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075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docx

《福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docx

福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加强和改进高中化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领会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新课程力求更全面地展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化学科学素养,以更具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提供基础。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深刻领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

1.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

高中化学新课程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体系。

2.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高中化学新课程努力开发课程资源,设置了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为全体学生成为具有一般科学素养的公民提供机会,为部分学生未来的专门化教育打下基础,为少数对化学有极大兴趣并在化学上有强烈发展愿望的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

3.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设置化学课程模块,努力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4.强调养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发展性评价观

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同时,倡导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式。

6.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理解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由8个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必修课程包括2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6个模块。

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相当于2学分。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化学科目修满6学分高中方能毕业。

所以,学生在依次学完化学l、化学2以后,必须再从6个选修模块中至少选学一个模块,并获得学分。

要鼓励学生尤其是对理工类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学分后,选修更多的化学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按照《标准》的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学分。

三、把握内容标准

必修模块是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化学1》和《化学2》制定了“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一级内容主题,要求学生学习常见的化学物质,了解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为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化学选修课程模块提供基础。

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各个模块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建构独具特色的内容体系,分别设立“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探究”等内容主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高中化学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的内容标准具有如下特点,实施时应注意把握:

1.综合反映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课程目标维度的要求。

2.注重重要的化学观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积极态度的学习与养成,构建科学素养在义务教育基础之上新的发展平台。

用较为准确的相关行为动词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三方面描述学习目标,指向明确。

3.配合内容标准,以“活动与探究建议”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访问”等活动内容,体现学习主题内容时所提倡的多元化学习方式。

四、课程教学实施

(一)课程模块开设的建议

1.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给学生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毕业要求,以及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潜能,制订化学学习计划。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课时应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以高考为中心,“考什么、选什么”,学生没有选择其他课程的自由;二是按学校和教师的现有条件选择统一课程模块,而不考虑高中化学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价值。

2.必修模块开设的建议

必修模块开设的原则是:

从高一上学期开始连续安排化学必修课程。

现提供几种教学计划供参考:

(1)每个学段1个模块,每周4学时,共9周学完。

第10周经考试(或其他评价方式)合格得2学分。

两个学段内完成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

(2)每2个学段1个模块,每周2学时,共18周学完。

第19、20周经考试(或其他评价方式)合格得2学分。

两个学期内完成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

(3)6个化学学分统筹考虑安排,两个学期内学完两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

每周3学时,每12周学完1个模块。

第13周经考试(或其他评价方式)合格得2学分。

3.选修模块开设的建议

选修模块开设的基本原则是:

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所有的选修课程模块,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早日开齐所有的选修课程模块。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满6学分,即在学完《化学1》、《化学2》之后,再从选修课程中选学一个模块,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个学分后,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

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由此可见,学生在选择化学选修课程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专业志向,一般有三种情况。

即分别修习1个、2个或4个化学选修模块。

因此,针对这三种情况,分别提供三种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计划供参考。

(1)对选择只修习一个化学选修模块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今后从事的工作与化学专业关联不大,建议他们选择学习《化学与生活》模块(当然,除了《化学与生活》模块外,这部分学生也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其他任何一个化学选修模块)。

该模块内容主要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和常见化学现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中的化学素养。

学起来不单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化学与生活》模块可紧接《化学2》后,安排在两个学段内学习,每周2学时。

或者按必修模块开设建议中的第(3)种教学计划学习。

这样,学完选修模块后,他们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结束。

在以后的高中学习中,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选择学习其他与自己专业志向有关的科目。

(2)对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考虑到他们的专业意向,需具备较前一类学生有更多的化学基础知识。

在学完化学必修模块后,应再选修两个化学选修模块。

但由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中,所需化学知识不一定如第三类学生那么专业。

所以,在选择化学选修模块时,建议多考虑选择学习理工类学科相对共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如选择学习《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等模块。

当然,从学生个体的特长和学习特点出发,也可从其他模块中选择。

选修模块最好紧接必修模块之后不间断的学习,每个模块安排两个学段,每周2学时。

也可按必修模块开设建议中的第(3)种教学计划,学完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后再安排两个学段学习另一个选修模块。

(3)对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从他们今后专业发展角度看,需要相对较完整的化学学科体系系统知识。

建议选择学习《物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等四个化学选修模块。

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的相关内容可能在学习上述四个模块时有机融入,或在他们今后的学习中得到补充。

每个模块安排一个学段完成。

(二)教学实施建议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课程模块的教学设计

模块是实现普通高中课程多样化及选择性的重要手段,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

在模块教学设计时,注意教学内容以模块为一个整体对应36课时,把握每一个模块的功能和内容特点,做好四个层面的教学设计:

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基于模块的节课题教学设计;基于模块的课时教学设计。

在上述四个层面的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设计时注意:

(1)深入研究《标准》,正确理解不同模块的不同设置意图,同时,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基础、学习能动性以及以学习为目标的人际交流情况等。

使教学设计针对性明确。

(2)准确把握内容标准,尤其是必修模块的内容与选修模块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与衔接,不能为片面追求教学的深、广度而盲目拔高教学要求,盲目提高习题的难度。

