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艺音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320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艺音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年级艺音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年级艺音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年级艺音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年级艺音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艺音下册.docx

《五年级艺音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艺音下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艺音下册.docx

五年级艺音下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相逢在长城》

《2008北京奥运》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相逢在长城》,感受歌曲亲切、深厚、真挚的情感。

2、听一听、唱一唱《2008北京奥运》;欣赏北京、汉城、雅典奥运会会徽,同学们相互讨论会徽的组成部分,把你的理解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用亲切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听赏法、听唱法等

课型:

综合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提问:

2008年是中国的一个什么年?

(奥运年)

回顾北京奥运,你有什么感受?

二、听赏《2008北京奥运》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用运动员的姿态和着乐曲走一走,体会乐曲表现的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

2、过渡语:

奥运期间,我们用迎来了世界各国的少年儿童,我们和他们一起,手拉手,共唱奥运的圣歌,共同筑起奥运的友谊。

3、整体欣赏:

学生听音乐,要求学生说出音乐的情绪(热切期盼的)。

4、讲解欣赏:

从会徽入手。

如:

北京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凝结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听音乐哼唱歌曲,教师巡视指导。

5、整体再赏:

要求学生在欣赏中用体态语言表达音乐意境。

三、学唱《相逢在长城》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插图画的是我国的什么地方?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工程之一。

2、熟悉曲调:

1)初听音乐:

歌曲主要表现了什么音乐情绪?

你想到了什么?

2)再赏音乐:

从内容、情绪、演唱形式三个方面去感受两个乐段的异同。

3、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升华歌曲主题。

2)分乐段听琴学唱,强调对歌曲情绪的把握。

4、完整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相逢在长城

1=bB4/4【歌曲谱例】陈克正词

陆祖龙曲

教学后记:

《相逢在长城》是一首较有特色的、带有领唱的合唱曲。

此曲为四四拍、大调式、二段体。

第一乐段为领唱部分,四个乐句,每句两小节。

这四个乐句的节奏完全一样:

起唱都从后半拍开始,句尾均为切分节奏“xx﹒。

旋律的安排也很别致。

第一至三乐句均由低到高进行,再向下回落,形成两头低、中间高的旋律线。

第四乐句则是马鞍形(两头高、中间低)的旋律线,最后结束在主音上,因而使第一乐段的旋律极富青春活力,塑造了一群热情奔放、朝气蓬勃的中外儿童形象。

第二乐段为二部合唱,旋律都在高音区进行,与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乐段一开始就拉开了节奏,两个二分音符呈六度下行,用衬词“啊”演唱,好似中外小朋友相逢长城时,无比的欢欣与激情从心中涌出,同时也是对雄伟壮观的长城由衷赞美。

第二乐段前四乐句中、切分节奏、六度大跳、附点四分音符的运用都很讲究,很有特色,使歌曲情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动。

最后两个乐句的节奏更为密集,十六分音符与八分休止符的巧妙组合,和切分节奏的运用,加上用衬词“啦”演唱,把中外儿童为友谊、为和平,欢聚长城时欢快、炽热、激动、喜悦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后结束句,用“啊”唱出四拍的全曲最高音,然后级进下行,最后到上,延长十三拍结束,好似长城欢聚虽然结束,但中外小朋友的友谊,和长城一样,天长地久,永远留在心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早操歌》《健康歌》《四季锻炼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早操歌》,体验在运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表现体育运动中获得的热烈奔放的情感。

2、能理解《健康歌》的歌词内容,感受其跳荡的律动,能够随音乐演唱、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3、通过亲身体验运动的快乐,加深学生对健康的认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中强拍上的休止节奏和曲中的附点节奏。

2、通过学习体验运动员们不懈拼搏的顽强意志。

教学准备:

1、电子琴2、谱例3、歌曲磁带等。

教学方法:

听唱法、体验法等

课型:

综合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在于运动”。

天天锻炼身体好,快快乐乐做早操。

教师带领学生律动。

二、学唱歌曲《早操歌》

1、听琴声默唱歌曲。

2、分四段跟琴学唱歌词。

3、请学生慢速学唱歌曲,自己发现问题,教师解答并示范。

强调:

歌曲的强拍上的休止节奏和附点节奏。

4、教师唱出带休止符的歌曲和不带休止符的歌曲,请学生说出有何不同。

小结:

这个节奏的出现更使得歌曲的情绪变得愉快、活泼。

5、四组同学竞赛唱,每组一段,看哪一组唱得更整齐,声音更优美。

6、为歌曲编配动作:

分句编、个人编集体修改、跟着教师表演等方法学习,然后完整表演。

三、欣赏《健康歌》

1.初听歌曲,一起说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健康歌)

2、谁能说出健康歌告诉了你哪些健康小秘诀?

