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质量监测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260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质量监测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各种质量监测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各种质量监测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各种质量监测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各种质量监测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种质量监测资料.docx

《各种质量监测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质量监测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种质量监测资料.docx

各种质量监测资料

第6章消毒供应中心(室)常用监测技术操作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的日常工作中,质量控制贯穿始末。

只有做到良好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才能保证被消毒和灭菌医疗物品的安全放行。

因此,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必须正确理解消毒和灭菌监测的原理、操作和判读,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监测标准》,实现全程的质量监测。

随着消毒供应中心的发展,质量监测的认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单纯灭菌的监测,到全过程质量监测。

针对所有影响终末质量的关键因素均进行控制和监测,包括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共10个流程,改变单纯依靠终末监测的质量控制。

一、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监测方法

(一)日常监测

1.目的:

器械、器具和物品在清洗、消毒后,打包之前应对清洗质量进行日常监测,以确保清洗质量,并保证灭菌成功。

2.方法:

目测法或配合带光源的放大镜,对每件清洗后的物品进行清洁度和功能监测。

3.操作流程

(1)操作前准备

人员:

工作人员穿专用工作服、戴圆帽,卫生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环境:

清洁、空气质量符合卫生学要求,温度20-23℃,相对湿度为30%-60%,平均照度1500lx,适合操作。

物品:

带光源放大镜、器械检查台、清洁器械、笔、记录单等。

(2)操作步骤

工作人员着装规范,符合要求。

评估、确认器械经过清洗、消毒处理。

打开带光源放大镜,备用。

将清洗、干燥完毕的物品放置在器械检查包装台上,待检。

检查器械清洁度和功能:

器械表面,咬合面、关节面、锁齿扣、组合连接部干净无污迹,血渍、锈迹、蚀损斑,无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剂残留。

若不合格应退回去污区重新清洗。

对于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复杂物品和部位,要求带光源放大镜观察。

根据规程进行润滑、保养和功能检查。

清洗合格的器械打包灭菌;不合格的器械返回污染区进行重新清洗、消毒、干燥。

(3)操作注意事项

检查设施、设备功能完好,符合行业标准中的要求。

应检查每件待包装器械。

重点检查齿牙、咬合面、关节等复杂部位。

肉眼难以观察的物品应配合使用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工作区域照明应符合精细检查最低照度要求。

电源器械、动力器械:

严格执行器械厂家维护保养手册。

精细器械禁止用手指触摸,防止损伤。

注意保护器械的功能部位。

润滑器械的套接关节部位。

腐蚀现象和功能损害的器械及时处理。

处理针尖毛刺后应清洗,最好放置在容器中传递到去污区。

工作人员注意锐器伤,丢弃的穿刺针应放入锐器收集盒。

记录不合格物品的信息,分析清洗失败的原因。

4.结果判定及处理

(1)合格标准为: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检验合格的器械可以进入后续包装环节,不合格器械应返回污染区重新进行清洗。

(2)定期监测

1.每月随即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用于质量检查,检查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资料至少保留半年。

2.可定期采用蛋白残留测定、ATP生物荧光测定方法监测清洗与清洁的效果及灵敏度,测定器械、器具和物品的蛋白质残留或其清洗与清洁的效果。

3.操作注意事项

(1)待灭菌包裹的选择应做到随机性和代表性。

(2)定期清洗质量的检验人员可与日常清洗的检验人员不同。

(3)检测时要保证光线亮度达到要求。

4.结果判定及处理

(1)目测方法合格标准: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实验室技术测定,结果判定应根据相关文件和产品说明书。

(3)常用器械质量要求

1.金属器械:

器械清洗消毒后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无清洗剂、消毒剂、除锈剂等化学残留。

器械表面没有洗涤剂或影响金属光泽的污物。

器械完整,无损伤、无缺损、无变形现象。

器械表面、刃面无损伤。

带关节器械关节运动灵活。

有滑动元件的器械,保持移动顺畅,螺钉固定旋紧、无缺失。

2.穿刺针类:

