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234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

关于《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

 

科学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是应对新形势、增添新措施、确保规划纲要目标全面完成及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今年是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三年,根据国家、省上及规划纲要要求,我们组织力量对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部分指标调整的意见。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估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思路,围绕市委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实现“三个率先、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努力克服冰雪、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良好,各项发展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平均进度,经济发展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我市步入了建国以来又一个又好又快的发展黄金期,开创了团结稳定、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

(一)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80.16亿元,同比增长14.7%,创改革开放以来最高增速,“十一五”前两年年均速度为13.8%,高出规划纲要提出的12%增速1.8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300.44亿元,增长14.3%,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80亿元以上,占到规划纲要提出的800亿元目标的85%。

2007年全市财税总收入完成66.61亿元,增长2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6亿元,同比增长30%,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财税总收入38.7亿元,增长1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25.6%,预计全年将达到24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6%,基本完成规划纲要确定的25亿元目标,高出规划纲要提出的13%增速13个百分点。

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73位,比2005年的78位提升5位。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6.5%,2007年,占GDP的比重由58%上升到60.8%,工业增加值占到第二产业的80%,工业经济成为引领全市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

县域经济和非公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7年,总量分别达到323.2亿元和260亿元,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55.7%和44.8%。

——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转变。

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至1.332吨标煤,比2005年下降8.7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达到2.74吨标煤,化学需氧量减少6.9%,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8%。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21个,累计专利申请量达到1146件,科技贡献率达到53%,比2005年提高1.2个百分点,6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93元,比2005年增加2401元,增长27.9%。

农民人均纯收入2887.9元,比2005年增加656.9元,增长29.4%,分别达到规划目标的85%和82.5%;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6.5万人。

两年来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0.9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5‰以内。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成效凸显、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学发展观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工业经济持续壮大。

2007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82.33亿元,是规划纲要目标的74.3%,年均增速为17.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8.66%,超过47.5%的规划目标;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71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增加值126亿元,同比增长19.7%。

两年来,共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76户,过十亿元的企业13户,过百亿元的企业1户,陕汽和东岭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五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其中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食品和能源化工工业分别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13.0、9.1、2.9和1.4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6%,“宝鸡·中国钛谷”产业集群被科技部列入国家50个产业集群试点之一。

我市已被确定为国家新材料基地。

园区经济不断壮大,带动工业全面升级和集群发展,2007年园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16.05亿元,增长54.28%;完成工业增加值179.8亿元,增长4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74亿元,增长52%。

扎实推动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007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03.5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已完成90亿元的规划目标。

今年上半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1.5亿元,同比增长5.2%;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2.1%,与45%的规划目标只差2.9个百分点;建立了35个农业专家大院和十大良种繁育中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75户,其中国家级3户,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45.8亿元,为农民增收10.4亿元。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共建立各类农民专业经合组织548个。

新修农村通村公路5000公里,其中水泥路350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0.5万亩,新建沼气池2.4万个,农村饮水工程339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和旅游业,第三产业稳步推进。

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5亿元,增长35.6%,接待游客94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成功打造“全球华人老家”品牌,法门寺、太白山、姜炎文化、周秦文化四大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入选2008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摘取了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奖,扶风县荣获“首批中国旅游强县”。

今年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78亿元,增长21%。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8亿元,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46.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9%和2.8%。

金融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4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0亿元。

2、从城镇化进程来看,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完备,大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蔡家坡等为重点的关中西部现代化城镇群初具雏形,城镇载体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大城市建设全面提速,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东扩南移北上,拓展城市空间,拉大城市骨架,城市布局日趋合理,“四横十纵”的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建成区面积达到67平方公里、人口77万,基本形成了代家湾行政中心、经二路和中山路地区商业中心、高新技术开发区、清姜和姜谭老工业区、陈仓物流园区等五大功能区。

