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式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160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8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格式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表格式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表格式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表格式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表格式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格式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表格式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格式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格式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表格式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课题:

钓鱼的启示课时:

第1课时

内容

钓鱼的启示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情感

教育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

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哪些有关规则的资料?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师补充有关名言和美国的一些生态规则。

板书课题:

钓鱼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师: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逐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三、回顾学习方法学生自学交流。

 1、师:

上单元我们又学习了两种自学方法:

第一种是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师:

第二种是做批注笔记,能使我们更深入的学习课文。

如何做批注笔记呢?

 

2、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1)再读课文,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交流体会。

对于仍有困惑的问题小组代表记录到黑板上。

3、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践自学方法。

 

4、小组内交流读书体会,组代表将困惑记录到黑板上。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明确学习内容

 

自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词

 

•看问题的上文;•看问题的下文;•从全文整体内容理解。

 

画出自己喜欢的重点词句,记下不懂的问题,做简单的归纳概括,在课文旁边或者页下写一两句自己的想法。

(1)再读课文,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交流体会。

对于仍有困惑的问题小组代表记录到黑板上

 

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践自学方法。

 

小组内交流读书体会,组代表将困惑记录到黑板上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课题:

钓鱼的启示课时:

第2课时

内容

钓鱼的启示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情感

教育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

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温故而知新

1、回顾上节内容

 

2、引入新课

二、、交流体会,形成对话。

  1、各小组代表交流组内体会,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创设对话情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1)师:

请同学们读37页金钥匙的内容。

怎样能使自己深入课文,对课文产生深刻的体会?

(学生自读)

生:

把课文中的人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

师:

请同学们把文中的詹姆斯换成“我”,然后深入读课文2~12自然段。

 (学生练读课文2~12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师:

请同学们进行细致评价,如果觉得读得好,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不足之处说说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学生进行细致评价)

(4)再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在评价中设身处地体会,读出作者的情感。

3、展开辩论深化思想

(1)鱼到底该不该放呢?

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实话实说。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该放或不该放。

(2)根据学生观点,将全班学生(或按座次)分为正反两方。

正方:

必须放鱼反方:

不必放鱼

(3)展开辩论。

辩论过程中,老师作好方向引导,如,激发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河水的干涸,生物的灭迹等方面来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4)总结辩论,升华思想。

师:

“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

”遵守规则应成为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意识,不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根据感受写出自己喜爱的规则名言。

三、积累拓展

1、小组内合作巩固生字生词。

2、做摘录笔记

 

回顾上节内容

 

合作交流

各小组代表交流组内体会,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自读)

 

再读感悟

 

学生进行细致评价,交流心得

 

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分组、选择辩题

 

展开辩论

 

学生书写名言并交流。

根据交流情况,张贴学生写的名言。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儿子父亲

钓鱼得意放鱼

依依不舍没有商量余地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智谋课题:

草帽计课时:

第1课时

内容

草帽计

l、让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品格。

默读课文,在理解第三、四节意思,理清层次的基础上,详细复述这两节。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隐蔽、踪影、凌乱、举世闻名、人困马乏、争先恐后”等词语的意思。

情感

教育

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品格。

重点

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

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详细复述课文片断。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

准备

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出示课题:

《18、草帽计》,师点出“计”,组词:

计划、计算、计谋、计策

     问:

什么叫“草帽计”?

(利用草帽设计的计谋。

   3.你知道这个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吗?

(贺龙)你对贺龙了解多少?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回答问题。

   2.检查朗读。

指名分节读正音。

回答问题。

  三、整体进入

 1.自由朗读课文,谈谈你觉得“草帽计”这个计策怎么样?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了“草帽计”怎么样,请你用直线划出来,并读好它。

3.出示:

贺龙的“草帽计”真神。

师点出“神”,请同学查字典解释“神”。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

   4.课文中从哪些语句中看出贺龙的“草帽计”真神呢?