针梗通畅、无弯曲,针尖锐利、无钩、无卷边,针斜面平整,针芯与针梗配套,无松动现象、针座洁净、无锈迹及污渍。

3.橡胶类:

表面光滑,不粘连、不变形、无老化、无黏附物,无裂痕、管腔通畅、干燥、保持原有弹性。

4.玻璃类:

表面不挂水珠、干燥,光洁、透亮,无裂痕、无残缺,刻度清晰完整。

5.精细的器械:

器械的齿纹、关节、管腔部件洁净、功能完好、无损坏。

6.官腔器械:

管腔内面洁净、通畅,无蛋白残留及污渍。

7.特殊器械:

器械的沟槽、锯齿隙、夹角、轴节、螺丝处洁净,螺丝螺钉无松动或缺失,有铰链和滑动元件的器械移动顺畅。

8.新器械:

无锈迹,缺损、裂纹、运输中未造成功能损坏。

9.镀镍或镀铬的器械无脱落、锈斑、水垢残留等,持针器或钳的碳合金镶片无磨损或脱落,镀铬器材的边缘光滑无锐边。

10.带电源器械绝缘性能好、确保安全使用。

11.容器:

配套使用,无锈迹、污渍,完整,无缺损、变形现象。

二、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效果的监测方法

(一)日常监测

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和运转情况并记录。

资料留存时间6个月以上。

(2)定期监测

1.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2.清洗消毒器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3.当清洗质量发生改变时可随时进行检测。

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时要分析原因,清洗消毒器应停止使用。

清洗效果测试物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3)清洗物品装载量监测

1.目的:

采用合理、正确的装载方式和装载量,保证被清洗物品的清洗效果。

2.要求

(1)在清洗器使用前应对主要的装载方式和装载量进行验证;对于需清洗的主要物品也应进行验证,以保证平时装载的正确性。

(2)平时装载量不应超过验证合格的装载量。

(3)对于特殊物品应配合使用相应的清洗附件如清洗架、清洗盒等。

(4)对于不同的装载形式可以制成图片形式,供平时参考。

3.操作步骤

(1)按照验证的结果进行装载。

(2)器械装载量不能过大,摆放合理,关节应充分打开,以保证水流可以充分接触所有表面。

(3)器械装载不能过多,不能影响喷淋臂的旋转。

(4)管腔器械应使用专用清洗架,精细器械和锐利器械应固定放置。

4.注意事项

(1)选用低泡清洁剂。

(2)金属器械应使用润滑剂,塑胶类和软质金属材料器械,不应使用酸性清洁剂和润滑剂。

(3)定时检查输送泵管路是否通畅。

设备舱内、旋臂应每天清洁、除垢。

(4)精密器械的清洗,应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5)复杂器械和污染物干涸后直接上机清洗,不易去除血迹、污迹,建议先手工清洗后再上机清洗。

5.结果判定及处理

(1)合格标准为: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检验合格的器械可以进入后续包装环节,不合格器械应返回污染区重新进行清洗。

(3)记录装载情况和清洗器的运行参数,应符合设计或厂商规定要求。

(4)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监测方法

目的

通过一个清洗消毒循环,观察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清洗消毒质量,以判断清洗消毒器清洗效果。

准备

1.环境:

通风良好,空气质量符合卫生学要求,温度16-21℃,相对湿度为30%-60%,照明良好,适合操作。

2.人员:

操作者更换防水胶鞋,佩戴圆帽、口罩、手套、防水衣或防水围裙、护目镜或面罩。

3.用物:

清洁剂、医用润滑剂、清洗篮筐、清洗消毒设备、笔及记录单等。

适用范围

适用于消毒供应室去污区工作人员。

方法与步骤

1.准备

1.1打开常水、热水、纯水主管道上的阀门及蒸汽主管道上的阀门;

1.2打开机器总电源开关和机器开关;

1.3检查清洁剂是否足量,连接是否通畅;

1.4质量要求:

水压、电压、排风等运行参数达到规定值。

2.分类、摆放器械、物品

2.1根据器械的特点分别摆放在清洗篮筐中;

