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人教版讲义+习题第二单元 第5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W.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051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人教版讲义+习题第二单元 第5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W.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人教版讲义+习题第二单元 第5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W.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人教版讲义+习题第二单元 第5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W.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人教版讲义+习题第二单元 第5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W.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人教版讲义+习题第二单元 第5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W.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人教版讲义+习题第二单元 第5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W.docx

《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人教版讲义+习题第二单元 第5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W.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人教版讲义+习题第二单元 第5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W.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人教版讲义+习题第二单元 第5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W.docx

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人教版讲义+习题第二单元第5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W

第5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考点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名师导语』

“光荣革命”后,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这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历年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

题型除选择题外,15分开放性题型也多有涉及(如2013、2014、2016年第41题);内容主要涉及国王权力的变化、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以及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英国的宪政传统、议会改革以及蕴含的政治智慧需重点关注。

知识点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阻碍。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政治权利。

2.过程

(1)爆发: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获胜,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英国成为共和国。

(2)复辟:

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复辟,竭力恢复旧的统治秩序。

(3)结果:

1688年,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从形式上看,是一场宫廷政变;从阶级本质上分析,是一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贵族的政治妥协,革命后确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专政。

它带来的启示是:

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英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重大的国内暴力冲突。

知识点二 英国议会权力的确立

1.背景:

“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王权的法案。

2.确立: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内容

(2)作用: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3.发展:

1832年议会改革

(1)原因: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

(2)意义

英国议会权力的确立

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知识点三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形成过程

(1)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召开秘密会议,称为内阁会议。

(2)1721年,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开始形成。

2.权利职责

(1)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2)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3)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3.主要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政党间展开了激烈竞争,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内阁责任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制度之一,而内阁集体负责制则是内阁责任制中使内阁(政府)团结一致面对国王、议会和人民的重要机制。

【构图解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漫画说史】“国王”与“议会”的较量

信息提取:

在英国代议制确立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王权与议会权力的斗争。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国家权力逐渐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议会至上原则得以确立。

【构图解史】君主立宪制的运转

信息提取:

国王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议会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

探究1 解读重要“历史概念”

1.代议制

代议制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

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议会主权形式,主要以英国为典型;另一种是人民主权形式,主要以美国为典型。

这一制度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普选。

2.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为议会内阁制。

责任制内阁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2018·河北保定模拟)1649年,当查理一世被处死时,数以万计的英国民众齐声痛哭;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时,英国民众夹道欢迎;1688年,威廉和玛丽登陆英国也同样受到民众的欢迎。

据此反映英国(  )

A.受历史传统影响大B.民众民主意识淡薄

C.君主立宪制确立艰难D.君主专制影响深远

解析 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虽受到传统的影响,但更多反映了民众的民主意识较弱,故A项错误;近代君主仍然受到民众欢迎,说明民众的思想仍有待解放,民主意识比较淡薄,故B项正确;材料主题是君主受民众欢迎,C项与材料主题不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1688年,威廉和玛丽登陆英国”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探究2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

1.君主立宪制下国家权力的转移

(1)第一阶段:

立法权——由国王转向议会,以1689年《权利法案》为标志。

(2)第二阶段:

行政权——由国王转向内阁,开始于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内阁制确立。

(3)第三阶段:

议会主导权——由土地贵族转向工业资产阶级,开始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为礼仪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1.(2015·课标全国Ⅰ,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解析 据题干“18世纪中叶”“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真正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国王只是名义上仍保留权力,故选D项。

A、B两项说法不符合“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的史实,排除;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并未控制内阁,故C项错误。

答案 D

2.(2019·北京朝阳模拟)“由温和开始,继而是一个不断激化的过程,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便开始退潮并进入反动时期,其间将发生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反复较量,最后回到起点,并实现最初的成果。

”英国革命呈现出这一规律性现象的根源在于(  )

A.专制王权同国会矛盾尖锐

B.革命派动员发动群众不力

C.克伦威尔与专制王权妥协

D.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

解析 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与王权专制产生矛盾,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一度出现反复的现象。

伴随工场手工业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最终达到革命目标,故D项正确。

答案 D

探究3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英国的社会变革及政治智慧

1.从传承与创新角度认识英国近代社会的变革

(1)“革命”创新:

