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穷人与富人千古之谜 教你理财点金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9055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揭开穷人与富人千古之谜 教你理财点金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揭开穷人与富人千古之谜 教你理财点金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揭开穷人与富人千古之谜 教你理财点金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揭开穷人与富人千古之谜 教你理财点金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揭开穷人与富人千古之谜 教你理财点金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揭开穷人与富人千古之谜 教你理财点金术.docx

《揭开穷人与富人千古之谜 教你理财点金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揭开穷人与富人千古之谜 教你理财点金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揭开穷人与富人千古之谜 教你理财点金术.docx

揭开穷人与富人千古之谜教你理财点金术

揭开穷人与富人千古之谜教你理财点金术

 2009-04-2814:

45:

04 东方财富网内容部 

【字体:

大中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编者:

一谈起理财,常听周围人抱怨说,“我没钱,如何理财”“我工作很忙,哪有时间理财”“我不懂,该怎么理财”“我还年轻,等过几年再理”“我是个月光,拿什么来理财”。

这是时下很多人对理财的困惑。

其实理财并非高高在上不可攀,也绝不是富人的专利,更不会耽误你的工作。

理财便在你身边一点一滴,对大多数中低收入者来说,理财更为重要,尤其是自己理财,富人可以聘请专业的理财师为他们打理钱财,而穷人更需要自己学会如何理财。

还是那句话“穷人更需要理财”。

本文探讨的是穷人为何而穷,而富人又为何而富这一堪称千古之问。

我们也见过有不少穷人转而成为富人,当然也有富人沦为穷人。

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教你打开财富大门的点金术。

也敬请多多关注我们的理财频道!

这里有更多的理财点子供你借鉴。

   ==本文导读==

   理财不是富人游戏 穷人更需理财

   穷人所以穷:

是没有把梦想变现实

   穷人的牢骚与致富

   为啥还是穷人 看暴富机会你错过了几次?

   你是一个穷人吗?

请掌握穷变富的哲理

   理财大师刘彦斌:

穷人富人都需要理财 对钱尊重是第一要点

   从穷人到富人只要3步

   巴菲特愿捡10美分,你愿意吗?

   理财不是富人游戏 穷人更需理财

   理财的必要性跟穷富没关系,而是跟一个家庭的生活目标相关,穷人也有生活得更好的要求。

资本存量小,就更需要通过理财巧妙打点资产,安排资金,逐步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让理财来帮助自己实现财务自由。

   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理财专家饶芳:

   理财必要性与穷富无关

   记者:

广大中低收入者需不需要理财,理财对他们的经济生活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饶芳:

银行界有个著名的"二八定理":

即20%的客户拥有80%的财富。

民生银行一家支行也曾经做过测试,发现不足500人的10万元以上的贵宾客户占有该支行85%以上的存款。

广大中低收入者的资本存量之小,由此也可窥一斑。

   但资本存量小,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理财的必要或者能力。

理财,我们这里主要指家庭理财,通俗来讲,就是赚钱、省钱、花钱之道。

它是通过对个人和家庭财务资源进行管理,以实现更高的生活目标的过程。

   理财的必要性跟穷富没关系,而是跟一个家庭的生活目标相关,穷人也有生活得更好的要求。

资本存量小,就更需要通过理财巧妙打点资产,安排资金,逐步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让理财来帮助自己实现财务自由。

理财的关键就是开源节流,通过职业和投资规划来开源,通过生活和财务规划来节流,以此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理财无需大量资本

   记者:

有人认为,理财是富人的游戏,请问这种观点存在哪些误区?

