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模拟题三 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916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积岩石学模拟题三 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沉积岩石学模拟题三 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沉积岩石学模拟题三 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沉积岩石学模拟题三 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沉积岩石学模拟题三 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积岩石学模拟题三 八.docx

《沉积岩石学模拟题三 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岩石学模拟题三 八.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积岩石学模拟题三 八.docx

沉积岩石学模拟题三八

沉积岩石学模拟题三八

沉积岩石学模拟题三(2006-12-0720:

42:

06)

分类:

沉积岩石学

2003-2004学年第一、二学期期末考试题

专业班级:

勘资02-1、2、3

课程名称:

沉积岩石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

1.沉积岩2.牵引流3.浪基面4.成分成熟度5."ZRT"指数6.生物遗迹构造7.层理8.胶结物9.内碎屑10.示顶底构造

二、填空(每空0.25分,共15分)

1.母岩风化产物的三种类型是

(1)、

(2)、(3)。

2.当佛罗德数Fr>l时,流水的性质为急流或超临界的流动,表示(4)的情况;当Fr<l时,流水性质为(5)、(6)或临界以下的流动,表示(7)的情况。

3.沉积物重力流的驱动力起因于(8),主要以(9)方式搬运碎屑物质,流动方向是(10)移动,常在沉积盆地的(11)骤然卸载,形成重力流沉积物。

密度相对低点的沉积物重力流可沿盆地底部扩展到(12)的广大地区。

4.纵向运动的海浪在海岸转折处、河口处、海湾处、外侧有岬角或岛屿掩蔽体处,其流速骤减,被其搬运的碎屑物质发生沉积,形成各种形状的(13)、(14)、(15)等沉积体。

5.胶体沉积物常呈(16)状、(17)状、(18)状、(19)状等,具有(20)状断口。

6.随流水搬运的碎屑物质随搬运距离和时间的增长其变化的总趋势是不稳定成分逐渐(21),粒度逐渐(22),圆度逐渐(23)。

7.粒度分异的结果,使同一条河流沉积物从上游到下游,粒度(24)、分选性(25)。

占优势的沉积物粒级依次为(26)、(27)、(28)、(29)。

8.卡耶提出的方解石组成的鲕粒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是CaCO3(30),有充分的(31),水体(32)。

9.韦尔对巴哈马地区的实际观察表明,形成缅粒的理想环境是(33)作用发育地区,例如(34)和(35)地区。

10.粘土岩的自生色是良好的地球化学指标,可指示沉积时的氧化还原条件,通常情况下,深灰色、灰黑色指示(36)环境,红色、棕色、黄色指示(37)环境,绿色指示(38)环境。

11.河流沉积的C—M图图形呈(39)形,而浊流沉积的C—M图图形以(40)为特征。

12.底砾岩常位于(41),分布于(42),与下伏地层呈(43)接触,为海侵开始阶段的产物。

13.滨岸砾岩的砾石最大扁平面向(44)方向倾斜,倾角不超过(45),砾石长轴(即A轴)方向大致与(46)。

14.稳定河流形成砾岩的砾石常呈叠瓦状排列,其最大扁平面向(47)倾斜,倾角一般为(48);其长轴方向在近岸处(49),远岸处多(50)。

15.油页岩是一种重要的石油资源和化工原料,多形成于水流闭塞的内陆淡水(51)环境,时有海水注入的半咸水(52)、(53)和(54)环境。

16.冰碛物一般缺乏(55)构造,砾石磨圆度(56),砾石排列有时略具方向

性,漂砾长轴与(57)基本一致,扁平面倾向(58)。

17.再旋回石英的典型特征是呈(59)状或带有(60)。

三、试以尤尔斯特隆图解(开始搬运流速与继续搬运流速与粒径的关系图)说明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沉积与流速和颗粒大小之间的关系。

(10分)

四、简述复合层理(压扁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的特征、成因及形成环境。

(10分)

五、简述长石砂岩的一般特征及其成因。

(15分)

六、绘图说明准同生白云化作用和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机理及主要识别标志。

(15分)

七、实验课成绩。

(15分)

2003-2004学年第一、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专业班级:

勘资02-1、2、3课程名称:

沉积岩石学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沉积岩:

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牵引流:

能使碎屑物质作底负载移动的各种流体的总称。

3.浪基面:

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能影响的最大深度水面。

4.成分成熟度:

碎屑组分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

5.“ZRT”指数:

碎屑岩中三种重矿物碎屑锆石(Zircon)、金红石(Rutile)、电气石(Tourmqline)在透明重矿物碎屑中所占的比例。

6.生物遗迹构造:

由于生物活动而产生于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并具有一定形态的各种痕迹,包括生物生存期间的运动、居住、觅食和摄食等行为遗留下的痕迹。

