁能给大家举出一个例子来?

学生可能会说:

●复印机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字体、图片的大小。

●学校实验室里的显微镜有放大功能。

●我们使用的地图是实际距离被缩小后绘制出来的。

●用望远镜看远方,可以把看到的实物放大。

……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二、图形放大与缩小

1.提出“分别用同样长的3根、6根和9跟小棒各摆1个等边三角形”的要求,让学生独立操作。

 

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到图形形状不变的特点,为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准备。

 

师:

大家认识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下面我们认识圆形的放大与缩小。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

板书:

圆形的放大与缩小。

师:

请同学们听老师的要求:

分别用同样长的3根、6根和9根小棒各摆一个等边三角形,会吗?

试试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摆的情况。

2.交流学生摆的三角形,教师用课件出示。

然后,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得出:

它们的形状都一样,大小不同。

在动手摆图形、观察图形的活动中,了解三个三角形的特征,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1:

每条边摆1根小棒,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生2:

每条边摆2根小棒,6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生3:

每条边摆3根小棒,9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课件出示摆成的3个三角形。

师:

同学们观察摆出的3个三角形,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1:

它们都是多边三角形,形状都一样,大小不同。

3.让学生观察第①个,第②个三角形,说一说它们的边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用“放大”和“缩小”描述,进行示范。

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的同时,了解“放大”和“缩小”描述的方式,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师:

说得对!

它们的形状一样,只是大小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边长不同,那么,它们的边长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观察3根小棒和6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你发现它们的边有什么关系吗?

(1)第②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是第①个三角形边长的2倍。

(2)第①个三角形每条边长是第②三角形边长的

学生如果有其它的说法,意思对就肯定。

师:

第②个三角形每条边长是第①个三角形边长的2倍,我们可以说第①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得到第②个图形。

反过来还可以说:

第②个三角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就得到第①个三角形。

板书:

第①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第②个三角形。

第②个三角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第①个三角形。

4.让学生观察第①个三角形和第③个三角形,鼓励学生用“放大”和“缩小”描述它们的关系。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给学生尝试的空间,学会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图形放大和缩小。

师:

知道怎样用放大和缩小描述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关系。

再来看第①个三角形和第③个三角形。

你能像老师一样,用放大和缩小说出它们的关系吗?

生1:

第①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能得到第③个三角形。

生2:

第③个三角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后,可以得到第①个三角形。

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补充。

三、放大缩小图形

1.提出例2问题

(1),让学生讨论“把长方形的各边放大2倍”是什么意思。

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说法的机会。

讨论题目的意思,既是明确画图要求的需要,也为学生自主画图做准备。

师:

通过摆三角形,我们认识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现在打开课本第72页,看例2的第

(1)小题。

师:

谁来说一说把长方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说:

(1)把长方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长方形的长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宽边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

(2)就是使长方形长边的长度是原来的2倍,宽边的长度也是原来的2倍。

师:

怎样画图呢?

生:

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乘2,长画6个格长,宽画4个格长。

2.提出画图的要求,给学生充分的画图时间。

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把图形按比例放大的机会。

师:

现在请同学们按要求试着把放大后的图形画在方格纸上。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

给学生一定的画图时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画图情况。

3.交流学生画图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交流、展示学生个性化的做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画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可能说:

原来长方形的长是3个格,宽是2个格,都放大2倍,长边是:

3×2=6(个)格长,宽边是2×2=4(个)格长。

4.提出

(2)的要求。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

把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是什么意思?

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为正确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奠定基础。

师:

在方格纸上放大图形,大家做的特别好。

如果按要求在方格纸上把图形缩小,你会吗?

下面请看第

(2)题。

谁来说一说把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会说:

(1)把长方形的各条边缩小到原来的

就是把长方形的长边缩小到原来的

,宽边也缩小到原来的

(2)就是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度除以2,宽边的长度也除以2。

……

5.让学生自己画图,然后交流画图的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画图、交流、展示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师:

请同学们按要求把缩小后的图形画在方格纸上。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

给学生一定的画图时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画图情况。

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画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交流画图方法。

6.让学生观察画出后的图形,说一说,画出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对直观图形观察、讨论的过程中,感受放大与缩小后图形的形状不变,体会图形的相似。

师: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画出的两个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1:

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和原来相比,形状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图形的大小变了。

生2:

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形状一样。

……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原来每个图形的边长用了几根小棒?

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后,要用几根小棒?

然后再用小棒摆出各图形。

先讨论再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人获得成功的体验。

师:

下面我们看练一练的第1题。

谁能说一说原来每个图形的边各用了几根小棒?

各边缩小为原来的

后,要用几根小棒?

生1:

第一幅图,长方形的长边用了4根小棒,宽边用了2根小棒。

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后,长边要用2根小棒,宽边要用1根小棒。

生2:

第二幅图,梯形的上底用了2根小棒,下底用了4根小棒,两腰各用了2根小棒。

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后,上底要用1根小棒,下底要用2根小棒,两腰各用1根小棒。

师:

说的很好。

请同学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摆完后交流。

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画图,使学生明白,画梯形和三角形时,要先画图形的底和高。

既考查学生读题的能力,也考查学生按要求操作的能力。

师:

请同学们看第2题,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使它们的边长为原来的2倍”是什么意思?

生:

就是把两个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

师:

第一个图是什么图形,先画什么?

第二个图形呢?

生:

第一个图形是梯形。

画梯形时先画下底和高,再画上底……

生:

第二个图形是三角形。

画三角形时也要先画它的底和高,然后再连接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

师:

好!

现在请大家按要求试着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交流时重点说一说各个图形斜边的画法。

3.练一练第3题,学生自己读题,并画图。

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

图形缩小的基本练习。

师:

再看第3题,自己读题,并按要求完成画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关注稍差的学生完成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