   饶芳:

的确,在理财市场上总是活跃者富有者的身影。

但据此认为理财就是有钱人的游戏,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首先,这是对理财目标的理解错误。

理财不同于投资追求高收益,理财是一种生活战略,投资只是战术上的安排。

理财是为了更好地平衡现在和未来的收支,解决家庭财务问题,保障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生活水准。

富人庞大的资产需要保值增值,需要做出安排,需要理财。

穷人也有生活目标,为了保障基本生活并生活得更好,让有限的资源释放更大的能量,也需要理财。

   其次,是对理财手法的认识不够。

认为理财是富人的游戏,其实还隐含着这样一个观点,即理财需要大量初始资本。

这种理解是不科学的,理财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大钱有大钱的理财道,小钱也有小钱的获利法。

钱少可以用细水长流的投资方式,投入门槛低、进出方便的产品。

基金1000元起卖,以后100元也可以做一笔。

低价股甚至五六百元就可以。

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把闲钱运动起来,就可以做到集腋成裘。

   事实上,理财不是富人的游戏,而是智力的游戏。

其实大多数富人都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拼搏而获得财富的。

他们相对来说更懂得理财,知道理财给他们带来的帮助。

穷人理财拼的还是一个理财智力和能力,懂得生财之道,米少也能烧出一锅好粥。

实在不行,最好就寻求专家帮助拉。

   达到目标就是理财成功

   记者:

具体操作中,穷人理财与富人理财有何区别?

   饶芳:

由于各自财务状况和现实条件不同,穷人和富人在理财时存在较大差别。

   首先,是理财的出发点不同。

富人本身衣食无忧,理财更多的是为了保值增值,让现有的资产能在抵御通货膨胀的同时,实现最大增值。

可以说,富人理财是锦上添花。

穷人理财的目标更直接更具体,就是为了完成某个生活的必需目标,如积攒孩子上大学的学费,为老年生活做准备等等,是对有限的既有资源的精打细算。

   其次,理财信息的来源不同。

富人的生活圈子大,出入场合多,其间充斥了大量的信息,这使得他可以通过社交场合、私人渠道享有比穷人更丰富更及时的信息。

而穷人更多的是依赖公开渠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金融机构的布告等等。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市场里,内幕信息起到更大作用,公开信息只能是偶尔有用,仅就信息来源看,可以说穷人就比富人少了一条腿。

   第三,理财操作手法不同。

财力的悬殊,信息渠道的不对称,决定穷人与富人具体操作手法的不一致。

穷人理财可能更加小心翼翼,多选择保守性的操作工具,如平衡性基金,银行存款;在资金进出上,也会是蚂蚁搬家式,细水长流型,这也决定了他不太会涉足门槛高、风险大的理财产品。

富人可能会更大刀阔斧一些,充裕的资本、多样化的资本结构、较高的风险承受力让他们的选择可以更多,享受到更丰富更优质的理财产品,甚至走向国际市场,获得其他国家金融资产的高收益。

   最后,理财结果也会存在差异。

单从资金投入产出看,当然是富人收获会更大。

但是只要二者都很好地实现了各自的理财目标,事实上就是理财的成功。

   树立正确理财观念

   记者:

中低收入者理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饶芳:

中低收入者资本存量少,风险承受力低,大部分缺乏实战经验,理财时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树立健康的理财投资观念。

理财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过程,不是应时应景的摆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制定了规划后关键是执行,在执行中看效果,找问题,攒经验。

同时,还必须明确,理财规划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实践,不是一两个月的投机生意,这也决定我们在投资产品的选择上要注意长线投资效果,不要太在意短期的波动。

   其次,端正对风险的认识。

中低收入者风险承受力低,是客观现实。

但是,也要看到风险跟收益成正比,如果只是一味躲避风险,风险稍稍高点的产品就不敢尝试,那就只能得到基本的银行存款收益率,用理财来增值就无从谈起。

其实风险并不可怕,只要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管理,稍高的风险,大部分中低收入者还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正确看待专家意见。

专家经验丰富,信息充足,是一般老百姓可以信赖的,尤其对初涉理财或理财经验欠缺的人来说,适当寻求一下专家意见,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自己盲目规划、胡乱投资。

