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级句子变换病句修辞打印.docx
《16年级句子变换病句修辞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年级句子变换病句修辞打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年级句子变换病句修辞打印
小学阶段句子学习
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方法
二、句子巩固练习题
一、把陈述句改成“把”字句,或“被”字句的方法
1·读懂题目要求和例句。
2·细读要求改写的句子,明白句意。
如果要求改“被”字句,就是把宾语提到主语前,中间加上“被”字如果是改“把”字句,就是在原主语后面加个“把”字,并把谓语和宾语的顺序颠倒。
3·检查改完后的句子是否句意没变。
例:
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孩子的病被陈医生看好了。
陈医生把孩子的病看好了。
二、“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换的方法
第一和第三步和上面基本一样。
第二步主要是把句子里的“谁”(什么)和“干什么”(怎么样)位置对调,把“把”字和“被”字改换。
例:
洪水被解放军叔叔战胜了。
解放军叔叔把洪水战胜了。
3、直接语气改为间接语气
直接引语又称为引述句。
间接引语又称为转述句。
概念:
引述句是直接引用别人说的话。
转述句是转达别人说的话。
方法口诀:
两改一查。
1、改标点符号。
2、改人称。
3、查句子意思。
详解:
1、改标点:
将句子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删掉双引号。
2、改人称:
(1)句子中第一人称“我”或者“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者“他们、她们”
(2)句子中第二人称“你”或者“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或者“我们”
(3)句子中第三人称“他、她”或者“他们、她们”,改为具体名称。
3、查句子意思,有些句子通过“两改”后,还要添加、删去或改换某些词语,这样才能使句子通顺,意思明确。
例:
图图摇摇头,说: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听见。
”
图图摇摇头,说他在屋里,什么也没听见。
孙子对祖父说:
“老虎就在这里,我去把它叫醒。
”
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这里,他去把老虎叫醒。
贝多芬说: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挑水工说:
“在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我希望你注意小路旁边这些美丽的花儿”
挑水工说,在他们回主人家的路上,他希望有裂缝的水罐注意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儿。
四、修辞手法的概念
比喻句的概念:
概念①比喻句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景来比方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者情景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什么叫做本体和喻体呢?
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外一个物体。
这样就叫做比喻,所有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
概念②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的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外一事物的修辞格。
拟人句的概念:
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的对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述,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语言,神态、思想、感情、动作。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这种手法就叫做“人格化”。
排比句的概念:
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
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的效果。
排比句是排比组成的句子,可分为句内排比,句与句排比、段与段的排比。
夸张句的概念:
夸张就是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作用:
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夸张的种类:
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例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才,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例如:
(短句形式)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3·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
农民们都说:
“看见这样鲜嫩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
对偶句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设问句: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就叫做设问句。
反复句的概念:
为了强调某一部分的内容,或者为了突出强调表达某种情感而反复使用词句。
五、病句修改的方法
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八种情况:
(小学阶段只要求掌握这几种·陈忠权☞)
一·句子成分残缺。
即句子不完整。
在句子中由于缺少主语、谓语、宾语等造成句子表达不准确,句子意思不清晰。
例:
读了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是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句子没有表达清楚,造成了句子毛病。
)我们应该给这个句子加上适当的主语,可以补上“我”、“同学们”“大家”。
。
。
。
。
。
作为句子的主语,使得句子表达准确。
二·搭配不当。
即句子的主要成分之间,附加成分和主要成分之间搭配不当。
例:
小红穿上棉衣和帽子走进了教室。
这个句子主要犯的错误是,一个动词,与两个宾语搭配不当,造成的语病。
“穿上”能够和棉衣搭配,但是不能与“帽子”搭配。
只能与戴上搭配。
改为:
小红穿上棉衣,戴上帽子走进教室。
三·前后矛盾。
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例:
我的家庭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基本上”“全部做完了”构成了一组矛盾。
又如:
他长得又白又黑。
(又胖又瘦)。
(又高又矮)一样。
所以我们在句子表达的时候不能前后矛盾,前言不搭后语。
四·重复啰嗦。
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是改变了原意。