“光荣革命”后,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

(2)“政治”创新:

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率先完成了政治的近代化。

(3)“技术”创新:

最早爆发了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火车等,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科学”创新: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达尔文进化论推动了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妥协”艺术在英国社会的影响

(1)政治:

维护了政局的稳定。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

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

加紧了殖民扩张。

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文化:

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5)世界:

为世界许多国家树立了民主政治的楷模,君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形式。

(2019·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调研)美国法学家卡尔文·达伍德在谈到某国宪政的特点时说:

“没有(宪政)传统的支持,一部成文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而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

”这一评价是基于(  )

A.英国宪政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B.近代德国帝国宪法暴露了军国主义传统

C.美国成文宪法未能有效贯彻实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晶

答案 A

探究4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光荣革命”和内阁权力的演变

1.“光荣革命”体现的政治智慧

素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

……“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核心论点:

“光荣革命”体现了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性格,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既没有割断历史,也没有超越传统。

2.英国内阁权力的演变

“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

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核心论点:

史料论述了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权力的变化趋势:

从私密的御用咨询、决策机构演变为公开的、合法的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

(2013·课标全国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解析 “光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迎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为王,目的是为这次宫廷政变披上合法的外衣,故D项符合题意。

材料着重强调威廉与玛丽二人的身份,体现了英国议会对内部延续性的考虑,A项不符合题意;B项不能通过材料体现出来,故排除;双王是夫妻关系,无法达到C项所述的效果,可排除。

答案 D

考法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考题1】(2016·课标全国Ⅰ,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 B

★明立意 从英国君主立宪制演变历程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安妮女王即位”“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

★清误区 本题属于历史情景型选择题,难度较大。

考生对《权利法案》中有关国王权力的界定理解不到位,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才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考法2 从制度创新角度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

【考题2】(2018·江西师大附中考前调研)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

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

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

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

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

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

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2分)

答案 问题:

贵族掌握政权;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选举腐败。

特点:

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实行责任内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

(10分)

答案 原因:

工业革命的推动;人民的斗争;统治者的让步与妥协。

成效:

扩大中等阶级选举权;有利于其他阶级参与政权;推动代议制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怎样的启示?

(3分)

答案 启示:

注重制度创新;改革应适时、适度;妥协的智慧;和平渐进的政治制度变革。

★关键信息

信息1 从材料一中“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得出贵族掌握政权;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选举腐败。

信息2 从材料二“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

工业革命的推动;人民的斗争;统治者的让步与妥协。

信息3 从材料二“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等可得:

扩大中等阶级选举权;有利于其他阶级参与政权;推动代议制发展。

★思路点拨

“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和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可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分层提炼。

回答特点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这一时期”的内涵,即1832年议会改革以前。

改革的启示可从改革的方式、进程等角度进行思考归纳。

考点二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名师导语』

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频率较少,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涉及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松散的邦联体制)、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以及宪法的局限性(黑人按五分之三计算人口)。

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美国宪法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实现政府权力制衡等方面需重点关注。

知识点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美国独立

(1)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

(2)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殖民军队。

(3)1783年,英国承认其独立。

2.严峻形势

(1)独立之初的美国实行邦联制,结构松散。

(2)国家无权征税,不掌握军队,各州权力大。

(3)各州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

(4)无统一关税,美国在与欧洲各国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3.认识

(1)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2)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美国联邦制的确立

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

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知识点二 1787年宪法的颁布

1.概况:

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2.内容

(1)联邦制度

(2)共和制度

①权力分配

行使者

职责

立法

国会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行政

总统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司法

最高法院

掌握司法权,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②主要特点:

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特点。

3.影响

(1)进步性

(2)局限性:

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保留了种族歧视。

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联邦制和共和制混合的国家制度。

共和制是根基,总统制和联邦制受制于共和制。

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知识点三 两党制的演变

1.历程

(1)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2)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3)1860年以后,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持续至今。

2.特点: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实质:

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4.影响:

两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两党制是美国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强化了竞争,迫使两党不断调整政策来适应民众与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迫使其不断选出杰出的人才,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两党互相监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权政党滥用权力。

但两党制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金钱政治、互相诽谤等弊端。

【构图解史】美国1787年宪法

【漫画说史】美国两党制

信息提取:

