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概论论文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的未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851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概论论文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的未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计算机概论论文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的未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计算机概论论文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的未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计算机概论论文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的未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计算机概论论文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的未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概论论文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的未来.docx

《计算机概论论文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的未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概论论文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的未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概论论文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的未来.docx

计算机概论论文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的未来

HUNANUNIVERSITY

计算机科学概论论文

论文题目:

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

和未来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

学院名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学院院长:

2012年12月8日

 

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

摘要:

1999年,摩托罗拉推出了首款使用PPSM操作系统的名为天拓A6188的手机,标志着智能手机的诞生。

13年过去了,智能手机产业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2007年iOS的发布重新定义了“智能”,引起了整个产业的重大变革,昔日王者Symbian迅速衰落,Android乘乱入局并火速发展,WindowsPhone还在探索中前进……而移动操作系统之争的本质也逐渐变为了各自生态系统之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iOS渐现疲态,Android发展也似乎遇到了瓶颈,WindowsPhone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伴随着“云”概念的兴起,HTML5的迅速成长,移动操作平台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关键词:

智能手机;移动操作系统;iOS;Android;HTML5

1.绪论

手机如今已经就像钱包和钥匙一样成为了人们随身必备品。

能像电脑一样浏览互联网、自由扩展功能的智能手机引起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据统计,在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87亿)历史性地全面超过电脑(4.14亿,含PC和平板)之后,2012年一季度单单Android设备出货量又首次超过了Windows设备。

MaryMeeker估计,到2013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加平板的安装基数也将超过PC,此后前一数字将一骑绝尘,到2015年两倍于PC。

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已达到72.2%,首次超过台式电脑。

移动真正成为主流,以iPhone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手机已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就像苹果之父乔布斯说过的,“已经很难想象没有iPhone的日子了”。

而智能手机之所以与传统功能型手机不同,最重要的就是它拥有一个开放性的操作系统。

我们通常将智能手机基于的操作系统称为移动操作系统或者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决定了智能手机的发展。

所以,为了更好的了解智能手机这一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将就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几大操作平台的现状以及未来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作简要阐述和讨论。

2.智能手机的诞生及Symbian系统的统治时代

说到智能手机的兴起需要回溯到上个世纪末叶。

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在1999年岁末推出了一款名为天拓A6188的手机,可不要小看这款A6188,它正是现在如日中天的智能手机的鼻祖。

A6188采用了摩托罗拉公司自主研发的龙珠(DragonballEZ16MHzCPU,支持WAP1.1无线上网,采用了PPSM(PersonalPortableSystemsManager)操作系统。

A618一经推出,便成为了高端商务人士的首选。

时隔一年之后,来自北欧的爱立信推出了R380sc手机。

R380sc采用基于Symbian平台的EPOC操作系统,同样支持WAP上网,支持手写识别输入。

R380sc作为世界上第一款采用SymbianOS的手机自然名垂青史。

2002年10月,世界上首部2.5G基于SymbianOS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在芬兰诞生了,它就是诺基亚7650。

7650采用了4096色TFT屏幕,内置当时极为罕见的蓝牙传输功能,同时它也是第一部内置数码相机功能的手机。

它的出现一度让整个手机业界瞠目结舌,原来手机也可以具备这么多的功能。

直到今天,人们仍对这款开创多个第一的智能手机津津乐道。

SymbianOS(中文译音“塞班系统”,在一开始之初是由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几家大型移动通讯设备商共同出资组建的一个合资公司,专门研发手机操作系统的。

2004年诺基亚开始收购持有Symbian股份的公司,当年他们收购了Psion公司持有的价值大约1.357亿英镑的Symbian公司31.1%的股权,使诺基亚在Symbian公司的股权达到63.3%。

这一年,Symbian锋芒毕露,7610、6670两款热门街机奠定了诺基亚智能手机霸主的地位。

而Symbian平台也在诺基亚的栽培下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平台。

2005年的Symbian系统经历了一次巨大的飞跃,SymbianOSv9.0版的发布以及SymbianS603rdEdition的出现将Symbian的用户体验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在当时以键盘输入为主的时代里是无人能及的。

