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6825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4.docx

《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4.docx

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4

 

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合村并城项目安置区6#地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新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3月1日

 

目录

1、编制依据2

2、工程概况2

3、地质条件3

4、水纹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及动态化规律4

5、施工部署5

6、土方开挖方案5

7、基坑支护8

8、质量技术组织措施9

9、主要管理措施13

10、应急预案................................................13

11、土方开挖示意图..........................................15

12、土方运输路线图..........................................16

土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根据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011版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5、设计施工图纸

6、地质勘察报告 

7、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1.1建筑名称:

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合村并城项目安置区6号地块。

1.2建设地点:

本工程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市西临京水西路、东临京水路,北临迎客北路,南临祥云路。

1.3建设单位:

河南省惠花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1.4建筑性质:

住宅楼为一类多层居住建筑,耐火等级为地上二级、地下一级;地下车库的防火分类为I类。

1.5建筑规模: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32014.22㎡。

1.6设计标准:

本工程按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三级,本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1.7建筑结构形式:

18#、19#楼为框架结构,其他为剪力墙结构。

基础形式为:

除18#、19#楼为独立基础外其他均为CFG桩+筏板基础;车库基础采用筏板基础。

三、地质条件

1、水文气象资料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东经113°14′,北纬34°43′ 郑州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

随着四季更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的基本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14.3°C,7月最热,平均27°C;1月最冷,平均0.1°C;年平均降雨量632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2、地基土土性特征

根据勘探报告所述,本工程地质情况为:

层杂填土,平均厚度1.34米

层杂填土,平均厚度1.51米,fak=110KPa,压缩模量6.1MPa;

层杂填土,平均厚度2.38米,fak=120KPa,压缩模量7.2MPa;

层杂填土,平均厚度2.93米,fak=130KPa,压缩模量8.8MPa;

层杂填土,平均厚度2.48米,fak=110KPa,压缩模量3.9MPa;

层杂填土,平均厚度1.31米,fak=135KPa,压缩模量8.6MPa;

层杂填土,平均厚度3.41米,fak=100KPa,压缩模量4.0MPa;

层杂填土,平均厚度1.27米,fak=140KPa,压缩模量9.6MPa;

层杂填土,平均厚度3.69米,fak=110KPa,压缩模量4.4MPa;

层杂填土,平均厚度2.53米,fak=180KPa,压缩模量16.5MPa;

四、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

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孔隙承压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粉土中,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下部砂层中。

孔隙潜水以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要补给源,以蒸发排泄为主要排泄途径,水位动态类型属入渗~蒸发型,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显著。

根据地勘报告,本工程抗浮地下水位为绝对高程88.5米,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

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五、施工部署

1、由于本工程工期紧迫,根据业主要求的工期,为加快土建工作局面的打开,按照桩基施工顺序,土方开挖应由北往南分段开挖。

土方开挖工作务必保证后续工序的正常展开,不得延误工期。

每个施工区的流水作业作如下图:

2、机械及人员配备,考虑到工期紧迫土方开挖大挖机配备2台,小挖机配备1台,自卸车配备12辆,泥工人员配备20人,测量放线人员4人。

六、土方开挖方案

1、基础概况:

1.1、本工程拟建物基础为CFG桩+褥垫层复合地基、筏板;

1.2、18#、19#楼单位工程±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91.1米,独立基础垫层底标高—2.6米,场地自然地坪标高—2.0米。

1.3、1#、2#、15#、16#、17#楼单位工程±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91.1米,筏板垫层底标高—3.71米,场地自然地坪标高—1.8米。

1.4、4#、5#、6#、7#、8#、10#、11#、12#、13#、14#楼单位工程±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91.1米,筏板垫层底标高—6.76米,场地自然地坪标高—2.0米。

1.5、地下车库单位工程±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91.1米,筏板垫层底标高—4.3米,场地自然地坪标高—2.0米。

2、开挖边线确定:

首先,测量人员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定出本工程基坑轴线及基础外边线;基坑开挖按1:

0.3放坡+每边1.5米工作面进行开挖,基坑底部设200*200的排水沟及每个边角设600*600*800的积水井,以便基坑排水。

基坑上部设200*300的截水挡墙,基坑外围1.2米处设安全围护。

3、开挖方法:

3.1、分层机械挖土,随挖土随修整边坡。

在开挖至距离坑底300mm以内时,测量人员抄出500mm水平线,在基槽底钉上水平标高小木桩,在基坑内抄若干个基准点,拉通线找平,预留300mm土层人工清理。

3.2、机械开挖至最后一步时,测量人员随即放出基础地梁线,由人工挖除300mm预留土层,并清理整平,及时进行垫层的浇筑,防止基底土水份蒸发损失,导致土体积膨胀。

3.3、主楼区域范围内采用小钩机进行装间土的开挖工作,不得随意触碰桩头,避免桩身断裂。

4、开挖注意事项:

4.1、坑底做好排水措施,在基坑上部设置截水沟,基坑内设积水井,采用明排水的方法,沿坑底周围开挖200W*200H排水沟,使水流入600L*600B*600H集水井,用水泵排到上部地面积水井,沉淀后再排入市政管道。

防止雨水及地下水浸泡基土,每日及雨天例行检查土壁稳定情况,在确定安全情况下方可继续工作。

4.2、清底人员必须根据设计标高作好清土工作,开挖桩承台时,因桩顶高出基底200㎜,为保护桩基,坑底必须预留300㎜余土采用人工开挖。

4.3、机械开挖过程中以及停置和进出场应注意安全,随时配合挖运土做好现场清洁工作,做到文明施工。

5、异常情况处理:

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基坑土质变化及边坡稳定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场内如有暗浜或软弱夹层,应将於泥全部清除干净,用砂石分层夯实至设计标高;

