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8508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铁工业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钢铁工业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钢铁工业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钢铁工业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钢铁工业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铁工业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

《钢铁工业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工业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铁工业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

钢铁工业软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钢铁工业软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8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系及产业政策5

1、行业监管体系5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6

二、行业发展概括及趋势10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2

1、有利因素12

(1)政策支持12

(2)制造业智能化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13

(3)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13

(4)软件产品更新速度快14

2、不利因素14

(1)两化融合深度和广度不够14

(2)知识产权保护需进一步加强14

(3)人才结构矛盾突出15

四、行业市场规模15

五、行业风险特征18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18

2、市场竞争风险18

3、科研人才短缺风险19

4、技术更新换代的风险19

六、行业壁垒20

1、技术壁垒20

2、资质壁垒20

3、资金壁垒20

4、市场壁垒21

5、人才壁垒21

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21

1、安钢自动化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3

2、安徽马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3

“软件开发”是指为用户提供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或者设备中嵌入的软件,或者在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技术服务时提供软件的开发和经营活动;包括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计算机(应用)系统、工业软件以及其他软件的开发和经营活动。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是指基于需方业务需求进行的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并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缆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以及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支持的服务;包括信息系统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等服务。

“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是指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人员培训、管理体系建设、技术支撑等方面向需方提供的管理或技术咨询评估服务;包括信息化规划、信息技术管理咨询、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测试评估、信息技术培训等。

一、行业监管体系及产业政策

1、行业监管体系

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该部门的主要职责为统筹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拟定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总体规划和法规,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有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进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软件业、信息服务和新兴产业发展。

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该软件协会目前拥有近1000家直属会员单位,加上各分会的会员单位共3000多家。

其主要职能为: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订立行业规范,约束行业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性;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修改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本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等。

软件行业实行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

软件著作权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规范和扶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规划和政策,为软件产业信息化建立了优良的政策环境。

目前,我国制定的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二、行业发展概括及趋势

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主要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信息化建设服务,是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核心支撑。

“十二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规模增长至4.3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7%,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达到2.2万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的51%。

目前,全国软件企业数达3.8万家,从业人数达574万人。

行业内产业集聚效应较为明显,八大软件名城(南京、济南、成都、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示范带动作用显著,业务收入合计占全国比重超过50%。

约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表现为:

第一,基础领域创新能力和动力明显不足,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亟待加强,基础软件、核心工业软件对外依存度大,安全可靠产品和系统应用推广难;第二,与各行业领域融合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尤其是行业业务知识和数据积累不足,与工业实际业务和特定应用结合不紧密;第三,资源整合、技术迭代和优化能力弱;第四,网络安全形势较为严峻;第五,产业国际影响力与整体规模不匹配,国际市场拓展能力弱,国际化发展步伐需要持续加快;第六,行业管理和服务亟待创新,软件市场定价与软件价值不匹配问题有待解决;第七,知识产权保护仍需进一步加强;第八,人才结构矛盾突出,领军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紧缺,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实际需求。

从目前来看,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需求为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动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共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超92万余件,是“十一五”时期登记量的近4倍。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分拣系统、千万吨级炼油控制系统等重大应用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不断提高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有效推动了制造企业精益管理、风险管控、供应链协同和市场快速响应。

软件企业向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转型发展,充分发挥软件的深度融合性、渗透性和耦合性作用,研发综合性应用解决方案是行业企业实现跨界联合的重点方向。

研发使用高端工业软件和新型工业APP是实现传统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契机。

新一代的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旨在面向重点行业研发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的系统解决方案,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实现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战略及主攻方向。

《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国发〔2015〕28号,2015.05)指出,“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

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包括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等。

制造业智能化过程包括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得以推广应用,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得以实现,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食品、印染、稀土、农药等重点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得以建设。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支持

软件和信息技术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智能制造是推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软件和信息技术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从组织领导方面做了一系列部署,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吸引、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连续颁布了鼓励扶持该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政治、经济环境。

(2)制造业智能化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国发〔2015〕28号,2015.0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国发〔2015〕40号,2015.07)等国家文件发布后,全国多地制定出台相应的发展规划,智能制造成为全国各地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主要战略。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2016.12)指出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

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

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选择在其原有生产工艺基础上进行自动化改造,进而实现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的目标。

对自动化及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也将探索建立数字化智能工厂,提高柔性制造和快速响应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3)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经济社会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进而催生了新型信息消费。