另外在这一年,全球SymbianOS操作系统手机累积出货量达到1920万部,而在2004年累积前9个月的出货量仅为869万部。

在强势的S60v3的带领下,Symbian智能系统的手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006年,外形与性能在当时都几乎无可挑剔的诺基亚N73上市,并毫无意外的成为年度街机。

售价在4000元以上的诺基亚N73就像是如今的iPhone一样得到多数人的追捧。

2006年一年的时间Symbian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到了一亿部,2007年Symbian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产品之一诺基亚N95正式发布,标志着Symbian巅峰时代的到来。

2008年,Symbian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已超过2亿部。

“我们用了8年时间达到1亿部手机的累计出货量,而仅仅过去18个月就完成了另一个1亿部。

”诺基亚的负责人如是说道。

3.苹果iPhone发布,iOS的兴起与Symbian的日益衰落

2007年1月10日,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

乔布斯称苹果重新发明了手机。

iPhone的主要特点有:

全触摸屏幕,独特的外观设计;融合产物,可看做是iPod+手机+Internet浏览器的结合;独特的界面、重力感应和多点触摸。

iPhone发布之后,各大品牌对iPhone不屑一顾,分析师也表示暂不看好,甚至有人认为,苹果公司将会因为iPhone而开始走下坡路。

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iPhone的出现,不仅彻底地打破了智能手机行业的格局,也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乔布斯所说的“重新定义手机”一点也没错。

而从市场反映情况来看,iPhone也是当之无愧的苹果公司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产品,尽管苹果公司在之前已经推出了多种革命性的产品如Mac,iPod等。

而iPhone所获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内置的独具特色的操作系统——iOS。

iOS最开始名叫iPhonerunsOSX,意思为可以在iPhone上运行的MacOSX系统(苹果Mac电脑内置的系统名叫MacOSX),2008年3月改名为iPhoneOS,2010年6月改名为iOS并一直沿用至今。

iOS的开发语言是Objective-C,系统结构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核心操作系统(theCoreOSlayer),核心服务层(theCoreServiceslayer),媒体层(theMedialayer),Cocoa触摸框架层(theCocoaTouchlayer)。

iOS的用户界面的概念基础上是能够使用多点触控直接操作。

控制方法包括滑动,轻触开关及按键。

与系统交互包括滑动(Wiping,轻按(Tapping),挤压(Pinching及旋转(Reversepinching。

此外,通过其内置的加速器,可以令其旋转设备改变其y轴以令屏幕改变方向,这样的设计令iPhone更便于使用。

屏幕的下方有一个主屏幕按键,底部则是Dock,有四个用户最经常使用的程序的图标被固定在Dock上。

屏幕上方有一个状态栏能显示一些有关数据,如时间﹑电池电量和信号强度等。

其余的屏幕用于显示当前的应用程序。

启动iPhone应用程序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当前屏幕上点击该程序的图标,退出程序则是按下屏幕下方的Home(iPad可使用五指捏合手势回到主屏幕)键。

在第三方软件退出后,它直接就被关闭了,但在iOS及后续版本中,当第三方软件收到了新的信息时,Apple的服务器将把这些通知推送至iPhone、iPad或iPodTouch上(不管它是否正在运行中),在iOS5中,通知中心将这些通知汇总在一起。

iOS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

在iPhone之前,智能手机多是偏向商务化,全键盘基本都是标配,而在iPhone之后,触屏已经大行其道,智能手机从一个效率设备转换为一个体验设备,而用户体验已经成为当前最热的名词,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强调自己是如何重视用户体验,并且不断改进产品。

2011年,iPhone的累计销量突破一亿台,iOS已经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系统市场份额的30%,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43%。

iPhone几乎成为了时髦的代名词,虽然价格不菲,但巨大的吸引力还是让其成为了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街机”。

在iOS如日中天之时,昔日统治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Symbian却逐渐走向衰落。

在2008年推出的SymbianS60v5显然没能让诺基亚抵御触屏手机在全球的蔓延,虽然诺基亚也推出了不少基于S60v5系统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显然不是Android以及iOS系统的对手,因此Symbian的市场份额开始逐渐的下滑,Symbian系统的影响力大不如前。

