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058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山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山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山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山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复习资料.docx

《中山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山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复习资料.docx

中山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复习资料

中山市2018年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复习资料

1.档案的产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文字和记录文字的载体。

2.档案作为记载国家和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宗教等活动的历史记录,它是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

3.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

4.按照我国《档案法》和有关法规的规定,我国现存档案可分为已开放档案和未开放档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于1987年,并于2016年修正。

6.《广东省档案条例》规定公民个人可以建立档案馆。

7.在法律法规的适用原则中,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地方政府规章。

8.携运档案复制件出境的单位可向国家档案局或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9.使用单份文件整理方法时,报表、名册、刊物应每册(本)为一件。

10.受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表彰的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文件材料,保管期限是永久。

11.下级机关报送的年度或综合性工作计划、总结、统计材料,其保管期限为10年。

12.1995年国家档案局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档案专业报纸---《中国档案报》。

13.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

14.文件办理完毕后能否转化为档案主要看它是不是有查考保存价值。

15.盛行于殷商末期及周代,铸刻于青铜器、石材上的书史记事的文件材料是金石档案。

16.简牍档案是以竹简和木牍为记录载体材料。

17.我国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档案室是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

18.《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档案专业知识。

19.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颁发的《广东省档案条例》是地方性法规。

20.依法行政的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1.在文字未形成之前,我国劳动人民用来记事的方法主要有结绳、刻契、雕塑等。

22.以历史时期为标准,我国的档案可分为历史档案和现行档案。

23.我国随着科技的发展,从古到今出现了不同载体的档案,主要有甲骨档案、简牍档案、纸质和音像档案和电子档案。

24.档案的主要作用有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科学研究的基础、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等。

25.现行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颁布于2006年。

26.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内容有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档案工作组织与管理现代化和干部知识化。

27.档案工作人员的任务有依法监督和规范社会档案行为、保管好国家的档案和有关资料、编辑和公布档案史料和参与编史修志工作。

28.档案馆整理馆藏档案的原则是保持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充分利用原有档案整理的基础和便于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

29.档案制成材料是记载并反映档案内容的物质材料,主要由载体材料和记录材料组成。

30.催办分为对内催办和对外催办两个方面。

31.归档文件的整理方法主要有立卷法和单份文件整理方法。

32.文件运转程序具有规范性、确定性和连续性。

33.档案的凭证作用是由档案的形成过程和档案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34.档案工作的特殊属性是由档案工作的基本矛盾和政治性决定的。

35.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要求,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来文与复文一般独立成件。

36.收集工作是档案室工作的起点。

37.承办是公文办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38.签收工作环节不属于发文。

39.拟办是指需要办理的重要来文,由机关综合部门、主管的业务部门提出初步的处理方案或建议,供领导人审批时参考。

40.上级单位抄送给本单位的文件一般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是。

41.本单位一般性事务管理文件材料不应属于永久保管的档案。

42.单件归档方法中,档号章的内容不包括目录号。

43.立卷归档方法中,案卷标题的拟写要求应题文相符,简练准确,合乎语法,结构完整。

44.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公文一般由眉首、主体、版记几个部分组成。

45.在公文组成要素中,密级、发文字号、附件是可选要素。

46.公文标题由公文责任者、公文事由和公文文种组成。

47.文书档案一本《档案目录》中案卷号只能有一个流水号。

48.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选择“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法,其中“年度”是指归档文件的形成年度。

49.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文件的正文与附件为一件。

50.《全引目录》是由立卷说明、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汇编而成的一种检索工具。

51.草拟公文时如需引用其他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文号。

52.对归档文件进行整理前,需对破损的文件进行修裱、对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文件制作复制件、对超大(常指大于A4规格)纸张进行折叠等。

53.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只有少部分不归档。

54.单份文件在归档整理时,通常正本在前,定稿在后。

55.本单位内设机构形成的规章制度、统计表属于归档的范围。

56.按最新规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30年和10年。

57.在确定归档范围时,应以本单位在开展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为主,即“以我为主”。

58.文件归档就是将办理完毕、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经系统整理交档案室保存的过程。

它既是文件处理工作的最后环节,又是档案工作的起点。

59.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是以表册的形式列举文书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导其保管期限划分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它是各立档单位鉴定档案价值,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标准。

