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139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资料.docx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资料.docx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资料

第二章小麦

第一节小麦概述

小麦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

小麦播种季节不同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按麦粒粒质可分为硬小麦和软小麦;按麦粒颜色可分为白小麦、红小麦和花小麦。

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春小麦春季播种,当年夏、秋收获。

我国小麦以冬小麦为主。

小麦在我国种植区域广泛,全国从南到北、从平原到山区,几乎所有农区无不栽培小麦。

目前,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我国粮食作物第二位。

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

《本草拾遗》中提到:

“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对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小麦品质十分重视。

针对"农产品难卖"问题,国家一直在审视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政策正在转变职能,搞好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

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牵头主办的产销协调和供需见面会就已召开两届,去年在河南,今年在山东。

我国优质小麦播种面积逐年扩大,2001年中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已经占小麦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进口量正逐年减少,以产顶进。

国家还准备将优质小麦方面的经验推广到大豆等每年进口量很大的农产品上。

我国小麦生产常年面积和总产量为粮食的25%和22%左右。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迅速。

据统计,到2001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9000万亩,其中达到强筋和弱筋小麦国标的小麦有3200万亩,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但是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质的问题。

我国小麦质量的主要不足是面筋强度较差,大部分品种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较短,我国小麦稳定时间平均在3分钟左右,而国外在12分钟以上。

二是量的问题。

我国近几年小麦需求总量在1.1亿吨以上,而全国小麦产量仅1亿吨左右,缺口1000万吨,特别是优质专用小麦需求差距更大。

三是经营和成本问题。

我国小麦经营中介组织发育迟缓,经营机制、市场发育、服务水平还比较低,无力推动优质专用小麦产销衔接。

同时,小麦生产成本普遍提高,从1990年至2000年,我国小麦平均生产成本由115元上升到265元,提高了1.3倍。

为全面提升国产小麦的质量水平和生产水平,促进优质专用小麦的快速发展,农业部制订了"十五"期间我国优质安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每年总投资5亿元,重点建设三大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

黄淮海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发展优质强筋小麦4100万亩,长江中下游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发展优质弱筋小麦1300万亩,大兴安岭沿麓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发展优质强筋春小麦600万亩。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良繁中心、品质检测监测及中试中心、标准化生产工程体系、商品生产基地和中介组织服务体系的建设。

1、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子宽条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

子实供制面粉,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由于播种时期的不同有春小麦、冬小麦等。

2、这种植物的子实。

自花授粉.禾本科小麦属的重要栽培谷物。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具4~7节,有效分蘖多少与土肥环境相关。

叶片长线形;穗状花序直立,穗轴延续而不折断;小穗单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颖革质,卵圆形至长圆形,具5~9脉;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盘,其形状、色泽、毛茸和芒的长短随品种而异。

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3、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

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

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面粉除供人类食用外,仅少量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产品均为牲畜的优质饲料。

习性和种植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8°~50°,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如中国西藏)均有栽培。

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

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长达180天左右。

大、小麦都是秋天种下,冬天成长,春天长叶,夏天结果实,具备了四季的精华,因此被称为“五谷之贵”。

有的地方比较暖和,春天就下种,夏天就可以收割了。

但这种麦子和秋天种的相比,没有经过四季的洗礼,有微毒。

北方人种麦子用漫撒的方法,南方人种麦子用撮撒的方法,所以北方的麦子皮薄但面多,南方的麦子则刚好相反。

据说,收割好的麦子和蚕沙放在一起,可以防虫。

小麦的世界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于栽培谷物的首位,以普通小麦种植最广,占全世界小麦总面积的90%以上;硬粒小麦的播种面积约为总面积的6~7%。

生产小麦最多的国家有苏联、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等。

小麦的其他特性

一、小麦营养分析:

1.进食全麦可以降低血液循环中的雌激素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

2.对于更年期妇女,食用未精制的小麦还能缓解更年期综合症;

3.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二、小麦适合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1.适宜心血不足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多呵欠、喜悲伤欲哭,古称妇人脏燥(癔病)者食用,也适宜妇人回乳时食用;