把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例:
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
“不好的”“缺点”意思上有重复。
“缺点”当然是“不好的”
五·不符合逻辑。
例:
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
水果就包含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把它们并列在一起。
六·语序混乱。
句子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例:
丽江的夏天真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改为:
夏天的丽江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
七·用词不当。
例:
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师里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
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倒海的掌声”,形容不当,应该改为“热烈的掌声”
八·指代不明。
例:
小刚和小明来我家借书,我借了本书给他。
“他”指代的不清楚,可能是小刚,也可能是小明。
如何修改病句
三个步骤:
1···读懂句子,弄清楚它所表达的意思。
2···查找是什么毛病影响了这个句子意思的表达。
3···“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四个修改法:
1···删除法:
删除多余的部分,常用在重复啰嗦的句子、大小概念并列的句子修改中。
例:
我校全体师生和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
删“和学生”
2···补充法:
补充缺少的句子成分。
例:
我们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
缺少必要的宾语。
补充“的好习惯”
3···换法:
把用词不当的词语替换掉。
例:
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发扬”换为“继承”
4···调法:
把语序混乱的词语调换秩序。
例:
园丁是光荣的一位方老师。
改为:
方老师是一位光荣的园丁。
修改病句的四条原则:
1·病因要查清楚,一个句子究竟有什么毛病,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一定要弄清楚,不能含糊。
2·句子原来的意思不能改动,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修改后的句子都要和原句意思相符,否则就是另造新句了。
3·改动尽量要小,不要做“大手术”。
4·检查要细致。
我们要检查词汇、词序、句式、标点符号是否和原句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新的错误。
六、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方法
(注意:
反问词除了难道。
。
。
。
。
。
吗?
还有常见的怎么。
。
。
。
。
。
。
呢?
怎会。
。
。
。
。
。
。
呢?
不要死板,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陈忠权☞)
第一步:
加上反问词“难道”
第二步:
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第三步:
加上“吗”,把句号变成问号。
第四步:
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七、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方法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按着这种方法去做,绝对不会出错。
第一步:
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第二步:
去除反问词词。
第三步:
把问号改成句号。
第四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把句子整理通顺。
一般来说,反问句在文章中起强调的作用。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
八、句子运用练习题
十.苏教版小学语文比喻句教学·陈忠权☞
比喻句的概念:
概念①比喻句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景来比方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者情景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什么叫做本体和喻体呢?
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外一个物体。
这样就叫做比喻,所有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
概念②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的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外一事物的修辞格。
常见的比喻句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例子)
本体:
春雨喻体:
线。
把春雨比作线
“春雨”和“线”的相似特征是:
细
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例子)
本体:
月亮喻体:
小船。
把月亮比作小船
“弯弯的月亮”和“小船”的相似之处是:
形状上相似
3·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绿色地毯。
本体:
草原喻体:
地毯。
把草原比作地毯
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是:
形状上相似
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5·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6·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7·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8·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9·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10·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12·书是智慧的钥匙。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13·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
(有点难度)
本体:
寒风喻体:
刀。
把寒风比作刀
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之处:
寒风吹在脸上,很疼的感觉,和刀割在脸上的感觉有相似之处。
都是很疼。
