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内环境与稳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055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O13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NO13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NO13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NO13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NO13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NO13内环境与稳态.docx

《NO13内环境与稳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O13内环境与稳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O13内环境与稳态.docx

NO13内环境与稳态

NO.13中

必修3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班级姓名学号

【考纲点击】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学法指导】结合课本图1-1理解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三者的相互转换。

结合图1-4明确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联系,并能知道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对生物的重要意义。

【课前回顾】

【基础自查】

知识点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什么是体液?

它包括哪些?

各占多少?

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下图上标出各成分。

细胞内液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内环境)淋巴

淋巴循环汇入血浆的部位是。

2、什么是内环境?

内环境的作用是?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主要的差别是什么?

不同点:

①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

组织细胞主要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中

②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如_______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_________中蛋白质很少

知识点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请据图说出体内细胞只有经过什么才能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什么是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体?

2、据图说出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和1个器官是什么?

3.用箭头和文字写出氧气进入细胞被利用的途径?

葡萄糖呢?

4.用箭头和文字写出代谢产物尿素排出体外途径.

知识点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及作用

1、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有哪些?

2、渗透压:

(1)定义:

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溶质微粒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

越大

越少

(2)成因:

 

(3)人体正常渗透压是多少?

3、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2)调节的试剂有哪些?

(3)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

主要由Na+、K+和、有机酸和构成,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4、温度

(1)人体内酶的是37℃左右。

(2)体温:

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

知识点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什么是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3.目前普遍认为的稳态调节机制是?

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是的必要条件。

【基础自测】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2011·江苏卷-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2)(2011·江苏卷-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3)(2010·安徽卷-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3PO4/HPO4构成的缓冲体系()。

(4)(2010·安徽卷-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5)(2010·海南卷-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

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6)判断关系描述的正误()。

(7)(2011·江苏卷-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8)(2010·安徽卷-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9)(2010·安徽卷-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NO.13中

必修3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班级姓名学号

【课内深化探究】

知识点1:

内环境、外界环境和细胞内液的理解

【典型例题1】

①消化道(消化液)②呼吸道③生殖道④膀胱⑤汗液

⑥尿液⑦血浆⑧组织液⑨淋巴⑩细胞内液

属于外界环境有、内环境的有、细胞内环境的是。

【知识拓展】

1、有关细胞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内环境

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2、①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都属于外界环境的成分

②血液与血浆是有什么区别?

谁是内环境的成分?

③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之间进行_______________的媒介。

【变式训练1】【2013海南卷】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知识点2: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典型例题2】【2013海南卷】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

【知识归纳提升】

1、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存在于人体的哪些部位举例说明?

2、列举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指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的物质)

(1)营养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节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代谢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

__________(红细胞内)、载体蛋白、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

4.列举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列举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变式训练2】判断选择下列成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有;不属于的有

①呼吸酶、DNA聚合酶、解旋酶②抗体和血浆蛋白等③血红蛋白

④载体蛋白⑤麦芽糖⑥蛋白酶

【典型例题3】(2010上海卷)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

A.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

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

【知识拓展】

1.引起组织水肿及原因有哪些?

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原因:

①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②毛细淋巴管受阻。

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血浆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③代谢产物积累。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尿毒症患者,代谢产物不能排出积累在体内。

④营养不良。

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⑤肾小球肾炎。

导致血浆蛋白透出而流失。

知识点3: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典型例题3】(2012海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知识归纳提升】

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和表示法

可用千帕(KPa)表示,在37℃时,人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与血浆总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相当于_______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

维持血浆渗透压的化学成分:

主要是_____(尤其是Na+和Cl-)和

2.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缓冲对有哪些?

3.温度:

人体温稳定与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有关

【变式训练3】(2011北京卷)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 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知识点4: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典型例题4】【2013上海卷】图5显示肝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物质交换,

X和Y分别可代表()

A.葡萄糖、CO2B.氨基酸、胰岛素

C.肾上腺素、尿素D.甘油三酯、脂肪酸

【知识归纳提升】利用下图理解内环境的功能,并完成分析填空:

1.图中直接参与和内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器官

有哪些?