2.患有脚气病、末梢神经炎者宜食小麦;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者,宜食浮小麦。

三、小麦食疗作用:

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

养心除烦,健脾益肾,除热止渴;

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

未成熟小麦还可入药治盗汗等。

小麦皮治疗脚气病

第二节小麦栽培技术

我国秋播小麦的冬性程度:

南方品种春性较强,向北推移增强,华南、长江流域的品种以春性为主,海拔高的地区有少数冬性品种,黄淮平原以半冬性和冬性为主,北部麦区和新疆地区冬小麦多属强冬性,东北、西北、北部麦区品种属春性。

、良种准备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

良种是获取增产的内因,是农业科技的载体,具有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作用。

      1、选用良种的原则:

一是要选用与当地气候、栽培等条件相适应的品种:

二是要选用与生产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品种。

选用时应积极听取小麦生产专家以及市场分析专家的推荐指导意见,降低生产的盲目性。

      2、种子的处理:

经过一定时间储藏、加工以后的种子,发芽率、水分指标等是否符合要求,要进一步测试鉴定,同时注意播种前的晒种、选种等其它准备工作,确保种子质量。

豫麦(郑农7号)

1.品种来源:

1982年由郑州市农科所用矮3号//(孟县201×牛株特)/豫麦2号杂交选育而成。

1994年审定命名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同年10月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

1998年定为国审小麦品种。

2.特征特性:

豫麦34号属弱春性大粒品种,分蘖力中等,千粒重45g,白粒角质,株高80cm左右,抗伏倒力强,早熟,成熟期同豫麦18号,高抗白粉病、条锈病,综合性状好。

熟相欠佳,易感蚜虫。

3.品质状况:

豫麦34品质优良,其容量802g/l,蛋白质含量10.41%,湿面筋32.1%沉降值55.5ml,吸水率62.6%。

面团形成时间8.1分钟,稳定时间10.3分钟,面包体积732cm3,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面包小麦标准,与国外进中的加麦2号小麦相近。

4.栽培要点:

豫麦34是一个高产、优质、晚播早熟新品种,适宜我省中北部地区中晚茬种植。

播期以10月10日左右为宜。

播量每亩7~8kg,晚播应适当增加播量。

返青、齐穗期注意用粉锈宁防治叶枯病,喷洒磷酸二氢钾及氧化乐果防治蚜虫。

辽春6号,扬麦5号,扬麦13,扬麦16,镇麦4号,郑麦9023,宁麦2号等

整地准备

    整地是小麦生产的基本环节,施底肥与整地结合进行。

      1、增施有机肥,平街施肥,增强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基本保障,要保证小麦在获得高产的基础上,品质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高。

整地时,一是要求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农家肥缺乏时,实行小麦、玉米秸杆还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二是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中高肥力地块,一般基肥亩施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磷酸钾15-20公斤,硫酸锌1-2公斤等。

      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

整地的标准是:

一平、二匀、三松。

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厘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

运用精播技术,建立最佳群体结构

     不同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等不仅能调控小麦的群体结构,还会影响小麦的生育进程、产量和品质。

    1、适时播种

    在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诸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

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

若播期过早,麦苗易涉长,冬前群体发展难以控制;土壤养分早期消耗过度,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

易受病虫害、冻害等。

播期过晚的缺点是:

    ①温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苗龄小,冬前营养生长量不够而形不成壮苗:

    ②根系不发达,分蘖少,体内有机养分积累少,抗逆性差;

    ③发育延迟,穗分化开始晚,穗头小;

    ④成熟延迟,种子形成和灌浆过程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千粒重降低,显著减产,影响品质。

不同地区条件不同,播期有所不同。

一般的小麦在10月5-10日播种,到12月10日,日平均气温下降到0℃进入越冬期,冬前大于0℃,积温600-650℃,能满足小麦形成壮苗的要求。

     2、适量播种

     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

中产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适当增加播量,可较多地依靠主茎穗争取高产。

高产田若播量过大,易引起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个体生长弱,易倒伏,若适当降低播量,群体不会过大,个体促壮,抗倒,穗大,产量较高。

