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800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019-2020年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试室、试室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准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所有的题目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除选择题用铅笔将答案涂在相应区域外),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所有选择题的答案都必须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相应的位置上,否则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宦官/豢养竹竿/蒿菜落落大方/丢三落四

B.莅临/乖戾对弈/肄业抛头露面/露出马脚

C.足癣/朝鲜嗔怪/瞠目苦心孤诣/雄关险隘

D.羡慕/汗腺畜力/体恤谄媚阿谀借花献佛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如临深渊,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近年来,在秀丽的南粤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洲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C.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____________。

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1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2是人类的观念 

3科学技术的发达 

4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⑤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

⑥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

A.⑤①④⑥②③ B.⑤③④②⑥①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③⑤⑥②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1小题。

(5-10题每小题2分)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

少贫贱,以鬻畚为业。

猛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

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

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

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

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

遂隐于华阴山。

怀佐世之志,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

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温察而异之,问曰:

“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猛曰:

“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

”温默然无以酬之。

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

猛还山咨师,师曰:

“卿与桓温岂并世哉!

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

”猛乃止。

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及坚僭位,以猛为中书侍郎。

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

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

坚亲问之,曰:

“为政之体,德化为先,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

”猛曰:

“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

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

”坚谓群臣曰:

“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

”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

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坚尝从容谓猛曰:

“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

”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

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鬻畚为业鬻:

卖B.及坚僭位僭:

超越本分

C.时论颇以此少之少:

轻视D.劝课农桑,教以廉耻劝:

规劝

6、下面各组句子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乃太区区/乃转猛为始平令B、渐见愁煎迫/百姓未见公心故也

C、陛下不以臣不才/路幽昧以险隘D、帝高阳之苗裔兮/怀佐世之志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可怜体无比/略不与交通B、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结发同枕席

C、自可断来信/时始平豪右纵横D、多谢后来人/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

8、下面各组句子句式相同的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其见重如此B、少游于邺都/非为织作迟

C、敢不甘心鼎镬/久久莫相忘D、恐年岁之不吾与/仕宦于台阁

9、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B、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C、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D、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10、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猛见桓温时,不拘小节,并指出桓温没有得到关中地区豪杰的原因是桓温没有渡过灞水到长安,老百姓没有看到桓温的心思。

B.徐统想招纳王猛为己用,而王猛胸怀大志,没有答应。

苻坚听说王猛的名声后派人招来,两人一见如故,志趣十分相投。

C.王猛做了始平令后,鞭杀了老百姓上书状告的一名官吏,招来有司的弹劾。

囚车把他押解到监狱后,由苻坚亲自审问。

D.王猛认为自己被信任,就应不辱君王之命,严明法制,明察好坏,把残暴势力消灭光。

苻坚听后称赞了他。

11.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6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

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

(3分)

(2)从文中找出能直接体现王猛“细事不干其虑”的两个事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2.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

(每句3分,共9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2)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3)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陈情表》)

13.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毛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官多误身。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1)王夫之《姜斋诗话》: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情和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请结合上阙作简要分析。

(3分)

(2)下阕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孔子曰:

“不知命,;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

”(《论语》)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

(3),高谈转清。

,飞羽觞而醉月。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茕茕独立,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小题。

读书须教有疑解玺璋

读书是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的。

孟子说过: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的话,就是告诫我们不要迷信书本,对于书中所言,不仅不要轻信,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一番仔细的甄别和思考。

戴震是清代的大学者,据说他10岁时,老师教他读《大学章句》,读到一个地方,他问老师,怎么知道这是孔子所说而曾子转述的?

又怎么知道这是曾子的意思而被其门人记录下来的呢?

老师说,前辈大师朱熹在注释中就是这样讲的。

戴震又问,朱熹是什么时候的人啊?

老师说,南宋时的人。

戴震再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呢?

老师说,东周时的人。

戴震继续问,东周距南宋有多久了?

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吧。

戴震于是说,那么,朱熹是怎么知道的呢?