7.层理:

沉积岩沿垂向变化而呈现的层状构造,它通过矿物成分、结构、颜色等的突变或渐变而显现出来。

8.胶结物:

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9.内碎屑:

在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各种碳酸盐沉积物受波浪、潮汐水流、风暴流、重力流等的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而形成的一种盆内颗粒。

10.示顶底构造:

在碳酸盐岩的孔隙(如鸟眼、生物体腔以及其他孔隙)中,常见两种不同特征的充填物。

孔隙底部或下部为泥晶或粉晶方解石、色较暗;孔隙顶部或上部为亮晶方解石,色浅且多呈白色。

两者界面平直,且同一岩层中的各个孔隙的类似界面都相互平行。

因其可指示岩层的顶底,故称为示顶底构造。

二、填空(本大题15分,每空0.25分)

1.

(1)碎屑残留物质

(2)新生成的矿物(3)溶解物质2.(4)水浅流急(5)静流(6)缓流(7)水深流缓

3.(8)重力(9)悬浮(10)沿斜坡向下(11)斜坡根部(12)深水平原4.(13)海滩(14)砂嘴(15)连岛砂坝

5.(16)钟乳状

(17)肾状(18)豆状(19)胶冻状(20)贝壳状6.(21)变少(22)变小(23)变好

7.(24)从大到小(25)由差到好(26)砾(27)砂(28)粉砂(29)粘土

8.(30)供应丰富而且达到饱和(31)核心来源(32)受到搅动

9.(33)潮汐(34)潮汐坝(35)潮汐三角洲

10.(36)还原或强还原(37)氧化或强氧化(38)弱氧化或弱还原

11.(39)弯曲的S(40)平行于C=M基线

12.(41)深水(42)侵蚀面上(43)假整合或不整合

13.(44)深水(45)13°(46)海或湖岸线平行

14.(47)源(48)15°~30°(49)多与岸边平行(50)多与水流方向垂直

15.(51)湖泊(52)湖泊(53)泻湖(54)海湾

16.(55)层理(56)较差(57)冰川流向(58)上游

17.(59)浑圆(60)自生加大边

三、(本题10分)

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与沉积,流速和颗粒大小之间的关系最为关键。

现以右图即尤尔斯隆图解说明如下:

1.流水把处于静止状态的碎屑物质开始搬运走所需要的流速称为开始搬运流速。

开始搬运流速应大于继续搬运已处于搬运状态的流速,即继续搬运流速。

这是因为始动流速不仅要克服碎屑颗粒本身的重力,还要克服粒间的吸附力才能发生移动。

2.粒径为0.05~2mm的颗粒所需的始动流速最小,而且始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相差也不大。

这说明砂粒质点在流水中很活跃,易被搬运也易沉积,故常呈跳跃式前进。

3.大于2mm的颗粒,搬运与沉积的两个流速曲线更接近,流速值都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加。

故砾石不能被长距离搬运,多沿河底呈滚动式前进。

4.小于0.05mm的颗粒,两个流速曲线相差很大,因而粉砂(0.05~0.005mm)和粘土(小于0.005mm)的碎屑物质一经流水搬运,就长期悬浮于水体之中不易沉积下来。

一旦沉积之后又不易呈分散质点再被搬运,即使水的流速发生急剧改变,也只是冲刷成粉砂质或泥质碎块被搬运,故在海洋和湖泊的波浪带的沉积物中冲刷的泥砾常见。

四(本题10分)

1.复合层理特征

(1)压扁层理砂质交错层系中发育有良好的同向倾斜纹层,但不同层系的纹层倾向可以相同也可能不同。

层系界面呈波状起伏。

泥质保存于波谷中,波峰处泥质缺乏或厚度较薄,形成砂质包围的泥质压扁体,因此而得名。

这些泥质压扁体在横向上呈断续状,有的局部相连;在纵向上常相连接,形成分叉状;后者是先前形成的泥质压扁体部分被暴露剥蚀,并与后继形成的泥质压扁体相互连接的结果。

(2)透镜状层理以泥质沉积为主,砂质沉积呈透镜体状被包围在泥质中,且大部分在横向和纵向上互不连接,每个砂质透镜体内

具明显的同向倾斜纹层,但非同一透镜体内的纹层倾向可能不同。

(3)波状层理由砂层与泥层交替构成,泥层几乎完全充填波谷,且呈薄层覆盖于波脊上。

因此,泥层表面只略微依循下伏砂质呈凹凸起伏状。

2.复合层理的成因

形成环境有砂、泥供应,而且水流活动期和水流停滞期交替出现。

在水流活动期砂呈砂波状被搬运沉积,而泥保持悬浮状态。

在水流停滞期,水体能量弱,悬浮物质沉积于波谷或全面覆盖于波状起伏的砂层上。

下一旋回开始的波脊被蚀去,新的砂质以砂波形式沉积、掩埋,并保存了波谷夹有泥质压扁体的先前砂层。

有时水动力条件较弱,前期沉积的波纹受到部分或轻微侵蚀,新的砂质则沉积在薄的泥层之上。

当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强,而停滞水作用相对次要时,砂质沉积和保存比泥质有利,则形成压扁层理。