图片一方面表现了共和党(象)与民主党(驴)之间的争权夺利,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两党都是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统治。

【图证历史】国徽体现的政治理念

信息提取:

秃鹰叼着的飘带上为“合众为一”,体现了联邦制原则。

【图解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

探究1 解读重要“历史概念”

1.“邦联”与“联邦”

(1)邦联:

指若干独立的国家为军事、外交或贸易等方面的利益而组成的联合体,实际上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各成员国拥有完全独立的主权。

(2)联邦:

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其成员(国、州、邦)加入联邦后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

2.分权制衡

分权制衡是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设计的重要原则,分权制衡政治体制使权力相互制约,最终保障国家权力不被滥用、异化,从而保障公民的自由。

“分权”是实现“制衡”的前提和基础。

“制衡”是分权的目的和结局。

但过度分权也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

世界各国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在形式上并不相同,但是本质是一致的,其中,美国是分权制衡政治体制最为典型的国家。

(2013·课标全国Ⅱ,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

“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注意时间信息“1787年”,结合1787年宪法的背景可以判断,华盛顿所说的“现行制度”即美国当时实行的松散的邦联制,而对其进行的“彻底变革”即为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联邦制,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故D项正确。

答案 D

探究2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1787年宪法的“宪法精神”及其特色

1.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宪法精神”

(1)联邦制精神:

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中央集权精神:

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联邦政府的权力由各州赋予,地位高于州,但各州拥有部分自主权。

(3)分权制衡精神: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4)民主制精神:

总统和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对选民负责。

2.美国民主政体下“分权制衡”的表现

(1)联邦政府内部:

立法权归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最高司法机关——联邦法院。

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

运行机制和主要原则是三权分立,即“分权与制衡”原则。

(2)联邦政府与州政府:

除宪法规定的归属联邦政府的权力外,其他权力归州政府。

两套平行的政府分别选举产生,联邦和州之间构成了一种制衡。

(3)议会内部:

国会实行两院制,调和各州议员分配比例。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4)两党制的分权制衡:

按照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美国国会和总统的竞选分别进行,两者的结果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执政党不一定同时是国会的多数党。

多数党主导国会事务,少数党发挥制衡作用。

两党相互制衡,互有竞争,监督力度加强。

1.(2014·课标全国Ⅰ,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解析 材料中“所有其他人口”指的是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

只能按“五分之三予以确定”的规定使美国1787年宪法打上明显的种族歧视的烙印,显然与《独立宣言》中提倡的“天赋人权”相悖。

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2.(2018·河南洛阳模拟)下表是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的1787年宪法。

由此可知,这部宪法(  )

代表

土地投机者

高利贷者

工商航运者

持大量公债者

奴隶主

人数

14

24

12

40

15

A.协调了美国各个阶层间的矛盾

B.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

C.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

D.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

解析 材料制宪会议的参会者组成属于不同利益集团的划分,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相互妥协,最终通过了1787年宪法,故C项正确。

答案 C

探究3 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美国政体新模式及英美政体的差异性

1.美国开创民主政体新模式的影响因素

(1)美国人民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政治传统。

美国的历史并不长,但从初建殖民地时就开始了反对英王推行专制统治的斗争。

(2)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阻止了君主专制的建立。

例如,许多州废除了保留封建残余的制度、《独立宣言》使主权在民思想深入人心、各州新宪法都规定实行共和体制等。

(3)多样性的社会结构。

如多种经济成分(既有资本主义的工商业、金融业,也有奴隶主的种植园)、既独立又相互渗透的经济利益、丰富的民族文化等。

(4)微妙的均势状态。

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大州与小州、工商业发达州和农业州、蓄奴州及废奴州之间的力量对比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局面。

2.国情差异对英美政体的影响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与英国历史上限制王权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英国议会的历史特别悠久,议会掌握着国家的财政大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控制了议会并取得了与王权斗争的一次又一次胜利,议会权力越来越大,国王权力越来越小。

(2)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形成与美国独立后的形势密切相关。

美国没有封建专制传统,独立后就建立了典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反殖民的斗争坚定了美国建立共和国的信念;政治家们有防止独裁和专制、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主自由的远见卓识。

(2019·河南郑州调研)178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宪法应由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自己来制定,然后把它交给政府,而不应该预先由政府制定它,然后把它“恩赐”给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