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973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3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docx

《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docx

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

RP784

V3

 

新建至铁路项目

 

社会评价报告

 

编制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2009年3月·

 

1.工作任务、方法和过程

1.1任务和依据

1.1.1任务

2008年8月底,中国铁道部利用外资与引进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委托方)根据世界银行专家的推荐意见,确定委托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海洋教授、副主任贾仲益副教授(以下简称执行方)对本项目进行社会影响评估。

9月2日,双方签订合同,执行方正式接受委托。

双方经过协商,并向世界银行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后,明确了执行方将承担如下任务:

a)根据世界银行业务政策OP4.10及附件,对南广铁路项目沿线进行筛查,以确认少数民族在项目区的实际分布状况,以及本项目对少数民族可能产生的潜在正负面影响;

b)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了解项目沿线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文化特点,判断项目区少数民族是否与世界银行业务政策OP4.10所定义的“少数民族”相符,并结合项目影响分析,确定是否需要针对项目区少数民族编制《少数民族发展计划》;

c)对相关行动方案(RAP)的适宜性进行分析;

d)编制能够满足世界银行进行项目审查要求的《新建南广铁路项目社会评价报告》中英文版;如有必要,协助委托方编制《新建南广铁路项目少数民族发展计划》中英文版;

e)配合本项目准备阶段的工作进度,适时开展实地调查并及时完成本项目《社会评价报告》(必要时,包括《少数民族发展计划》)。

上述任务期于2008年9月初开始,2009年2月中旬完成。

1.1.2依据

本次社会评价调查和报告撰写所依据文献主要有三类:

a)中国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关于少数民族权益保护、土地等资源开发利用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相关的政策法规;

b)世界银行安全保障政策特别是少数民族政策(OP4.10);

c)由委托方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FS),并充分参考了本项目《移民行动计划》(2009年1月版)等。

1.2评估资质

执行方团队构成及资质信息如下:

(I)项目负责人和主要专家

海洋:

男,汉族,教授,民族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贾仲益:

男,广西苗族,副教授,民族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族群关系;

项目负责人有丰富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经验,多次主持或参与由世界银行提供贷款的中国水库、公路、造林、流域治理、铁路等项目的社会评价,并协助相关业主编制少数民族发展计划,熟悉中国相关政策法规和世界银行规,熟悉中国少数民族处境和需求,了解当地民族语言文化特点。

近期主持完成的相关研究项目包括:

a)长江/珠江上游水土保持项目少数民族发展计划(2004/05-2005/03);

b)贵昆铁路调整线社会评价和少数民族发展计划(2005/09);

c)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2006/07-08);

d)广西林业综合项目社会评价和少数民族发展计划(2005/01-02);

e)新建贵广铁路项目社会评价暨编制少数民族发展计划(2007/05-2008/12);

f)市防洪及流域管理项目社会评价暨编制少数民族发展计划(2007/11-2009/01);

g)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水电移民安置补偿补助体系研究(2008/04-2008/11),等。

(II)项目组成员

建利:

女,苗族,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专家,在广西、、等地开展过多项农村问题科研项目调研;

胡英姿:

女,广西壮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本科、硕士,社会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有多个NGO供职经历;

霞:

女,蒙古族,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硕士,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NGO兼职,在广西瑶族地区开展过乡村调查研究;

梁:

男,广西壮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生态学双学士,民族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参与过水电移民项目调研和报告撰写;

柳:

女,广西壮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硕士,助教,在广西、开展过实地调查研究;

逢时:

男,汉族,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作为助手参与过贵广铁路项目和市防洪项目;

贾桢:

女,广西苗族,师学院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参与过广西苗族、侗族、壮族、瑶族乡村调查。

(III)团队优势

本执行团队的组建,突出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是熟悉当地的语言文化。

项目沿线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壮族,他们除了普遍使用母语——壮语以外,无论壮族还是汉族,日常生活用语都习惯使用粤语(当地俗称“土白话”)。

因此,本团队吸收了5名来自广西的调查研究人员,他们主要来自项目区,熟练掌握粤语,也听得懂壮语,保证了本团队与村庄居民无障碍的沟通交流,提高了调查效率。

第二是便于与弱势群体交流。

为了更好地接近村庄中的妇女、老人、青少年,本团队吸收了5名女性调查研究人员。

在村庄座谈和入户访谈过程中,她们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增强了整个团队的亲切感和受纳性。