但同时也必须提醒的是,专家意见只能参考,切不可奉若神明,对自己情况最了解的还是自己,专家只能是在方向上做出大概指引,真正做出判断、执行操作还是得靠自己。

   最后,还必须提醒的是,理财是帮助我们实现财务目标的工具,投资者要学会驾驭这个工具。

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我们的理财目标和具体操作也要随着家庭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

不要在环境都完全变了,还在死守着以前的老规划,按部就班地执行,那就失去了理财的初衷和真谛。

(天下商机)

穷人所以穷:

是没有把梦想变现实

   投资致富的先决条件是将资产投资于高报酬率的投资标的上。

而存放在银行无异于虚耗光阴,浪费资源。

   穷人之所以穷,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没有梦想,而是没有去把梦想变成现实。

   有1万元钱,5个人分,每人可得2000元,谁也不穷,谁也不富。

要是其中的两个人用自己的2000元去做生意,每人又赚了1万元,那么这个社会的财富总量就达到了3万元。

而其中的两个富人拥有2.4万元,占80%,三个穷人拥有6000元,占20%。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说三个穷人“穷了”是因为两个富人“富了”吗?

不能。

因为两个富人的“富”来自于社会财富的“增量”,而不是从另三个人手中夺取的“存量”。

   不仅如此,两个富人在给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三个穷人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

那样,在两个富人每人的财富总额达到1.2万元的时候,三个穷人每人的财富也就可能不再是2000元,而是3000元或者5000元。

   法国有位贫穷的年轻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媒体大亨,跻身于法国50名大富翁之列。

1998年他去世,将自己的遗嘱刊登在当地报纸上,说:

我也曾是穷人,知道“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的人,将得到100万法郎的奖赏。

几乎有两万人争先恐后地寄来了自己的答案。

答案五花八门。

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

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技能……但没有人答对。

一年后,他的律师公开了答案:

“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这个谜底震动了欧美,几乎所有的富人都予以认可,说出了自己成为富人的关键所在。

这里说的“野心”,准确地说,应该是我们常讲的“雄心壮志”。

我们难以设想,一个心志不高的人,一个没有远大目标的人,连一张蓝图都没有的人,能够创造出什么奇迹。

   通常对富人之所以能致富,较负面的想法是认为他们运气好或从事不正当的行业;较正面的想法是认为他们更努力或克勤克俭。

但万万没想到,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理财习惯不同。

投资致富的先决条件是将资产投资于高报酬率的投资标的上。

而存放在银行无异于虚耗光阴,浪费资源。

   我小时候5分钱买一支小豆雪糕,现在最便宜的雪糕是一元钱一支,这20年时间“同档次”的雪糕价钱涨了20倍。

如果把这笔钱存在银行并要求它保持购买力不变的话,就要求银行的每年单利是100%左右,哪个银行有这样的利息?

   穷人的钱不是资本。

一个人用100元钱买了50双拖鞋,再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卖得150元。

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都要从社会福利局领取100元的生活补贴,他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

换种方式,每个月给穷人200元,让他可以用余下的100元去做卖拖鞋的生意,一个月下来就有150元;下个月还给他200元,他就可以用250元来买卖拖鞋,又可赚125元;到第三个月,这个穷人手里已经有了375元,除去100元生活费,还有275元资本金,你不用再给他任何救济了……但实际上,很多穷人不会按你给他安排的道路前进。

你给他100元,他会去买米;给他200元,他会去买酒买肉;给他500元,他会去买件好衣服,最后只剩下10元也要买几注彩票。

哪怕你给他100万元,他也想立刻把钱变成房子、车子,风风光光地去兜风,好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不是穷人了……穷人不仅是没有资本,更可悲的是没有资本意识。

有个人很穷,一个富人可怜他,想帮他致富。

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嘱咐他好好开荒,春天撒下种子,秋天就可以脱离贫穷。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

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

于是他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可以生小羊,长大可以卖更多的钱。

   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

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

穷人想,这样下去不行,不如把羊卖了买些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些,日子立刻能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

