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必备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297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必备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复习必备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复习必备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复习必备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复习必备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必备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docx

《复习必备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必备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必备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docx

复习必备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

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学习目标]

学测要求

高考要求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

2.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

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其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

(1)工具:

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技术:

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品种:

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地位: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拨]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

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3)东汉:

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

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

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

(1)两汉:

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

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

(1)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

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

(1)含义:

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2)基础: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3)目标: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

(4)作用:

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易混易错]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条件

(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集体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

(2)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

3.特点

(1)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经营规模小。

(2)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3)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自给自足。

4.评价

(1)地位:

属于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进步性: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贡献。

(3)局限性:

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和徭役,加上自然灾害,使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特别提示] 

1.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2.自然经济不等同于小农经济

(1)自然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应;

(2)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

主题一 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进

探究点1 铁犁牛耕

史料一 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左丘明《国语·晋语》

史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铁锄      铁犁      铁镰

思考 史料一、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分析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提示 现象:

反映了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影响: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加速了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

探究点2 耕作技术的不断改进

史料

图一         图二

思考 史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意义。

提示 变化:

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已相当完善。

意义:

标志着我国古代传统步犁技术的成熟,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发展。

 

主题二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探究点1 农业结构

史料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年画

思考 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怎样的特点?

提示 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探究点2 经营方式

史料 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綑布

,此其分事也。

——《墨子》

思考 史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探究点3 小农经济的地位

史料 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

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思考 史料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

简要说明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提示 观点:

①赞同,中国小农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弱。

②不赞同,中国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

理解:

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稳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国家政权。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经济格局:

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

(2)经济结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经营方式:

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耕作方式:

长期采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的方式。

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5)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私有制历时最长,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

(6)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形成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1.基本特点

(1)分散性: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2)封闭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

(3)自足性:

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4)脆弱性:

是一种规模小、水平低、具有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

(5)落后性: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影响因素

(1)生产力因素:

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

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政府政策因素:

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

 

1.(2018·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题)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

该“耕作农具”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耒耜是先秦时期出现的,故A项错误;二牛抬杠是西汉出现的,故B项错误;一牛挽犁是东汉时期,故C项错误;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出现的,标志着古代中国耕作农具的成熟,故D项正确。

2.(2018·江苏宿迁高二学业水平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山田久欲折,秋至尚求雨。

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

”其中“车”是指(  )

A.翻车B.筒车C.耧车D.水排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求雨”“踏车”可知是需要人力的灌溉工具,故可知是翻车,正确答案为A项。

3.(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王安石诗云:

“取车当要津,膏润及远野。

与天常斡旋,如雨自奔泻……”该诗描写的工具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取车当要津,膏润及远野”“如雨自奔泻”可知是自动的灌溉工具——筒车,正确答案为D项。

4.(2018·江苏无锡学业水平期末测试)甲骨文卜辞:

“(王)大令众人曰:

协田。

”《诗经》:

“千耦其耘。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反映了(  )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甲骨文卜辞”“千耦其耘”“宋代”“村庄儿女各当家”“耕织”可知农业经营方式是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故正确答案为C项。

5.(2018·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下面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两张图片,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最主要的结论是(  )

图一        图二

A.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B.提高了集体耕作效率

C.形成了封建自然经济D.推动了耕犁技术普及

答案 A

解析 依据题目中的图片可知,图一是耦犁,图二是曲辕犁,它们都是小农经济出现之后的耕作工具,所以反映的是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故正确答案为A项。

6.(2018·江苏泰州姜堰区学业水平期末考试)范成大的诗句“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  )

A.小农经济B.手工作坊

C.官营手工业D.商品经济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男解牵牛女能织”可以判断是小农经济,故正确答案为A项。

一、选择题(1~10题为基础达标题,11~15题为能力提升题)

1.(2018·江苏江阴联考)史料记载:

“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

A.铁制工具B.曲辕犁

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可知是原始农业时期,生产工具是石刀石斧,D项正确。

2.(2018·南充高二检测)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16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  )

A.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

B.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

C.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

D.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公元前16世纪前后”“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可知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故D项正确。

3.汉代《淮南子·说山训》一书中写道:

“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

”该规定反映了(  )

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规定保护耕牛,体现了保护农业生产,故D项正确。

4.(2018·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牛耕》邮票。

邮票中的生产工具是(  )

A.耧车B.耦犁

C.曲辕犁D.翻车

答案 B

解析 耧车是播种工具,与画像石不符,故A项错误;西汉赵过推广耦犁,西汉后期逐渐发展为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故B项正确;曲辕犁出现在隋唐时期的江东地区,与材料时间“汉”不符,故C项错误;翻车是灌溉工具,与画像石不符,故D项错误。