另外诺基亚在同年还推出了Maemo平台,表明诺基亚也在做Symbian之外的打算了。

2010年,诺基亚发布了Symbian^3系统,一个全新的专为触摸屏幕打造的Symbian系统就此诞生。

比起之前的版本,Symbian^3拥有众多的改变。

Symbian^3对内核进行了优化,并原生集成了QT平台,可以获得更华丽的桌面插件效果,以及切换页面效果。

由于硬件性能的提升,以及对内存管理机制的改进,Symbian^3可以允许更多程序同时运行。

而硬件支持3D的特性,使游戏效果更加绚丽。

Symbian^3的上市,让更多软件开发人员看到了Symbian强劲的生命力。

然而,由于其先天性的设计缺陷(为键盘机而设计),导致其在触屏手机上的运行始终显得笨重而臃肿,完全不能和Android以及iOS系统抗衡。

Symbian^3丝毫不能扭转Symbian系统的颓势。

2010年,三星电子宣布退出Symbian转向Android,至此,Symbian仅剩诺基亚一家支持。

2010年至2011年,Symbian系统的全球市场份额在短短的一年中从51%剧降到了41.2%。

2011年11月,Symbian的全球市场份额降至22.1%,霸主地位已彻底被Android取代,中国市场占有率则降为23%。

2012年5月,有媒体报道称诺基亚将会在2014年以后彻底放弃Symbian平台。

不过很快诺基亚官方微博就站出来辟谣,表示将会继续支持Symbian到2016年。

尽管如此,Symbian平台的退出早已成为必然。

4.APPStore模式苹果生态系统的建立

其实,iOS的成功,除了其本身的有着出色的操作体验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创新,那就是APPStore。

AppStore即ApplicationStore,通常理解为应用商店,于2008年7月11日在iPhone上正式上线。

AppStore是一个由苹果公司为iPhone和iPodTouch、iPad以及Mac创建的服务,允许用户从iTunesStore或MacAppStore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iPhone或Mac开发的应用程序。

用户可以购买或免费试用,让该应用程序直接下载到iPhone或iPodtouch、iPad、Mac中。

但“应用商店”仅仅是对AppStore狭义上的定义,并没有真正体现出AppStore本身作为软件作为服务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核心内在价值。

AppStore模式的商业价值在于为第三方软件的开发者提供了方便而又高效的产品销售平台,不仅大大提高了这些开发商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手机用户对个性化应用的需求,从而使手机软件业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良性发展的轨道。

苹果公司把AppStore这样一个商业行为升华到了一个吸引人参与的经营模式,开创了手机应用的新篇章,AppStore无疑将会成为手机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意义已远远超越了“iPhone的软件应用商店”的本身。

在AppStore模式出现之前,让一款手机软件流行的最佳途径只能是通过是说服运营商在手机中预装这种软件这个单一的方式进行,苹果应用程序商店所带来的,不仅是为苹果公司来来了业绩优良的销售收入,更重要的是他带来了一种新的模式――AppStore模式,它改变了彻底改变了人们使用手机的方式,使手机变成可定制的并拥有各种工具的随身设备;而对于整个手机行业的经营者来说,改变了整个经营的概念和方向――实现了手机行业从封闭向开放的根本转变。

APPStore上线三天后,其可供下载的应用程序已达800个,下载量达到1千万次。

2009年1月16日,数字刷新为逾1.5万个应用,超过5亿次下载。

2011年1月6日,APPStore扩展至Mac平台。

两年半的时间全球用户通过APPStore的下载量已突破100亿大关。

截止2012年6月,APPStore的应用数量已达65万,下载量突破3000亿。

APPStore模式彻底改变了移动信息产业的格局,智能操作系统之争的本质变成了各自生态系统之争,这种竞争已经远远超越技术本身的优劣,而是更高层次的生态链层面的竞争。

5.Android的崛起

2007年秋,苹果iPhone问市后,在全球掀起一股“苹果风潮”,以诺基亚为主的Symbian阵营逐渐感受到了威胁,正苦苦思索着对抗iPhone的方案。

微软发布了全新的WindowsMobile6,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此时,智能手机产业迫切需要一个新兴的操作系统,来与苹果iOS对抗。

