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性毕业论文参考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013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述性毕业论文参考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综述性毕业论文参考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综述性毕业论文参考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综述性毕业论文参考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综述性毕业论文参考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述性毕业论文参考格式.docx

《综述性毕业论文参考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述性毕业论文参考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述性毕业论文参考格式.docx

综述性毕业论文参考格式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XXXXX专业毕业论文

杉木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座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杉木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写作提纲

一、绪论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树种,是南方各省区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

为了挖掘和发挥杉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建国后,我国加强了杉木科研工作,并取得了重要和丰硕成果。

其涉及杉木森林培育、经营、遗传育种、计测、木材加工利用等领域。

其中,杉木遗传改良为其中最为活跃,研究成果及报道文献最多的领域。

而杂交育种又是林木遗传改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杂交能创造出适合生产上需要的新基因型,其生长发育或抵抗性往往比两个亲本原种更为优越;还可以利用杂交手段组配特殊的性状,以解决生产上的特殊间题。

随着杉木遗传改良研究工作的深入,杉木杂交育种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杂交育种的进步也促进了杉木遗传改良的发展。

二、本论

(一)杉木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二)杉木杂交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育种目标单一,适应市场能力不强。

(2)抗性杂交育种急需加强。

(3)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工作滞后。

4)生物技术在杉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需加强。

2.对策

(1)生长性状和材性的联合杂交育种。

(2)将杉木生长性状和抗性性状相结合进行杂交育种。

(3)积极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工作。

(4)采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辅助选择育种,为杂交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三、结论

杂交育种只是杉木遗传改良中的一部分,杉木杂交育种应该紧扣杉木遗传改良其它方面而开展。

杉木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苏顺德

【内容摘要】概述了我国杉木杂交育种研究进展,分析了杉木杂交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建议杉木杂交育种今后应加强生长性状、材性和抗性的联合研究;积极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工作;采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辅助选择育种,为杂交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杉木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杉木(CunninghamiaIanceolata)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树种,是南方各省区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

为了挖掘和发挥杉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建国后,我国加强了杉木科研工作,并取得了重要和丰硕成果[1-4]。

其涉及杉木森林培育、经营、遗传育种、计测、木材加工利用等领域[5-17]。

其中,杉木遗传改良为其中最为活跃,研究成果及报道文献最多的领域[18]。

而杂交育种又是林木遗传改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19],杂交能创造出适合生产上需要的新基因型,其生长发育或抵抗性往往比两个亲本原种更为优越;还可以利用杂交手段组配特殊的性

状,以解决生产上的特殊间题。

随着杉木遗传改良研究工作的深入,杉木杂交育种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杂交育种的进步也促进了杉木遗传改良的发展。

1杉木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杉木种内杂种优势现象早就为育种工作者所重视,叶培忠教授生前曾多次指出过杉木种内不同产地间杂交的前景[20]。

我国从1974年开展杉木配合力育种,选出了一些优良杂交组合[21,22]。

洪昌端等对浙江省“六五”、“七五”期间所营建的多批杉木双亲子代林中的149个杉木杂交组合进行筛选,并进行配合力分析,得出杉木杂交组合间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而这种差异主要由一般配合力引起,特殊配合力也起到一定作用;组合间木材密度也存在显

著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由特殊配合力引起的结果。

通过分析,其选择出25个优良杂交组合,4〜6年生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70%-21.1%、

12.3%〜30.2%,28.4%〜54.2%:

23:

0陈代喜对6年生混系测交、测交、半双列杂交设计的杉木子代进行遗传测定,结果表明:

树高、胸径、材积各生长性状有50%〜80%的杂交组合比对照大,各组合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差异;采用多父本授粉会大大提高得到优良组合的机率,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会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但一般配合力低的亲本与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杂交会产生高的特殊配合力;同时具有高的一般配合力和高的特殊配合力的亲本不能整齐传递给F1代;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60%-100%,但也有个别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比一般配合力方差略大;混系测交、半双列设计子代的遗传力高于测交设计,一般在0.3-0.6之间,综合评选出了5个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以及23个材积比对照大20%以上的优良组合[24]。

叶志宏等利用杉木11个亲本进行双列交配遗传分析,结果认为对于8年生杉木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比重这4个性状都显示出近乎一致的遗传控制模式,一般配合力效应和母本效应十分显著,而特殊配合力效应、父本效应、特殊正反交效应则可以忽略,说明这些性状存在显著的加性遗传变异,同时也涉及显著的母体和细胞质遗传现象;而材积与木材比重之间未见有明显的遗传相关性[25]。

阮梓材等对12块杉木双亲子代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间存在一定差异,优势组合的生长量比对照的增益显著,一般配合力和母本效应十分显著,而超亲优势确实存在,认为杉木双亲本子代的选择应以生长量增益为主要指标,结合杂种优势、特殊配合力和性状表现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从参试的100个杂交组合中,选择出优良组合中的优良单株共22株,家系和个体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累加增益预估值分别达到17.01%,20.96%和72.03%[26]。