2.2质量要求:

关节面充分打开依次顺序排列摆放一层,不能重叠或用专用器械架撑开,钳类器械咬合面朝上,镊子人字行排列或纵队排列一层,专科器械、手术器械、精密贵重器械使用专用篮筐并有标记。

3.准备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

3.1将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放入每个清洗篮筐中;

3.2质量要求: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有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关闭舱门

4.1检查清洗剂是否足量、连接是否通畅;检查清洗剂旋臂是否正常;

4.2将清洗架推入清洗机内,关闭舱门;

4.3质量要求:

清洗架水流接口位置正确,与清洗机水流接口能完全对接。

5.清洗、消毒、干燥

5.1选择清洗程序,启动;

5.2清洗:

预洗→酶洗→漂洗→热消毒→烘干;

5.3质量要求:

严格控制酶洗、漂洗、热消毒、烘干时间及水的流速。

6.卸载

6.1戴防烫手套,将清洗架拉出清洗舱;

6.2洗手或手消毒,将清洗后的器械取出并放在指定的工作台;

6.3取出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

6.4质量要求:

清洗机运行正常,物理检测合格。

7.结果判断

7.1观察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清洗效果;

7.2记录监测结果:

清洗消毒器编号、清洗程序(预洗时间、主洗时间、水温、中和抽吸清洁剂的比例及温度、冲洗时间、消毒温度及持续时间)等参数、装载物品种类、数量、指示物放置位置、指示物清洗效果等。

资料留存6个月以上。

7.3质量要求:

测试物无蛋白残留,记录规范。

注意事项

1.选择测试物种类应符合被测试设备的要求及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卡)。

2.测试不合格时应检查水压、清洁剂使用情况:

输送管道是否通畅、弯曲、阻塞等以及输送泵运转状况,器械装载方法及装载量等。

应及时联系清洗消毒器厂家工程师,分析原因进行调试。

3.若没有足够的器械使清洗消毒器满载,应运行足够的程序来检查清洗消毒器中每个位置的情况,并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书在空位置的托盘中放置清洁物品。

4.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当清洗质量发生改变时可随时进行检测。

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清洗设备应停止使用,查找原因后,应予以纠正。

3、常用器械功能监测方法

1.目的:

器械清洗消毒后灭菌前,通过检查其清洁度和功能,以保证器械清洗质量和功能完好。

2.方法

(1)关节功能:

有关节的器械,必须检查关节的活动性、咬合性以及咬齿的状况,关节灵活、对合整齐、尖端咬合紧密、外观无变形损坏。

(2)器械的锁齿功能:

可将钳子夹紧橡胶管,然后抖动,自动弹掉者废弃,亦可将器械卡锁在第一齿的位置,持器械的另一端,而以锁齿的部位在手掌上拍打,如果器械因此弹开,则表示器械锁齿功能不佳。

(3)器械张力:

把器械合并,两边齿干上锁齿间应有1mm左右的距离,若发现关节紧锁、不灵活,应进行润滑。

(4)剪切功能:

不加任何压力,以匀速闭合剪刀,用剪刀头部2/3进行剪切,切口光滑,不撕扯。

(5)镊子的闭合功能:

组织镊完整、无缺齿,对合整齐、弹性好。

颚部带齿的镊子在闭合时,从尖端开始必须由弹性和成一线,颚部带尖牙的镊子必须牙与牙吻合良好,弹簧部不能弯曲,有导引针的不能粘在一起,表面不能污染。

(6)无创阻断钳:

在无创的齿和关节表面不能有污物残留,将壁厚0.05mm,注有半袋水的塑料袋热封闭后平放,用无创阻断钳颚部钳夹时不能咬破塑料袋,颚部的齿闭合时不能咬破面纸。

(7)持针器:

主要检查持针器两个顶端的磨损程度。

方法:

取一根与持针器相称的缝针,用持针器咬住缝针,将卡锁在第二锁齿的位置,试着摇动缝针,如果缝针可以轻易地抽出,则表示持针器功能不佳。

心血管持针器经常需要去磁。

(8)精密器械:

可用光源放大镜检查边缘或尖端有无卷曲、挂钩。

禁止用手指触摸,防止损伤。

(9)手术剪:

剪刀闭合时无空隙、主柄对称、螺丝无松动,关节松紧度合适不自动弹开,打开和闭合时保持适当的张力和平滑的切割面。

刀刃是否有沟或毛刺,不可有钝、卷口、缺口现象,保持剪刀锋利。

(10)缝针:

缝针锐利、无变形、无钩,针眼完好。

(11)穿刺针:

针尖锐利无钩,针梗通畅、无弯曲,斜面完整无缝隙,针芯不能长于针套,有针芯应拔出,针座洁净无缺损,针套与针芯套入应吻合,配套使用、功能良好。

(12)管腔类器械:

管腔通畅,管腔内部洁净,有导丝应拔出。

(13)咬合钳:

咬合面无缺损,闭合完好,螺丝无松,动轴节灵活。

(14)骨刀:

刀刃无毛刺、无缺损,刀面平整。

(15)肋骨牵开器:

安装方向正确,关节平行移动灵活。

(16)容器:

完整、无缺损、无变形。

4、器械、器具和物品消毒效果监测

(1)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

1.操作前评估评估待消毒器械能否耐热,对耐热诊疗器械如呼吸机管路、湿化罐等首选物理消毒;对不耐热的诊疗器械可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进行高水平消毒处理。

2.操作步骤

(1)耐热的诊疗器械宜使用热力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清洗消毒机可以自带热力高水平消毒功能,严格按照清洗消毒设备厂商的说明书或指导文件操作。

(2)对于管腔器械等特殊物品应放置于专门的清洗架上。

(3)热力消毒的A0值≥3000,以保证达到高水平消毒效果。

(4)不耐热的诊疗器械,可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中推荐的化学消毒方法进行处理,操作步骤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3.操作注意事项

(1)消毒前要保证清洗合格。

(2)耐热的诊疗器械应尽量使用热力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3)热力消毒时应注意防止烫伤,化学消毒时应做好完善的个人防护。

(4)应选择有卫生许可批件的高水平消毒剂。

(5)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消毒剂的规定。

(6)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GB15982的要求,每次检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7)记录消毒合格的结果和消毒的关键参数,应保存。

4.结果判定及处理

(1)热力消毒过程只要A0值达到3000或以上(或对应的时间和温度)及认定消毒合格。

(2)化学消毒时应确保消毒剂浓度、浸泡时间或温度等参数符合要求,及认定消毒合格。

(3)凡是不能达到上述要求的,均认定为消毒失败,应重新进行处理。

(2)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诊疗器械

1.操作前评估首先应评估待消毒器械能否耐受热力,对耐热的诊疗器械等应首选物理消毒;对不耐热的诊疗器械也可采用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液进行消毒。

2.操作步骤

(1)能耐热的诊疗器械宜使用热力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清洗消毒机可以自带热力高水平消毒功能,严格按照清洗消毒设备厂商的说明书或指导文件操作。

(2)调节A0值≥600,以保证清洗后的消毒效果。

(3)不耐热的诊疗器械,可采用酒精擦拭,要保证酒精擦拭到所有物品表面。

(4)酸性氧化电位水应符合主要有效成分的指标要求:

有效氯含量为60mg/L±

10mg/L;pH值范围为2.0-3.0;氧化还原电位(ORP)≧1100mV;残留氯离子<1000mg/L;酸性氧化电位水流动冲洗和浸泡消毒2min,净水冲洗30s。

3.操作注意事项

(1)消毒前要保证清洗合格。

(2)可以耐热的诊疗器械应尽量使用热力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3)热力消毒时应注意放止烫伤,化学消毒时应做好完善的个人防护。