艰难时,他又忍不住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

心想,致富是无望了,不如把鸡卖了,打壶酒,一醉解千愁。

   春天来了,富人兴致勃勃送来种子,发现穷人醉卧在地上,依然一贫如洗。

富人转身走了,穷人继续贫穷。

   很多穷人都有过梦想,甚至有过机遇,有过行动,但最终没能坚持到底。

 (青年创业

穷人的牢骚与致富

   大朱是文字上的朋友,认识之前神交已久,从他发表在报刊的文字,我知道他是个很懂冷幽默的写手。

   时间长了,同一个城市生活的我们见面了,而且还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大朱为人热情、厚道,是个人见人爱的好朋友,和他在一起不愁没有话题,不担心会冷场。

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大朱的“一言堂”,他最大的特色是爱发牢骚,发起牢骚没完没了……

   多年前,大朱所在轮胎厂倒闭了,拿着最低生活保障费,在一家又一家的公司做销售。

月薪只有可怜的几百元,要靠业绩才能拿到略微高些的收入,来养活单身的自己。

   大朱在跑业务的空隙,会钻进路边的网吧写些文字,投给全国各地的报刊,每月能换来超过薪水的稿费。

按说大朱总计四五千的收入,过得应该还算滋润,可是他总对我们说,“跑业务和讨饭差不多,还不够每天的车钱饭钱。

写文章换稿费顶多是个文字民工,比起坐在窗明几净写字楼的编辑,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倘若发稿不畅,那些编辑难免会上“黑名单”,并被大朱的口水所淹没。

   转眼,大朱也做了编辑,不过是规模小的学生杂志。

不必每天在街上奔波,进了办公楼,可以翘着二郎腿办公,还能抽空写字赚钱。

大朱依旧没有让自己“脱贫”。

“穷啊穷!

报纸编辑动不动就万儿八千的月薪,我们这些小刊编辑简直是包身工,只干活不拿钱。

”握着轻轻松松到手两三千的薪水,大朱还感慨地说,“本命年都过了三个,房子票子妻子都没影,告别穷人的日子看来遥遥无期了。

   接着,三十七岁的大朱买了套二手房,娶了小他一轮的漂亮老婆。

可是,大朱三十该立而晚立,四十不惑却依旧困惑,牢骚依旧是他的招牌。

大朱这天说,“唉,老婆的大学女同学嫁了个老总,住进了别墅。

你知道现在别墅多难买?

”我忍不住插嘴,“你都抱得美人归了,还怕老婆跑了不成?

”大朱一脸忧伤地说,“跑是跑不了了,但是为了让她心理平衡,我在承包做饭的基础上,还要每天以洗碗作补偿。

”再过一天,大朱又说,“楼下的住户买了辆新车,足足要三十万,而我们还住的是买来的二手房,悲哀啊!

”我本来想给他一句,“人家住的不是和你一样房龄的旧房吗?

”可话到嘴边我还是忍住了,担心大朱会说,“弄不好,人家第二套房也差不多了,人比人气死人啊。

   不过,大朱牢骚归牢骚,日子却越过越红火———准备开家小的文化公司,还要按揭买辆轿车哩。

   比起我,大朱可不算是个寒碜的穷人,可是在他的角度上他却是彻头彻尾的穷人。

而那不绝于耳的牢骚,仿佛是穷人在身处困境时的另类动力,从来不放弃追求财富的动力。

换言之,有牢骚的穷人不是没有希望的,只要能将牢骚化作动力,那么穷人离致富的目标便会越来越近。

 (路勇 上海证券报)

为啥还是穷人 看暴富机会你错过了几次?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幸福和苦难。

从财富机遇上来看,19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是最幸运的。

当然,我是从一般意义上去讲,具体到个人可能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这代人和中国的经济一起发展,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给他们提供了无数的赚钱机会。

   如果他们在进入社会前,具备了今日中国人的投资理念,那么,今天的他们,只要靠投资就能成为千万富翁至少是百万富翁。

   我这里说的似乎有点天方夜谭,毕竟我们看到现实中并没有这么多富翁。

这代人到底有什么样赚钱机会?