李力等报导杉木分组群状多系杂交子代测定的遗传分析,认为各群组亲本具有丰富变异,经过综合评价选出高产、稳定的群组2个、亲本23个[27]。

胡德活等利用6个杉木优树无性系进行半双列杂交试验,结果认为杉木生长同时受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控制,特殊配合力效应不低于.一般配合力效应;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生长性状家系的广义遗传力0.731-0.801,狭义遗传力为0.228-0.481;杂种优势只有少量组合具有正向优势,其中材积杂种优势最高达26.06%,亲本配合力效应及组合生长在亲本间、组合间和地点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8]。

支济伟,陈益泰等通过对杉木7X7半双列杂交试验林进行8个材质性状的测定和配合力分析,认为基因加性效应对杉木木材性状的表达起主要作用[29]。

从以上研究报道中可以看出,杉木生长性状变异主要受一般配合力即基因加性效应所控制。

而对于杉木木材材性的变异,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洪昌端等认为特殊配合力控制这种变异[23],而支济伟等认为一般配合力控制这种变异[29]。

叶志宏等认为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大小则随测定的性状、试验材料、测试地点以及分析模型等有较大的变化[25]。

李力等对2套杉木亲本在种源和个体2水平的双列杂交试验进行了遗传分析,认为杉木种源间杂交组合生长量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主要受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影响,在杉木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中,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具有相对的重要性,对于已经过一般配合力测定的材料,要加强特殊配合力的测定,而对于未经过一般配合力测定的材料,则其一般配合力的测定比特殊配合力的测定更重要[30]。

这正好与齐明的一般配合力的测定与评选和特殊配合力的测定与评选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的看法相吻合。

可见,随着杉木杂交育种的不断深入,丰富的研究成果涌现出来,这主要在通过生长性状对杉木杂交组合的选择上得到体现。

但同时,新问题也不断出现,这主要在杉木木材材性和特殊配合力的关系上得到体现。

近年来分子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在植物育种中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川;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分子标记技术是林木遗传改良中主要涉及的生物技术,其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初显了广阔开发前景,国外在个别领域已有重大突破[32]。

国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应用先进生物技术起步较晚,但进展快,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33],但关于杉木杂交育种的生物技术研究报道较少。

李梅等以30个杉木杂交亲本的RAPD分析为基础,对亲本间分子遗传变异及其变异系数和亲本间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认为杉木亲本的分子遗传变异与子代生长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亲本的分子遗传变异对亲本选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什和“革性位点对分子标记辅助的亲本选配和子代表现预测有较大的应用潜力[34]。

何祯祥等以杉木F1体为对象,用RAPD技术构建了杉木分子遗传连锁框架图,为构建饱和的杉木分子遗传图谱提供了框架结构,为进一步开展杉木分子遗传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35]。

可见,生物技术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还在起步阶段。

其实,不难预见,分子育种将为常规育种提供另一高效、快速、可靠的育种方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将开创林木遗传改良新纪元。

2杉木杂交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1存在的问题

杉木杂交育种在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1育种目标单一,适应市场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一直把杉木木材定位在建筑材领域,所以当传统的杉木建筑材市场发生结构变化时,便使得杉木育种和栽培业受到影响。

实际上,杉木作为长纤维的针叶树种,不仅能用于建筑用材,而且也是重要的纸浆造纸用材、装饰用材。

因此,完全有必要开展杉木的多种目标育种,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31]。

这也

是整个杉木遗传改良所面临的问题。

2.1.2抗性杂交育种急需加强

杉木抗性包括抗逆性、抗病性、抗虫性。

关于抗逆性杂交育种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科技工作者从杉木的杂交育种过程中已经注意到杉木抗寒能力的遗传和差异,何祯祥等对杉木4组不同杂交组合的亲本和子代用改进的DEAF阴离子交换柱色谱法和硅胶薄层色谱法分离制备针叶磷脂酸甘油,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它们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杉木抗寒性有较强的遗传性[36]。

而关于杉木抗病性和抗虫性杂交育种的报道甚少。

2.1.3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工作滞后由于目前存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工作滞后[31],采用全同胞家系优良种子,甚至优良无性系造林已成为新趋势[37],优良遗传材料的杉木杂交主旨在于将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所以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是开展杂交工作的基础。

而全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营建的各种试验林现已面临主伐,所以有必要在主伐前对试验林进行重新调查,结合以往调查数据进行新的评价,选择出优良遗传材料进行保存,为杉木杂交育种及杉木遗传改良提供充足种质资源。

2.1.4生物技术在杉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需加强

对于杉木杂交而言,现在主要应加强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程度,借助其快速、准确地选择杂交组合及亲本性状。

2.2对策

2.2.1生长性状和材性的联合杂交育种

此工作分2个内容,一是对现有的杂交子代测定林加以充分利用,在生长性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木材取样,从而进行材性评价。

以期从中选择出具有优良生长性状和材性的杉木杂交组合;二是积极从其它试验林中以生长量和材性为主要指标,进行优良家系、个体的选择,再利用这些家系、个体进行杉木种内杂交,利用杂交种子营建新杂交子代测定林,为后续优良杂交组合的选择打下物质基础。

