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6398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docx

《2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docx

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

课题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情

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观察过蜗牛、鱼等常见动物,在此基础上,借助第1课学生对蚕卵的认识,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认识更多动物的卵。

三年级的学生除了蚕卵也见过不少其它动物的卵,但是学生对卵的认识更多的来自于它们是人类的食物,其中,最熟悉的应该是鸡卵,也就是鸡蛋。

为什么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

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动物为什么要产卵?

它对动物自身有什么意义?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能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更没有仔细研究过。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卵是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卵孵化发育成小动物。

3.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基本相似。

4.鱼等动物的卵外部没有硬壳,鸡等动物的卵外部有硬壳。

5.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

6.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胚盘发育成小动物,是动物生命的开端。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卵进行简单分类。

2.能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

3.能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有好奇心,对动物卵有探究的兴趣。

2.能通过研究动物卵体会生命的多样性和可延续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人类行为能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生长。

重点

认识动物的卵的特点,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

难点

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新课聚焦

请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蚕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呢?

教师介绍许多动物像蚕一样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出示三种动物的卵的图片,提问:

不同的动物的卵一样吗?

教师点拨:

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最常见的就是鸟类和昆虫。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动物的卵有鸡蛋、鸭蛋、鹅蛋、鹤鹑蛋等,这些动物的卵的大小和颜色都不一样,如鸡蛋是白色或棕色的,鸭蛋和鹅蛋是青灰色的,鹌鹑蛋是带花纹的。

但是这些动物的卵的内部结构都相似,都有蛋黄和蛋白。

提问:

不同动物的卵是不一样的。

动物的卵里有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板书课题: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学生回答:

从卵里。

 

不一样

 

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整课内容,以回忆和游戏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但不要着急让学生回答。

目的是将学生的视角由蚕卵拓展到其他更多动物的卵,由此,揭示本节课的课题。

2.科学探索

探索一:

观察不同动物的卵,与蚕卵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观察材料:

鸡和鸡卵(鸡蛋)、鱼和鱼卵、蛙和蛙卵、龟和龟卵、蚂蚁和蚂蚁卵5种动物及其卵的图片。

观察不同动物的卵,与蚕卵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播放视频《观察不同动物的卵》

观察记录:

提问:

我们怎么给动物的卵分类呢?

(教师提示:

教师提示:

以卵外是否有硬壳为标准给卵分类)

观察分析:

通过了解不同动物的卵的特征后,根据其特征给这些卵确定一个标准进行分类。

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卵可以看到卵的内部特征,而有些卵被硬壳包裹住,看不到其内部特征。

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对它们进行分类。

有硬壳:

鸡卵(鸡蛋)、龟卵

无硬壳:

鱼卵、蛙卵、蚂蚁卵

观察结论:

不同动物的卵有不同的特征。

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为有硬壳和无硬壳。

探索二:

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提问: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动物的卵里都有什么呢?

实验材料:

一个生鸡蛋、一个熟鸡蛋、一把小刀和一个盘子。

实验步骤:

(1)将生鸡蛋打开放入盘中,观察生鸡蛋的内部结构,并将观察到的结构记录下来。

(2)小心地用小刀纵向切开熟鸡蛋,观察熟鸡蛋的内部结构,并与生鸡蛋进行比较。

播放视频《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实验现象:

熟鸡蛋由外到内可以观察到:

卵壳、气室、卵白、卵黄。

生鸡蛋由外到内可以观察到:

卵壳卵白、卵黄,卵黄上面有一个小白点。

实验分析:

因为生鸡蛋打开后,卵内液体形状改变,看不到气室的存在,熟鸡蛋不容易看到卵黄上面的小白点,所以应该采取生鸡蛋和熟鸡蛋结合的方式观察卵的结构。

卵黄上面的小白点是胚胎所在位置,叫做胚盘,是发育成小鸡的部位。

卵黄主要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白为胚胎提供营养物质和保护内部结构;卵壳具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是外