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不同的品种要掌握一定的播种量。

    3、播种深度

    播深一般以3-4厘米为宜,深浅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齐,苗壮。

播种过浅,易落干,缺苗断垄,易受冻害;过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苗弱,分蘖晚,分蘖少,次生根少,难以形成适宜的群体结构。

配套田间管理技术

    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种好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在提高种植基础前提下,应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

    1、抓好冬前冬季麦田管理

    冬前冬季小麦的生育特点可概括为:

三长一完成,即长叶、长根、长蘖、完成春化阶段发育。

这个时期管理的任务是:

促苗齐,苗匀,苗足,培育壮苗,实现合理群体,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础。

主要管理措施是:

    

(1)及早查苗,补种补栽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采用于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

小麦3-4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将疙瘩苗疏开,栽苗后普浇一水,确保早发赶齐。

    

(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

    合理施用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

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

    ①浇冬水

    浇冬水的作用:

一是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满足小麦越冬期间及返青期的需水;二是可以平抑地温;三是可以沉实土壤,可冬水春用,延迟春灌,利于地温回升,麦苗返青早:

四是可以减轻病虫害等。

    为充分发挥冬水的作用,浇冬水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把握好浇水时间。

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浇水,这个时候日平均气温通常在3-5℃之间,夜冻昼消。

浇水过晚,水渗不下,遇到寒流时地面易结冰,麦苗窒息会死亡;二是浇冬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保持墒情。

    ②追冬肥

    俗话说:

施肥“年外不如年里”、“冬追金,春追银”,深刻的说明了追冬肥的增产作用。

冬前追肥基本上冬施春用。

    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一是冬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应少施或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贪青:

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

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3)深耘断根,镇压划锄

    深耘10厘米以上,可以断老根,喷新根,深扎根,对小麦根系有促控作用,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能明显地控制群体的发展。

对于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可以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

镇压在午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

划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早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

    2、加强春季麦田管理

    主要管理措施是:

    

(1)返青、起身期主攻旱返青,稳健生长

    肥水管理:

对群体适宜的高产麦田,小麦返青起身期可以不施肥水,以控制麦苗过旺生长。

对个别群体不足的麦田,在起身前后适当施肥浇水。

    适当化控、除草:

3月上、中旬小麦起身期,对群体偏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每亩采用20%壮丰安乳油40毫升+75%巨星干燥悬浮剂1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起到化控防倒、化学除草的目的。

    

(2)重施拔节肥水

    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

    (3)浇透孕穗水

    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3、注重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是:

防早衰,防倒伏,促进粒重,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主要措施是:

    

(1)浇好灌浆水

    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

小麦在扬花后10-15天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2)叶面追肥

    小麦扬花后灌浆期间,选择晴天下午4点以后,叶面喷施2%尿素+0.3%磷酸二氢钾,间隔7-10天连喷2遍,不但能增产,还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适时收获,防杂保纯

    俗话说“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小麦适时收获的最佳时期是蜡熟末期。

蜡熟末期的长相是:

麦穗、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变黄,茎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量约22%左右,籽粒较坚硬,已呈现光泽。

    优质小麦要注意的是商品优势,所以不论种子还是商品粮都应到田间去杂,单收单打,分场单晒,确保种子的纯度。

无公害小麦病虫防治

小麦的病害有:

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黄矮病、红矮病、全蚀病、叶斑病等。

虫害有小麦蚜虫、麦种蝇、吸浆虫、红蜘蛛、叶蝉、蛴螬、金针虫、蝼蛄、麦叶蜂、麦秆蝇等。

主要是防治”两病一虫”。

小麦主要病害防治

1、小麦条锈病。

  症状:

发病初期在植株上形成褪绿黄斑,以后长出粉堆,即夏孢子堆,后期又形成黑色冬孢子堆。

夏孢子堆小型鲜黄色,排列成行,与叶脉平行,主要发生在叶上,也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