请同学分别从——

     (板书:

贺龙、红军、敌机、白军)这几个角度来考虑。

在书上找找圈圈划划,分小组讨论。

交流:

 四、熟读课文五、完成课后习题3、4

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回答问题。

交流:

    贺龙:

     ★贺龙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随手扔掉。

      (“仔细观察地形”看出贺龙的指挥才能,从他作出的命令看出他胸有成竹。

     ★贺龙笑了笑,指挥部队迅速转移。

      (“笑了笑”一词传神地写出当时贺龙同志对自己的巧计有充分的把握。

在书上找找圈圈划划,分小组讨论。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草帽计

贺龙、红军、敌机、白军

1

第五单元智谋课题:

草帽计课时:

第2课时

内容

草帽计

l、让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品格。

默读课文,在理解第三、四节意思,理清层次的基础上,详细复述这两节。

情感

教育

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足智多谋的品格。

重点

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

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详细复述课文片断。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

准备

图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节读文;

   2.简要地说说“草帽计”神在哪儿?

  二、学习详细复述课文

   1.出示本单元的训练目标:

详细复述课文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详细复述课文”。

我们复述3、4两个小节。

  

(一)复述第三小节

   1.要详细复述课文,首先,我们就要熟读课文

     板书:

①熟读课文

     请同学自由朗读第三节,把课文读熟。

   2.第二步,就要来归纳要点

     板书:

②归纳要点

     课后第一题的练习帮助我们归纳要点。

请同学把第三节中每句话标上句子序号,然后在书上划出答案。

交流。

   3.第三步,详细复述课文板书:

③详细复述

   4.各自准备,同桌互相复述,指名复述。

   5.小结:

刚才我们用了“熟读课文、归纳要点、详细复述”这三步法来详细复述课文。

下面,我们要用这个方法来详细复述第四节。

  

(二)复述第四节 学生评议。

  三、总结并朗读全文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来详细复述课文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来详细复述了课文的3、4两节。

      3.让我们齐读课文,再一次地体会贺龙“草帽计”的神妙之处。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

学生

指名分节读文;

   2.简要地说说“草帽计”神在哪儿?

同学自由朗读第三节,把课文读熟。

 

各自准备,同桌互相复述,指名复述。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草帽计

贺龙、红军、敌机、白军

2

第五单元智谋课题:

包公审驴第1课时:

内容

包公审驴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

教育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难点

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

准备

图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游戏“火尽炉冷平添心猿意马。

”猜一个字。

(“驴”字)(教师板书:

驴)2.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

(生说)教师肯定学生所说的有关包公的事,补充解说:

“公”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原名包拯,有多个官衔当过开封府府尹。

因为北宋建都在开封,开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长”了。

是个大官。

3.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

(教师板书:

审)学生齐读课题。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

)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3.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

那你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

(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展示小黑板或课件)

 四、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伙伴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顺。

学生

1.认读词语:

挣(zhèng)钱辔头听差(chāi)耷拉  圈(juàn)栏审衙役懊恼一声不吭闻所未闻惊慌失措冒名顶替

2.指名学生读,师生共同正音。

 3.特别指导学生注意多音字:

挣、差、圈

  4.对比记忆字形。

  审()案()吭()衙()役() 神()按()炕()衔()投()

  5.选择你理解的词语练习说话,提出你不懂的词语。

  6.教师特别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闻所未闻、惊慌失措、冒名顶替、懊恼。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

3

第五单元智谋课题:

包公审驴第2课时:

内容

包公审驴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情感

教育

重点

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

准备

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课文哪几段写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记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4)顺势引导、朗读:

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

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5)过渡:

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

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2.细读故事经过。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问题,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3)小组汇报共同学习读懂的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

到时我再来审它!

”“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

”(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问题解答场:

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思考解答。

  (5)读了这部分课文,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教师板书:

足智多谋)

  (6)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的为包公喝彩。

咱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7)提出要求:

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8)生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3.齐读故事结果。

  

(1)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

它跑到哪里去了?

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2)生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学生

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记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问题,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3)小组汇报共同学习读懂的课文

 

4

 

(3)提出要求:

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4)生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课后反思:

 

5

板书设计:

包公

审正面描写有智谋

驴侧面描写

第五单元智谋课题:

语文天地第1课时:

内容

语文天地

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拓展阅读,扣住本单元的主题理解智慧应当用在正地方。

结合着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关于智谋的有趣故事,拓宽知识面。

情感

教育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运用点面结合法写场面。

重点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点面结合法写场面

方法

练习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出示学习提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拓展阅读《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1、了解诸葛亮的情况。

   2、同位相互检查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全班交流:

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导学生列提纲笔记。

    自己列提纲。

    同位交流

    集体交流。

   4、指导学生质疑。

解疑。

     诸葛亮的做法错了吗?