老师无言以对。

中国老百姓心地善良,最容易轻信;而历朝历代所推行的愚民政策,也养成了我们轻信的习惯。

现在有些粉丝似的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

他们的逻辑,就是你说某某书有问题,你就该自己写一本试试。

这种盲目的崇拜,正是人性被异化、被遮蔽的结果。

人性本善,这个善,并不单指善良,还有人的知性。

而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

要想成就一个人和一番事业,这点慧根是不能少的。

陈寅恪在王国维沉湖之后为其撰写的碑铭中,把它概括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说法。

戴震则指出:

“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

”他的意思是说,读书人头脑要清醒,别让人家忽悠你,也别自己蒙自己。

这也恰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言:

“盖无论何人之言,决不肯漫然置信,必求其所以然之故。

”他还说,戴震能成为一代宗师,皆因他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这样一种本能。

其实,梁启超对于所读之书也是不肯轻信的。

他作《王安石(荆公)传》,为了弄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穷究其原因,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了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与《宋史》所记互相参证。

他发现,《宋史》记载的王安石变法,有许多不实之词,“重以入主出奴,谩辞溢恶,虚构事实,所在矛盾”。

这是因为,《宋史》完成于南渡以后的史官之手,元人又因而袭之,其中多为反对党对王安石的诋毁和污蔑,“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

梁启超则“一一详辩之”,所资之参考书竟不下百种。

可见,读书不盲从,不轻信,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初做学问,或容易被别人所蒙蔽,待稍微读了几本书之后,又容易被自己所蒙蔽。

既不“以人蔽己”,又不“以己自蔽”,则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而质疑的能力就更显得重要。

戴震总结为“学有三难”,哪三难?

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

这就是说,即使你有怀疑的精神,即使你不想盲从和轻信,但如果你过不了“淹博”、“识断”、“精审”这三关,还是免不了被蒙蔽。

戴震这么说,自是他切身所体会的。

而这些体会,“实从甘苦阅历得来”,又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

事实上,要将这“三难”变成三不难,殊非易事。

历史上许多大学者或大师,也只能三取其一,或三取其二。

这是因为,时至今日,书籍早已浩如烟海,其中真伪正误,则殊不知凡几,梁启超1921年在天津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其中讲到如何鉴别伪书、伪事,前后就列举了近20条。

他还现身说法,讲到“有事虽非伪而言之过当者”,就举了自己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为例,他说:

“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

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

何则?

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

”梁氏在这本书中究竟“放大”了哪些“真迹”,以致所记不敢承认为“信史”,他没有说,但他的意思,我想,是要我们再读此书的时候,一定要带着疑问的目光,把那些“放大”的“真迹”还原为真相。

但也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怀疑之结果,而新理解出焉”(梁启超语),并非历史虚无主义。

或如朱熹所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正是读书的辩证法。

15-16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5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读书应该要有怀疑的精神,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就不会被蒙蔽。

B.现在的粉丝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他们往往对自己喜欢的作者盲目崇拜,听不得别人的意见。

C.人性本善是指人的知性,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要想成就一个人或一番事业,少不了这份知性。

D.读书要有点怀疑精神,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但读书要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E.读书中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但质疑的精神更重要,读书要有怀疑精神,但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

16.关于“读书须教有疑”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应该有点怀疑的精神,对书中所言不要轻信,要多问个为什么。

B.人要在读书中,做到不被别人蒙蔽,不被自己蒙蔽,单靠怀疑的精神还是不够的。

C.作者以梁启超对他本人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现身说法的事为例,告诉我们读此书的时候,要有怀疑的精神。

D.读书只要做到“有疑”,也就掌握了读书的辩证法。

17.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了孟子的话并写了戴震的事,有何作用?

请简要作答。

(4分)