3—5月份温暖多雨,多雾和结霜天气有利于条锈病发生流行。

夏孢子随气流在高空作远距离传播。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注意品种搭配和轮换种植,避免长期单一种植某一品种;避免群体过大,特别要防止偏多偏晚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2)药剂防治。

选用种子重量0.2%的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乳油拌种,大田病叶率达5%时,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或20%乳油50—75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

  2、小麦白粉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情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

从幼苗至成株期皆可发生。

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后期散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有性进代,闭囊壳。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

春季雨量较多的年份,特别是4月份雨量较多的年份,病害即会流行。

如果又碰上小麦生长后期雨量偏多分布均匀,温度又偏低,将延长白粉病的流行期,加重病情。

群体过大,氮肥施用过多的麦田,特别容易发病。

冬季以分生孢子和潜育菌丝体形态在寄主组织越冬,第二年春天当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菌丝体再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根据品种和地力,播种时合理安排播量,推迟播期,控制群体不宜过大,增施磷钾肥,促使小麦生长健壮。

(2)药剂防治。

对常年秋季发病重的地区和麦田,采用粉锈宁拌种,拌种剂量同防条锈病。

结合防倒伏,春季第一叶定长以前兑水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每亩40克,防止倒伏又可兼治白粉病,减轻病害早春流行速度和强度。

小麦孕穗抽穗期,当病叶率达到8%—15%时,用粉锈宁喷雾防治,剂量同防条锈病。

3、丛矮病

  一、发病规律丛矮病是靠传毒媒介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

灰飞虱在小麦上传毒浸染有两个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在小麦播种出苗后;第二个高峰期是在小麦返青后,随气温逐渐回升,越冬代灰飞虱开始在麦苗上活动取食,传播病毒,感染愈早或显现症状愈早,对产量的影响愈大。

  二、防治方法

(一)在小麦返青后彻底清除麦田及其周围的杂草,消灭灰飞虱适宜生存的环境,以减少传毒虫源。

(二)适时浇返青水。

浇返青水对灰飞虱有很大的杀伤作用,可以减少传毒虫源。

(三)喷药防治。

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时就要喷药防治。

可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1000倍液,每亩喷施药液50~75公斤,隔5~7天喷1次,连喷2次。

喷药时麦田四周5米以内的地方都要喷到。

对靠近路边、水沟、地头、地边更应特别注意防治

小麦主要虫害防治

1、麦蚜。

  为害状:

叶片受害,出现黄色斑点,吸食穗部汁液,造成千粒重下降,籽粒营养品质变劣。

为害严重时,常排泄蜜露到麦叶上,导致霉菌寄生,使叶片发黑,影响植株光合作用。

受害麦叶提早枯死,减少养分向穗部输送。

麦蚜还传播黄矮病。

  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

麦蚜对温湿度有不同的要求;二叉蚜适应8—20℃和干燥的条件,麦长管蚜的适温16—25℃之间。

降雨特别是降大雨对麦长管蚜发生不利。

日雨量达中雨持续2—3天,对麦蚜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抽穗期碰上中雨,因正值有翅成蚜的迁入,对翅蚜在麦穗上生活、繁殖都不利,蚜害偏轻。

干旱时有点小雨对麦长管蚜的繁殖无不利影响,雨后蚜量突增而形成灾害。

主要随气流作远距离传播。

  防治技术:

药剂防治是当前治蚜的主要措施。

穗期蚜株率达50%左右,百株蚜量达到500头左右时,应立即组织防治。

可选择使用的药剂和施用方法有:

40%氧化乐果50—75克每亩、2.5%顺反氯氰菊酯25克每亩、5%蚜虱净40克每亩、28%抗蚜量30—40克每亩、2.5%蚜虱净40克每亩、28%抗蚜量30—40克每亩、2.5%蚜虱灭25—30克每亩、21%绿杀40克每亩或20%灭扫利50克每亩,结合叶面肥喷施喷施宝、磷酸二氢钾、植物动力2003等的使用,兑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

  2、麦红蜘蛛

  为害状:

以成、若虫刺吸麦苗汁液,被害麦叶出现黄白色小点,受害叶以后变为黄色,严重时植株矮小叶片枯黄,植株生长不良,不能正常抽穗,甚至干枯而死。

  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

麦长腿蜘蛛性喜温暖干燥,温度15—20℃,相对湿度50%以下最适合其发生,干旱向阳麦田发生较重。

麦圆蜘蛛生活适温为8—15℃,适宜湿度为80%以上,低洼潮湿、生长茂密麦田发生较重。

均以卵或成虫在土缝中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源。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冬春浇水时,先振动小麦植株,使蜘蛛落入土面后再浇水,可将其淹灭。

(2)药剂防治。

播种时用75%甲拌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4%拌种,堆闷12小时后播种;春季当每1/3米麦垄有虫150头左右时,开展药剂防治。

可选择使用的药剂和稀释倍数为:

20%灭扫利2000倍液、25%辛灭利1500倍液、25%杀螨光2000倍液、34%克螨灵2500—3000倍液、10%虫达螨灵2500—3000倍液、20%扫螨净3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

3、线虫病

  一、症状表现发病植株在分蘖期表现为叶鞘松弛,茎秆粗、弯曲,叶片皱缩。

孕穗期以后,表现为茎秆粗、弯曲,较健株矮小,除受害严重的不能抽穗外,一般仍能抽穗,但麦穗的一部分或全部不结子。

病穗颖片被挤,向外张开,可从缝间看到虫瘿。

虫瘿很坚硬,剖开后,内部充满白色絮状物,就是线虫幼虫。

  二、发病规律混杂在小麦种子内的虫瘿是传染病害的主要来源。

每个虫瘿内有8000~25000条休眠幼虫。

虫瘿随小麦种子播入土中,吸收水分,里面的幼虫逐渐苏醒,钻出病粒,侵入幼苗,逐渐向上转移,最后到达花部,使花受到刺激,不能正常发育。

虫瘿内幼虫迅速变为成虫,经交配、产卵,再孵化出幼虫,以后在虫瘿中休眠。

虫瘿发育晚时,幼虫可在相对正常的种子中生存。

收获时,虫瘿与种子混杂或落在土中,虫瘿内的幼虫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几年。

  三、防治方法

(一)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两年。

(二)用胶泥水、食盐水或清水选种。

胶泥水浓度为30%~40%,食盐水浓度为20%。

选种时,将种子盛在细密的箩筐内,放在胶泥水、食盐水或清水中,使水没过种子,边搅动边捞出浮在水面的虫瘿。

用清永选种,动作应迅速,以免影响效果。

用食盐水选的种子宜用清水漂洗干净。

(三)种子在54℃的水中浸泡10分钟,可杀死轻度受害种子中的幼虫。

4、吸浆虫

  吸浆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

由于耕作栽培制度的变革,小麦品种更新及传统有机氯杀虫剂禁用等原因,吸浆虫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的防治技术已不能控制其危害,并且不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要求。

所以,选用适当的药剂品种、剂型、施药方式,并确定防治适期、防治次数等是目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防治吸浆虫的最佳时期为蛹期和成虫期。

小麦吸浆虫化蛹盛期,该虫大都位于地表且多为裸蛹,对杀虫剂敏感,用药防治效果较好。

特别是撒施毒土后降雨,增加了药剂和吸浆虫接触的机会,使防效提高。

吸浆虫成虫对杀虫剂比较敏感,易被杀死,应注意在产卵盛期前进行防治。

防治吸浆虫的药剂,蛹期以50%的对硫磷乳油、50%的辛硫磷乳油、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和6%的林丹粉剂为好,成虫期以6%的林丹粉剂、55%的林丹胶悬剂、40%的氧化乐果乳油和80%的敌敌畏乳油的缓释剂较好。

吸浆虫的防治次数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蛹期防治效果较好,残虫量少,成虫期不必再进行防治;若蛹期漏治或防治效果较差的,成虫期需补治。

农作物种植禁用农药

农作物上禁止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