14·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趴在火堆里。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15·那个人骨瘦如柴。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16·这个人壮硕如牛。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17·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18·露似珍珠月似弓。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19·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20·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21·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22·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2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2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上。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25·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26·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27·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绒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本体:
喻体:
。
把比作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拟人句教学·陈忠权☞
拟人句的概念:
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的对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述,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语言,神态、思想、感情、动作。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这种手法就叫做“人格化”。
1·春风唱着歌,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例子)
解析:
“唱歌”是人特有的动作,“唤醒”也是人特有的动作,赋予了“春风”人特有的动作。
因此这是拟人句。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跳舞。
(例子)
解析:
“顽皮”人特有的神态,“跳舞”人特有的动作。
赋予“雨”特有的神态和动作,因此是拟人句。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快的歌儿。
(例子)
解析:
浪花是“物”,不会像人一样“吟唱着欢快的歌儿”。
赋予了人特有的动作“吟唱(唱歌)”。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解析:
“露出了笑脸”,“点头微笑”都是人特有的动作,而“果子”是“物”,被人格化了,像人一样会做人特有的动作。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例子)
解析:
“点头”“微笑”属于人特有的动作,海棠果是“物”不会人特有的动作,而是赋予了人特有的动作,因此是拟人句。
6·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解析:
(从哪里判断这个句子是拟人句)
7·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油蛉在这里低唱。
《三味书屋》
解析:
8·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解析:
9·微风柔和地吹,柔和地爱抚着我的面孔。
解析:
10·池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解析:
11·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解析:
12·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解析:
13·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的细雨淋醒。
解析:
14·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解析:
15·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精疲力竭,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分类的拟人句(描写太阳)
1·太阳一年操劳到头,忙到冬天,就精疲力竭,几乎放不出热力来了。
2·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照映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
3·刚刚起身的太阳,精神抖擞,红光四溢,把整个世界照得通亮。
4·太阳泛起火红的笑脸,使朦胧的校园豁然揭去面纱。
(描写动物)
1·狗狗用它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委屈的看着我。
2·小鸭子在水里欢快地嬉戏。
3·金鱼羞答答的在水里游来游去。
4·松鼠慌慌张张的在洞穴里窜来窜去。
5·春天到了,小燕子匆匆忙忙地赶回来报信。
6·啄木鸟会替树木看病,是整片森林的医生。
7·蝴蝶在花丛里翩翩起舞。
8·蝴蝶披着彩色绚丽的衣裳,盘旋飞舞在花园之中。
(描写春天)
1·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3·春天总是带着一种水仙裙摆般素静淡雅的羞涩。
4·春,就像一个魔法师,用那奇幻的魔术杖,帮单调的树枝长出新绿的嫩芽。
(描写夏天)
1·夏天在柳树下跳舞,在白云下唱歌。
2·夏姑娘又回来了,唤醒了一棵棵参天大树。
3·夏天的脾气很怪,刚刚还满脸通红的发火,烧的人汗流浃背,突然就听到它哇哇大哭,声音大不说,泪水仿佛倾盆而下,满世界都是水雾。
4·夏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时而阳光灿烂,时而乌云密布。
5·夏姑娘自己都觉得热,拿起扇子扇,可扇出来的都是热风,人们都快热死了。
(描写牛)
1·老牛忧郁地看着眼前的一堆草料,仿佛久经世事的老人。
2·牛仰望长空,心里有一丝欣慰,在夕阳的照耀下扬长而去。
3·牛低着头,拉着犁,为了下一餐而努力。
4·小牛开始不老实了,经常趁主人不注意淘气地偷吃路边的庄稼,惹得主人不停地吆喝。
(描写小草)
1·春天来了,小草姑娘长出了绿色的长头发。
2·春天来啦,小草偷偷地、趁人不留意地溜啦出来。
3·坚忍不拔的小草,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脚踩践踏,坚韧的小草依然昂首挺胸竖立在哪里。
4·春天到了,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露出了嫩绿的小脑袋。
、
5·春天到了,小草迫不及待的从土里探出头来。
(描写秋天)
1·秋天的脚步近了,树叶也伴随着秋风翩翩起舞,扑向大地的怀抱。
2·落叶仿佛是一个个舞者在空中翩翩起舞。
3·秋天拿着染料把树叶涂黄了。
4·秋天像一把扫帚,将地上的落叶扫起。
5·秋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了。
(描写小溪)
1·小溪欢快的奔向远方。