“三横五纵一环”的大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223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67公里/百平方公里(含村公路),96%的乡镇、84%的行政村通上了柏油路,城市道路长度430.5公里。

2007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0%,较“十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集中供热普及率65.36%,气化率达到95.72%;用水普及率99.8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83平方米。

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第二轮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修编试点。

“数字宝鸡”建设基本完成,开通了数字化城管系统。

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通过省级验收,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通过了省级测评,并已经国家考评组考核验收。

高新区跨越发展,成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食品等五大优势产业迅速壮大,工业总产值每年均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入区企业达到269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0多户,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39户,过10亿元企业8户。

先后投入40多亿元,完成了一期、二期21平方公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49平方公里的高新三期建设。

2007年完成生产总值(GDP)130亿元,同比增长44.2%;经营总收入420亿元,同比增长53.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43亿元,同比增长52.8%,发展速度连续两年在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经济总量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前移了10位。

今年上半年,完成经营总收入280.03亿元,同比增长39.97%;实现生产总值(GDP)85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同比增长48.77%,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再创新高,增长幅度继续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保持前列。

突破蔡家坡战略实施有力,关中城镇群加速崛起。

完成了蔡家坡地区总体规划、核心地区控制性详规及通路、排水专项规划,建成了渭北西路一期、蔡阳渭河大桥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

蔡家坡汽车零部件基地建设取得突破,共实施重点产业项目36个,完成投资18亿元。

与陕汽集团签订了10万辆微型车及配套车桥、发动机等项目,蔡家坡汽车工业园全面开工建设。

2007年,蔡家坡完成生产总值32亿元,年均增速34.1%,高出规划目标9.1个百分点。

在突破蔡家坡战略的带动下,9个县城和10个建制镇加快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特色日益凸显,关中百公里城镇群初具雏形,奠定了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发展的基础。

3、从生态文明建设来看,源头治理、政策治理、技术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意识得到强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高新区循环经济试点全面启动,完成了凌云电器等5户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支持东岭集团等企业开展环保友好型企业创建活动,长青工业园循环经济试点成效显著。

石油钢管、西凤酒厂等10多户企业开展并通过了国家清洁生产审计,取得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全市累计投入4.5亿元,对58户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施了技术改造,关闭了56户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施了脱硫工程、煤气再利用、余热发电等节能减排项目,2007年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在全省列第一位。

积极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加强重点领域污染治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加大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对82户重点企业进行分类整治,对年产3.4万吨以下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和年产2万以下废纸造纸企业进行关停转产。

渭河流域污染治理全面启动,重点污水垃圾厂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市区十里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已经全面竣工,千阳、陇县、陈仓污水处理厂已建设完成,谭家坡建筑垃圾场、千阳垃圾处理场已建成投用,其余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中。

完成宝鸡桥梁厂电弧炉清洁能源改造等8个大气治理项目。

2007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4.39%,垃圾无害化率达到100%,重点工业企业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二级以上的天数311天。

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及“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绿化覆盖面积达到45万亩;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6%;“绿色宝鸡”建设成效显著,成为西部地区首家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县和小康环保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太白县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切实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条例》,加强了对秦岭生态保护区环境监管。

4、从和谐社会建设来看,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城乡统筹积极推进,事关改善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启动实施民生八大工程项目共47个,已完成投资11.5亿元。

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强,“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艺术中心、妇女儿童中心等“十大文化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逐步完善,市县疾控中心、急救中心和7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投用。

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卫生县城全覆盖,千阳、凤翔、凤县建成国家卫生县城。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基本实现了制度设计上的全面覆盖,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6.5万人,社会保障水平在全国百强城市中列46位。

创业促就业的新机制基本形成,两年来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0.93万人,帮助4.68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外出务工总人数达到81.6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9.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4.7%,居全省之首。

积极应对5.12特大地震灾害,有效组织抗震救灾,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共筹集各类资金6.34亿元,市政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等加固修复任务基本完成。