(引导学生熟悉歌词,连贯说一遍歌词。

)除了歌曲里唱的健康秘诀,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健康小秘诀?

谁能起来说一下?

3.随《健康歌》的音乐演唱。

1)教师播放音乐,用丰富的表情调动学生随歌曲演唱一遍。

2)纠正关键句段的演唱,请学生分角色清唱一遍。

提醒学生注意角色的声音和表情的不同表现。

4、随《健康歌》做律动。

四、听赏歌曲《四季锻炼歌》。

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体会运动带给人的生机和活力。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早操歌

1=G2/4【歌曲谱例】管桦词

愉快活泼地瞿希贤曲

教学后记:

本课开头点明主题,起到了对下面环节的统领作用,也能使学生明确评价的标准。

能够结合学校“大课间”活动,加强了生活和艺术的关系。

设置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比赛早操,一方面复习了以前的学习内容,一方面让学生关注具体的生活,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本课采用了音乐、体育一起进课堂的做法,对以往学习的知识技能进行了综合运用,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运用了多元评价的方式,学生的互动面得以拓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小步舞曲》《杜鹃圆舞曲》《雪绒花》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2、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接触欧洲古典音乐,掌握圆舞曲的特点,感受乐曲的不同情趣,扩展音乐的认知领域。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感情演唱歌曲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和掌握歌曲《雪绒花》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及优美和谐的旋律,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电影音乐。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节拍、音色、速度等音乐手段在表现音乐情绪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雪绒花》是电影《音乐之声》插曲之一。

在该剧中上较动情地完整演唱两次。

歌曲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雪绒花》C大调,3/4拍,全曲为两段体结构,结构方整,带有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曲调朴实感人,主题音调在全曲中先后三次出现,赞颂祖国祝愿祖国之情贯穿全曲。

《杜鹃圆舞曲》是一首三拍子弱起节奏的作品,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

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第一主题音乐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31)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形成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贝多芬《小步舞曲》也是一首三拍子舞曲,乐曲轻盈典雅,旋律优美动人,有婉转如歌和活泼跳跃两个不同段落主题。

教学准备:

1、电子琴2、简单打击乐器

教学方法:

听赏法、分析法等

课型:

综合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播放歌曲《多来咪》。

提出问题:

谁听过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

出自哪部电影?

学生:

《多来咪》,选自《音乐之声》电影。

二、听赏《雪绒花》

1、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获奖情况

教师: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与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

1965年改变成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2、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这部影片及音乐。

教师:

讲述《音乐之声》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萨尔茨堡,在萨尔茨堡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名叫玛利亚的年轻女子,她生性活泼、热爱生活、善弹吉他、喜欢唱歌。

后来,玛利亚到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玛利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几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在上校离家期间玛利亚和孩子排练了合唱。

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深深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歌唱的兴致。

上校轻拂六弦琴,唱了《雪绒花》,歌曲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教师:

有条件可播放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

这样的画面你们感受如何?

此时的音乐让你们有何感想?

(音乐甜美、人物美丽、家庭幸福、声音和谐。

4、教师:

演唱《雪绒花》;学生:

跟琴演唱这首歌;唱出对祖国的爱意。

5、学生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和老师电子琴合作,之后加上全体同学演唱,达到一个高潮,使学生在音乐中陶冶性情。

三、听赏《小步舞曲》

1、认识小步舞曲。

2、自主欣赏,总结“小步舞曲”的音乐风格。

1)欣赏多个“小步舞曲”片段。

a、巴赫《小步舞曲》b、普西尼《小步舞曲》c、莫扎特《小步舞曲》

2)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小步舞曲”的音乐风格。

3)教师提供多个描述音乐的“术语”,供全班学生选择、归纳,引领启发学生总结出“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

a三拍子b强弱规律:

强弱弱c速度:

中速d风格:

轻盈典雅

3、音乐游戏“音乐夺宝小奇兵”:

找出“小步舞曲”;听辨四首乐曲中哪首为“小步舞曲”

1)《匈牙利舞曲》2)《鞑靼人舞曲》

3)《西班牙斗牛士舞曲》4)《G大调小步舞曲》

4、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

自主欣赏,自主提问、质疑。

如:

曲子叫什么名字?