18.著名学者吴组缃的儿子吴葆刚告诉他父亲,杂志上讲竹笋虽然好吃,但主要是纤维,并没什么营养。

吴组缃立刻反驳道,熊猫只吃竹子,可是长得胖乎乎的,怎么能说这东西没营养呢。

这个事例体现了文中的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意分析。

(4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在普希金城诵诗

张瑞田

一颗,两颗,三颗……我数着地上的橡子,像数着一颗颗饱满的子弹。

褐色,椭圆形,光滑的表皮,沉郁的光泽,俄罗斯的橡子真的像子弹。

从橡树上坠落的橡子,躺在草地,树叶成了她的床单,一层层的树叶,依附草地,托着她,一定温暖。

恍惚中,我觉得这样的子弹,不会呼啸奔跑,也不会粗暴地去撕裂鲜活的生命。

秋天,普希金城的上午,我坐在一棵橡树下,听树林中的风声,看一位我所热爱的诗人托腮深思。

普希金铜像,在我的眼前展开的依旧是涅瓦河边俄罗斯诗人忧虑、坚定的生命韵致。

刚才,我在普希金铜像前伫立,我渴望聆听诗人的吟诵,我渴望感受诗人坎坷的人生。

到普希金城,也是朝觐。

我不愿意像观光客一样,照一张相,便匆匆离去。

不远处有叶卡捷琳娜宫,可是在我的心中,辉煌的宫殿,比普希金塑像逊色得多。

普希金所凝聚的思想寄托和感情畅想,是无价之宝。

不想离开,我就去一棵橡树下,翻开从国内带来的《普希金诗选》,一句句默诵。

宁静至极。

我说不出普希金铜像坐落的地点,无数棵橡树交织出的茂密树林,搭建了俄罗斯独特的风景。

普希金在这样的地方沉思,我在这样的地方吟诵普希金的诗,再恰当不过了。

一阵起伏的童声漫涌过来,是俄语,是普希金写诗的语言。

我抬起头,看见十几位俄罗斯小学生站在普希金铜像前,吟诵着普希金的诗篇。

显然,吟诵没有经过彩排,每一个人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方式吟诵,因此,没有统一的节拍,没有整齐划一的口型,强弱不一的声调,在橡树林中如空气一样纯洁、通透、高贵。

显然,每一位俄罗斯少年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普希金。

我的眼睛热起来,我合上《普希金诗选》,站起来,走向铜像,走向吟诵普希金诗篇的俄罗斯少年。

十四位俄罗斯少年,簇拥在一起,站在普希金的铜像前,目光虔诚,表情质朴,形状不一的小嘴不规则地蠕动,开合之间,是俄罗斯民族的青春生命对一位不朽诗人的永远记忆。

我被感染了。

本来我是到普希金城检讨自己的,我想在这块清净的土地上,拂去心灵的尘垢。

多少年了,我们遗忘了普希金,我们世故地被物质的绳索捆绑,我们曾经拥有的清新和天真被时代污染。

是俄罗斯少年让我的激情复活。

我在他们的身后,情不自禁地朗诵——---

去吧,从我的眼前滚开,/柔弱的西色拉岛的皇后!

/你在哪里?

对帝王的惊雷,/啊,你骄傲的自由的歌手?

/来吧,把我的桂冠扯去,/把娇弱无力的竖琴打破……/我要给世人歌唱自由,/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

/请给我指出那个辉煌的/高卢人的高贵的足迹,/你使他唱出勇敢的赞歌,/面对光荣的苦难而不惧。

我用汉语吟诵《自由颂》,这首诗也是我少年时开始阅读的,几十年的光景随风而逝,好在我还记得它,还能用汉语吟诵。

俄罗斯少年吟诵的是普希金的哪首诗,我听不懂,但是,从他们清澈的目光中,感觉到所吟诵的是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或许不是,或许是《我曾经爱过你》、《致大海》。

汉语与俄语在普希金铜像前萦绕,我的泪水渐渐淌湿脸颊,眼前的普希金铜像朦胧成一个硬朗的形状。

我感受到了力量。

我们不再相信诗人,曾几何时,对帝王将相、福禄寿鬼艳羡与敬拜的眼光庶几让我们失去了生命的尊严。

在诗人墓前我们不再感叹与遐想,不再崇仰与向往。

官位与财富的价值量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导致我们听不到普希金铜像前金属般纯粹的诵诗声,看不见对爱国诗人由衷的尊敬。

俄罗斯少年在老师的带领下离开了普希金铜像,轻盈的脚步把树叶翻卷起来,那一片片树叶在空中短暂飞动,又落到地上,青翠欲滴。

我又回到那棵橡树下,平息一下跳动的情感,随手捡几颗橡子果,握在手心,又打开《普希金诗选》,沉醉其间。

(《光明日报》2014年04月25日14版)

19.作者引用普希金的《自由颂》,有什么作用?

(4分)

20.文中开头与结尾都写到橡子果,有何用意?