第三是专业结构多元化。

本团队的成员以民族学、社会学专业背景为主,还兼有历史学、生态学等学科背景,有利于避免单一学科可能存在的盲点。

第四是项目经验比较丰富。

除项目负责人有丰富的相关项目经验外,其他成员基本都多次参与实地调查,能够较好地领会项目意图,并能熟练使用调查工具。

(IV)工作分工

a)由贾仲益副教授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和编制调查工具,由海洋教授负责审定;

b)由海洋教授、贾仲益副教授共同负责队伍培训;

c)由贾仲益任执行组长,和建利副教授共同负责率队开展实地调查,研究生协助进行文献资料收集、摄影摄像、座谈会记录、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

d)由贾仲益、建利负责研究报告的编写,研究生协助进行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e)由海洋教授对研究报告中英文稿进行写作指导和质量把关。

1.3调查研究方法

评估调研过程中,执行方主要采用了参与式农村评估PRA方法。

根据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整体论理念和比较研究规,用实地调查方式收集资料,即用参与观察、焦点访谈、焦点群体座谈、典型村庄及各类农户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通过资料清单收集地方文献及统计资料等。

同时,辅以历史文献研究方法和政策法规分析方法,以加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增强论证的说服力与结论的可靠性。

1.3.1实地调查重点和层次

1.3.1.1调查围及重点

执行方按照与委托方达成的工作任务共识,综合考虑:

(a)本项目的项目区是以和为端点、东西延伸的线型地带;(b)项目对项目区村落的潜在影响,最主要、最直接的是路基、桥梁、隧道、车站和各种附属设施建设以及设置铁路安全保障控制线等所造成的征地、拆迁,其次是施工活动对工地周边村落居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干扰;(c)施工刺激的人员流动,还可能给沿线村落造成行为、观念、人际关系等影响,以及传播疾病等隐患,所以,确定以线位两侧各约10公里为围,进行全面筛查。

根据执行方实地调查和多年积累的相关知识和前期文献研究所掌握的情况,同时充分吸收本项目勘测设计、移民安置等团队的相关调研成果,确认:

(a)省项目区不存在少数民族村落,不列入社会评价调查围;

(b)广西项目区3市7县区有壮族和瑶族两个世居少数民族,但瑶族村落均分布在线位两侧各10公里围之外,所以瑶族也不在社会评价调查围之;

(c)桂平至区间线位两侧各10公里围均没有壮族村落,所以这个区间不是社会评价实地调查的重点区域;

(d)在市宾阳县至贵港市港北区区间线位两侧各10公里围,共有22个壮族或壮族与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村落。

执行方即以宾阳至贵港区间这22个少数民族村落作为展开社会评价的调查重点。

1.3.1.2调查层次

执行方对目标区域展开了村庄和政府两个基本层次的调查。

村庄层次包括行政村、自然村、农户及个人调查;政府层次包括自治区、市、县/区、乡镇的调查。

同时,走访了广西民族研究所等相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

(I)村庄层次调查

村庄调查包括村民代表座谈会、村庄基线数据调查和入户问卷及个人访谈两个层次。

村庄调查集中在西起宾阳县和吉镇,东至贵港市覃塘镇的地域围,项目沿线受影响的22个少数民族村庄全部分布在这一区间之。

执行方在综合考虑行政区划、生计类型、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构成、受项目影响程度及方式、既往项目经验等因素之后,参考地方政府陪同人员的推荐意见,对其中的8个村(即和吉镇大邦村、三民村,黎塘镇凤鸣村、启明村,黄练镇黄练村庄、团村,覃塘镇大郭村、龙岭村)进行了实地调查。

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8次,参加座谈会村民代表94人。

村级座谈会邀请村干部、妇女、青年、老年、乡村教师、村寨长老、人士等人员参加,重点了解村庄资源条件及生计方式、人口规模及结构、社会结构及族群关系、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经济状况及发展思路、本项目规划设计和准备阶段居民知情情况、既往项目经验、针对本项目的需求和建议等,并由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协助完成村庄基线调查表。

入户调查包括家庭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度访谈,样本户和受访个人考虑了其家庭结构、谋生手段、经济状况、民族成分、性别、生活经历、对本项目的态度等,共计进行了91户问卷调查,有91人次接受了个人访谈。

(II)政府层次调查

政府层次调查的主要形式是召集职能部门、相关工作机构负责人座谈,这些职能部门和相关工作机构主要有:

自治区/市/县/区政府办、发改委/局、民族()委/局、妇联、扶贫办;各级政府配合铁路建设项目专门成立的铁路建设办公室。

对乡镇政府的调查主要是访谈专门负责属地铁路建设工作的各乡镇领导。

政府层次调查的主要容包括:

(1)本级政府所承担的铁路建设任务及履行属地责任的难点;

