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技能篇5课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005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技能篇5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技能篇5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技能篇5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技能篇5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技能篇5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技能篇5课件.docx

《第三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技能篇5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技能篇5课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技能篇5课件.docx

第三部分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技能篇5课件

第三部分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技能篇

导读

如果说创新素质是创新的灵魂,那么创新技能就是驾驭创新灵魂的工具。

∙科学社会学创始人贝尔纳说过:

"良好的方法使我们能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天赋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创新和创造过程既是一个客观的实践过程,又是一个微观的心理过程,掌握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至关重要。

∙技术学习是提高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基石,是专业技术人员提升创新能力的必经之途。

第七章激发创新能力的方法

本章要点

∙创新技法的概述

∙分析型创新技法

∙非分析型创新技法

∙TRIZ理论及方法

导读案例7

弗莱明的新发现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研究各种葡萄球菌的变种时,在实验室桌子上放着一部分培养皿,由于常常打开盖子,培养液难免被空气中的微生物所污染。

一天弗莱明发现,在培养皿边缘生长了霉菌,在这霉菌的周围葡萄球菌不仅不能生长,而且连离它较远的葡萄球菌也被它融掉。

细心的费莱明及时抓住这一现象进行细致地研究,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抗菌素——青霉素,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但是,日本科学史发现,早在弗莱明发明青霉素以前,日本的科学家古在由直在实验室中也同样观察到了葡萄球菌被污染的霉菌所吞噬的现象。

然而,古在由直却不加以研究而轻易地认为这是一种常见的普遍的现象。

殊不知,就是这种习以为常的一念之差,使古在由直丧失了新发现的机会,也失去了国际科学界最高奖的机遇。

因此,在创造和创新过程中,掌握创新的思维规律和创新的技法,有利于找到创新的捷径。

弗莱明在对待培养被污染的问题上,运用了把熟悉的事物有意识地看作陌生的,然后按照新的理论来加以研究的创新技法,从而获得新发现。

只要坚持按照事物发展本身“千差万别”的特点、“千丝万缕”的联系、“千变万化”的过程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就会真切地感到处处留心皆有创新的可能。

激发创新能力

第一节创新技法的概述

一、创新技法的概念

∙创新技法是人们进行创新和创造活动时所运用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技巧,它是根据创新思维的发展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

 

∙创新技法在实践运用中主要遵循以下4种原则:

1、迁移原则

▪迁移是指以前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对后来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影响,它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

▪迁移原则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5个方面:

原型启发、仿生移植、相似原理、对应联想和模拟类比。

2、组合原则

▪组合是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或功能目的,将现有的科学技术原理或方法、现象、物品重新安排,以获得具有统一功能的新技术、新形象、新产品。

▪组合类型主要有:

同物组合、异类组合、概念组合、重组组合、共享与补代组合和综合。

3、分离原则

▪组合是创新,分离同样是创新。

▪分离是将一物品拆分开来进行创新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4、还原原则

 

∙还原原则是把创新对象的最主要功能抽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应用这些原则要注意3个问题:

一是要注意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是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要发展自己的概括能力。

二、创新技法的分类

∙迄今为止,还没有对名目繁多的创新技法进行明确的分类。

∙本书依据创新思维的规律和创新实践的特点,将创新技法分为:

1、分析型技法

2、非分析技法

3、TRIZ方法

第二节分析型创新技法

∙分析型创新技法是应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激发人们的创造力,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一、特性列举法

∙这个方法用于具体事物的创造发明和革新,主要是对发明对象的特性进行分析,将其一一列出,然后探讨能否革新以及怎样革新。

∙应用特性列举法可按下列程序进行:

第一步,选择一个目标比较明确的发明或创新课题,列举出发明或创新对象的特性。

第二步,从各个特性出发,通过提问、诱发出用于创新的创造性设想。

二、希望点列举法

∙希望点列举法是通过提出来的种种希望,经过归纳,确定发明目标的创造技法。

∙希望点列举法的实施形式灵活多样,常用的有以下3种:

1、书面搜集法

2、会议法

3、访问谈话法

三、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是抓住事物的缺点进行分析,以确定发明目标的创造技法。

∙缺点列举法的步骤如下:

1、尽量列举出某一事物的缺点,需要时可事先广泛调研,征集意见。

2、将缺点加以归类整理。

3、针对所有的缺点逐条分析,研究其改进方案或能否缺点逆用、化弊为利。

四、成对列举法

∙成对列举法是把任意选择的两个事项结合起来,成对列举其特征,或者把某一范围内的事物一一列举,依次成对组合,从中寻求创新设想的技法。

∙使用成对列举法要遵循两个规则:

第一,必须十分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要把所列出的事物、因素的所有组合都加以研究。

五、主体附加法

∙主体附加法是指在原有的设想中补充新的内容,在原有的产品中增加新的附件的方法。

∙主体附加法的步骤:

o首先要有目的、有选择地确定一个主体,运用缺点列举法全面分析主体的缺点,再运用希望点列举法对主体提出希望,进而考虑能否在不变或稍加改变主体的前提下,通过增加附属物来克服或弥补主体的缺陷,考虑能否利用或借助于主体的某种功能,附加一种别的东西使其发挥作用。

六、焦点法

∙焦点法是以一个预定事物为中心,依次与罗列的各元素一一组合构成联想点的创新技法。

∙焦点法的步骤为:

1、选择焦点,就是把希望创新的事物,或者准备推广的思想技术,填入一个中心圆圈内。

2、列举与焦点无关的事物与技术。

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罗列,尽量避开与焦点事物相近的东西。

将所选内容逐一摘录后,逐一填入环绕焦点四周的小圆圈内。

3、强行连接中心圆与小圆圈,得到多种组合方案。

4、充分想象。

对每种组合提出创造性设想。

5、评价所有的设想方案,筛选出新颖实用的最佳方案。

七、排列组合法

∙排列组合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或功能目的,把现有的科学技术原理或方法、现象、物品作适当的组合或重新安排,从而获得具有统一整体功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形象的创造技法。

∙排列组合的具体类型很多,可归纳为5种主要类型:

1、同物排列组合

2、异类排列组合

3、概念排列组合

4、重组排列组合

5、共享与补代排列组合

八、形态分析法

∙形态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系统观念来网罗组合设想的创造发明方法。

∙形态分析法的步骤主要如下:

第一步,必须能十分确切地说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所需要实现的功能,这是有效运用形态分析法的前提。

第二步,分析需要创新的对象,确定它有哪些基本参数,要求各基本要素相对独立并尽量全面考虑。

第三步,寻找每个要素的可能解决方案。

第四步,综合与选择方案,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列出矩阵,一般为二维结构。

"列"代表独立要素,"行"代表各因素的具体形态。

九、检核表法

∙检核表的根本作用在于正确、有效地把握创造发明的目标与方向。

∙由创造过程的奠基人奥斯本创造的检核表中有75个问题,归纳整理后有6类问题、9组提问。

o6类问题:

由现状到目的(转用),由目的到现状(代替),质量的变化(改变),组合排列(调整、颠倒、组合)、量的变化(扩增、缩减)、借助其他模型(启发)。

o9组问题分别为:

能否他用、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扩大、能否缩小、能否替代、能否调整、能否颠倒、能否组合。

十、和田十二法

∙和田十二法,即指人们在观察、认识一个事物时,可以考虑是否可以。

和田十二法是我国学者许立言、张福奎对奥斯本检核表法进行深入研究后,结合我国的创造发明和上海和田小学创造教学的实际,与和田小学共同提出来的。

和田十二法既是对奥斯本检核表法的一种继承,又是一种大胆的创新。

∙和田十二法具体内容:

(1)加一加:

加高、加厚、加多、组合等。

(2)减一减:

减轻、减少、省略等。

(3)扩一扩:

放大、扩大、提高功效等。

(4)变一变:

变形状、颜色、气味、音响、次序等。

(5)改一改:

改缺点、改不便、不足之处。

(6)缩一缩:

压缩、缩小、微型化。

(7)联一联:

原因和结果有何联系,把某些东西联系起来。

(8)学一学:

模仿形状、结构、方法,学习先进。

(9)代一代:

用别的材料代替,用别的方法代替。

(10)搬一搬:

移作他用。

(11)反一反:

能否颠倒一下。

(12)定一定:

定个界限、标准,能提高工作效率。

十一、5W1H法

∙5W1H法是由美国陆军首创。

∙5W1H:

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第三节非分析型创新技法

∙非分析法是按照非正统的方法思想,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使人们的思想从逻辑思维的过程中解脱出来,其根本出发点是交叉和融合,本节重点介绍智力激励法、综摄法、类比法、移植法、仿生学法等。

一、智力激励法

∙智力激励法又叫“头脑风暴法”,就是让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通过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在短时间内极大地调动各人的创造力,引起连锁反应和共振效应,产生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设想。

∙智力激励法遵循以下原则:

1、自由畅想原则

2、以量求质原则

3、延迟批评原则

4、综合改善原则

5、限时限人原则

二、综摄法

∙综摄法是以已知的东西为媒介,将毫无关联、不同的知识要素结合起来,以打开未知世界之门,从而激起人们的创造欲,使潜在的创造力发挥出来,产生众多的创造性设想的方法。

∙综摄法两个基本的原则:

1、变陌生为熟悉(异中求同即异质同化)

∙即在头脑中把给定的陌生事物与以前熟悉了解的事物进行比较,借此把陌生的事物转化成熟悉的事物。

2、变熟悉为陌生(同中求异即同质异化)

∙即对已有的各种事物,选用新知识或从新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处理,使看得习惯的东西变成看来新鲜的东西,把熟悉的事物变成陌生的事物。

三、类比法

∙类比法指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在一定关系上的部分相同或相似。

∙主要有5种类比方式:

1、直接类比

2、拟人类比

3、象征类比

4、幻想类比

5、动作类比

四、移植法

∙移植法是指将某个领域的原理、技术、方法,引用或渗透到其他领域,用以改造或创新的事物的方法,移植法也称渗透法。

∙移植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构建明确的发展愿景,并深入人心。

2、对员工创造性工作的及时鼓励。

3、对员工创造性工作的及时和公正的评价和反馈。

4、加强和员工的创造性工作上的互动和交流,提供智力上的支持。

5、适当授权,给员工创造性活动的开展以弹性空间。

五、仿生学法

∙通过模拟生物结构或功能原理而导致发明创造的途径称为仿生学法或生物模拟法。

∙根据仿生学的研究成果,向生物索取技术原理大致有如下6个方面:

1、控制仿生

2、信息仿生

3、力学仿生

4、技术仿生

5、原理仿生

6、化学仿生

第四节TRIZ理论及方法

一、TRIZ理论概述

∙TRIZ的含义是俄文“创新问题解决理论”的词头缩写,起源于前苏联,英译为TheoryofInventiveProblemSolving,缩写为TIPS。

 

∙TRIZ理论

o1946年,以前苏联海军专利部阿利赫舒列尔(G.S.Altshuller)为首的专家开始对数以百万计的专利文献加以研究,经过50多年的收集整理、归纳提炼,发现技术系统的开发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实用的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方法,即为TRIZ理论。

o经过50多年的发展,TRIZ已经成为解决技术问题或发明问题的强有力的方法学,应用该理论已经解决了许多国家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难题。

o到目前为止,该理论被认为是最全面、系统地论述解决发明问题、实现技术创新的理论,它被欧美等国称为"超发明术"。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产品进化理论

2、分析

3、冲突解决原理

4、物质——场分析

5、效应

6、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由于TRIZ将产品创新的核心——产生新的工作原理过程具体化,并提出了规则、算法与发明创造原理供设计人员使用,它已经称为一种较完善的创新设计理论。

二、TRIZ的工具方法

∙TRIZ理论解决创新性问题的思路在于它采用科学的问题求解方法,具体办法就是将特殊的问题归结为TRIZ的一般性问题,然后应用TRIZ带有普遍性的创新理论和工具寻求标准解法,在此基础上演绎形成初始问题的具体解法。

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充分体现了科学的问题解决思想,富有可操作性。

三、TRIZ的应用前景

∙TRIZ理论不仅在前苏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美国的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如波音、通用、摩托罗拉等公司的新产品开发中也得到应用,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TRIZ理论广泛应用与工程技术领域,目前已逐步向其他领域渗透和扩展,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

思考题?

1、什么是创新技法?

创新技法的原则有哪些?

2、结合工作实际,应如何应用这些分析型创新法?