于是,Android应运而生。

2003年10月,AndyRubin等人创建Android公司,并组建Android团队。

两年后,公司被Google收购。

AndyRubin为Google公司工程部副总裁,继续负责Android项目。

2007年11月5日,Google公司正式向外界展示了这款名为Android的操作系统,并联合65家企业建立了开放手持设备联盟(OpenHandsetAlliance)来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这一联盟将支持Google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Google以Apache免费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

2008年9月,Google正式发布了Android1.0系统。

Google发布的Android1.0系统并没有被外界看好,甚至言论称最多一年Google就会放弃Android系统。

不久后,第一款搭载Android1.0系统的手机现身,这款手机就是T-MobileG1,由运营商T-Mobile定制,台湾HTC(宏达电代工制造,手机的全名为HTCDream。

这款手机采用了3.17英寸480x320分辨率的屏幕,手机内置528MHz处理器,拥有192MBRAM以及256MBROM。

Android(中文名:

安卓)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其系统架构和其操作系统一样,采用了分层的架构,分为四个层,从高层到低层分别是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和Linux核心层。

其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是使用JAVA语言编写的。

Android系统并不像iPhone那样一经发布就备受瞩目,相反,Android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是相当艰难曲折的。

Android刚推出时,大部分人并不认可它。

“就算我只有一口气,我将会花费苹果在银行中的全部400亿美元,来纠正这一错误。

我将摧毁Android,因为这是一个偷来的产品。

”这是苹果教父乔布斯生前的话。

的确,Android在许多方面的设计思路上都与iOS有着相似甚至雷同,这也让它长期饱受争议。

但是,不断的创新以及其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也让Android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开放性是Android最大的优势。

前面提到,Android是一个开源的系统,这点与全封闭的iOS系统截然不同。

Android操作系统的开源意味着开放的平台允许任何移动终端厂商加入到Android联盟中来。

因为Android的开源,专业人士可以利用开放的源代码来进行二次开发,打造出个性化的Android。

例如中国小米科技的MIUI就是基于Android原生系统深度开发的Android系统,其与原生系统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动。

而且开放性可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如此一来跟有利于Android的发展。

联盟战略是Android能够攻城拔寨的另一大法宝。

Symbian也曾经使用过联盟战略,但由于Symbian的开源程度不够,导致系统臃肿、难以为继,合作伙伴先后离开阵营,且从联盟成员来看,Symbian联盟主要以手机厂商为主。

而Google为Android成立的开放手机联盟(OHA不但有摩托罗拉、三星、HTC、索尼爱立信等众多大牌手机厂商拥护,还受到了手机芯片厂商和移动运营商的支持,仅创始成员就达到34家。

开源、联盟,Android凝聚了几乎遍布全球的力量,这是Android形象及声音能够被传到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每一个角落的根本原因。

2011年1月,Google称每日的Android设备新用户数量达到了30万部,到2011年7月,这个数字增长到55万部,而Android系统设备的用户总数达到了1.35亿,Androi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Symbian系统,至此,Android取代了Symbian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霸主地位,跃居全球第一。

2012年11月数据显示,Android占据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76%的份额,中国市场占有率为90%。

6.成长中的WindowsPhone

2010年2月,微软正式向外界展示了WindowsPhone操作系统。

2010年10月,微软公司正式发布WindowsPhone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第一个版本WindowsPhone7,简称WP7。

WindowsPhone的诞生,宣告了WindowsMobile系列彻底退出了手机操作系统市场。

全新的WP7完全放弃了WindowsMobile5、6X的操作界面,而且程序互不兼容,并且微软完全重塑了整套系统的代码和视觉。

WindowsPhone系统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其界面的最大特色在于使用了MetroUI。

Metro是基于瑞士平面设计原则的长方图形的功能界面组合方块。

MetroUI是一种界面展示技术,和苹果的iOS、Google的Android界面最大的区别在于:

后两种都是以应用为主要呈现对象,而Metro界面强调的是信息本身,而不是冗余的界面元素。

显示下一个界面的部分元素的功能上的作用主要是提示用户“这儿有更多信息”。

同时在视觉效果方面,这有助于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011年2月11日,诺基亚在英国伦敦宣布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诺基亚手机将采用WindowsPhone系统,并且将参与该系统的研发。