作者是谁?

创作背景?

……

结合学生的疑问,大家共同搜集信息,交流汇报。

5、认识贝多芬;分析音乐,划分段落。

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情绪、段落的划分等,让学生通过分析获得答案,感受成功的喜悦。

6、分段欣赏,回答问题。

1)欣赏第一段音乐。

重点感受附点在乐曲中的作用。

2)欣赏第二主题音乐。

感受速度稍快,活泼跳跃的情绪。

3)欣赏第三主题音乐。

能感受到是第一主题的演变。

四、听赏《杜鹃圆舞曲》

1、过渡语: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首好听的乐曲《杜鹃圆舞曲》,有谁知道有关杜鹃的知识?

2、初听全曲,交流讨论:

乐曲是几拍子的,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根据乐曲的情绪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部分。

下面让我们依次来欣赏。

3、分段欣赏乐曲:

1)初听第一部分。

教师弹奏主旋律,提问这段乐曲的情绪怎样?

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

2)复听第一部分。

看看周围小朋友脸上的表情?

用高兴的表情和动作来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

3)用动作再次感受第一部分活泼、欢快的情绪。

4)初听第二部分。

情绪有什么变化?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用不同的方式感受不同的情绪

5)复听第二部分。

用优美的动作再一次感受乐曲。

6)初听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和哪一部分相似?

情绪怎样?

7)复听第三部分。

我们还可以怎样来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

8)复听全曲。

自己找好伙伴,一同用动作来表现乐曲。

4、表现乐曲:

1)挑选打击乐器,选出合适的节奏来为乐曲增添色彩。

要求:

第一和第三段用打击乐器伴奏,第二段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

2)情景表演:

森林的小动物们都来欣赏《杜鹃圆舞曲》了。

五、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或感受。

板书设计:

雪绒花

1=C3/4【歌曲谱例】奥斯卡·哈默斯坦词

〔美〕理查德·罗杰斯曲

教学反思:

学生已掌握圆舞曲的特点,在歌唱与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

《雪绒花》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电影音乐,舒畅轻柔的风格,深深地抓住了听众的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以音乐为载体,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设计这节课,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水到渠成自然学习。

在欣赏《杜鹃圆舞曲》时,有同学关于“杜鹃”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杜鹃是一种鸟类,它的别名布谷,也叫子规。

还有一种花,也叫杜鹃。

”当时,学生有条不紊的回答,真令我意外,也让我反思自己备课时一定要考虑全面具体,哪怕是一点小小的音乐常识;也促使自己努力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从而促进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学。

总的来说,这节课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把知识的掌握当作一种精神的享受,在这种愉悦自然的气氛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

但因课时原因,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明显过多,不少环节流于形式,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贺卡》《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充满感情地学唱歌曲《贺卡》,表现出歌曲的情绪,使学生懂得珍惜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

2、交流所了解的傣家泼水节的文化,通过学习《快乐的泼水节》,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激发探究少数名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对歌曲情绪的准确把握。

教材分析:

歌曲《贺卡》为bE调,4/4拍。

歌曲通过一张薄薄的贺卡道出了朋友间无限的情谊,要用亲切而深情的声音来演唱。

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歌曲。

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家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娃娃们在节日里喜悦心情。

曲调富有傣族音乐的特点,一段体结构。

教学准备:

1、电子琴2、歌曲谱例3、贺卡4、有关泼水节的传说

教学方法:

听唱法、情境体验法、合作法等。

课型:

综合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引入音乐。

同学们看黑板上的音符5、1、3,请同学们依次唱这三个音符,然后再唱好这个和弦,注意手型。

二、审美体验,唱响祝福。

1、音乐《生日快乐》和贺卡欣赏引入课题,感受歌曲《贺卡》。

2、请同学们认真听范唱,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4、划拍再来欣赏一遍歌曲。

5、听琴哼唱旋律。

6、学唱歌词。

1)同学们听老师范唱,体会歌词内涵。

2)用la、lu模唱。

3)随琴轻唱第一段歌词。

4)随琴唱第二段歌词。

5)完整演唱歌曲。

三、走进傣家,感受快乐。

1、分享泼水节:

播放《快乐的泼水节》,欣赏、交流。

“喜欢傣家的泼水节吗?

把你课前收集的有关傣家泼水节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同学分享吧!