60.120KB、1.2GB、12MB是一些电子文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其中最大的是1.2GB。

61.电子文件对计算机软硬件具有依赖性,电子文件的内容和载体可以分离,电子文件相对于纸质文件信息易丢失,上述关于电子文件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62.JPEG格式电子文件属于图像文件。

63.PDF文件格式最适合档案长期保存。

64.CCITTG4压缩算法可将TIFF图像压缩为黑白二值图像。

65.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两部分构成。

66.某局档案员在工作中遇到不能打印档案目录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先找技术人员按“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顺序排查出问题所在,再找相应公司处理。

67.电子文件归档接收除传统归档鉴定内容外,还应重点鉴定归档电子文件格式是否标准、存储载体是否标准、有无病毒等。

68.数据检索时模糊检索的查全率高、查准率低。

69.一份用300DPI扫描、A4纸面、存储为JPG格式的扫描件,其存储容量一般为100KB左右。

70.矢量图是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获得的,文件体积一般都很小。

7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构成,档案管理软件属于应用软件的范畴。

72.IP地址一般由4组介于0—255之间的阿拉伯数字构成。

73.档案标准化既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档案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档案标准化对于促进国际间档案行业合作和交流有重要意义。

74.著录多个单位联合发的文件时,“责任者”项应将所有发文单位著录齐全。

75.档案扫描分辨率要根据原图尺寸、最终输出方式(使用方式)以及输出幅面综合考虑来确定。

76.属归档范围的电子文件处理完毕后应及时交到文件形成部门、承办部门或档案部门集中管理,不得由个人分散保管,收集的电子文件应设为“只读”状态,并注明电子文件的稿本,收集电子文件时,应考虑电子文件格式的标准化和电子文件的完整性。

77.属于保密范围的电子档案,如存储在不可擦除载体上,应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单片电子档案存储载体应装盒,竖立存放,且避免挤压,电子档案的保管包括载体的保管和信息的保管两部分内容。

78.DPI一般指硬件设备的分辨率技术参数;PPI一般用于描述图像文件的分辨率,印刷完好的单色字体文件一般采用黑白颜色扫描,存为TIFF格式,元数据和背景信息是一份电子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79.档案因数字化的目的不同,选择的存储格式可能也不同,选择档案数字化后的存储格式应考虑该格式与软硬件平台的兼容性,档案数字化后的存储格式应该具有通用性。

80.关于档案信息安全防护,加强内部管理是档案信息安全防护的重点环节,人员管理是档案信息安全防护的关键,保证档案管理环境安全是基础,保证档案内容安全是目的。

81.JPEG格式不支持在一个文件中存储多幅图像。

82.打印机、网卡等设备连接到计算机后须安装驱动程序才能运行。

83.电子文件的信息的复杂性对电子文件归档的完整性带来了挑战。

84.电子文件归档、接收过程产生的管控型元数据须一并归档保存。

85.归档电子文件在销毁前必须经过鉴定环节。

86.描述生成电子文件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称为背景信息。

87.数字信息可以很方便地从一个载体向一个或若干个载体复制或移动,且内容信息不发生任何变化,这是电子文件的游动性。

88.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一同归档称为双轨制。

89.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是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组织的重要方式,档案部门应该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分工有序、特色鲜明的档案信息专题数据库。

90.《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范》中定义了电子文件归档有逻辑归档和物理归档两种方式。

91.显示器不属于输入设备。

92.为保障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应能够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流程中的各流转环节实行身份识别和权限控制。

93.文本文件按存储方式可分为纯文本文件和格式化文本文件。

94.CEB、PDF、NH、XPS属于版式文件格式。

95.字节属于计算机中最小的存储单位。

96.对进行档案利用中的档案工作者行为状况进行评价,要以方便准确迅速地输出档案信息为基本依据。

97.档案信息检索的一般程序包括评价检索结果。

98.国家对电子文件管理的要求是保存电子文件,同时归档纸质文件。

99.科技档案主要由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来。

100.科技文件的类型主要有文字材料、特殊载体材料、图样材料和目录材料。

101.科技档案分类目录是以案卷为单位,按科技档案分类顺序编制的目录。

102.库内温湿度状况适于档案保护条件时,要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库外不适宜的温湿度对库内的影响,使库内适宜的温湿度状态得到维持,这就是库房温湿度的控制。