     学习以第三人称叙述,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

   5、现在你对诸葛亮有了怎样的认识?

     聪明好学、知错就改、尊敬师长

   6、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鼓励学生自主分配角色。

  二、畅所欲言。

   1、辩论:

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吗?

   2、围绕“把聪明用在正地方”这一主题。

    a.对家长、老师、同学……要讲诚信。

    b.遇到坏人要用智谋。

    c.我把聪明用在学习方法上……

学生

全班交流:

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导学生列提纲笔记。

    自己列提纲。

    同位交流

    集体交流

学习以第三人称叙述,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8

第五单元智谋课题:

语文天地第2课时:

内容

语文天地

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拓展阅读,扣住本单元的主题理解智慧应当用在正地方。

结合着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关于智谋的有趣故事,拓宽知识面。

情感

教育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运用点面结合法写场面。

重点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点面结合法写场面

方法

练习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出示学习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初显身手。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找一找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围魏救赵空城计破釜沉舟

    隔岸观火调虎离山……

  二、笔下生花。

    魏明不想劳动,又想得到表扬,于是花钱雇李冬替自己做值日,还不让李冬说出去,魏明受到老师的表扬,并获得了“卫生流动小红花”。

    1、分角色对上述事件展开辩论。

    2、小组交流。

    3、集体展示。

    4、指导关注场面,写场面。

    5、讲评。

出示金钥匙。

   必做:

    1.词语抄一抄。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拓展课文。

    3.写摘录笔记。

    4.预习《一个苹果》

学生

1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

3、集体展示。

4、指导关注场面,写场面。

5、讲评。

出示金钥匙。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9

第五单元智谋课题:

语文天地第3课时:

内容

语文天地

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拓展阅读,扣住本单元的主题理解智慧应当用在正地方。

结合着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关于智谋的有趣故事,拓宽知识面。

情感

教育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运用点面结合法写场面。

重点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点面结合法写场面

方法

习作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出示习作提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课

    课前同学们调查、访问了家人、邻居、老师,了解周围所发生的变化,搜集了一些关于“把聪明用在正地方”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明确交流的要求

1、交流时条理要清楚,内容要充实。

2、可用数字、图片、实物来说明。

三、集体交流四、总结

  通过同学们谈这些例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找一找活动前,教师从搜集历史上关于智谋的故事说起,引发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发现“智谋”。

可以由家庭——社会,有校内——校外,由国内——国际。

然后,让学生根据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一个主题,个人或小组合作。

讨论后,要给时间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访问等,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自己动手搜集材料。

 六、写一写

 写前引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选择一种表达形式,如记叙、说明的文体,小诗、新闻等,还可以以某一种物品自诩的口吻,写一篇童话,反映其“智谋”过程。

  七、说一说

    结合找一找后出墙报的内容进行,也可以结合写一写他评时进行。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等能力。

  八、写一写

学生

结合找一找后出墙报的内容进行,也可以结合写一写他评时进行。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等能力。

  

 

写一写

根据“笔下生花”的要求,展开辩论,据理力争,然后分别把四个人的想法写出来,讨论一下谁对谁错。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智谋故事

       围魏救赵 空城计 破釜沉舟

       隔岸观火     调虎离山

10

第六单元:

眼睛课题:

1、《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1、认会写会8个生字;理解“蜿蜒、忧郁、濒临、丰碑”等词语。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

情感教育

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重难点

学会查找资料、筛选资料、使用资料。

方法

自学与引导结合

课前

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借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1、活动:

“开火车”说一说有关描写眼睛的词语。

  2、出示书中的图片,让同学们运用自己积累的描写眼睛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图片中这位小姑娘的眼睛。

 (师:

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双眼睛?

他又是如何来描述这双眼睛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2、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熟读课文。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名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有关描写眼睛的词语

运用自己积累的描写眼睛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图片中这位小姑娘的眼睛。

 

熟读课文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虽然……虽然……可是……

 

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

眼睛课题:

1、《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课时:

第二课时

内容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精彩段”。

情感教育

重难点

通过大眼睛女孩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

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向同学们推荐课后的“金钥匙”栏目。

)师:

找找课文中的哪一段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