2.分析外界环境、内环境、细

胞内环境三种“环境”的

区别。

 

3.一些物质进出细胞的基本途径:

①营养物质(如水、葡萄糖、氨基酸等)

血浆

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组织液―→细胞膜―→细胞内

②氧气

肺泡

血浆

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组织液

细胞内

线粒体内

4.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最低部位相反,沿运输途径方向浓度依次降低,如O2浓度,血浆>组织液,CO2则相反,因为气体通过自由扩散顺浓度差运输。

5.空气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11层生物膜,依次是肺泡上皮(2层)、毛细血管壁(2层)、红细胞(进出2层)、毛细血管壁(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变式训练4】(2007山东理综)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知识点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典型例题5】(2010江苏卷)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知识归纳提升】

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稳态内涵

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调节

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其中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必须依赖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

能力大小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3.特别提醒: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稳态失衡将引起代谢紊乱,但应澄清如下两种误区:

①内环境达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②内环境稳态遭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4.内环境稳态调节中涉及三种信息分子,其来源及靶细胞或作用部位不同:

调节方式

信息分子

来源

靶细胞或作用部位

神经调节

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所释放

突触后膜

体液调节

激素

内分泌腺细胞

相应靶细胞

免疫调节

抗体

浆细胞

抗原

淋巴因子

T细胞

B细胞

【变式训练5】(2012江苏)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 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 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当堂检测】

1.(2007全国理综II)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2.(2009广东)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三种以上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2、(2009上海卷)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血浆与组织液的

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

3、右图为哺乳动物某组织示意图,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经过体外细胞培养即可形成细胞株

B.组织胺能使①通透性增大,从而导致⑤中液体减少

C.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③中,③和⑤的成分有区别

D.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4层生物膜,②处氧气浓度高于⑤

【课后提升】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十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血浆蛋白

C.纤维蛋白原、Ca2十、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神经递质、CO2和胰岛素

2.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3.右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

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

4.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颗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HCO3—、HPO42—

5.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

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6.2011年1月美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

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耗氧量、尿量、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不变B.增加、增加、不变

C.增加、减少、不变D.增加、增加、降低

7.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必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9.(2012·皖南八校联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胃中的牛奶 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

10.如图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11.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

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经过两层膜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12.如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主要由图中的________组成(填序号);D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序号)。

(2)②与①相比,成分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

(3)④的流动受到阻碍,人体将会出现________现象。

(4)一般情况下,健康人①中葡萄糖浓度为________,能使其浓度降低的激素是________。

(5)若图中C为肌细胞,则它所利用的O2直接从[ ]________中获得。

(6)①②③④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预习学案】

知识点一、1、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知识点三

1、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缓冲溶液:

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知识点四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3、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预习检测:

解析(3)H2PO

/HPO

构成的缓冲体系只是整个缓冲体系的一部分,整个缓冲体系也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B错。

(4)机体中细胞代谢的场所主要是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不是内环境,C错。

答案

(1)√

(2)√(3)×(4)×(5)√(6)√(7)×(8)×(9)√

细胞名称

所处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课堂深化探究

(一)内环境成分:

1.

2.

(1)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

①营养物质:

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废物:

CO2、尿素等。

③其他物质:

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

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由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体外的物质:

消化酶等。

③不能被吸收的物质:

纤维素等。

3.

(1)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

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不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利用下图理解内环境的功能,并完成分析填空:

1.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器官有一个:

皮肤。

2.外界环境、内环境、细胞内环境三种“环境”的辨析

【课后提升】

1-5DADDC6-10BBDBD11B

12. 

(1)①②④ ②④ 

(2)蛋白质 (3)组织水肿(4)0.8~1.2g/L 胰岛素 (5)② 组织液 (6)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