(2)地方发展需求、发展规划与本项目的关系;

(3)本级政府为实施本项目所开展的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包括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机构建设,社会宣传与动员,与设计单位和业主的沟通协商等;

(4)既往项目的经验教训和针对本项目的相应防措施;

(5)本级政府收集到的少数民族及沿线村庄居民意见和要求;

(6)根据执行方提供的资料收集清单,协助收集相关政策法规文本、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

执行方调查覆盖了、贵港、3市,宾阳、覃塘、桂平、平南、藤县、苍梧6县/区,宾阳县的黎塘、和吉,覃塘区的覃塘、黄练,桂平市的西山,平南县的武林、大安、镇隆,藤县的天平、藤州、塘步,苍梧县的大坡、龙圩等13个乡镇。

1.3.2调查操作过程

执行方分两个阶段展开社会评价调查。

1.3.2.1村庄调查

(I)村庄调查过程与程序

2009年1月20-25日,执行方深入基层,针对22个受本项目潜在负面影响的少数民族村庄开展实地调查。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无限制性的前期知情协商,检验筛查阶段所掌握情况是否真实可靠,并更全面详尽地了解受影响村庄的基线信息、项目区少数民族社会及文化特点、村庄居民对项目知情程度及支持度、针对项目建设不同阶段提出的意见和要求,等等。

在充分考虑行政区划、生计类型、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构成、受项目影响程度及方式、既往项目经验等因素之后,参考地方政府陪同人员的推荐意见,执行方选择了其中8个村作为样本,并逐一进行了入村入户调查。

调查顺序、形式、结果等详见下表:

表1:

南广铁路项目沿线少数民族村庄调查执行情况一览表

民族

构成

调查手段

样本特点

代表座谈

入户调查

个人访谈

壮族占

4%

21日

上午

村干5

村民5

妇女1

青年0

上3

中4

下2

男6

女3

村干2

移民5

城乡结合部,信息灵通;项目经验多;受本项目征地/占道等影响。

壮族占

100%

下午

村干5

村民7

妇女2

青年2

上2

中5

下2

男6

女3

村干3

移民4

受征地、拆迁、施工占道路/河道等多重影响;生计较单一,生活条件较差;有相关项目经验。

壮族占98%

22日

上午

村干3

村民7

妇女1

青年1

上3

中5

下3

男10

女1

村干1

移民5

生计多元,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受征地和施工影响;项目经验多。

壮族占

15%

下午

村干1

村民13

妇女1

青年3

上4

中7

下3

男13

女1

村干1

移民3

城乡结合部;农业商品化程度高;比较富裕;受征地/拆迁/施工/等多重影响;有相关项目经验。

黎塘镇

壮族占

50%

23

上午

村干3

村民10

妇女1

青年1

上3

中8

下2

男12

女1

村干2

移民3

生计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为主;受黎湛铁路分割/设站影响大,有遗留问题;受本项目征地/施工影响。

壮族占

85%

下午

村干6

村民11

妇女0

青年3

上3

中12

下2

男17

女0

村干3

移民7

没有项目经验;受本项目征地/施工影响。

和吉镇

壮族占

30%

24

上午

村干2

村民6

妇女0

青年2

上4

中3

下1

男8

女0

村干2

移民3

耕地较多;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受征地/拆迁/穿越村庄及施工/运营等影响;有相关项目经验。

壮族占37%

下午

村干2

村民8

妇女0

青年1

上4

中4

下2

男10

女0

村干2

移民3

生计多元;1个纯汉族自然村(215户)受项目征地及施工影响;有相关项目经验。

合计

4

8

52%

4

94人,其中村干27人,村民67人,妇女6人,青年13人

91户,其中上等户26

中等户46

下等户19

共91人;其中男83人,女8人;村干16人;非自愿移民33人

覆盖了不同经济状况、项目经验类型、民族结构比例、项目影响程度、人口规模、受本项目影响程度的各种类型村庄。

村庄调查的基本程序是:

(1)向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说明调查意图,由他们协助召集包括村干、受影响农户代表、上中下三类不同收入层次家庭代表、妇女代表、村寨长老、青年代表等各类村庄居民10名左右,在村委会办公室或条件较好的村民家中召开座谈会;会场保持开放,以便其他村民随时反映情况或表达意见;

(2)执行方为代表准备纸、笔等会议用品;备好糖果、香烟等供代表消遣,营造轻松气氛;