为什么其中的大部分并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呢?

容我细细说来。

   这代人在1996年左右开始工作或者工作多年了,如果有投资意识参加储蓄,手头拥有五千元或一万元的存款问题不大。

1996年是中国股市黎明前的黑暗,转过年的1997年股市开始升温,5月以后就从欢乐进入疯狂了。

那时有不少人谈价值投资理念,但实际上中国股市有价值的股票没有多少。

在那个时候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的话,是很难的,但如果坚持了,就可以买入7元的深发展和8元的四川长虹。

   1997年5月份,深发展就达到了49元,长虹则到达了62元,都有7倍左右的涨幅。

1万元的初始投入,就会拿到7万元,如果以后投资跟随主流观点的话,所谓炒网络股、重组股等等,那么在2000年那个股市高点轻松出逃的话,手头20万的资金该有了。

问问那时的股民吧,如果自己有独到的投资理念。

1997年5月能以7万元入市的,2000年高点出逃,这样收益是没有问题的。

我这里说的是理想情形,也许不少人亏得底掉呢。

   20万资金,如果以按揭贷款形式在2002年左右在上海置业两套50万的房产,每套首付10万元。

到2004年每套房子至少翻一倍。

每套房子赚取50万,减去银行利息2到3万,用10万赚了47万,4.7倍的收益。

如果2004年出手,手头就可以拿到114万元的现金。

   如果2004年年底进入北京楼市,买两套250万的高档住宅,按揭首付各50万元,到2006年底翻一倍是一点不成问题的。

那么房产出手的话,就能拿到差不多600万元的收益。

   这只是两次房产投资,实际上可能不止两次,而且每次的盈利会超过1倍,上海当时涨两倍房子多如牛毛。

所以1996年拿着1万元踏入股市的,后面又能大胆投资房产的,到今天最好的可能过亿,不是太好的,也有几百万吧。

   当然,我这里的算法是按理想的情况来估计的,但只是限于股市,在房产投资上,则只有少算不会多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造就中国富翁的基础在股市,但真正让中国人成为富翁的发动机,则是房市。

   在这10年的时间里,理论上说,中国给了具备投资头脑的人很多成为富翁的机会。

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真正赚到了那么多钱。

原因是,这一代受过的教育中,没有任何投资的知识和意识。

股市在当时很多人眼里是赌博的代名词,是风险非常高的地方,甚至让人恐惧。

我记得我1997年拿着5000元钱入市时,两腿发软,心跳加快,头发晕。

买进700股后,被同事恐惧的言辞吓得赶快卖掉300股。

好在我坚持住了,以后一直战斗,出来进去,赚多赔少,领会了证券市场的魅力,也慢慢领悟了投资的魅力。

后来敢于加入买房的队伍,虽然本小,但也有一些收获。

总比那些把钱存在银行里的人要获利多一些了。

   就房产投资来说,中国人很少人认识到,因为按揭贷款的杠杆效应,可以付出最少的资金赚取好几倍的利益,让银行的钱为你赚钱。

这样,很多人就失去了看得见的发大财的机会。

   除了这种观念的原因,因为很多人从小在贫穷中长大,很少有用大资金投资的经验,一旦面对投资大资金的机会,面对盈亏超过自己经验的范围,便无法战胜心理的恐惧。

胆量不够,让我们错失了大好的发财的机会。

你是一个穷人吗?

请掌握穷变富的哲理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贫穷的人吗?

如果是,你是否想过改变自己的现状,从现在起积累自己的财富,迈向富人的行列?