科学编制灾后重建规划,规划三年重建项目5510个,总投资78.4亿元。

大力实施突破西山战略,扶贫开发迈上新台阶。

西部山区交通、教育、移民搬迁及产业造林项目共计完成投资4.7亿元,实现了4万人脱贫,占目标任务7万人的57%。

全市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247个,占计划任务308个的80%,共解决了23.15万人的温饱和脱贫,占规划目标49万人的47%。

实施移民扶贫搬迁5505户23672人,占规划任务4.25万人的56%,建成集中移民新村(点)90多个,数万余名长期居住在高寒偏远山区的贫困户彻底解决了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和上学难的问题。

5、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成果来看,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区域经济资源配置范围不断拓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以股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加大对国有企业改制改造重组力度,改制面达到98%。

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开展外部董事制度试点,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

大力推进红旗民爆、西凤酒、忠诚机床和秦源煤业4户企业做好上市各项准备工作。

对总金额3.5亿元的24户企业的债务进行了打包处置。

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在凤翔县、岐山县开展了“扩权强县”试点工作。

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粮食、水利、供销等改革进展顺利,在太白县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金融、财政、投资、价格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农行股份制改革全面展开。

文化、科技、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稳步推进。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通过举办“两节一会”,组团外出招商等措施,招商引资卓有成效。

累计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215个,合同引资591.14亿元,到位资金235.29亿元,引进了法国威利雅、日本住友、海航集团、蒙牛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集团落户宝鸡,香港中国燃气集团控股市燃气公司、北京中景公司投资独立二级学院基础设施建设、香港沃博集团投资正和乳品无菌液态奶生产线等项目已建成投运。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6.81亿美元,其中出口5.07亿美元,均超出规划目标。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85个,实现合同引资326亿元,到位资金58.4亿元。

(三)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十大重点工程建设,重大项目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6.2亿元,增长49%,今年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亿元,同比增长32.3%,预计全年将达到410亿元以上,三年将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8.3亿元,占到规划纲要五年累计投资1200亿元目标的79.02%,年均增长33.5%,拉动GDP增长7—8个百分点,高出规划纲要年均20%增长目标13.5个百分点。

争取了一批重大项目,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前两年,共上报争取国家投资项目716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资金和省上投资20亿元。

全市共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136个,在今年确定的70个重点项目中,投资上亿元的项目42个,5亿元以上的项目6个,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产业化项目数量和投资明显增加,达到54个,总投资556亿元,占全市项目计划总投资的79.4%。

建成了一批重点项目,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两年来,全市建成重点项目47个,完成投资337.6亿元。

蒙牛乳业、阜丰生物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宝石机械石油钻井成套及部件生产线、宝鸡卷烟厂异地技改、秦川集团龙门式复合加工中心、宝钛工业园等一批工业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工业强市建设,使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生机。

万象商业广场、石鼓公园、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青铜器博物院、法门寺旅游园区一期等一批商贸物流及文化旅游项目的实施,推动第三产业全面提升;关中旅游环线公路法门寺到岐山段、高新广场、宝天高速、渭滨大道等一批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使我市现代化园林生态大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在“十一五“规划储备1500亿元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筛选、储备了宝鸡大城市交通布局、特色产业发展、煤化工、城市用水等19个重大前期项目,总投资570亿元。

其中工业化项目12个,交通及城市设施项目6个,第三产业项目1个。

郭家河井田建设、150万吨/年煤制甲醇、中铁宝桥高速道岔扩建、宝鸡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宝平高速公路、宝汉高速公路、宝鸡支线机场、西宝快速铁路专用线宝鸡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陕汽10万辆轻微型客货车项目落户蔡家坡。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我市今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对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分析和认识

(一)规划实施取得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总的看,我市“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良好,规划的目标基本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发挥了规划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增强了我市实现“三个率先”的信心和决心,值得总结的经验有:

一是准确把握市情,明晰发展思路,编制科学规划,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实施项目带动,依靠投资拉动,夯实发展基础,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三是立足优势产业,突出区域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四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五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六是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推进社会和谐,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最终归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重大产业项目少,特别是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作用大的重大项目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二是大企业大集团实力还不是很强,配套企业数量较少,在培育产业集群上有效措施不多,产业链条还不完善,大企业的带动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县域经济薄弱,综合实力不强,县域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较低,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第三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32%下降为2007年的30%,对经济的贡献率有所减弱,政策对三产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缓慢,金融、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

(二)对规划实施环境的再认识。

目前,宝鸡同全国一样,正进入新一轮加速发展期,既面临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各种发展要素加速交流的难得机遇,又面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以及国企改革攻坚、三农爬坡过坎、社会事业补课等一系列战略任务,机遇难得,形势严峻。

客观冷静分析“十一五”规划实施后期及今后一段时期形势,我们认为,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宝鸡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的严峻挑战,从宏观形势来看,世界经济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领域的影响日益加深,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加剧,国内保增长的压力加大。

从周边情况来看,我们与东部发达地区甚至周边先进城市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显现,尤其是主要经济指标与西安、榆林、延安、咸阳的差距仍在扩大,保位次的压力日益加大。

从自身发展来看,我市经济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偏小、项目不大、环境不优等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分割、强市弱县、贫富差距的现状还没有实质性改观。

但同时我们仍然面临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新的变化。

随着中央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实施,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宽松,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步伐必然加快,加之省委、省政府对宝鸡工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市加快发展可谓正逢其时。

二是我市处于重要战略地位。

宝鸡处在国家重点支持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关键部位,是我国鄂尔多斯盆地战略能源基地的重要支点和国家大交通网建设的战略节点,随着国家支持政策措施的逐步到位,宝鸡未来一个时期的硬投入将会有较大幅度增加,发展速度有望更高更快。

三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中省企业重组整合为我市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伴随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东部地区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明显的转移趋势,我市具有良好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具备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优势,同时国家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中省企业重组步伐的加快,这为加快我市中省企业做大做强带来了机遇。

四是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拟将我市三区四县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优先予以支持;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给农业发展带来了生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作出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都将为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加快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机遇。

五是国家对地震受灾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宝鸡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区域,国家、省上将对宝鸡灾后重建从政策、项目及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特别对灾区的土地资源、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区别对待,目前我市进入省灾后重建规划投资规模是138.4亿元,这为我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机遇。

三、对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部分指标的调整意见

从规划实施两年多来的实际情况来看,规划指标的设定符合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准确判断,充分把握宝鸡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是科学、客观和符合实际的。

但是面对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及我市率先发展的现状,我们应全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固定资产投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为此,对部分指标提出以下调整意见: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由规划的13%调整为15%,总量由25亿元调整为力争达到3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由20%调整为30%,累计总投资由1200亿元调整为200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000元和3500元调整为分别达到16000元和43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由规划的12%调整到14%,总量由200亿元调整到280亿元;各专项规划所涉及的主要发展指标,应按照规划纲要调整后指标做相应调整。

四、确保“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顺利实现的措施

“十一五”后期,我们要认真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对全市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和分析,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增强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快速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确保规划纲要目标顺利实现。

1、按照既定思路目标,加大规划实施力度,努力实现率先发展。

坚持实现“三个率先”,构建和谐奋进新宝鸡的思路目标,以培育百亿企业集团、壮大产业集群、加快资源开发、发展高新技术为核心,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实现跨越;以推进县域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为方向,加快富民强县步伐,在县域经济发展上谋求突破;以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功能、完善交通体系为目标,提高发展承载能力,在建设西部特大城市上全面提速;以打造物流中心、发展商贸旅游、培育新兴服务业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奋力赶超。

结合本次评估,对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进行一次专项督促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