3、结合工作实际,应该如何应用这些非分析创新法?

4、讨论TRIZ理论在创新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5、讨论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如何综合应用这些创新技法?

第八章重视技术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章要点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能力的培养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管理平台的创建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能力的拓展

导读案例8

"技术学习"推动三星崛起

∙韩国三星集团的成功就在于能够自主创新,而它的优势也来自于自身开发的产品。

舆论对三星的崛起的传播给人瞬间成功的错觉,实际上,在此之前三星一直在诸多技术领域内偷艺,三星坚持不引进成套技术,而是通过多渠道获得非成套技术,并派工程师到世界多个国家的先进企业中进行技术学习,对技术的学习可以说到了痴狂的程度,高强度的技术学习导致了三星的崛起。

三星电子现在拥有研发人员17000多名,超过职员总数的30%,研发人员的投入超过销售额的8%。

2011年获得美国专利数达到1450项,超过索尼,居全球第五位。

∙企业的技术学习不只是注重表明的“术”的学习,而对技术进步的“道”也必须深切把握,这正是韩国三星集团成功的秘密。

第一节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一、技术学习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石

∙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学习才能发展起来。

二、技术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1、技术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

2、技术学习是有风险的,并且也是需要投入的;

3、技术学习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互动,需要相关机构和外部组织的协作;

4、技术学习具有多层次性,需要组织内部各个层次的协同;

5、技术能力提高具有阶段性,涉及到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能力的培养

∙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探寻技术学习源。

∙技术学习源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的学习源。

一、获取创新的内部学习源

∙内部学习源来自各个部门之间的互动,在互动过中产生交流各类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传播。

∙对于内部学习源来讲,组织应该加强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市场部门、管理层等公司其他部门的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相结合的。

二、拓展创新的外部学习源

1、向客户学习

2、向供应商和销售商学习

3、向竞争者学习

4、产学研合作

三、技术学习源的国际化

∙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迫使许多公司开始对技术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进行重新考虑。

任何公司都无法完全从内部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所有技术。

“在合作之上进行竞争”已成为组织发展的主旋律。

四、基于信息网络获取技术学习源

∙Internet和Internet技术大大增进了公司内部、公司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从而可以缩短产品导入市场的时间,可以使组织的所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管理平台的创建

一、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指那些可表述出来而能成为公共物品的知识,无论其已成为文字或是尚存在于某些人的头脑中;

∙隐性知识是不能或难以表述的,或者即使表述出来,也会损害其精髓,隐性知识属于经验、诀窍和灵感的范围,本质上是意会性的。

二、知识学习的4种方式

∙知识学习主要包括“干中学”、“用中学”、“研究开发中学”、“组织间学习”4种方式。

∙“干中学”、“用中学”已为人们所熟知,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重复操作效率的提高,是操作知识的积累。

o"研究开发中学"

▪是在研究开发的创造性过程中进行知识吸收的学习过程。

▪研究开发可分为4个阶段:

发散、吸收、收敛、实施。

o"组织间学习"

▪"组织间学习"具有更多的战略性,一般是在战略合作的过程中,组织向合作伙伴进行知识吸收,提高自身技术能力。

▪"组织间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与两个组织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相似性:

1、基础知识

2、组织结构和补偿政策

3、主导逻辑(文化)

三、创建知识管理的平台

∙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应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知识管理:

1、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这是知识管理最普遍的应用。

2、企业的外部知识管理,如包括专家、顾客意见的收集。

3、公司应该设立知识主管,为其信息系统部门重新确定方向,使该部门成为知识传递部,并在研发中心成立知识管理小组。

第四节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学习能力的拓展

一、改进战略层技术学习

∙根据Carayannis提出了三层次技术学习的框架结构:

操作层技术学习、战术层技术学习、战略层技术学习。

∙战略层技术学习是企业长期的学习,其焦点在于重新塑造企业的一些组织性的东西。

它是为企业跃迁到一个新的竞争领域而服务的。

二、加强团队和组织的学习力度

∙组织的技术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从个人、团队和组织各个层面都应该加强学习。

∙团队学习便是建立在以团队为主体上的学习,通过团队内部的沟通互动,对知识和技巧进行提升。

∙组织学习是一种在由组织制度形成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学习的社会过程。

三、优化技术学习的激励机制

∙如果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即使员工进行某项培训,也只能是效果甚微。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技术学习的多层次性?