103.常见科技档案的基本种类有建设项目档案、科学研究档案、设备仪器档案、产品项目档案。

104.科技文件的特点包括专业技术性、项目成套性、技术通用性和载体多样性。

105.科技档案案卷的装订方式有整卷装订和以件为单位装订两种。

106.科技档案案卷题名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文件内容和文件名称。

107.科技文件归档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份数、归档要求和归档手续。

108.科研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

109.按子项分类组卷主要适用于基本建设工程科技文件材料。

110.科技档案案卷封面可采用案卷外封面(卷盒)和案卷内封面(软卷皮)的形式。

111.科技档案案卷采用装订或不装订两种形式。

112.科研课题科技文件材料是在研究准备阶段、观察实验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推广应用阶段(含成果奖励阶段)中分别形成。

113.科技文件材料发放管理有内部发放和外部发放。

114.科技文件材料监督管理的内容有对科技文件材料复制发放的监督管理,对科技文件材料形成、积累和更改的监督管理,对科技文件材料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

115.建设项目(工程)设计阶段的步骤有技术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116.设计类档案可按项目使用性质或项目完成设计先后设置二级类目。

117.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包括监理文件。

118.办理项目档案移交手续时,要明确档案移交的内容、案卷数、图纸张数和移交人签名等要点。

119.蓝黑墨水字迹材料的色素成分是颜料,耐久性较好。

120.档案的参考作用是间接性的。

121.对档案库房的装具进行排列时,装具的端部与墙的间隔不应小于0.6米。

122.从长远发展考虑,由于要不断接收档案入库房,库址周围应留有以后能扩建库房的空地。

123.车库、餐厅等可能危及档案安全的用房宜独立设置,与库房区保持安全距离。

124.档案保护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

125.开展档案保护工作,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126.纸张的主要成分中,木素的理化性能最不稳定,应尽量去除。

127.宣纸和蜀纸等手工纸是按产地命名。

128.档案部门修裱用纸一般使用生宣。

129.判断字迹耐久与否,一看色素是否经久不褪,二看结合方式是否牢固。

130.根据我国《档案库房温湿度管理暂行规定》,标准湿度范围为45%—60%。

131.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采用密集架的档案库楼面均布活荷载不少于12KN/㎡。

132.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采用普通档案柜的档案库楼面均布活荷载不少于5KN/㎡。

133.根据《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应设置门禁、报警、监视和监控等安防系统。

134.档案部门把相对湿度高于70﹪的环境湿度称为高湿。

135.字迹材料与纸张材料结合方式最耐久的是结膜方式。

136.档案制成材料是记载并反映档案内容的物质材料,主要由载体材料和记录材料组成。

137.圆珠笔、红墨水、重氮盐线条等字迹材料,色素成分属于染料。

138.档案室的设计原则为实用、经济、美观。

139.触杀法和熏蒸法属于化学杀虫法。

140.档案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去污、去酸、加固、修裱、字迹恢复。

141.常见字迹材料的色素成分有碳黑、颜料和染料。

142.墨、黑色油墨、墨汁属于最耐久的字迹材料。

143.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

144.新闻报纸容易发黄变脆,主要是因为所用机械木浆中含有大量容易氧化的木素。

145.档案库房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14℃—24℃之间。

146.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会对档案造成破坏。

147.档案库房的湿度一般应控制在45%—60%之间。

148.村(社区)的档案安全得不到保证的,可由上一级档案馆代管。

149.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山市某机关单位形成的档案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中山市档案馆移交。

150.档案库房不同于一般的办公用房,其负荷重量较大。

151.库内温湿度状况适于档案保护条件时,要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库外不适宜的温湿度对库内的影响,使库内适宜的温湿度状态得到维持,这就是库房温湿度的控制。

