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393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530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39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39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39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39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39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393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39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393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393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393篇

2019年国家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所引起,这一理论又被称为ABC理论。

A、沃尔普

B、斯金纳

C、弗洛伊德

D、艾利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艾利斯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也称为情绪困扰的ABC理论.

2.朱老师上课时,经常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圈画出来,加强学生对这些重点内容的理解,这体现了知觉的()。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对比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差异律针对的是感知对象与它的背景的差异。

凡是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被感知得越清晰。

题干当中,教师将重点内容圈出来,使得重点内容能够与其他内容相区别开,体现了知觉的差异律。

3.义务教育的()是义务教育的最本质特征。

A、普及性

B、强制性

C、免费性

D、公共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4.通过()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

B、思想品德课

C、班会和团会

D、少先队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①婴儿期:

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②儿童早期: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③学前期:

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④学龄期: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⑤青年期: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⑥成年早期: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⑦成年中期:

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⑧成年晚期:

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

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

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

7.《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教育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受理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次数为()。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认定教师资格.应当由本人提出申请。

教育行政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受理一次教师资格认定申请。

具体受理期限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规定,并以适当形式公布。

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受理期限内提出申请。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它规定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

A、育人为本

B、改革创新

C、促进公平

D、提高质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工作方针,即: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9.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较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这体现了()。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联系实际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题干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的是()。

A、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11.“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为()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人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

A、教育职员制度

B、专业技术职员制度

C、教育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D、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13.人们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特征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14.以下不属于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的是()。

A、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

B、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

C、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D、爱国主义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和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1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陈志伟

B、房东岳

C、潘菽

D、廖世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6.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17.边听课边记笔记,自弹自唱都属于()。

A、注意的保持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转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18.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19.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审定。

A、教育部

B、相应聘用单位

C、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师资格条例》第九条规定,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20.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凯洛夫《教育学》

B、赞可夫《教育与发展》

C、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21.有的学生善于钻研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反映了其思维的()。

A、创造性

B、深刻性

C、灵活性

D、批判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的深度。

它集中地表现在是否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和进程。

一般说来,那些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学生,其思维是深刻的:

而那些不求甚解的学生,其思维则具有肤浅的不良品质。

22.张老师为了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采用摸底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式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

题干中教师采用摸底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这种评价属于诊断性评价。

23.对教师而言.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是()。

A、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评价

B、备课、上课、评价、课后辅导

C、预习、上课、巩固、练习

D、预习、联想、系统、练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24.埃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5岁)人格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A、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主感对同一感混乱

D、勤奋感对自卑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埃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5岁)人格发展的任务是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25.主张绅士教育,并著有《教育漫话》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杜威

C、比奈

D、洛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洛克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教育漫话》一书中。

26.测验能够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是测验的()。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

27.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

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

A、依法继续承担教育费用

B、依法继续承担抚养费用

C、不须承担任何费用

D、依法继续承担教育费用和抚养费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

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28.被称为“活的教育学”的著作是()。

A、《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B、《学生的精神世界》

C、《教学与发展》

D、《大教学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

苏霍姆林

29.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地位。

A、主导

B、客体

C、主体

D、媒体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倡导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因此,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30.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观念

B、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

C、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

D、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3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信服教师的教导胜过父母的话.年龄越小越是如此,此现象说明学生具有()心理特点。

A、发展性

B、依赖性

C、独立性

D、向师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

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信服教师的教导胜过父母的话,年龄越小越是如此,体现了向师性这一心理特点。

32.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C、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等情况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33.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育性教学”是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

34.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自我教育

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学校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35.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处于辅助地位,说明课外活动具有()。

A、自愿性

B、自主性

C、灵活性

D、实践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处于辅助地位.说明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自主性。

3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施行时间是()。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8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3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

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一致,则说明该测验的信度高。

38.不同国家的学生在入学年龄及教育划分上仍然存在一致性,其根本原因是学制的建立和()的制约。

A、社会经济发展

B、教育水平发展

C、政治经济制度

D、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学制的建立与改革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否则就有可能贻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

39.下列关于班级授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

B、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

C、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能较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班级授课制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它不便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特别是很难兼顾学习上优秀和学习上困难较大的学生的不同要求。

40.“猎人进山只见禽兽.樵夫进山只见柴草”是知觉()的表现。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知觉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猎人进山只见禽兽,樵夫进山只见柴草”正是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二、多选题

1.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A、学生固定

B、教师固定

C、场所固定

D、时间固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

学生固定、内容固定、教师固定、时间和场所固定。

2.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特殊性表现在()。

A、教育以培养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指向

B、教育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态

C、教育以传递知识经验为载体

D、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特殊性表现在:

(1)在活动目的上以培养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指向;

(2)在活动形式上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态;(3)在活动内容上以传递知识经验为载体。

3.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

A、“六三”学制

B、“五四”学制

C、“九年一贯制”

D、“四二”学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包括:

“六三”学制、“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多种类型。

4.贯彻因材施教德育原则.要求教师()。

A、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B、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C、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D、统一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贯彻因材施教德育原则,要求教师: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5.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中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A、教育教学活动

B、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

C、校舍、场地

D、生活设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适用本办法。

6.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为重点。

A、创新精神

B、全面发展

C、实践能力

D、和谐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

【解析】: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

A、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B、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

C、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和补充

D、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8.下列属于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

A、杜威

B、拉伊

C、利特

D、克伯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D

【解析】: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

拉伊是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利特是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9.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设计教学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教学组织形式包括:

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定的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遵守法律、法规

B、快乐学习.完成感兴趣的学习任务

C、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D、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1.下列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情形中,学校无须承担相应责任的是()。

A、学校操场施工留下大型建筑垃圾未及时清理也未加防护措施

B、学生有特异体质或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难于知道的

C、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D、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学校发生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D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

(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三)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

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四)学生自杀、自伤的;(五)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六)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