(3)组长贾仲益根据与会代表的语言能力和习惯,以相宜的语言介绍调研成员,说明开展本项调查的原因、目的、容、方式,调研成果的用途,居民通过何种途径可以看到调研成果;特别告知与会人员不会因为所反映的情况、意见、建议而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以灵活的方式,从代表们关心或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渐次了解村庄基线信息、风土人情、习俗制度,了解村民知情情况,听取代表们讲述既往项目经验,分析本项目潜在的正负面影响,介绍应对负面影响的办法和设想,倾听居民讨论问题、表达不同意见甚至彼此争论;

(5)认真记录会议容并请代表们审查、核对、补充,直至他们认可执行方对他们所提观点、意见、建议等的表述;

(6)代表在与会记录单上签名,并领取误工补贴;

(7)执行方给村干和代表们留下联系方式;

(8)请代表们帮助确定有代表性的受访农户和个人,并带路入户。

(9)向代表致,结束座谈。

(II)入户及个人访谈

入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基本程序是:

(1)由村干、村民代表或青少年带路入户;

(2)向户主或受访人介绍来意,赠送礼品;

(3)说明问卷容、用途,征询农户对接受调查的语言、环境等要求,并申明保护农户及个人隐私的原则;

(4)由农户独立填答问卷,或由调查人员协助农户填答问卷;凡是由调查人员填答的问卷,均由农户审查、核对、予以认可;

(5)与农户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其对本项目的知情情况、意见和建议,倾听农户对项目负面影响的应对办法或设想;

(6)倾听农户关于生产生活的倾诉,包括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干群关系、外出务工经历见闻等;

(7)留下联系方式,与农户道别。

执行方在8个行政村一共对91个各种类型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对91名各类居民个人进行了访谈。

(III)村庄调查结论

根据村庄调查和入户及个人访谈,执行方形成如下结论:

(1)项目区沿线确有22个汉、壮杂居的行政村,壮族所占比例从贵港市黄练镇团村的100%到黄练村庄约4%不等。

根据村寨长老回忆,这种杂居格局至少有五六代人(唯一例外是覃塘镇大郭村,原来是纯壮族村,1950年代接纳了本地平龙水库建设产生的10多户汉族移民而新形成杂居);

(2)这22个村庄的生产生活条件及居民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最低的团村人均年纯收入约2100元,中等的大郭村、三民村4000多元,中上等龙岭村5000多元;村庄部农户间经济状况也各不相同;但不论是村庄间差距,还是农户间差距,与民族因素不存在因果关联,而是自然地理环境、区位、资源条件、基础设施状况等因素制约的结果;

(3)壮族居民普遍兼用壮语和本地汉语方言,在家庭部、壮族占主体的村落部多使用壮族交流,对外交往则习惯使用土白话、客家话或普通话;除了语言之外,同一村庄的壮族和汉族之间,在衣、食、住、行和节庆、风俗、信仰、观念等各方面没有明显区别;

(4)壮族与壮族长期杂居共处,往来密切,关系和谐,彼此通婚,民族意识不强;

(5)各村庄无论壮族还是汉族,都有以3-5代为大致围、部个体小家庭联系比较紧密的父系世系群,其部成员在婚嫁、丧葬、盖房等活动的操办上有更多的互助义务,但这种互助关系同时向邻里开放,没有严格的血缘、族群排他性;此外没有其他基于民族或族群的社会组织;

(6)村庄没有以基于血缘或族群的人们共同体集体占有山林、坟地等自然资源或文化地理空间的传统;1950年代以来,耕地、荒坡、水塘等生产性资源属于全体村民集体享有,所有权属于国家;自1980年起,有农村户籍的村民即以个体小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集体承包经营权,并享有由国家政策法规保障的长期自主使用权;(详见“土地制度”等相关章节)

(7)村庄居民受本项目征地、拆迁等影响,因其耕地、房屋等与铁路线位和铁路设施关系的不同而有差异,不会给壮族造成特别的影响;

(8)相关村庄的壮族居民在语言、受教育程度、维权意识和能力、社会资本等方面与当地汉族没有明显差别;同时,由于中国现行政策法规特别注意在语言、文化、升学、干部培养等方面维护少数民族权益,壮族在广西又是享有自治权利的主体民族,因此,她不是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弱势或边缘群体;

(9)所调查村庄的壮族居民,无论在座谈会或接受访谈的私下场合,均没有受歧视、被孤立、整体比汉族居民贫困等倾诉,也没有提出需要特别针对本族群采取特殊的缓解或补偿项目负面影响的要求;

(10)所调查村庄的壮族和汉族居民表示:

南广铁路建设的消息至迟在2008年10月,通过政府宣传、村委会开会通报、设计部门实地勘测和移民安置团队进村入户调查等途径,已经为沿线村庄居民所知晓;至本执行团队2009年1月开展第二阶段调查时,本项目已经在沿线挖沟放线完毕,部分村民参与其事,所以村庄居民已普遍知情;

(11)受访村庄及居民还表示:

南广铁路是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能够改善本地方大交通,带动外来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方便年轻人出远门,虽然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相信政府会做出合理补偿安排,所以能够接受和支持。

座谈会反馈的支持度达到100%,户访和个人访谈反馈的支持度达到96%;其中壮族居民的支持度均达到100%。

1.3.2.2筛查

(I)筛查过程

2008年9月4-10日,贾仲益副教授、建利副教授赴广西项目区对沿线进行筛查。

目的是了解本项目区少数民族人口及其分布、与本项目关系、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族群关系、本项目对当地少数民族的潜在正负面影响,判断当地少数民族是否具备世行少数民族政策(OP4.10)所强调的关键特征,以及是否需要针对少数民族编制少数民族发展计划。

下表是调查具体操作情况:

表2:

项目筛查阶段调查情况一览表

时间

地点

部门及人员

调查手段

调查收获

关键反映

9

5

自治区发改委交通处卓副处长(女)

访谈并收集资料

材料2份;工作联系人

南广铁路是2008年广西一号工程,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市发改局工业科闯科长(女)

同上

材料1份;向下工作交接

地方对南广铁路期盼已久,希望早日动工。

9

6

政府办周副主任、民委肖主任(女,壮族)、发改局韦主任;黎塘镇黄副镇长(壮族),和吉镇黄副镇长(壮族)

座谈会

材料1份;了解地方对项目要求及沿线乡村及民族情况

欢迎项目;希望黎塘站有客运功能;壮族世居且分布沿线,但汉壮杂居,关系和谐,发展水平一致;壮族社会文化特点不明显。

发改局工业科黎科长;市民委副主任(覃塘壮族)

访谈

材料5份;了解地方对项目要求及沿线乡村及民族情况

地方与业主、设计部门沟通协商富有成果;沿线汉壮杂居,关系和谐,生产生活习俗及水平基本一致。

9

7

发改局副局长,民委主任,建设局江副局长,西山镇黄副镇长(石龙镇壮族)

座谈会

材料5份;沿线施工围无世居少数民族

希望设计部门及业主为地方留足未来发展空间;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另批专门用地指标用于拆迁安置。

政府办陆副主任,发改局局长,民委卓主任(瑶),武林镇朱泽生,大安镇辉权,镇隆镇庆茂

座谈会

材料1份;沿线施工围没有世居少数民族分布

县政府欢迎项目,希望设计部门及业主为地方留足未来发展空间;希望补偿标准统一。

9

8

政府办兼铁建办韦副主任,发改局唐副局长,政协(民委)黄副主席(女),天平镇朱副镇长(女)、藤州镇黄副镇长、塘步镇徐副镇长

座谈会

材料3份;沿线没有世居少数民族分布

县政府与业主和设计部门协商沟通富有成效;希望“空降”拆迁安置用地指标,沿线补偿标准基本统一。

政府办兼铁建办林副主任,发改局徐副局长,民委主任,大坡镇人大黎主席、龙圩镇人大童主席

座谈会

沿线没有世居少数民族分布

对项目欢迎;近年建设项目多,征地拆迁多,大坡镇有3个村已整体“失地”,居民长远生计需安排好。

9

9

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俸代瑜(瑶族),副研究员家柳(,壮族)

访谈

地方民族史研究资料;了解地方学者对桂中、桂东民族关系的基本判断

壮汉瑶3族是沿线世居民族,明中叶以来互动密切,互相融合,关系融洽,杂居共处,发展水平及习俗、制度接近,民族特点不突出。

如上表所示,本次筛查主要采取与项目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沿线乡镇干部座谈的方式展开调查。

在地方政府配合下,共召集项目沿线5个县市相关部门和乡镇干部座谈会,进行了4次访谈。

参加座谈会的政府部门主要是负责本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发改委/局领导、铁建办(政府办)负责人、民委领导、沿线乡镇具体负责本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领导干部,其中有6位是当地世居少数民族出身的部门或乡镇干部。

执行方听取了他们对南广铁路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他们了解辖区居民对本项目的看法、评价,了解沿线乡镇、村落少数民族分布及本项目可能对他们造成的影响,针对沿线世居少数民族应当注意的问题,既往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少数民族居民的态度和反应,本项目应当汲取的既往相关建设项目的经验教训,以及当地存在哪些可能对本项目建设造成影响的遗留问题等。

并在与会和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