集体交流,教师小结并讲述傣家泼水节的传说。

2、欣赏歌曲:

“傣家泼水节多么热闹呀!

,一起随着音乐,共同去体会一下吧!

学生边看图,边想象,随音乐轻声哼唱。

教师范唱,学生再次欣赏。

3、学唱歌曲:

1)跟琴声哼唱歌曲。

2)师生接唱:

注意四度、五度音程跳进、附点音符。

3)生生接唱:

跟琴齐唱歌曲。

4、歌曲处理:

“歌曲的旋律如此欢快,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呢?

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泼水节里我们喜悦的心情呢?

小组讨论交流,排练表演。

四、深入拓展,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贺卡

1=bE4/4【歌曲谱例】徐晓卉词

慢深情地姚明曲

教学后记:

学生兴趣高、感情真、整齐、参与率高。

不偏离音乐本体进行教学实践。

本课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音乐为本位开展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由学生探究式学习(课前搜集),到歌曲新授,每一处都展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民主课堂氛围。

最大限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能在课堂中认真学唱,他们也一定会课余的时间积累、留意音乐的相关知识。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春天来到田野上》

教学目标:

学习锡伯族民歌《春天来到田野上》,注意拍号给我们的提示。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变换拍子的认识。

教学准备:

1、歌谱2、电子琴

教学方法:

视唱法等

课型:

唱歌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听,布谷鸟一声声的啼叫,把我们带到田野上,大家快来寻找美丽的春天。

启发学生说说春天来到时,大自然都有哪些美丽的变化?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学唱《春天来到田野上》

2、教师边弹琴边有感情地范唱。

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3、学唱曲调

1)熟悉调号、拍子。

认识变换拍子。

变换拍子:

在一首歌(乐)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或先后出现的叫变换拍子。

①不同拍子先后出现;②不同拍子交替出现。

说说《春天来到田野上》这首歌属于哪种?

(交替出现)

2)划拍子视唱歌谱。

先练习一下二拍子与三拍子的基本图示,注意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3)听音乐用啦音模唱旋律。

4、学唱歌词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歌词内涵,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

2)听音乐轻声跟唱歌词。

3)跟琴齐唱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

三、巩固新歌

指名学生表演唱歌曲。

板书设计:

春天来到田野上

1=bE2/43/4【谱例】锡伯族民歌

李幼容填词

教学后记:

《春天来到田野上》这首歌曲带有浓郁的锡伯族民歌特点,学生对变换拍子掌握较好,但演唱过于生硬,缺乏感染力。

若能在歌唱中,根据歌曲内容和处理的需要,做到既能强又可弱,这样的变化就比较自然。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我的小鸡》《喜洋洋》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我的小鸡》,在音乐声中,自由地用体态语言表现歌曲的节奏。

2、欣赏民族器乐曲《喜洋洋》,感知乐曲对热烈、喜庆等场景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尝试用运用表现自己想象中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1、乐曲谱例2、音乐mp3

教学方法:

听赏法

课型:

欣赏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引题

1、进入“羊村”玩。

2、听音乐《喜洋洋》(欣赏乐曲第一遍)。

问:

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他们在干什么?

(游戏、跳舞)

运用情景引出主题,在听、说中自然地融入到了情境中,为学生欣赏音乐做好了铺垫,自然地过渡到了感知音乐的性质。

二、结合图谱、完整欣赏

1、欣赏音乐第二遍。

问:

你觉得这个音乐有几段?

2、欣赏音乐第三遍。

问:

谁找出来了有几段?

从图谱上你发现了什么?

(两段一样的)

3、教师小结:

有三段音乐,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构我们叫做ABA结构。

三、分段欣赏、感悟音乐

1、欣赏第一段音乐。

学生创编动作。

2、欣赏第二段音乐。

听第二段音乐第二遍做动作。

(提出要求)

3、欣赏第三段音乐。

听第三段音乐做动作。

4、让我们听着完整的音乐做完整表演。

四、聆听歌曲、创编表演

1、第一遍聆听歌曲时重点让学生听出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

2、边听边动:

第二遍聆听时可让学生为歌曲中部分有代表性的歌词编律动,如“叽叽叽叽”、“我的小鸡”、“可爱的小鸡”、“毛茸茸的身体”等,听到这些歌词时做相应的律动。

3、第三遍聆听歌曲时可让一部分同学当“我”,一部分同学当小鸡,跟着歌词内容和歌曲节奏,自编动作进行“我和小鸡”的唱游活动,表现人和动物之间的亲密感情。

五、两两合作、快乐体验

1、两两合作,小结前面的表演,请一组小朋友示范,规范要求。

2、在一组小朋友的带领下,合作表演第二遍。

3、邀请一个好朋友自由表演。

板书设计:

喜洋洋

1=G2/4【乐曲谱例】刘明源曲

教学后记:

学生缺乏欣赏音乐的经验。

音乐欣赏是音乐领域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加上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歌唱活动比较多,音乐欣赏接触得不太多,学生在音乐欣赏这方面没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好像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合作表演时示范不到位。

由于第二部分完整欣赏时,没有深入地感知音乐,第三部分的动作创编时,完整的欣赏不够,加上合作表演需要两个人的合作有一定的难度,怕时间不够充裕,让学生进行自主表演,不过学生在自主表演中都非常大胆、投入,相信体验到了音乐表演的快乐。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拾稻穗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学会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让学生懂得从小爱惜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上波音、前倚音、休止符的演唱。

教材分析:

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为c羽调式,二段体。

旋律波浪起伏、轻松活泼,经上波音、前倚音的装饰,旋律在活泼中透着俏皮。

叙述性的歌词,好像一幅水墨重彩,描摹了头插野菊花的小姑娘赤脚在田间拾稻穗的情景。

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4+4),主要是描绘小姑娘的美好形象;第二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4+4+4+3),旋律颇具新意,节奏变得舒展,音调也在上行四度上展开,弱起的使用,使得旋律更为亲切、抒情,主要是动感描绘。

其中核心的词是“悠悠”和“晃晃”,“山歌儿悠悠”、“小辫儿晃晃”、“山歌儿悠悠”、“稻穗儿晃晃”,将人与物、歌与风溶和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

休止符和小过门的运用增加了“悠悠”和“晃晃”的动感。

第三乐句实为乐段的结束句,第四乐句是乐段的补充。

自始自终贯穿着的下滑音使歌曲极富韵味,结束时多个装饰音的运用把活泼、可爱、勤劳的小姑娘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歌曲通过对拾稻穗小姑娘的生动描绘和赞扬,使学生懂得“丰收不忘节约”、“做好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抒发了小姑娘为不丢一粒粮而愉快劳动的真挚情感。

教学准备:

1、歌曲谱例2、电子琴

教学方法:

听唱法、表演法等

课型:

唱歌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诵读古诗《悯农》,也可颂唱该诗。

分小组进行比赛,说说哪组读得好?

为什么?

二、教学新歌

1、揭示课题《拾稻穗的小姑娘》

2、教师边弹琴边有感情地范唱。

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熟悉曲调

1)说明调号、拍号等。

2)认识上波音、前倚音、间奏等音乐符号的作用及唱法。

感受加装饰音和不加装饰音的旋律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更好地去表达歌曲。

3)听音乐模唱旋律。

第一遍强调学生要静静聆听,第二遍时随音乐哼唱。

4、学唱歌词

1)出示主题图画,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我们要学习拾稻穗的小姑娘怎样的品质?

2)指名学生朗读歌词,进一步体会歌词内涵,激发学生演唱情感。

3)分段学唱歌词。

加强歌曲后半部分的学习,词曲的结合方面比较困难,中间的休止符也要精确掌握。

指导学生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三、巩固新歌

1、自由创编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

2、指名上台表演唱。

3、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板书设计:

拾稻穗的小姑娘

1=bE4/4【谱例】孙必泰曲

颂今词

教学后记:

整个教学过程比较传统,但思路清新,没有多余的环节,是一堂实效音乐课。

通过教学,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各种能力,包括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等,丰富了学生的音乐体验,在快乐中学唱歌曲,在歌曲中体会勤劳的快乐。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为突出他们性格特点所用不同乐器的音响特色。

能用简短的语言叙述这个故事。

2、德育渗透:

貌似强大的敌人,实际上并不可伯;只要团结起来,勇敢机智地和敌人做斗争就一定能获得胜利。

教学重难点:

感知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感知音乐所表现出的不同角色。

教学准备:

1、乐曲2、乐器事物或图片3、录音机

教学方法:

听赏法、表演法

课型:

欣赏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录音,创设情境,激起欣赏兴趣

这是本音乐作品欣赏的第一环节,让学生在接受感性材料的同时,获得教学材料的诱因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