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037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docx

《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docx

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

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

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

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

大白如辱:

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

质真如渝: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楚简:

上士闻道,堇能行于其中。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

明道如悖,痍道如类,进道如退。

上德如谷。

(分章符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

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亡隅。

大器曼成,大音袛声,天象亡形,道(此字后断简)历来注家对这一章多只注重个别字句的考证、甄别,对各段落间的联系和全章的中心、主旨几乎不予涉及,或语焉不详。

其中原因我想是因为此部分内容,尤其是世传本,本身较混杂,对文句的考据尚且众说纷纭,更不用说主旨了。

实际上若是参照一下郭店楚简(幸运的是郭店楚简对此部分内容保留的相对完整),尤其是其中的分章符号,即可对关于世传本的争论,诸如建言包括的内容等,划上一个句号。

郭店楚简此部分内容分为两章,第一章至“上德如谷”止。

前两章(“上德不得”章与“昔之得一者”章)老子从内圣外王的不同角度阐释了“上德”,而此部分,老子通过不同的“士”对于“道”的不同态度,以及“建言”所表现出的辨证思想,引出“上德如谷”这一上德的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表现形式。

下一部分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将上德的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表现形式扩展到更为广泛的领域,最终落实到“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的“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并为后面几章关于道的论述做好铺垫。

在帛书中本部分与前两部分(“上德不得”章、“昔之得一者”章)构筑了一个有关“德”的基本框架,内容前后衔接。

“上德不得”章讲了“上德”的基本特性及其与其他为政方式的区别;“昔之得一者”章进而介绍“德”的本质特征,即“一”,此部分用辩证法阐述“上德”的特殊性及其特殊作用和意义,最后又引出其所依循的“道”,为后文对“道”的进一步阐述埋下了伏笔。

世传本的改动(尤其是章节次序的改动)切断了行文上的承接关系及内容上的逻辑联系。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此段文字需要说明的一个是“士”,士当是指当时社会上的一切有身份有资格谈论“道”的人,因而实际是指有望成为侯王或侯王身边近臣的人。

堇:

世传本均作“勤”,帛书及郭店楚简均为“堇”字,虽多数释文都释为“勤”但“堇”找不到其他通假“勤”字的旁证。

沈善增先生考据“堇”字:

《管子五行》“修概水上,以待乎天堇。

”尹知章注:

“堇,诚也。

言天子能以中正自修,以概自平,上待天诚业。

”认为“堇”字当作“信”解。

“信奉而躬行。

”此解于文于理均较“勤”通畅。

此段可通译为:

上士闻道,信奉而躬行;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则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

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建言”许多著作说是“立言”,是“自古立言之士”所说过的话,例如《老子注译及评价》将“建言有之”译为:

古时候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

而沈善增先生认为《建》是书名,但恐怕只能作为猜测。

“建言”大约就是一些流传较广、人们普遍接受的话,是“已经建立起来的言论”。

但同时,“建”还有“覆”意,放到此处结合下文竟然意外的贴切。

幸好“建”作何解并不影响对全文的理解,所以我引而不译。

“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三句是所说的建言。

这里的“道”如果说是以道路类比“道”恐怕有些勉强,一则从行文上,上文的“闻道”都是形而上的概念,这里转而形而下有点衔接不上;再则,如果用道路做类比,这里所举的例子都过于哲学,很难通过日常经验来找出共鸣。

所以我认为,这里是以普通人们对“道”时常产生的错觉来解释之所以中士、下士对会对“道”的有上述的错误态度。

进而强调或曰烘托“上德如谷”这一,显然也是“明道如费”的,阶段性结论。

这里正所谓老子说的“正言若反”。

费通拂,违逆,违反常理。

夷:

平坦。

类通類,不平。

《左传昭公十六年》“刑之颇类”。

此段可通译为:

“建言”之中曾说到“明确清晰的"道"又是看起来违背常理;指引前进的"道"有时看起来是教导后退;平直坦荡的"道"有时看起来却崎岖逶迤”。

上德如谷。

谷:

山高谷底,此处以“谷”喻低下之位。

正与上述建言之类比相衔接。

由上文的天道落实到此处的君德。

其逻辑关系是:

天道尚且“明道如费”,我们还会对“上德如谷”有什么好怀疑的。

此处用“谷”喻“德”,是借“谷”的低以喻“下”,借“谷”的旷以喻“容”以喻“胜”(受邦之诟)。

此句可通译为:

“上德”如同山谷一般(处下而能容纳而能承受)。

大白如辱:

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

对于从“大白如辱”起以下的几句,以往的注家都按并列关系来进行注释,很难找到其间的逻辑关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注家采取改字或调换句子次序的方法,但这种擅改经文的做法我很难认同。

根据我的理解,只需对断句、标点做一些调整,便能使得文章意思明白条理通顺。

但是最最关键的一点,是对“如”字的训释。

以前的注家毫无例外的望文生义,将“如”理解为像、如同之意。

以此得出的理解,我认为与其说很有哲学意境不如说很有诡辩才能。

“如”:

.随顺;依照。

《公羊传·桓公元年》:

“繼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

”“大白如辱”句沈善增先生认为:

“帛书乙本与王本等世传本均作“大白若辱”,甲本此处毁损。

但我从王本第二十八章中,甲本作“知其日,守其辱”,乙本作“知其白,守其辱。

”,王本作“知其荣,守其辱”,考证应从甲本作“知其日,守其辱”。

“日”为“实”义,《说文》:

“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

”而“辱”为“亏”义,《尸子》:

“众以亏形为辱,君子以亏义为辱。

”“日”与“辱”对,相当于“盈”与“亏”对。

用之该章义贴,推之本章,“大日若辱”,与上文“上德若谷”,下文“广德若不足”,意义一气贯通,而“大白若辱”解之难妥,故去彼取此。

”沈先生的解释从推理角度论还是相当翔实严密,但只能是作为推理,还缺乏相应的考古训诂实证,因此我宁愿采信帛书乙本之“大白如辱”。

况且亦可解释得通。

大白如辱:

白是明显、显赫,辱是辱没、埋没。

是说最明显、显赫的,换句话说则是:

外在的,表面的东西(大白)要依照被埋没的隐而不见的,换句话说则是:

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辱)。

广德如不足:

此处的广德、建德两句,是对于“大白如辱”这一基本原则在“德”的角度的具体运用。

广德与建德是对文,所以,广也应当如建一样做名词用。

此句是说,若要扩广君德要从不足之处(辱)着手。

对于“建德如偷”,世传本如此,帛书释文多如此,但帛书原文为“建德如输”,刘小龙先生解为:

建:

建立,树立。

输:

堕,堕落。

树立德的过程就像是堕落的过程。

多少有些费解。

郭世铭先生和赵又春先生认为:

建德若偷:

建是建立的意思,偷是苟且的意思。

已经确立的德看上去却好像是权宜之计。

而沈善增先生对此句下的功夫最多,沈先生旁征博引道:

““建德若偷”现在多依俞樾《老子平议》说“建当读为健。

《释名释言语》曰:

“健,建也,能有所建为也。

是建、健音同而义亦得通。

健德若偷言刚健之德反若偷惰也。

”河上公与严尊之解尽管不同,但将偷理解为盗则是一致的,可见汉代人是这样理解的。

在这里引《列子天瑞》篇中的一段故事,以说明先秦时人对“建德若偷(盗)”倒是容易理解的。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

国氏告之曰:

“吾善为盗。

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壤。

自此以往,施及川闾。

”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堩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怒之。

国氏曰:

“若为盗若何?

”向氏言其状。

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

今将告若矣。

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有,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

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

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

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

“若一身庸非盗乎?

盗阴阳之和,以成若生,载若形,况外物而非盗哉?