(4)化学消毒剂必须冲洗干净,避免消毒剂对人体的损伤。

(5)注意化学消毒剂对物品的腐蚀性和对环境的破坏。

(6)记录消毒合格的结果和消毒的关键参数,应保存。

4.结果判定及处理

(1)热力消毒过程只要A0值达到600或以上(或对应的时间和温度)及认定消毒合格。

(2)酒精浓度符合要求。

(3)酸性氧化电位水主要有效成分的指标应符合WS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要求,流动冲洗和浸泡消毒2min,即认定消毒合格。

(4)化学消毒时应确保消毒剂浓度、浸泡时间或温度等参数符合要求,即认定消毒合格。

(5)凡是不能达到上述要求的,均认定为消毒失败,应重新进行处理。

五、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1)物理监测方法

1、目的:

是通过仪表和记录的曲线图等显示,以判断物品灭菌处理中机械运行状况是否达到灭菌标准规定的条件。

2、监测频次: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记录资料留存时间≥3年。

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

3、结果判定

(1)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压力为205.8kpa,温度为132-134℃,灭菌时间最低4分钟,脉动上限80kpa、脉动下限-80kpa。

脉动预真空循环3次以上。

硬质容器、超重、外来器械灭菌时间应参考使用器械厂商的说明适当延长;

(2)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压力为102.9kpa,温度为121℃,灭菌时间20-30分钟。

4、注意事项

(1)物理监测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证实灭菌循环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只能监测腔体中的一点温度(灭菌器排水口),无法监测包装内部情况。

同时不能直接反应微生物死亡,也无法直接和精确考核蒸汽质量、不可压缩气体、冷空气等。

(2)新购置的设备或维修后的灭菌器,对各项灭菌参数必须进行物理校正。

(3)物理监测不合格时,所有物品不能灭菌发放。

应分析原因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整个灭菌过程中,灭菌人员不得离开,时刻观察仪器仪表运行的情况。

(5)物理监测各项内容均详实、客观记录,归档备查。

(2)化学监测方法

1、目的:

通过化学反应原理,利用各种化学指示物与灭菌介质的相互作用,在特定的灭菌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而产生颜色变化。

通过观察测试品颜色变化情况,来达到对灭菌过程的监测。

2、特点:

可监测每个灭菌包内部的灭菌状况,具有快速、简单和费用低廉等优点,能及时反应每个灭菌物品包内外的灭菌效果,但不能直接反应微生物死亡。

3、种类:

常用的有包内化学指示物、包外化学指示物、B-D测试纸等。

(1)B-D试验(适用于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

目的:

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真空系统性能测试,通过检测灭菌器冷空气排出和热蒸汽穿透的效果。

灭菌完毕取出测试图,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情况,以判断试验包中有无残留空气存在。

监测频次:

每台灭菌器每天灭菌前空锅进行B-D试验。

资料留存时间3年以上。

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

方法与步骤:

1、检查、预热

1.1检查灭菌器密封圈、前封板和门板有无杂物和损坏,用干净的棉布进行擦拭清洁;

1.2排出蒸汽管路及灭菌器夹层中残留的冷凝水;

1.3打开电源等开关对灭菌器进行预热;

1.4质量要求:

汽源、水源、压缩空气等各参数达到灭菌运行值。

2、准备B-D监测包

2.1自制标准监测包或一次性B-D试验包;

2.2质量要求:

自制标准监测包符合标准要求,一次性B-D试验包有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放置B-D监测包

3.1预热完成后将B-D测试包平放于灭菌架的底层,靠近排气口上方;

3.2质量要求:

标准监测包标签朝上,水平放置灭菌室底层,排气口上方。

4、关闭灭菌器,启动B-D测试程序

4.1关闭灭菌器,启动B-D测试程序;

4.2质量要求:

灭菌器运行正常,物理监测合格。

5、结果判断

5.1B-D程序完成后,打开B-D测试包,取B-D测试图,观察、判定、记录监测结果;

5.2结果判定:

B-D测试纸变色均匀一致,灭菌器冷空气排出效果良好,可以正常使用;反之,灭菌器内有冷空气残留,测试不合格。

5.3记录监测结果;

5.4质量要求:

测试物合格,记录规范。

注意事项

1、B-D试验只适用于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而不适用于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检测。