此外对于选出的优良家系、个体还应结合无性繁殖加以利用。

2.2.2将杉木生长性状和抗性性状相结合进行杂交育种目前,随着人工林地力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应该将杉木生长性状和抗性性状相结合进行杂交育种。

此工作同样包含2个内容,一是从现有的杂交子代测定林中选择具有良好生长性状和抗性性状的杂交组合,二是从种质资源中有意识地选择有良好生长性状和抗性的家系进行杂交育种,或者通过回交复合杂交等手段把优良生长性状和抗性从不同亲本中结合到杂种中。

2.2.3积极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工作

收集的种质资源要及时保存,而保存的种质资源也应该被不断地评价,在完全清楚各种质资源性状优缺点的情况下,杂交目的会更清楚,杂交进程也会更便捷和高效。

同时应不断充实杉木种质资源库的遗传材料,以克服杂交选择率过大的矛盾。

2.2.4采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辅助选择育种,为杂交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在采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辅助选择育种,为杂交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还要兼顾基因工程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应在杂交育种中适当探索这些方面的技术,以便更加凸现全同胞家系的优良性状及快速推广这种性状。

值得一提的是,杂交育种只是杉木遗传改良中的一部分,杉木杂交育种应该紧扣杉木遗传改良其它方面而开展。

【参考文献】

[1]阳含熙.杉木营林的研究[C]//中国林业科技30年.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院,1979:

164-175.

[2]俞新妥.中国杉木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8,8(3}:

203-220:

[3]丁蕴一.中国杉木研究动态]J]•世界林业研究,1990,3

(1):

67-74

[4]施季森.杉木文献引读及检索[M].上海:

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5]吴火和,叶功富,俞新妥,等.杉木栽培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

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2,29

(1):

58-60.

[6]程朝阳.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培育技术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2005,18(5):

530-534.

[7]杨玉盛,陈光水,王小国,等.皆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5.42(4):

584-590.

[8]赵承开,陈志阳,杉木立木材积计测研究工.树高、形数计测模型[J].林业科技通讯,2001(10):

13-15.

[9]黄平,杨燕琼,侯长谋.基于RS/GIS的杉木林分蓄积量判读模型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3,22

(1):

25-27.

[10]童春发,施季森.利用杉木的F1代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J].遗传学报,2004,31(10):

1149-1156.

[11]王晓丽,马祥庆.分子标记技术在杉木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

(2):

39-42.

[12]李龙英,伍伯良,胡德活,等.杉木优良无性系区域化试验初报[J].广东林业科技,2004,20(3):

5-8.

[13]孙鸿有,郑勇平,翁春媚,等.杉木种子园种子品质性状变异及遗传参数[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

(1):

61-65.

[14]许忠坤,徐清乾.杉木纸浆材无性系选择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6):

711-716.

[15]鲍甫成,王正,郭文静.杨木和杉木木材表面性质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4,40

(1):

131-136.

[16]吕建雄,林志远,赵有科,等。

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干缩性质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5,41.(5):

127-133.

[17]俞新妥.中国杉木90年代的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20

(1):

86-95.

[18]梁一池.树木育种原理与方法[MD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

147.

[19]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树木遗传育种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0:

357-362.

[20]叶培忠,陈岳武.杉木遗传型X环境互作和遗传稳定的研究[J].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0(3):

35-45.

[21]叶培忠,陈岳武,配合力分析在杉木数量遗传研究中的应用[J].南京

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1(3):

1-21.

[22]洪昌端,陈天霞,沈辛作,等.杉木优良杂交组合筛选及配合力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1992,12(6):

1-8.

[23]陈代喜.杉木遗传测定的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1994,23⑵;65-71.

[24]叶志宏,施季森.杉木十一个亲本双列交配遗传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1991,4(4):

380-385.

[25]阮梓材,胡德活,陈仲,等.杉木双亲本子代选择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1998,14

(1):

1-9.

[26]李力,曹汉洋,陈敬德.杉木分组群状多系杂交子代测定林的遗传分析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3):

388-393.

[27]胡德活,阮梓材,吴青,等.杉木生长性状配合力分析[J].广东林业科技,1998,14

(2):

7-13.

[28]支济伟,陈益泰.杉木主要材质性状配合力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4,7(5):

531-536.

[29]李力,施季森.杉木两水平双列杂交亲本配合力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4(5):

9-13.

[30]郑仁华.杉木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2005,18(3):

63-65.

[31]苏晓华,李金花,卢宝明.林木遗传改良与我国21世纪林业可持续发展[J].林业科学研究,1999,12(6):

55-65.

[32]李强,韩一凡.木本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1996,9(4):

10-17.

[33]李梅,施季森,甘四明,等.杉木杂交亲本分子遗传变异与子代生长相关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1,14

(1):

35-40.

[34]何祯祥,施季森,王明麻,等.杉木杂种群体分子框架遗传连锁图初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4(6):

22-26.

[35]何祯祥,施季森,余荣卓,等.杉木不同杂交组合抗寒性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2

(2):

57-59.

[36]沈熙环.福建林木遗传改良的成功经验及发展建议[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4):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