七、边坡支护

基坑支护采用锚杆+钢筋网片喷浆,由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支护方案详见专项施工方案。

八、质量技术组织措施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的质量保证体系。

开工前组织全部进场人员学习施工方案,熟悉图纸及地质状况,对机械操作手进行技术交底,要求掌握施工的技术要点。

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学习规范要求,精心施工。

完工后,进行严格自检,不合格者坚决返工,按国际ISO9002认证标准与要求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

检查方法

柱基

基坑

基槽

挖方场地平整

管内

地(路)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控项目

1

标高

-50

±30

±50

-50

-50

水准仪检查

2

长度、宽度

+200

-50

+300

-100

+500

-150

+100

-

经纬仪、钢尺

3

边坡

设计要求

观察、坡度尺

一般项目

1

表面平整度

20

20

50

20

2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

2

基低土性

设计要求

观察或土样分析

注:

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

九、主要管理措施

1、安全管理及防护技术措施

按照我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严格对现场安全防护进行控制。

现场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工地设专职安全员,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及各种安全教育活动,由工程部组织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组织人员整改。

保证无事故。

场内按各阶段施工情况在进出口和危险区挂宣传画、色标、标牌及标语,各种防护部位防护到位。

各种标牌应挂齐,并挂在醒目部位处,符合集团公司标准。

2、基坑的防护

2.1、土方开挖要探明地下管网,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2、在距基坑边1.5米周围用φ48钢管设置两道护身栏杆,立杆间距4米,高出自然地坪1.2米,埋深0.5米.基坑上口边2米范围内不许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

各施工人员严禁翻跃护身栏杆。

基坑施工期间设警示牌,夜间加设红色灯标志;

2.3、基坑外施工人员不得向基坑内乱扔杂物,向基坑下传递工具时要接稳后再松手;

2.4、坑下人员休息要远离基坑边及放坡处,以防不慎;

2.5、施工机械一切服从指挥,人员尽量远离施工机械,如有必要,先通知操作人员,待回应后方可接近。

3、施工现场场容管理措施

3.1、施工现场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工地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全面负责,一切与建设工程施工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管理。

3.2、现场施工道路为砼路面,保持畅通,禁止路面堆放材料、设备;雨季有可行的排水措施,配备4寸潜水泵8台,现场设置排水沟,及时将现场雨水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

3.3、进入现场的土方机械及材料不用时要堆放整齐,不得混乱,每天安排专人保持现场的整洁;

3.4、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非施工人员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3.5、各种机械定期保养,机械操作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机械施工时,必须由专人指挥;

3.6、天气干燥时,现场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3.7、施工现场全体管理人员佩带胸卡。

4、环境保护措施:

4.1、土方由合格的运输单位施工,并签订运输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公司的环境要求。

在现场出入口设专人清扫车轮,并拍实车上或严密遮盖,运载工程土方最高点不超过车辆槽帮上沿50CM,边缘不高于车辆帮上沿10CM,严禁沿途遗洒。

并安排专人负责清扫道路。

4.2、施工现场干燥时,应洒水润湿,以防尘土飞扬;

4.3、施工材料不得堆放在施工道路上,以保证运输通畅;

5、现场消防保卫管理措施

5.1、在施工现场建立防火领导小组、义务消防员、治保会、社会综合治理小组,设一名领导干部具体负责消防保卫工作,并建立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制度。

5.2、施工现场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江苏省的《消防条例》,逐级落实防火责任制,利用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做到人人重视消防工作;同时将消防保卫工作纳入生产管理议事日程,与生产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同评比。

5.3、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入场前都要进行“四防”教育和考试。

坚持每月和重大节日、社会政治活动前教育一次,学习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法规,使每一个施工人员做到制度明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5.4、现场采用非易燃材料做临设,施工现场的生活、加工、仓储、办公室与在施工程分开设置;

5.5、易燃、剧毒物品分类专库管理,严格进出库手续,进行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操作时,必须保证通风良好,禁止与电气焊等明火作业交叉操作。

5.6、加强现场明火作业管理,严格用火审批制度。

现场用火证,统一由保卫负责人员签发,并有书面安全防火技术交底。

5.7、现场设吸烟区,在明显位置贴吸烟管理要求和标志,配备烟头容器和灭火器材,吸烟应到吸烟区,现场其它地方禁止吸烟。

5.8、现场架设照明线路及安装各种电器设备,必须由正式电工操作,非电工人员不准操作;

5.9、施工现场消防器材统一由保卫人员检查,保证灭火器材完好有效,不准他人擅自乱移、乱用;施工现场道路宽度不低于5m。

5.10、对现场的要害部位及成品保护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人,根据现场实行情况,采取减少出入口,分片控制出入人员,具体办法由保卫人员负责制定。

十、应急预案

1、土方坍塌的预防和监控措施

1.1、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施工员应向作业班组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1.2、土方开挖时,必须有专人在现场统一指挥,按既定方案和程序施工。

1.3、对于挖出的泥土,要及时运走或按规定放置,不得随意堆放。

1.4、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他物料在坑边堆放,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附加荷载,造成基坑边坡失稳造成土方坍塌。

1.5、深基坑开挖完后,应尽量缩短暴露的时间,以防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造成基坑边坡失稳造成土方坍塌。

1.6、基坑开挖过程中,自始至终应作好监测。

根据具体周边环境设置监测控制点,按规定每日监测并作好记录,当发现监测数据超标准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基坑边坡土方坍塌。

2、基坑土方坍塌现场应急措施

当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开列等险情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根据险情原因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2.1、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将原预备好的砂包抛(堆)至基坑坡脚;

2.2、坡顶地面主动区域卸土减载,并严格控制卸载程序;

2.3、作好排水、封面处理;

2.4、对险情段加强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