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阮籍适合那些立意的作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110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范文之阮籍适合那些立意的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作文范文之阮籍适合那些立意的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作文范文之阮籍适合那些立意的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作文范文之阮籍适合那些立意的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作文范文之阮籍适合那些立意的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范文之阮籍适合那些立意的作文.docx

《作文范文之阮籍适合那些立意的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范文之阮籍适合那些立意的作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范文之阮籍适合那些立意的作文.docx

作文范文之阮籍适合那些立意的作文

阮籍适合那些立意的作文

【篇一:

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

【示例】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

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

“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

”他回答说: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

”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的提纲。

【提纲示例】

甲、题目:

“扫一屋”与“扫天下”

第一段:

点明中心论点,“扫一屋”与“扫天下”的关系,是做小事与创大业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要想创大业,必须从做小事开始。

(中心立意)

第二段:

提出分论点

(一)做平凡的小事,为将来创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引鲁迅的话: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

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第三段:

提出分论点

(二)做艰苦的小事,为将来创大业磨练了坚韧的意志品质。

举祖逖“闻鸡起舞”的例子。

第四段:

提出分论点(三)做繁琐的小事,为将来创大业培养了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习惯。

举列宁小时写作文的例子。

还可举反例与之对比。

第五段:

联系社会现实,批评当前青年中好高骛远的倾向。

第六段:

总结收束全文,青年人要为创立共产主义大事业,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高考作文层进式(递进式)结构

人们思考问题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路径,这就是递进式的思维,作文按照这种结构框架就是层进式(递进式)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不能随意改动。

形势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论证结构的逐层递进式,有明显的层次过渡的词语,如什么才是?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应该如何去改善呢?

构思示例:

构思“尊严”话题的文章运用递进式的提纲

1.什么是尊严?

2.活着为什么要有尊严?

3.怎样才能获得尊严,才能获得有尊严。

【优秀作文示例】

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有灰尘也有石渣,于是他

们失去了对幻想的渴望。

我们虽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第一段提出论点,即论述:

什么是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沉湎幻想难以取得成绩,让梦想建立在塌实的现实基础上方有成就。

阮籍目瞩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

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以一曲《广陵散》而成为绝响。

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有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者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

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第二段举例,运用正反对比分析原因,即论述为什么要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

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

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

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的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最完美的结合。

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以上三段段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即论述如何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去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

第二种是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者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

层间可用首先、其次、最后,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等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各分句的位置不能调整。

【优秀作文示例】

孤独与幸福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

“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

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

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

”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

“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

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

?

”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的苏轼的清高。

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论证前提问题,基本问题)

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

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

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

【篇二:

阐述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阐述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概念诠释】

阐述类材料包含两种:

一是命题人用或叙述,或议论,或说明的方式(可能也夹杂点抒情的成分),围绕某一个中心话题,给考生提供一段或两段文字材料;二是材料由言论(如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其他言论等)构成,诗歌类材料可以归入此类。

第二种材料可以只用一则言论组成(如下面高考真题中的14年福建卷,也可由两则或两则以上言论组成(如下面高考真题中的15年福建卷、15年四川卷14年江苏卷等)。

两则以上材料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同义关系,反义关系。

【高考真题】

(2015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2015年天津卷)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

“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2015年上海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

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2015年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2015年湖北卷)

泉水在地下蓄积。

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

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201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2015年浙江卷)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

(2015年四川卷)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

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

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

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

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2014年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2014年福建卷)阅读以下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技法点拨】

阐述类材料的审题立意方法主要有:

提取中心词(关键词);揣摩中心词内涵和命题意图;扩词成句、以问领想,确定写作中心。

一、提取中心词(关键词)

所谓中心词(关键词)指的是阐述类材料阐述的中心话题。

阐述类材料命题人一般是围绕某一个中心话题进行阐述。

因此材料中一般有一个或两个中心词(有时可能有多个)。

中心词可以是一个词,也可是一个简单短语。

如上面所展示的“高考真题”,2015年广东卷的中心词是:

途径,感知自然。

2015年天津卷的中心词是:

范儿。

2015年上海卷的中心词是:

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和谐自我。

2015年江苏卷的中心词是:

智慧。

2015年湖北卷的中心词是:

泉水,喷泉。

2015年福建卷的中心词是:

路。

2015年浙江卷的中心词是:

作品品格,人品。

2015年四川卷的中心词是:

做人,老实,聪明。

2014年江苏卷的中心词是:

青春,朽(不朽)。

2014年福建卷的中心词是:

仰望星空(自由),扎根大地。

二、揣摩中心词内涵和命题意图

一个词,尤其是作文材料中的中心词,往往有丰富的内涵,即词的含意,或实指,或虚指,或本意,或寓意(比喻义和象征义)?