5.(2018·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据《耒耜经》记载:

“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低),所以进退曰评。

”材料记载的耕作工具被称为(  )

A.耦犁B.耧车

C.翻车D.曲辕犁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辕”“箭”“评”等关键词可知是曲辕犁,故D为正确答案。

6.(2018·江苏淮安学业水平一模)若给下列图片配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图一 曲辕犁   图二 筒车 图三 耧车

A.灌溉技术的演进史B.铁制农具的大发展

C.中国古代的水利技术D.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

答案 D

解析 据图片材料可知,都是中国古代的农具,既有耕作工具,也有灌溉工具和播种工具,故D为正确答案。

7.(2018·江苏常州学业水平一模)《天工开物·乃粒第一》记载:

“其湖、池不流水,或以牛力转盘,或聚数人踏转。

车身长者二丈,短者半之。

其内用龙骨拴串板,关水逆流而上。

大抵一人竟日之力,灌田五亩,而牛则倍之。

”材料描述的工具是(  )

A.翻车B.曲辕犁

C.筒车D.耧车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转盘,或聚数人踏转”“龙骨”“灌田”等可知是灌溉工具翻车,故A为正确答案。

8.(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黄俞诗云: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

”《华阳国志》载: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材料盛赞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B.龙首渠

C.灵渠D.大运河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岷江”“古离堆”“天府”可知指的是四川成都地区的水利工程,应为都江堰。

故A项正确。

9.(2017·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唐代白居易在《朱陈村》诗中写道: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下列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农业生产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B.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自然恬适

C.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D.小农经济不受封建政府影响

答案 D

解析 自耕农是国家徭役和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不受封建政府影响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0.(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东汉王充《论衡》记载:

“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D.土地私有

答案 B

解析 男耕女织是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材料的内容是精耕细作,故A项错误;铁犁牛耕是耕作方式,不是古代农业的特点,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是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不是古代农业的特点,故D项错误。

11.(2018·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汉书·食货志》载:

“(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材料所指的农具(  )

A.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

B.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

C.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

D.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农具是耦犁,耦犁不能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故A项错误;耦犁是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故B项正确;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的是曲辕犁,故C项错误;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的是灌溉工具,不是耦犁,故D项错误。

12.(2018·江苏南京三模)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示意图,该技术的使用(  )

A.推动灌溉技术的发展B.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C.促成小农经济的形成D.反映播种技术的进步

答案 B

解析 材料是代田法,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故B项正确。

13.(2018·江苏南通三模)下图为西汉农业分布图。

图中信息反映出当时(  )

A.铁犁牛耕在东北地区普遍使用

B.西南巴蜀地区的农业得到开发

C.曲辕犁推动黄河流域农业的发展

D.主要农业区分布取决于水利工程

答案 B

解析 西汉时期农耕区主要是古代山东、古代山西地区,即阴影部分,东北地区只是牛耕推广地区,非普遍使用,故A项错误;巴蜀地区在西汉是重要的农业区,且符合图示,故B项正确;曲辕犁是在隋唐出现,故C项错误;主要农业区取决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只是其中一项条件,故D项错误。

14.(2018·江苏扬州考前调研)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

据此不能直接得出唐代(  )

A.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B.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

C.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

D.农耕技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不了“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岭南到江东体现交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各种农具体现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体现初步形成完整体系,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5.(2018·江苏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宿迁五市二模)《甲子语溪闵雨四首其一》云:

“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

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

”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  )

A.利用水力资源提高冶铁质量

B.推动铁犁牛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C.克服地势限制增强灌溉效益

D.使农田灌溉摆脱了对人力的依赖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灌溉工具,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不是牛耕技术,故B项错误;高转筒车有利于克服地势限制灌溉农田,故C项正确;材料“青裙箬笠倚车卧”表明需要人力,故D项错误。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6.(2018·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测试)下图生动描绘了我国古代农业灌溉的场景,其中所示的灌溉工具在我国唐朝已经出现。

(  )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高转筒车是宋朝才有的,故本题说法错误。

17.小农经济以集体耕作方式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

(  )

答案 B

解析 小农经济是以个体耕作方式为基础,所以此题说法错误。

三、材料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 

男耕女织图

材料三 (王景)迁庐江太守。

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

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 

(1)经济形式:

小农经济。

时间:

春秋时期。

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3)古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条件: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政府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

解析 第

(1)问,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史实回答即可。

(2)问,要结合材料三从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综合回答。

第(3)问,农业的发展与生产工具、技术、政策、自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