当水流和波浪作用较弱,而停滞水作用占主导地位时,砂质供应不足,泥质沉积和保存比砂质有利,则形成透镜状层理。

当较强和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交替出现时,砂、泥沉积和保存都较为有利,则形成砂、泥交互的波状层理。

3.复合层理的形成环境

这三种层理经常相互伴生,重要形成于潮下带和潮间带。

另外,透镜状层理在海相和湖相三角洲前缘中也有发现。

五、(本题15分)

1.一般物征

(1)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石英含量小于75%,长石含量大于25%,岩屑含量小于25%,以长石含量高为突出特点。

(2)长石中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常见,基性斜长石少见。

钾长石以正长石为多,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也常见。

长石可见次生加大。

在钙质胶结的长石砂岩内,长石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交代,即从颗粒边缘被溶蚀到颗粒完全被交代。

(3)石英颗粒一般不规则,磨圆变差,颗粒较粗,多晶石英、石英和长石并连在一起的颗粒常见。

(4)云母碎屑颗粒大,含量高,可达10%以上,常沿层面平行排列。

(5)重矿物含量较高,可达1%以上,成分复杂。

(6)粘土基质少量,总是细而污蚀,并常被氧化铁和有机物污染。

(7)胶结物常为钙质,有时为铁质,硅质较少,可见长石和石英的次生加大现象。

(8)化学成分与花岗岩质母岩相似,富含Al2O3、K2O、K2O常大于Na2O,Fe2O3大FeO。

在含有碳酸盐胶结物的砂岩中CaO及CO2含量随之增加。

(9)粒度较粗者常见,分选性和磨圆度变化很大,由分选差、棱角状到分选好,磨圆度高的均可出现。

(10)颜色多呈肉红色、灰色、白色。

2.长石砂岩的成因

首先要有富含长石的母岩,如花岗岩、花岗片麻岩。

另外,需要有利于母岩崩解的条件,主要是构造条件和气候条件

构造运动比较强烈,形成高差起伏大的地形,花岗质基底隆起,相邻地带沉陷,气候干燥,以物理风化为主,从而使花岗质母岩遭受剧烈的破碎,快速堆积而使抗风化能力较弱的长石得以保存并形成局部很厚的长石砂岩体。

六、(本题15分)

1.白云化机理

(1)准同生白云化作用机理(见右图)

热带地区潮上带的表层沉积物主要为文石,粒间充满有正常海水。

由于气候炎热干旱,蒸发作用强烈,粒间水不断向空中散发。

同时,海水通过毛细管作用,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松散的文石沉积物粒间孔隙中。

久而久之,粒间水的含盐度增大,由正常海水变成了盐水,石膏首先发生沉淀,还可能有其他盐类矿物形成。

石膏的沉淀使粒间水或表层积水Mg/Ca增大,正常海水的Mg/Ca约为3:

1~4:

1。

而干热地区潮上带表层沉积物的粒间水或表层积水的Mg/Ca可达20:

1,甚至更高,这种高镁的粒间盐水或表层水与文石颗粒相接触,必使文石被交代而转变为白云石,即发生白云化。

由于沉积物沉积不久,尚未脱离沉积环境就被交代,故称为准同生白云化作用。

(2)准同生白云化作用,只是高镁盐水向上运动的一个方面,高镁盐水向下运动是另一个方面即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见左上图)

形成于潮上地带的高镁盐水,当其对表层沉积物的白云化基本完了时,形成高镁盐水的地质条件依存,这些多余的高镁盐水在地表无“用武之地”了,必然向下回流(因其相对密度大,在地表无出路)。

当其流经穿过下伏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必然使他们的文石或方解石变为白云石,即发生白云化,形成白云岩或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

2.主要识别标志

(1)准同生白云化的标志

①晶粒细,常为泥晶、细粉晶的白云石;

②白云岩中常含粘土等陆源物质;

③多呈土黄色或浅黄色;

④多呈薄层或页状层,层理甚至纹理发育,常具鸟眼构造;

⑤常含层状或波状叠层石,有时也有短柱状叠层石;

⑥常含石膏或硬石膏层。

(2)回流渗透白云化的标志

①白云石晶粒一般较粗,为粗粉晶或更粗的白云石;

②白云岩外貌呈“砂糖”状

③上覆白云岩层可见准同生白云岩标志。

七、实验课成绩15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