层的保护结构;卵壳附近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孔,外面的空气能够通过小孔进入气室并贮存在气室里,供小鸡破壳前呼吸。

实验结论:

鸡蛋是有卵壳、卵黄、卵白、胚盘、气室等结构组成的。

 

学生发现动物的卵在大小、颜色、数量、形状等方面不同。

观看视频

 

根据观察给动物分类

 

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并完成活动手册第6页“我的课堂活动记录”。

 

观看视频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不同动物的卵,并与蚕卵进行比较,知道动物的卵大多是圆形或椭圆形的,但它们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数量、软硬不同,有的卵上还有花纹。

学生观察比较动物的卵的异同之后,引导学生利用班级记录表对动物的卵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鸡蛋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研究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而且经常吃鸡蛋的学生对鸡蛋的内部结构也是有感性认识的,用鸡蛋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以往经验。

通过对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内部结构的对比观察,引导学生知道鸡蛋的内部结构有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气室和胚盘,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卵黄上的小白点即胚盘,告诉学生小鸡就是由它发育来的。

之后,引导学生观察鸡卵的不同部分结构特点,推测在卵孵化出小宝宝的过程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3.交流研讨

研讨一:

推测鸡蛋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卵黄主要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白为胚胎提供营养和保护内部结构,卵壳具有与进行气体交换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是外层的保护结构。

卵壳附近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孔,外面的空气能够通过小孔进入气室并贮存在气室里,供小鸡破壳前呼吸。

同时,在外界温度的影响下,卵内液体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有了这个气室,卵内液体体积增大时,卵壳就不波胀破。

研讨二:

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

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为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分。

胚胎发育的营养是由卵黄提供的,未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的胚盘

色深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

播放视频《从鸡蛋变成小鸡的过程》

学生对鸡蛋的各部分作用进行推测,学生直接展开小组讨论、集体论证。

最终达成共识:

卵壳有保护作用,卵黄提供营养物质,卵白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可以提供水分和养料,气室可以提供氧气,胚盘将来发育成小鸡。

 

观看视频

此环节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样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总结出鸡蛋各部分的作用,也正好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告诉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并要爱护动物。

 

4.科学拓展

坚持观察并及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我们要坚持做好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的活动,这样的观察要持续到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结束。

要记得收集蚕生长变化的完整信息,养成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的意识和习惯。

可选择一只蚕做上记号作为重点观察对象,记录它的生长变化情况。

将一枚一元硬币放在蚕宝宝中间作为参考,观察并比较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在活动手册上记录。

这部分内容既提出了任务要求,又提供了观察记录的好方法。

这样学生既能掌握科学地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的方法,也能长期坚持记录下去,最终培养学生坚持观察、有效记录的好习惯。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卵是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卵孵化发育成小动物;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相似。

鱼等动物的卵外部没有硬壳,鸡等动物的卵外部有硬壳;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了解鸡卵中各个结构的功能作用。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聚焦”环节以学生对蚕和蚕卵的认识为基础,直接告诉学生许多动物都是产卵繁殖后代的这一事实,由此引发学生对更多动物卵的关注,并将研究的话题聚焦到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形态特征”,意在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动物的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以此为基础,用分类的方法去认识纷繁复杂的卵的世界。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鸡蛋的内容结构”。

从画头脑中鸡蛋内部结构到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再到生熟鸡蛋的比较,一步步引领学生梳理和完善鸡蛋结构的已有认知,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词汇描述鸡蛋的结构,并能准确指认各部分结构。

研讨部分的两个问题是在前面观察鸡蛋的探究活动基础上展开的。

这一阶段性的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反思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情况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

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

本册的三个单元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都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

例如,“物体的运动”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机械运动中质点的模型,“动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建构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日地月的天体模型……这些科学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认识世界。

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

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

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2.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本单元是将机械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题单元。

对于运动,学生有许多正确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无法准确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习惯用感觉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等。

本单元希望学生经过对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学认识,由此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重新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