?

如2014年江苏卷的中心词“青春”,显然不只是指人生理上青春期(这是必然失去的,也就是必朽的),“青春不朽”中的“青春”应该另有所指。

又如2015年天津卷的中心词“范儿”,材料中命题人已对其内涵和外延作了充分的解析。

再如2015年上海卷的中心词“柔软的东西”和“坚硬的东西”显然有比喻义。

任何一个作文题,命题人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考生通过他所给的材料(或题目、话题)理解、思考现实社会、生活、人生中的某一问题或现象,从而形成一定的认知(观点),或表达一定的情感。

因此,当考生顺利提取出命题人隐含在材料中的中心词(关键词),并揣摩其含义后,还要将中心词所蕴含的意思和现实社会、生活、人生进行连接,仔细揣摩命题人在材料中隐藏在材料背后的真实意图(即材料的含意)。

如2015年湖北卷:

透过中心词“泉水,喷泉”,我们应该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命题人是要我们思考现实社会类似于“泉水”,“喷泉”的人和事,弘扬像“泉水”一样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和社会正能量。

三、扩词成句、以问领想,确定写作中心。

前二法是审题,本方法是立意(却确立写作中心)。

基本思路是:

由中心词(关键词)扩展成一个短语式的简单句子,然后从不同角度,用提问的方式,将立意变得更加具体,深刻、集中。

示例如下:

例一、根据下列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1、提取中心词:

心灵的微光舍弃(不珍惜)2、揣摩中心词:

微光:

微弱微小细微一闪而过,如灵感之光,思想之光,智慧之光,存在之光,诗意之光,自由之光,正义之光,公正之光……

(对“心灵的微光”的理解和界定,决定了作文立意的高低和议论的深浅。

3、连接现实:

一个人的成功,一个团队的成功,一个民族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往往都源于“心灵中的微光”,但多数人对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轻易舍弃……

4、扩词成句,要珍心灵的微光。

5、以问领想确立中心:

其一、从“为什么?

”角度:

为什么要珍惜自己“心灵的微光”?

“心灵的微光”对一个人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没有了“心灵的微光”,人将会变成怎样的人,将会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

为什么有的人能珍惜“心灵的微光”?

有的人却不能?

其二、从“怎么办?

”角度:

怎样才能珍惜“心灵的微光”?

学会“认识自己”,学会自我反省,学会自我审视;

学会感悟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学会审视天才,从天才的作品中学习天才发现、感悟、表达“心灵的微光”的经验等。

失误审题:

把“微光”理解为:

人身上的“闪光点”,生活中的“细节”,单纯等同于“爱”、“信念”、“梦想”、“幸福”、“美”等。

跑题观点举例:

不抛弃、不放弃。

珍惜曾经的拥有。

学会包容。

成功留给有准备的人。

例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经有人说,阮籍,郑板桥,布鲁诺是另类;也有人说,韩寒、李宇春、丁俊晖是另类;还有说,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广州亚运会的“水上开幕式”很另类?

?

今天,这样另类的人和事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让人惊叹、赞美、深思?

?

以上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

1、提取中心词:

另类2、揣摩中心词内涵:

“另类”,可是名词,指另外的一类,指与众不同的、非常特殊的人或事物,是与传统,或者当今主流不一样的言行。

也可是形容词,指与众不同的、非常特殊,与传统,或者当今主流不一样。

3、连接现实:

现代社会,另类之人,另类之事,越渐增多,人们对此的态度也从过去的单一否定,到宽容接受,到赞美;但理性分析,并非所有的另类都是合理的,也不是所有对另类的追求都是正确的。

一味否定,或一味肯定都不值得提倡。

“另类“,让人惊叹、赞美、深思?

?

4、扩词成句:

包容另类,赞美另类,不做另类,理性对待另类等。

5、以问领想,确立中心论点。

从“是什么”突破,立意会很肤浅,只能表面地列举生活中的种种“另类”来办展览。

从“为什么”突破,写“生活中为什么有?

另类?

”,分析“另类”产生的根源,阐释生活中“另类”存在的必然性,文章可能有一定深度和价值。

最好的角度是从“怎么办”突破,猎取生活中与主流相差甚远的“另类”进行现实意义和价值观的阐述,即“面对生活中的另类,我们该怎么去(以什么心态、方法、智慧)应对。

(如宽容、信任、赞成、反对、压抑、忧虑、反思?

?