152.为防止录像带、录音带带基的卷曲过度和相互粘连,应定期对其倒带,以释放带基的内部压力。

153.档案纸张受潮或被水浸湿后,须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慢慢晾干。

154.在档案修补技术中,对装订边窄小的档案进行加边的技术称为接后背。

155.数据光盘,每隔一定时间进行有效性检查,并进行复制。

156.在我国南方,地下水资源丰富,水位高,一般不建造地下库房。

157.根据对空气处理的不同要求,空调设备可分为恒温恒湿空调设备、一般空调设备、超净空调设备和以除湿为主的空调设备等几种。

158.通常把字迹的耐久性分为最耐久的字迹、比较耐久的字迹和不耐久的字迹。

159.修裱是使用粘合剂和选定的纸张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补和托裱的修复方法。

160.颜料不溶于水、油和普通溶剂。

161.纯蓝墨水和红墨水的色素成分属于染料。

162.维护档案的安全,就是力求使档案不受损害,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并保证档案不被盗窃,不丢失,不泄密。

163.对档案制成材料进行去污,去酸处理,属于档案保护的内容。

164.档案部门把库房内高于30℃的温度称为高温。

165.档案库房的门和窗要求数量少、面积小。

166.组织沿革内容的五大要素是单位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人员编制、内部机构设置、领导成员组成及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情况。

167.档案文献汇编的辑录形式主要有全录式、节录式、摘录式。

168.档案检索工具的基本职能有存储和检索两种。

169.档案利用的主要方式有阅览、复制和摘录三种。

170.按时间组织编排文献,是档案文献汇编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一种体例。

171.按语是针对汇编内的单份文献或一组文献所作的评述。

172.在档案文献汇编中,用以介绍汇编内档案文献的状况和编辑加工情况的材料一般叫编辑说明。

173.档案参考资料的作用体现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档案人员的重复劳动、保护档案原件和减少查找档案原件的麻烦。

174.《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档案缩微品和其他复制形式的档案载有档案收藏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者印章标记的,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

175.《全宗指南》是向利用者介绍和报道全宗构成者(立档单位)及其所形成档案情况的工具书。

176.会议基本情况简介是利用会议的档案材料,简要地介绍会议的全过程,以反映会议的基本情况的档案参考资料。

177.会议简介产生于会议结束以后。

178.在进行档案文献汇编时,对档案文献的加工主要是指对原文的删节、对文字的校正与恢复、对档案文献的标点与分段和对文件批语、标记格式的处理。

179.在编写大事记时,当大事发生的时间不确切又无法考证时,应将没有准确日期的大事排在有准确日期的大事之后。

180.将档案检索工具分为目录、索引、指南,这是按照编制方法划分的。

181.企业破产、解散、清产核资情况应入编大事记。

186.全宗是某一来源档案的集合体,全宗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档案有机整体,全宗是档案馆管理档案的一个基本单位。

182.全宗指南的结构由全宗指南名称、全宗来源简况、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档案查阅注意事项四部分组成。

183.档案利用效果典型事例的整理,包括形成文字或数据、归入全宗卷和汇编成册等内容。

184.档案中的档案是指编制全宗卷。

185.重要文件汇编、政策法规汇编等适宜用全录式进行编纂。

186.在档案文献汇编工作中,档案文献加工的原则包括存真、求实、慎改、标注、护档。

187.档案文献加工必须在档案复制件或抄件上进行。

188.档案利用与服务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开放原则、简化便利原则、复制品替代原则、保守秘密原则、主动及时原则、全面覆盖原则。

189.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获得档案资源的方式是依法接收、公开征集、接受捐赠。

190.档案外借阅览的控制内容是外借对象控制、外借原件控制、外借利用控制、外借时间控制。

191.会议基本情况简介正文内容是会议概况、会议议题、会议结果。

192.档案证明的作用是向申请者证明某一事实在档案中有无记录及如何记录。

193.档案利用与档案服务的本质区别在于档案利用是利用者主动到档案部门查找利用档案信息,而档案服务是档案部门主动将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使用。

194.在档案工作各业务环节中,档案利用与服务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

195.对档案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属于利用效果评价。

196.按照我国现行档案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档案利用者包括中国大陆公民和组织、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外国机构和外国人。

197.利用者向社会公布从档案馆、档案室复制的档案,应经有关单位授权或者批准。

198.中国大陆公民和组织,利用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的已开放档案,持有身份证、工作证和介绍信等证明可以直接到档案馆办理借阅手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