读读以下的这些理财哲学,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A、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

   一个人用100元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

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

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

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

   贫穷者的可悲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更没有资本意识和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所以,贫穷者就只能一直穷下去。

   财智哲学:

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动力,只有对财富充满渴望,而且在投资过程中享受到赚钱乐趣的人,才有可能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同时,积累资本意识与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获得最后的成功。

   B、最初几年困难最大

   其实,贫穷者要变成富人,最大的困难是最初几年。

财智学中有一则财富定律:

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如果第一个百万花费了10年时间,那么,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也许只需5年,再从1000万元到1亿元,只需要3年就足够了。

   这一财富定律告诉我们:

因为你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启动的资金,就像汽车已经跑起来,速度已经加上去,只需轻轻踩下油门,车就会疾驶如飞。

开头的5年可能是最艰苦的日子,接下来会越来越有乐趣,且越来越容易。

   财智哲学:

贫穷者不仅没有资本,更可悲的是没有资本意识,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

贫穷者的钱如不是资本,也就只能一直穷下去。

   C、贫穷者的财富只有大脑

   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一件事这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

只是做出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

   假如一个恃才傲物的职员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他只是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不会溜须拍马,那就太片面了。

老板固然不喜欢不尊重自己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出你的价值。

同样,假如你第一次去办营业执照,就和办证的人吵得不可开交,可以肯定,你开的那个小店永远只能是个小店,做大很难。

这样的心态,别说投资,连日常理财都难做好。

   很多投资说到底是一种赌博,赌的就是将来的收益大于现在的投入。

投资是件风险极大的事,钱一旦投出去就由不得自己。

   贫穷者是个弱势群体,从来没把握过局势,很多时候连自己也不能支配,更不要说影响别人。

贫穷者投资,缺的不仅仅是钱,而是行动的勇气、思想的智慧与财商的动机。

   贫穷者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

不是有限的那一点点存款,也不是身强力壮,而是大脑。

以前总说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思想不仅是精神财富,还可以是物质化的有形财富。

一个思想可能催生一个产业,也可能让一种经营活动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财智哲学:

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而是装着经营知识、理财性格与资本思想的大脑。

   D、对自身能力的投资

   有一位伟人的话,大意是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多少,而是看他贡献多少。

相比之下,按劳分配并不是按你的劳动量来分配,而是要你生产出更多的价值。

只要你愿意,你劳动的能力越强,创造的价值越多,就越可能获得高的收入。

多劳多得的根本是质而不是量,贫穷者最根本的投资是对自身能力的投资。

   财智哲学:

说到资本家,贫穷者就联想到那些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价值的人,心中自然有种抵触。

实际上,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当资本家,资本市场是向每一个人开放的,其中也有你的那一份天地。

   E、教育是最大投资

   学历只是一般教育的证明,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人一辈子都需要重新学习。

有一篇报道,江苏省2003年高学历(本科及以上)者人均年收入超过11万元,小学文化程度者只有3708元,二者相差近30多倍。

经济收入的悬殊,已经造成实际上的高低贵贱。

在当今社会,要想过上稍稍像样一点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高学历。

   财智哲学:

教育是最大的投资,对很多贫穷者来说,他们的命运是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的。

因为贫困不是一种罪过,但贫困中的人都不得不承受它的恶果。

   F、勿以运气为贫穷开脱

   关于资本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过不少。

比如某个美国老太太,买了100股可口可乐股票,压了几十年,成了千万富翁;某位中国老太太,捂了10年深发展原始股,也成了超级富婆。

故事的主角都是老太太,笨头笨脑,居然一弯腰就捡了一个金娃娃。

   从理论上讲,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投资都是成功的,但对更多的人而言,却很难有什么推广价值。

两个老太凭什么能够坚持捂股?

不是理智的分析,也不是坚定的信心,而是什么都不懂,要么是压在箱底忘在脑后了,要么是运气的因素。

贫穷者把很多事情都归于运气。

因为只有运气是最好的借口,可以为自己的贫穷开脱。

"运气不好"是所有失败者的疗伤良药。

   财智哲学:

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人都会有运气,不劳而获不仅是可耻的,而且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之所以有权获得收入,是因为他为社会生产出了产品,社会才给了他的回报。

   G、知本向资本靠拢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国王要感谢一个大臣,就让他提一个条件。

大臣说:

"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棋盘的第一个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