此外,本单元还将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从而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应用跨学科和跨领域知识,体会科学实践的成功和乐趣。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如下:

第1到6课,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这三方面展开;第7课,设计制作;第8课,综合应用。

本单元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其中第7课延伸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第8课回归到本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知识应用,实现跨领域的综合学习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本单元是研究动物生命周期的主题单元。

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呈现出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两条线索:

一条是研究蚕的生命周期现象;另一条则是由蚕拓展到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在此过程中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

本单元的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等能力。

本单元共8课,包括两条线索,第1、3、4、5、6课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

第2、7、8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卵、繁殖和动物一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本单元是研究三个天体的本质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的主题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个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地球上万物正常运作的基础,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热情,小学生也是如此。

本单元将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同时,本单元也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共8课,通过学习,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天体的认识将更上一层楼。

前3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

第4到第7课,学生将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足够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

第8课,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

三、教学目标

1.“物体的运动”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物体的运动有不同形式。

●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可以用“当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和“当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2)科学探究目标

●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描述某个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描述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

●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借助秒表、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

●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制作、评价、改进自己小组的“过山车”。

●基于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开展基于证据的科学论证活动。

(3)科学态度目标

●亲历对物体运动的探究活动,表现出相应的探究兴趣。

●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讲述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

●体会到重复测试在提高证据有效性中的意义。

●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过程。

●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2.“动物的一生”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像蚕一样,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不同动物从生到死经历的时间不同,具体过程也不相同。

●动物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适宜的条件。

●动物可以分为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的类群,每类动物都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同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制订研究蚕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

●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长期观察,研究蚕的一生。

●能运用摄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使用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能基于证据描述蚕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

●能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现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能抓住主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卵进行分类。

●能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对蚕的生长发育的趋势进行预测。

●能对自己饲养和观察蚕的过程、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价。

(3)科学态度目标

●对饲养蚕以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能客观记录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能坚持不懈对蚕的一生进行长期观察。

●能在养蚕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可爱和可贵。

●愿意与人分享养蚕经验和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先进的技术有利于人类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

●了解人类生活可能对生物环境造成破坏。

●初步具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一天之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

●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2)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观察比较图片的方式获取天体信息,并描述天体的外部特征。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推理、论证实验猜想。

●能使用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模拟实验结果。

●能在一天之中坚持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制作和使用简易日晷。

●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资料。

●能利用维恩图的方式收集、整理、对比两个天体的信息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对探索天文保持兴趣。

●通过模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根据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探究,体会发现规律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善于分工协作,乐于分享自己的收获。

●能用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意见,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亲历人类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感受技术的进步对人类认知深度的推动作用。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掌握能对人类生活、技术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意识到与其他星球相比较,地球是十分特别的星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地球。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2.17-2.21

始业教育课;一1.运动和位置

 

2

2.24-2.28

一2.各种各样的运动;

一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3.2-3.6

一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一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4

3.9-3.13

一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机动

 

5

3.16-3.20

一7.我们的“过山车”;一8.测试“过山车”

 

6

3.23-3.27

第一单元复习;第一单元测验

 

7

3.30-4.3

二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机动

清明节

8

4.6-4.10

二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二3.蚕长大了

 

9

4.13-4.17

二4.蚕变了新模样;二5.茧中钻出了蚕蛾

 

10

4.20-4.24

二6.蚕的一生;二7.动物的繁殖

 

11

4.27-5.1

二8.动物的一生;机动

劳动节

12

5.4-5.8

第二单元复习;第二单元测验

 

13

5.11-5.15

三1.仰望天空;三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4

5.18-5.22

三3.影子的秘密;三4.月相变化的规律

 

15

5.25-5.29

三5.月球——地球的卫星;三6.地球的形状

 

16

6.1-6.5

三7.地球——水的星球;

三8.太阳、月球和地球

 

17

6.8-6.12

第三单元复习;第三单元测验

 

18

6.15-6.19

期末复习

 

19

6.22-6.26

期末复习

端午节

20

6.29-7.3

期末测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