分析所在单位的技术学习的特点。

2、如何理解技术学习的多重学习源?

如何拓展内外部的技术学习源?

3、如何理解知识学习的4种方式?

讨论所在单位的知识学习的特点。

4、如何理解技术学习的多主体性?

怎样加强组织学习的力度?

5、讨论技术学习源的国际化趋势,如何基于信息网络获取提升技术学习。

第九章创新成果的保护和运用

本章要点

∙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作

∙专利战略的运用

第一节创新成果保护的利器——知识产权

∙温家宝:

“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

∙美国专利界有句名言:

“凡是太阳底下的新东西都可以申请专利。

一、知识产权的内涵

∙知识产权:

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工商等领域内,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创造性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专业权利。

∙知识产权可以分为两大类:

o第一类是创造性成果权利,包括专利权、集成电路权、植物新品种权、版权等;

o第二类是识别性标记权,包括商标权、商号权等。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以下3个重要的方面:

专利权、商标权、版权。

o专利权:

▪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

▪现有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权有3种:

1、发明专利2、实用新型权3、外观设计权

o商标权:

▪商标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

o版权: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版权。

版权是法律上规定的某一单位或个人对某项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销售的权利,任何人要复制、翻译、改编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

o知识产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主要特征是通常所说的"三性"特征:

1、专有性

2、地域性

3、时间性

二、知识产权对于创新的推动作用

1、知识产权制度承认智力劳动成果是有偿的,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有利于激励知识产权的创造。

2、知识产权制度在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研究开发起点和水平,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中具有重要作用。

3、申请专利就是公开,是在全世界公开,这种法律保障的公开是知识传播有效、规范的手段,有利于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三、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战略可定义为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谋取最佳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整体性筹划和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与手段,其中专利战略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用的重中之重。

∙知识产权战略的特征包括:

1、法律性

2、保密性

3、时间性和地域性

4、整体上的非独立性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作

一、知识产权与创新的协同发展

∙在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为创新成果提供了法律保护平台,同时也影响着整个创新过程的实施。

∙下面介绍知识产权对以下3个创新过程的影响:

1、新技术产生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在新技术产生过程中知识产权的服务和保护功能主要表现在:

(1)加速新技术的产生。

(2)保护新技术产品开发安全进行。

2、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阶段的知识产权问题

▪首先,新技术产品商业化上市,要大限度地占领国外市场,就必须保证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专利权、商标权、版权。

▪其次,在技术产业化或商品化阶段,应更加注意对工、产品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

3、创新成果扩散应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专利权是一种排他性的知识产权,未经权利人许可,不得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使用,但是巨大的专利利润利益会引起很多不法之徒的非法侵权,那么会使得专利权人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创新成果扩散应用中更应该强调其知识产权保护。

二、知识产权管理方法

1、了解智力资本的价值层次,确定企业目前知识产权所处的管理水平

2、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寻求现存问题的改善途径

三、知识产权运作模式

∙知识产权的管理运作,包括知识产权的归类整理、开发经营、控制保护以及管理效果的评价等。

∙其具体的运作模式见下图知识产权具体的运作模式:

第三节专利战略的运用

一、专利和专利战略

1、专利和专利战略的内涵

o专利是对发明授予的一种专有权利,它赋予专利的所有者在有效期内对专利的所有权。

o专利战略的目的是为了谋求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o专利战略的对象是专利工作。

专利战略的性质是专利工作的总体性规划,是包括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在内的规划。

2、专利战略的特点

o专利战略包括两个部分内容:

(1)外部的法律环境

(2)企业内部环境

o内部环境又包括:

技术方面因素、公司总体因素

∙专利战略的特点可以从以上的两个大的方面来论述:

∙专利战略的特点

法律环境

内部环境

法律性强

时效性强

地域性强

技术因素

技术性强

总体因素

保密性强

综合性强

3、专利战略的作用

(1)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

(2)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3)激发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4)专利战略为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保障。

(5)保证企业资产的增值。

二、专利战略类型

1、进攻型专利战略

o是指企业根据专利情报和市场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