目前,工业软件及智能控制技术与产品的应用领域已经不断拓展,除在钢铁、冶金、矿山、化工等传统工业领域应用之外,农业、金融、医疗、能源、物流、电信、政府应用、公共服务等的应用也日益增加。

(4)软件产品更新速度快

软件产品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路径依赖性强等特点。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信息的获取、存储、传送和处理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应用软件持续更新,功能和性能更加完善,进而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持续进步。

2、不利因素

(1)两化融合深度和广度不够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与各行业领域融合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尤其是行业业务知识和数据积累不足,与工业实际业务和特定应用结合不紧密。

搭建关键应用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协同创新平台,研发大型管理软件、嵌入式软件等软件产品,面向重点行业领域,布局发展面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计算环境的关键应用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构建行业重大集成应用平台具备重大意义。

(2)知识产权保护需进一步加强

虽然政府在软件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上不断出台政策,加大保护力度,但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未从根源上形成,专利侵权现象普遍。

软件产品侵权行为一般较为隐蔽,这就导致软件企业维权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

侵权行为严重破坏了我国软件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3)人才结构矛盾突出

在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业务的实施过程中,项目人员不仅仅要考虑到软件本身的运行方式,还需要考虑软件和具体工业环境的匹配度,以及相关硬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这就加大了行业对高级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工业自动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在知识产权产品缺乏,高端技术产品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弱,因而国内一大批拥有较强专业技术和现场服务能力的自动化系统应用人才在择业时也面临着更多选择,这也导致国内工业自动化企业出现人才短缺的情况。

四、行业市场规模

“软件开发”是指为用户提供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或者设备中嵌入的软件,或者在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技术服务时提供软件的开发和经营活动;包括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计算机(应用)系统、工业软件以及其他软件的开发和经营活动。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是指基于需方业务需求进行的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并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缆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以及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支持的服务;包括信息系统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等服务。

“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是指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人员培训、管理体系建设、技术支撑等方面向需方提供的管理或技术咨询评估服务;包括信息化规划、信息技术管理咨询、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测试评估、信息技术培训等。

根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与信息化部,2017.01.17),至202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收入预计突破8万亿元,年增长率达13%以上,占信息产业比重超过30%,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达到55%。

软件出口超过680亿美元。

软件从业人员达到900万人。

2011年至2016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始终保持15%以上的年增长率,2016年达到48,511亿元,其中,软件产品业务收入为15,400亿元,占比31.75%,信息技术服务为25,114亿元,占比51.77%。

截至2016年底,全国软件企业共42,764家,从业人员逾570万人,当年实现利润总额6,021亿元。

我国软件业发展产业集聚特点显著,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8,119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比2015年回落个2.2百分点,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78.6%;中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303亿元,增长20.6%,增速比2015年提高0.5个百分点,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4.7%;西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288亿元,增长17.2%,增速与2015年基本持平,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10.9%;东北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801亿元,增长6.3%,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6%,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5.8%。

软件业收入总量居前的省市分别为江苏、广东、北京、山东、上海(市)、浙江、四川、福建、辽宁、陕西。

根据2016年(第15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名单,2015年,软件前百家企业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005亿元,比上届增长13.1%,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全行业收入的14%。

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达7家。

就研发投入来看,软件前百家企业普遍研发投入大幅提高,面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展开全面布局,2015年软件前百家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1,233亿元,较上届百强企业增长47.3%,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9.6%,高于全行业2.9个百分点。

五、行业风险特征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经济社会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除在钢铁、冶金、矿山、化工等传统工业领域应用之外,农业、金融、医疗、能源、物流、电信、政府应用、公共服务等的应用也日益增加。

宏观经济的波动通过影响公司下游行业的发展从而传导到公司所在软件行业,国家对传统行业的调控可能会对公司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2、市场竞争风险

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软件企业已逾4万家,收入前百强企业营收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全行业收入的14%。

因而总体来说,软件行业既是高速发展的行业,同时也是竞争激烈的行业。

如果公司未来对技术创新趋势、新产品研发及客户需求把握不到位,可能面临竞争力减弱的风险。

3、科研人才短缺风险

目前,国内企业在知识产权产品上缺乏,高端技术产品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弱。

而在新产品开发中,尤其是涉及到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业务的实施过程中,研发人员不仅仅要考虑到软件本身的运行方式,还需要考虑软件和具体工业环境的匹配度,以及相关硬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这就要求研发人员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及深厚的产品运行经验。