试验在每天第一次灭菌前空锅进行。

2、试验在134℃蒸汽条件下,灭菌时间3.5分钟,观察结果。

3、新安装、移位或大修后的灭菌器,应连续进行B-D监测三次,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B-D测试不合格,须检查测试失败的原因,直至B-D测试通过后方能使用该灭菌器。

5、一次性监测指示物须有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测试图存放应避免受潮。

自制标准监测包应宽松一些,不可过分干燥或潮湿。

6、在记录中应有操作人员、质检员或护士长的签字。

(2)包外化学指示物监测方法

包外化学指示物包括化学指示胶带、化学指示块。

主要作用是提示物品经过灭菌过程,同时还具有封口、标识作用。

目的:

指示和说明物品包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但不能判定物品灭菌质量和处理效果。

监测频次:

应对每个灭菌包包外化学指示物标记(化学知识胶带或化学指示块)进行监测。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以直接观察到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监测方法:

灭菌包冷却后,取出灭菌包。

观察、对比标准色块与灭菌包外化学指示物灭菌前、后变色情况。

结果判定:

包外化学指示物灭菌后变色均匀一致,无发灰、水渍等现象。

注意事项:

变色不合格的灭菌包不能发放和使用,如发现包外化学指示物不合格的灭菌包,应查找原因重新更换包外化学指示物,再次进行灭菌处理。

(3)灭菌包内化学指示物的监测方法

目的:

指示和说明物品包在灭菌处理中接触灭菌温度、时间、持续时间和条件,为使用无菌包人员、质检人员等提供快速判定灭菌效果的方法。

监测频次:

各类无菌穿刺包、手术器械包、手术敷料包等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均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位置:

置于灭菌包难灭菌的部位或灭菌包中央。

监测方法:

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灭菌人员或使用人员,打开灭菌包,取出包内化学指示物。

观察、对比包内化学指示物变色区灭菌后的变色情况。

结果判定:

包内化学指示物灭菌后指示显示均匀一致的颜色,与对照区颜色一致,视为合格。

注意事项:

打开灭菌包检查包内化学指示物变色未达到要求时,该物品视为灭菌不合格,不能使用。

包内化学指示物有134℃、121℃等,须根据灭菌设备和设定程序的温度条件选择使用,放置时不要与金属器械直接接触,避免冷凝水影响其结果。

监测指示物须经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化学PCD的监测方法

目的:

指示和说明物品包在灭菌处理中接触灭菌温度、时间、持续时间和条件。

为灭菌人员、质检人员等提供快速判定灭菌效果的方法。

监测频次:

每台灭菌器每批次应进行化学PCD监测。

资料留存时间3年以上。

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

方法与步骤

1、检查、预热

1.1检查灭菌器密封圈、前封板和门板有无杂物和损坏,用干净的棉布进行擦拭清洁;

1.2排出蒸汽管路及灭菌器夹层中残留的冷凝水;

1.3打开电源等开关对灭菌器进行预热;

1.4质量要求:

汽源、水源、压缩空气等各参数达到灭菌运行值。

2、准备标准监测包

2.1自制标准监测包或使用一次性标准试验包;

2.2质量要求:

自制标准监测包符合要求,一次性标准试验包有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放置标准监测包、装载

3.1预热完成后将标准监测包平放于灭菌架的底层,靠近排气口上方;按要求装载各类灭菌包;

3.2质量要求:

标准监测包标签朝上,水平放置灭菌室底层,排气口上方。

灭菌包摆放合理,装载量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4、灭菌

4.1关闭灭菌器,启动器械或织物程序:

预热→抽真空→升温→灭菌→干燥→排气;

4.2质量要求:

灭菌器运行正常,物理检测合格。

5、结果判断

5.1灭菌周期完成冷却后打开试验包,取出包内化学指示物,观察、判定结果。

包内化学指示物灭菌后指示区显示均匀一致的颜色,与对照区颜色一致,视为合格。

5.2记录监测结果;

5.3质量要求:

指示物合格,记录规范。

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