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必背古文16篇原文及翻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661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初中必背古文16篇原文及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初中必背古文16篇原文及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初中必背古文16篇原文及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初中必背古文16篇原文及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初中必背古文16篇原文及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初中必背古文16篇原文及翻译.docx

《完整word版初中必背古文16篇原文及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初中必背古文16篇原文及翻译.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初中必背古文16篇原文及翻译.docx

完整word版初中必背古文16篇原文及翻译

高考初中必背古文16篇翻译

1、论语十则

第一则:

学习方法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

"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

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

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

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

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

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

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

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

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

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

拼音:

yùn,生气,发怒。

 (9)君子: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第二则:

为人处事

曾子曰:

“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

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

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

多次反省。

注:

三省有几种解释:

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

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

旧注曰:

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

旧注曰:

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意思是:

真诚、诚实 

(5)传不习:

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

“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第三则:

学习方法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 

重点字词解释:

 注:

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

一为“温故才知新”:

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

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

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

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

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

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

连词,表顺承,就 。

知:

领悟。

 可:

可以。

 以:

凭借。

 为:

作为。

 

第四则:

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 

重点字词解释:

 而:

连词,表转折。

 则:

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

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

这里指有害。

本意:

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

学习态度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 ” 

孔子说:

“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

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

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

通“智”聪明,智慧。

 之:

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

教,传授。

 乎:

语音助词。

 

由:

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

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

学习态度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

“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 

重点字词解释:

 思:

希望,想着。

 省:

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

看齐 。

贤:

德才兼备的人 。

焉:

句末语气词 。

  本段理解:

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

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

学习态度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

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

泛指多次; 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

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善者; 之:

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不善者。

第八则:

修身做人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

“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 

词语解释:

 

弘毅:

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

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

结束

第九则:

修身做人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

"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

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之:

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

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

然后(古今词):

然,后。

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

然,这样。

后,以后。

 士:

有抱负的人。

 

本段理解:

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第十则:

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贡问道:

"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

“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

一个字。

  行:

奉行。

 其恕乎:

其:

大概,也许。

恕:

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喜欢,想。

想要(做的事)。

 施:

施加。

  其:

大概 

评析本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2、《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者不能同时都得到,那么,我会舍掉鱼而选择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然而我想要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会为生存不择手段。

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然而我厌恶的事情还有比死亡更为讨厌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也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

如果人们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用求得生存的方法,为什么不使用呢?

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讨厌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手段,为什么不去做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通过这些方式就可以生存下来,有的人却不使用,通过这些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有人却不愿意这样做。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因此,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讨厌的。

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思想感情,人人都有这种思想感情,只不过贤人能够坚守这种品德不丧失罢了。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hū)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cù)尔(ěr)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

然而,如果你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的行人不会接受;如果你践踏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为了优厚的俸禄就不分辨一下是否合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

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为了美丽的宫室,妻妾的侍奉,为了我认识的贫困者感念我的恩德而接受它吗?

过去我为了道义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现在却为了美丽的宫室而接受了;过去我为了道义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过去我为了道义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现在却为了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念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这种做法也不能停止了吗?

这就是说丧失了人的本性。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在田地间被任用,傅说在筑墙期间被选拔,胶鬲在卖鱼和盐期间被任用,管仲在狱官手里被任用,孙叔敖在隐居海边时被任用,百里奚在集市被任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任降临到这样的人的时候,—定要先使他的心灵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所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的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常常犯错误之后才能改过;内心困惑,思绪阻塞,之后才有所作为;他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表现在声音上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国内就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就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作为忧患的话,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然后才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灭亡。

4、《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译文: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乡亲们说:

“当政的人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为什么去参与呢?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说:

“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没有普及到全体百姓身上,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祭品,我从不敢虚夸,一定对神诚实。

”曹刿回答说:

“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

”曹刿回答说:

“(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

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

“不可以击鼓进军。

”齐军击过了三次鼓。

曹刿说:

“可以了。

”齐军溃败。

鲁庄公准备驱车追赶齐军。

曹刿说:

“不可以。

”他下马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

又登上车厢前边的横木远看齐军的撤退情况,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打仗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就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

齐国这种大国,难以预测,我害怕他们有伏兵。

我看到齐军车轮压出的印迹杂乱,远看到他们的战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5、《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

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

”他妻子说:

“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

“我同徐公比,谁美?

”妾说: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

“我和徐公谁美?

”客人说:

“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

“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齐威王说:

“好!

”就下了命令: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6、《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

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

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7、《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一天,他沿着小溪向前走,忘记走了多远的路程。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

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渔人对眼前看到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线。

(渔人)就丢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敞明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的东西。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孩子们都悠闲自在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中的人看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他从哪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