诺基亚将把WindowsPhone作为智能手机的主要操作系统,并在该平台上,在诺基亚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领域进行创新,如拍照等。

全面转型后的诺基亚,在与微软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后,接连发布了几款表现出色的WindowsPhone手机,包括工业设计备受好评的Lumia900以及第一款支持无线充电的Lumia920等。

目前,诺基亚在WindowsPhone手机生厂商中的份额高达76%。

2012年6月21日,微软在美国旧金山正式发布了全新WindowsPhone8。

WindowsPhone8放弃WinCE内核,改用与Windows8相同的NT内核。

WindowsPhone8系统也是第一个支持双核CPU的WindowsPhone版本,宣布WindowsPhone进入双核时代,同时宣告着WindowsPhone7退出历史舞台。

WindowsPhone8新增了包括IE10,全新界面,MicroSD卡扩充,支持多核处理器和高分辨率屏幕在内的多项重大更新,使WindowsPhone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但因其内核改变,微软宣布不再继续支持WindowsPhone7,WindowsPhone7的手机无法升级到WindowsPhone8,也无法使用WindowsPhone8的应用程序,使得广大的WindowsPhone7用户对微软的做法感到不满。

据统计,2012年WindowsPhone的市场份额达到2.6%,次于iOS,Android和黑莓OS,位居第四。

7.未来移动操作系统的方向HTML5时代的到来

随着智能操作系统的大行其道,智能终端设备的软件架构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智能终端上的软件架构也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简单的讲就是全封闭,半封闭和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的核心是其必须提供标准化公开化的应用程序接口,使得整个平台面向第三方应用开放。

换句话说,开放平台就是开放的应用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的兴起使得软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大大提升。

相对于封闭平台,在“有限”的生态系统中开发;开放平台无疑将自己放在了一个“无限大”的软件生态系统之上,由此也产生了我们已经看到和将要看到的许多极具创新力的产品。

那么,所谓的开放平台是什么样子?

未来的开放平台又应该满足用户的哪些需求呢?

第一,支持跨平台应用

开放平台支持跨平台应用是未来智能开放平台的基础要求。

在“一云多屏”的背景下,一次开发多屏运行是应用开放者的诉求,这将把应用开发者从繁琐的平台化差异中解放出来,把精力资源更多的投入到应用开发本身。

而支持跨平台应用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应用接口的标准化,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形成标准化应用接口的平台,即使它是开放的,也无法做到跨平台。

第二,支持本地资源与互联网资源共享

基于DLNA或IGRS的家庭网络互联以及基于各种流媒体协议的互联网多媒体分享必然成为未来智能终端的一个“基础应用”,而对于智能开放平台来说,挑战确是如何将新的技术发展成果融入这些“基础应用”。

一个不错例子就是DLNA组织中的HTML5小组就在积极的提案很多之前是DLNA的UseCase进入HTML5的规范,换句话说就是未来的开放平台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HTML5中来实现DLNA的UseCase。

第三,支持更多附加值的应用

开放平台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已存在的应用生态系统,更可以促进应用生态系统的繁荣!

更多附加值的应用必然绝大多数来自于第三方开发公司或开发者。

第四,云服务

在不缺少概念的后PC时代,云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然而如何将云服务转成用户的实际需求,如何让云服务能更加轻易的让用户使用和接受,如果让云服务与已经存在的大量服务无缝对接,这对于开发平台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那么,究竟怎样的开放平台才能符合上述未来的趋势,而又是怎样的软件架构才能支撑起这样的开放平台呢?

HTML5作为一套标准,规范,它追求是提供新的更强大的Web标准,而不关心底层的实现,因此它能真正做到跨软硬件平台,破除操作系统分化造成的应用生态系统碎片化。

这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平台!

如果一个软件架构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应用层完全基于HTML5,而应用程序框架,中间层,底层则可以有多种选择。

换句话说,无论你的软件架构是基于Android,QT,iOS,Tizen或者直接就是Linux,都可以成为开放平台HTML5的基础架构!

对HTML5的支持主要依赖于浏览器和浏览器引擎而非操作系统本身,而几乎所有浏览器已经开始支持HTML5也就决定了HTML5具备了天生的跨平台性。

因此理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