参考立意:

角度一:

辩证看待“另类”

“主流”“另类”都是潮流。

“主流”应该善待新生事物——“另类”。

“另类”“主流”可以和谐共存。

“另类”终将汇聚成“主流”。

生于“主流”,活得“另类”。

和而不同,文化和思想应该包容“另类”。

做“另类”,应理性。

角度二:

赞美“另类”

偏离“主流”才能引领“潮流”。

敢做“另类”,才能成就自我。

“另类”成就“主流”。

舒展个性,活得自由,活得另类,走自己的路。

敢当”另类”,敢为天下先,做时代的逆潮儿。

对“另类”不妨多些宽容。

文学的“另类”,在文坛上独领风骚。

尊重“另类”,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压制“另类”,就是扼杀生命的“个性”。

艺术的“另类”,成就艺术的高峰。

“另类”展现的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角度

三:

反对“另类”

做“另类”,应该有基本的道德底线。

盲目追求另类,是片面理解“美”的涵义。

刻意标新立异,这样的另类太“雷”人。

“网络另类”,你的爱心何在?

是非何在?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两个阐述类材料作文,选择其中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断舍离”是《咬文嚼字》评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

“断”就是不买、不收取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对自己没用的东西。

人通过“断”和“舍”达到“离”的状态,即脱离不需要和没用的物品的包围,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的空间。

很多人有收纳一些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的习惯,即使用不上的物品也要买来存放着,以备不时之需;收拾自己的物品时,自己不需要的或早已不用的物品也不会轻易舍弃,因为它们还有用,扔掉太可惜。

于是,各种物品占据了大量空间。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二:

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是那么痛快。

——作家张爱玲成名要晚,时间可以给我们沉淀,可以证明一切。

——歌手李健

真正的学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许多伟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这几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篇三:

作文立意】

立意篇

“敬畏”

“静”

“和谐”

请为上面三个题目选择一个最佳立意。

敬畏

【提示】

敬畏是对规律的尊重,是对理性的崇尚,是对自我的约束。

敬畏是一种好的心态,它可以使人多一份冷静理智,多一份从容平和,多一份谦卑审慎,多一份安详宁静。

在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时候须留一份敬畏。

一个人,如果真的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一点敬畏心理,必会做出许多愚蠢之事。

和谐

【提示】

和谐除了表现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更重要是表现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即人对人的关爱,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人与人之间的

尊重。

彼此关爱,彼此帮助,是和谐的一个方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是我们真正理想的和谐社会。

但和谐不能简单理解为“相同”。

观点相同,行为一致,恰恰是不和谐的表现,这是专制,是对个体生命的不尊重。

《论语》中说:

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作为君子,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

但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我们可以把这个“和而不同”作为和谐的一个定义。

这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真正和谐。

【提示】

静,有环境之静与心境之静之别。

古语有云“小隐于野,大隐于市。

”可见,真正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的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的心灵净土。

古人说“万物静中得”,离开了“静”,读书治学、观察思考、修身养性都难有所得。

现代社会,人们的心境往往因外物的诱惑和欲望的炽热而变得躁动不安。

一个人如能做到身心皆静,做到静坐、静思、静观、静走,便能解读人生、触摸人生。

不去自鸣自喧的人,才是雅士;不为名利争吵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没有时间多嘴多舌、忙于空谈者,才是智人。

所以,静是大雅大德大智。

立意的三个主题

一、人与自然

二、人与社会

三、人与自我

【提示】

看到一个作文题,在分析题目隐含的信息的基础上,确定立意。

立意就可以从上面三个方面来考虑。

作文题一

一位少年问智者,怎么样才能成为快乐的人,又如何能带给别人快乐呢?

智者回答说:

“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你就会快乐了!

”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前两句的意思是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别人”,就是要善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当成自己”,就是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后两句的意思是要尊重独立的个性,“把别人当成别人”,就是要尊重他人,不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意志强加于人;“把自己当成自己”,就是要尊重自己的个性,要自信,不要轻易地丢失自我。

练习

请以“难得糊涂”为题写一个片段。

请以“学会倾听”为题写一个片段。

请以“独自面对”为题写一个片段。

难得糊涂

【典故】

“难得糊涂”,有一段神奇的来历。

郑板桥在山东任上,一次游览莱州的去峰山,本想观赏其山中郑文公碑,但因盘桓已晚,便借宿于山中一茅屋,茅屋主人是一儒雅老翁,自称“糊涂老人”。

主人家中陈列一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

郑板桥大开眼界,赞叹不已。

次日晨,老人请郑板桥题字:

以便于刻于砚背。

郑板桥即兴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后面盖上“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方印。

因砚台大,尚有余地,板桥就请老人写上一段跋语。

老人提笔写道:

‘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

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门也。

”他也用一块方印,字为“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

三。

”郑板桥见之大惊,方知老人是一位隐居于此的高官。

由于感慨于“糊涂老人”的命名,板桥又提笔补写道: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两人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