2·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往前跑去。
3·小溪不慌不忙地流淌着。
4·小溪一路“叮咚叮咚”地唱着歌,向遥远的大海奔去。
5·小溪笑着,蹦着,欢快地流淌着。
(描写小鸟)
1·害羞的小鸟从巢中出发,轻盈地在空中飞翔。
2·小鸟在树上建了个舞台,唱起了歌。
3·天空中的小鸟像歌唱家,欢快地唱着歌。
4·淘气的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5·电线杆上的小鸟放开了歌喉,唧唧喳喳地唱起了一首奇妙的歌。
6·树林里的小鸟在唱歌,歌声飞上天空;飞过树林;飞到屋子里,动物们都来听这场“演唱会”。
(描写风)
1·风就像天使一样,慢慢降临到你的身边,陪伴你左右。
2·风爷爷把我的帽子偷走了。
3·风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
4·夏天的风脾气很坏,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5·春风吹过大地,花儿绽放出了灿烂的笑脸。
6·风轻轻地拂过脸庞,在帮我们擦脸上的汗水。
7·冬天的风就是个疯子,一天到晚不停地吼叫。
(描写星星)
1·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在为地上毫无意义的战争在流泪。
2·天上的星星快活的眨眼睛。
3·有几颗星星瞬间化作流星,在天边争先恐后地下坠。
4·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和身边的小星星说悄悄话。
(描写蝴蝶)
1·飞来飞去的蝴蝶就像小弟弟玩耍那样淘气。
2·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蝴蝶,在花丛中迈着轻盈的舞步。
3·蝴蝶摆动着色彩斑斓的翅膀,羞答答地飞走了。
(描写蜜蜂)
1·蜜蜂像辛勤的园丁一样,哼着小曲在花丛中采蜜。
2·蜜蜂唱着欢快的歌在花丛中采蜜。
3·蜜蜂在花丛中干活,真勤劳啊。
4·蜜蜂在花的海洋中翩翩起舞。
5·蜜蜂如同一个个辛勤的工人,在花丛中忙碌的工作着。
其他
1·和朋友们玩耍了一天的小猫在甜美的梦境中舒舒服服地睡觉。
2·柳树姐姐在春风中骄傲地扬起着自己美丽的头发。
3·沙漠里的白杨树就像一个个卫兵,沉默而坚定的守护着疆土。
4·狂风暴雨来了,小树开始了不屈的斗争。
5·长江躺在群山峻岭中,微笑着哺育着千千万万华夏儿女。
6·长江日夜不停地向前跑。
7·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养育了沿岸无数中华儿女。
三·小学生排比句摘抄·陈忠权☞
排比句的概念:
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
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的效果。
排比句是排比组成的句子,可分为句内排比,句与句排比、段与段的排比。
1·家,像海上的灯塔,等待远航的船只归来;家,像黎明前的启明星,照亮旅人前进的道路;家,像沙漠里的一汪清泉,滋润着忙碌奔波的人们的心灵。
2·家,是慰藉心灵的港湾;家,是心灵的创口贴;家,是冬日温暖的阳光。
3·家是冬日的阳光,在失望时带来温暖;家是坚固的小船,在困难时驶向彼岸;家是拂面的春风,在懦弱时带来希望。
4·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旅途疲乏了,可以好好休息,再起航;家是一只船,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馨;家是温暖的港湾,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暖;家是永远的岸,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梦魂萦绕和永远的牵挂。
5·家是停泊的港湾;家是幸福的源泉;家是生活的动力;家是温暖的依靠;家是心灵的乐园。
6·家是幸福的港湾;家是避风遮雨的码头;家是生命之舟的起点,家是快乐的源泉。
7·家是一个小小的驿站;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也是永远不绝的风景。
8·时间像一阵风,捉不到也摸不着;时间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不停地向前跑;时间像一个沙漏,不停的往下流。
9·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时间好像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场细雨,它能协助我们洗去心头的杂质。
10·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的恬淡;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喜悦;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11·风吹向田野,闻见田野的山茶花沁人的花香;风吹向山谷,看见山谷的小溪轻灵的舞蹈;风吹向大海,听见大海的浪花欢快的笑声。
12·风吹过大地,给人们清新的空气;给了树木生长的希望;给了风车电能。
13·风,静静的吹过了天空;风,缓缓的流过了我的心田;风,慢慢的抚慰我的心灵。
14·学习,是藉以攀登高峰的阶梯;学习,是仗以横渡长江的帆船;学习,是我们征服远方的马车。
15·学习,使人增长见识,谈吐不凡;学习,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学习,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小学语文夸张句教学
夸张句的概念:
夸张就是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作用:
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夸张的种类:
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例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才,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例如:
(短句形式)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3·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
农民们都说:
“看见这样鲜嫩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
夸张句的例子:
1·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2·圆圆的床和椅子是用三寸厚的大纲版制成的······
3·小朋友乘坐棉花糖大气球飞来。
4·精妙世无双。
5·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水浒传》(武松打虎)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8·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9·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10·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
11·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
12·着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13·他饿得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