而我国工业自动化起步较晚,相关专业人员培养周期较长,所以存在因科研人才不足影响行业快速发展的风险。

4、技术更新换代的风险

产品、技术、工具及平台的更新换代缩短了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业务环境的差异性对软件产品的个性化及硬件设备的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公司未来对技术创新趋势、新产品研发及客户需求把握不到位,对行业关键技术不能及时掌握,将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风险。

六、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内企业需要丰富的技术储备。

以软件开发及软件产品为依托的系统集成及工程服务属于多学科交叉行业,同时涉及软件、硬件、电子、自动控制、建模仿真、机电一体化等多领域技术,技术门槛高。

从应用角度看,软件开发与部署实施、系统集成涉及到多系统、多接口、多模块的整合配置,实施难度高,行业内公司需要根据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配备差异化的技术服务能力,新进企业无法在短期内积累相应的技术能力。

2、资质壁垒

行业内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细分领域取得相应的资质认证证书,如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CMMI认证、咨询服务资质等,需要从研发水平、经营水平、发展潜力和支撑带动作用等多方面评估软件企业的综合能力。

3、资金壁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项目的研究、开发、测试,且产品面市之前往往需要企业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做先期投入。

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的更新、升级及维护。

4、市场壁垒

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商需要对客户业务、产品性能及其匹配度有充分的认识,且项目实施过程中,服务商可能会接触到客户的商业信息、核心业务流程等。

同时,系统上线后,服务商仍需要提供后期升级、维护等服务。

因此,基于客户对于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商信息系统的使用习惯,以及对后续服务的需要,客户对服务商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

5、人才壁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工业自动化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基于客户需求的定制化特点,行业内企业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团队,还需具备熟悉客户需求、上下游行业技术及产品特征的市场营销团队,尤其是兼具专业技术及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与海外企业仍然有较大差距,目前,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外资企业如西门子(Siemens)、通用电气(GE)、罗克韦尔(Rockwell)、瑞士ABB、施耐德(Schneider)、欧姆龙(Omron)等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并占据了高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据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软件企业共42,764家,从业人员逾570万人,当年实现利润总额6,021亿元。

根据2016年(第15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名单,2015年,软件前百家企业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005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全行业收入的14%,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达7家,过千亿元的企业1家,分别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前百家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1,524亿元,所缴税金占全行业的24%。

由此可见,行业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资本市场中最为活跃的行业,并购活动频繁,主要表现为行业内龙头企业在规模经营、技术升级、产业链完善以及行成在新市场的扩张。

海外市场扩张也是行业内公司加快布局的重点,主要面向拉美、非洲、东南亚等非发达国家。

新兴技术的发展主要涉及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软件前百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共55家,且以通信、金融领域业务为主。

公司主要为工业企业提供软件开发、软件产品销售、系统集成、IT规划与咨询、系统运维等服务,具备CMMIL4、系统集成二级、智能化建筑安装二级、工信部首批两化融合咨询服务机构等资质。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公司获得2014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钢铁行业杰出企业、2016年度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等荣誉;核心技术团队曾荣获国家冶金科技一等奖;两化融合咨询团队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冶金行业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解决方案荣获2016年度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最佳解决方案,是工信部首批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

目前,与公司构成竞争关系的企业主要有安钢自动化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马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1、安钢自动化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安钢自动化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月,注册资本5,600万元,注册地址为安阳市殷都区安钢大道梅元庄(计控部院内)。

其经营范围为自动化系统集成、安装、调试与维保;自动化系统升级与改造工程;信息技术咨询;软件开发与销售;网络集成与施工;视频技术;电子产品设计、集成与销售;测量设备校准及测量服务;自动化相关产品销售。

该企业具备软件企业认证证书、公共安全技术防范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等多项业务资质,主要客户为冶金、电力、矿山、煤化行业的国有及民营企业。

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净利润2,068.23万元。

2、安徽马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安徽马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的高科技企业,企业成立于2002年5月,注册资本11,000万人民币,注册地址为安徽省马鞍山市湖南路西端。

公司经营范围为:

电子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壹级;自动化工程设计乙级;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叁级;自动化、计算机、通讯工程的设计、成套、安装、维修;计量器具(经技术监督局核准的)、通讯产品的制造、安装、销售;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工矿产品贸易;民用电子电器设备、工业电子电器设备、高低压变配电设备、电气控制设备、集成电路产品的研发、加工、销售及维修;房屋租赁;技术咨询、服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广告业务。

公司主要为冶金企业提供自动化工程、ERP实施的总体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工程的实施,同时承担了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在线自动化、计算机、通讯设备的运行维护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