诚然,天地万物不相离也,认而有之,皆惑也。

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

公公私私,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为盗邪,孰为不盗邪?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建德若偷”就是“建立了功德,却像偷来一样,不认之为己有。

”沈先生的论述,尤其是其中所引用的例子对于理解“偷”用于政治概念时的意义十分有建设性,但遗憾的是,我个人认为,沈先生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到了门口却拐弯了。

沈先生显然是在文字上由“公公私私”得出“不认之为己有”的结论。

但实际上上述引文的关键字在于“盗天地之时利”、“盗阴阳之和”、“知天地之德者”,也就是说,“盗”的是“天地之德”(此概念在《老子》中用“道”),或者说“盗”是“因循”“道”的意义。

再参详《黄帝阴符经》中“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

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盗”与“贼”的运用,可知“偷”在此亦当是“因循”“道”的意义,此处用此“偷”字一则是延续了先秦“贼”、“盗”在政治概念上的意义,一则是为了行文前后对比的需要。

而且“偷”本身有“取”义,如:

《淮南子·说林训》:

“狗彘不擇甂甌而食,偷肥其體,而顧近死。

”高诱注:

“偷,取也。

”可见,此处的“偷”理解为“取自”“道”、“因循”“道”从文字上和文理上都说得通。

此段可通译为:

最明显、显赫的,换句话说则是:

外在的,表面的东西(大白)要依照被埋没的隐而不见的,换句话说则是:

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辱):

若要扩广君德要从不足之处(辱)着手。

若要建立君德要依照天道、因循天道、取自天道。

质真如渝: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质真如渝:

质是质地,真与假相对,渝是改变、改换。

此句是说:

质地真正纯真的反而是随顺、依照变动的。

大方、大器等几句没有什么深意,仅是为“质真如渝”作佐证,即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说明,事物的某个特性发展到最高水平时,其外在表现往往“如渝”,往往要发生变化。

整个这一段和全章都充分显示了老子的辨证思维能力,和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进行论辩的方法。

古人素有天圆地方之说,地可谓“大方”却不见其隅大器晚成,世传本如此,并因此成了至今仍然活跃的成语。

从字面上说:

帛书“免成”犹“无成”也,楚简“曼”直接有“无”义(《法言五百》“行有之也,病曼之也。

”);从内容上说:

其他各句都是一加大字则意义相反,惟独“大器”从时间上说晚,而不从性质上走向反面,造成了立论角度的混乱。

此段可通译为:

质地真正纯真的反而是随顺、依照变动的:

方大到了极致则不见其隅,器大到了极致则不见其成,音大到了极致则不闻其声,象大到了极致则不见其形。

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大白如辱”句阐述了事物的表象要随顺事物的内在的、不可见的本质;“质真如渝”句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正合“非恒道也”)。

此句,则将上述的对事物的论述引申到了“道”,各种事物大到了极致都有所变化,那么道呢?

此处“褒”为大义,“道”毫无疑问在《老子》中是作为万物的主宰,但它却不通过命令的方式来主宰万物(名,如同在前几章中所说,名通命。

),(这正与前文相衔接),而它不通过命令的方式来主宰,反而能够“善始且善成”。

帛书为“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通行本改为“夫唯道,善贷且成。

”贷字有借、施予、宽恕、推卸等义,这样通行本或可解释为:

“善于施予,并能成其事”但与上句“道隐无名”未见有何承接关系,并且同本节上文也未见有何承接关系,于文理未安。

此段可通译为:

道是大到了极致的,(虽然它是万物的主宰)却不以命令的方式来统驭万物。

(恰恰因为这样)只有道,善于开始且善于完成。

本章可通译为:

上士闻道,信奉而躬行;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则不足以为道。

“建言”之中曾说到“明确清晰的"道"有时看起来违背常理;指引前进的"道"有时看起来是教导后退;平直坦荡的"道"有时看起来却崎岖逶迤”。

(因此)“上德”如同山谷一般(处下而能容纳而能承受)。

最明显、显赫的,换句话说则是:

外在的,表面的东西(大白)要依照被埋没的隐而不见的,换句话说则是:

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辱)。

若要扩广君德要从不足之处(辱)着手。

若要建立君德要依照天道、因循天道、取自天道。

质地真正纯真的反而是随顺、依照变动的:

方大到了极致则不见其隅,器大到了极致则不见其成,音大到了极致则不闻其声,象大到了极致则不见其形。

道是大到了极致的,(虽然它是万物的主宰)却不以命令的方式来统驭万物。

(恰恰因为这样)只有道,善于开始且善于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