(5分)

21.结合全文,谈谈俄罗斯少年在普希金铜像前诵诗的场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7分。

22.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3分)(不超过15字)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503号),出台了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措施。

记者就有关情况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2014年4月10日《扬子晚报》)

22.据以下图表所显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三处空缺的内容。

要求:

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不得出现数字。

(4分)

近期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率及教育、卫生两项公共支出占GDP比例统计表

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瑞典、丹麦

巴西

印度

中国

经济增长率

1.5%—3%

5%—6.5%

6%—7.3%

平均9.67%

教育、卫生两项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

13%—15%

6%—7%

5%

4.5%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率不但远高于欧洲的发达国家,A。

但同时,我国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住房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教育、卫生两项公共支出所占GDP的比例,就与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协调,B,甚至低于泰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这说明,我们还必须C,才能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作文。

孔子说:

“君子不器”。

对这句话,李泽厚解释为:

“即人不要使自己成为某种特定的工具和机械。

”安德列·莱维解释为:

“君子不把任何人当器具对待。

这两种解释的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惠来一中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A.huàn;gān/hāo;luò/làB.lì;yì;lù/lòu

C.xuǎn/xiǎn;chēn/chēng;yì/ài;D.xiàn;chù/xù;chǎn/xiàn

2.【答案】C

解析:

A.如临深渊:

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侧重于面临危险,感到恐惧。

此处应该用“如履薄冰”才准确。

B.细大不捐:

细:

微,小;捐:

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C.浩如烟海:

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使用正确。

D.侧目而视:

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不符合语境。

3.【答案】A

解析:

B.语序不当,应为“……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构思奇特,巧夺天工,令人流连忘返”。

C.用词不当。

“反而”使用不当。

D.一面对两面,改为“将影响到汉字文化的传承”。

4.【答案】B

解析:

⑤句中有“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紧承第一句中的“过度的欲望”,故⑤句排首位。

据此可排除C、D两项。

文段第三句中有“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而第一句中有“生产能力的增强”,缺少与第三句照应的“科学技术”,而③是“科学技术的发达”,可知第二空应填③,据此即可确定前两空的顺序为⑤③,排除A项,确定答案为B项。

5.【答案】D

解析:

“劝”鼓励督促的意思。

6.【答案】D

解析:

D项的“之”均为助词,的;A、副词,竟然/连词,于是就;B、表被动/看见,知道;C、动词,认为/连词,而且。

7.【答案】B

解析:

A可爱/交往C、前来的信使/任意胡为D多多劝告/才能杰出者。

8.【答案】A

解析:

A项均为被动句;B、状语后置句/判断句;C、省略句/宾语前置;D、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9.【答案】A

10.【答案】C

解析:

C项表述不正确,原文“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论之”是因以鞭刑处死一个官吏,百姓上诉控告他,而非“鞭杀了老百姓上书状告的一名官吏”。

11.【答案】(6分)

(1)桓温即将撤军的时候,赏赐给王猛车马,授予他高官都护的官职,请他和自己一起到南方去。

(“拜、南”各1分,句意1分)

(2)①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面对浮华之士的轻视与嘲笑,王猛悠然自得,不把这些放在心上)②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1点1分,2点3分)

参考译文:

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县)人。

年幼时家境贫寒,以卖畚箕为生。

学识广博,好读兵书,谨慎稳重严肃坚毅,气概雄强高远,不为琐事萦怀,若不是志趣相投之人,根本不与交往,因此浮华之士都轻视与嘲笑他。

但王猛悠然自得,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王猛年轻的时候到邺都游历,当时很少有人能赏识他。

只有徐统见到他认为他很奇特,召他做功曹。

他逃避没有应召,于是隐居在华阴山。

王猛胸怀辅佐帝王创业的大志,收敛了羽翼等待时机,观察形势然后行动。

桓温入关的时候,王猛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见他,谈论天下的大事,边捉虱子边谈,好像旁边没有人似的。

桓温看着他,觉得他是个奇才,问道:

“我奉皇上的命令,率领精锐的军队十万人,主持正义讨伐叛逆,为百姓铲除凶暴的奸人,可是三秦大地的英雄豪杰没有人前来归附,这是为什么呢?

”王猛说:

“您不怕千里路远,深入奸人横行的地方,离长安只有咫尺之遥,却不渡过灞水,老百姓不知道您的心思的缘故啊。

”桓温黯然不语,没有应对的话。

桓温即将撤军的时候,赏赐给王猛车马,授予他高官督护的官职,请他和自己一起到南方去。

王猛回到山里向老师请教这件事,老师说:

“你和桓温难道能同时建功立业?

在这里就可以得到富贵,为什么要远行呢?

”王猛于是没有去。

苻坚有统一天下的大志,听说王猛的名望后,召见他,一见面就如平素知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