(3)应重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提炼知识、形成观念,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和决策。

(4)注意构建教学内容问题化,在各层面的教学设计中,设计问题情境,把学习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问题(问题串),提出学习和探究的主题,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习得内在的原理及思想方法,逐渐达成对模块主题全面、深入的认识。

(5)要充分考虑教师自身的作用,重视对核心知识的讲解,通过实验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结合原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

(6)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合理选择、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对教学主题进行加工处理,重新组织和构建教学内容。

2.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高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化学,学习生活中的化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现在及未来生活的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利用各种实际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帮助学生充分接触和认识社会,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密切关系,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2)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 转变学习方式

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核心和关键的部分。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不同课程模块、主题及课时的学习任务和特点,在教学中改变长期以来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强化训练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开发和使用探究、合作、启发、讲授、自学、讨论、网络等各种各样的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确保学生的充分发展,全面达成课程目标。

 (3)突出学科特征,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中,应结合模块的特点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①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和选择实验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②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③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科学地加以处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能力。

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训练实验方法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重视化学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持续进步的过程。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在这一基础上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

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化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②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③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④让学生通过化学探究活动,进行分工协作,学会合作与分享,增强团队意识。

五、课程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推动和促进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和保证。

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必须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经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促进教师的教学的发展。

(一)发展性教师评价

新课程要求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促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实施化学新课程需要构建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量化和质性(即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教师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1.构建和实施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原则

(1)评价功能的发展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要具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

评价不仅要有利于促进化学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而且要有利于使化学教师热爱化学教学事业的情感获得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原则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应采用以质性评价统整与量化评价相结合;以教师自评为主与他人评价、学生评教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

(3)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原则应全面收集化学课堂教学的各种信息,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体验、对教师教学的感受,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等等。

(4)以学论教的原则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主要参照,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六种状态——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2.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教学要求不能忽视基础性教学要求既关注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既关注学生思维水平、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内化与巩固,更重视学生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

(2)教学设计要保证课程模块的整体性教学设计应建构整体教学设计观,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都应置于课程模块的整体视野之中,每一堂课的教学行为都应确保课程模块的教学完整性,关注选、必修模块间的衔接。

(3)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教学目标、学习指导等应充分体现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与尊重,注意因材施教,重视个别化学习指导,使每一位学生在认知、智能、情感等方面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4)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建构知识的自主性应善于创设适宜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探究情境,提供探索机会,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应充分注意学生能否自觉、积极、主动地选择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运用自身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主动建构知识,独立思考,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应关注学生是否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思维与方法。

(5)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动态生成性关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开放性;关注是否具有敏锐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并随机有效引导学生深人探究问题和科学处理探究结果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是否自由放松,是否具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6)课堂教学的情感性关注教师能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能否为学习内容的情感所感染并产生共鸣,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下表为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供各地、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中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时参考。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评价标准

 

教师

教学

行为

表现

教学基本

理念

重视三维目标落实关注学生已有经验面向全体兼顾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关爱全体学生

教学情景

创设

以问题为中心强调学生参与重视合作交流

倡导教学民主恰当使用媒体

教学内容

处理

准确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挖掘教材内涵,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重视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

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基本

技能

有效调控课堂,灵活处理问题

教学用语准确,板书清晰工整

教态亲切自然,实验操作规范

学生

学习

活动

表现

自主性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考提出问题主动发言自主探究

探究性

积极探究实践积极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合作性

善于与人合作善于倾听意见善于表达交流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三维目标得到顺利达成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全面反映学生选课情况和学业发展过程的评价机制。

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他人评价相结合,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1.实施多样化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这些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

    

(1)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

在高中教学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

    

(2)学习档案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评价方式。

应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和收集学习档案内容的习惯,给他们表现自己学习进步的机会。

学生在学习档案中可收录自己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料,如实验设计方案、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有关的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等。

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学习档案进行

反省和自我评价,将学习档案评价与教学活动整合起来。

化学学习档案袋的项目和内容

项目

内容

学习笔记

预习记录、随堂笔记、课下笔记

探究活动过程记录

提出问题与猜想、探究方案、实验现象或调查记录、探究结论

信息、资料

通过查阅和调查获得的信息资料

作业、检测

作业、检测

课后感

对课堂学习的感受、尚未解决的问题

学习状况分析

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的反思和评价

其它活动

家庭小实验、小制作、辩论等

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自评、他人(学生或者教师)的评价

(3)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辩论、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

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的对象可以是个人或团体,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学生的活动过程又包括学生的活动结果。

活动表现评价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应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力求在真实的活动情景和过程中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进行全面评价。

2.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生评价的指标与内容

下表就高中学生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中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提出评价指标与内容,供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或学生自评、互评时参照。

一级评价指标

二级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知识

技能

化学基础知识

的理解和应用

知道并能说出有关知识的内容

举例说明

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实验技能的养成

认识基本实验仪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设计简单的实验

独立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化学用语的

理解和应用

知道相关的化学用语

会用化学用语进行描述或概括等

化学、技术与社会

知道化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

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

方法

提出问题

根据实验或生活现象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准确表达有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