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657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K12学习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K12学习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K12学习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K12学习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docx

《K12学习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学习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docx

K12学习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

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

  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

  ※目标与结构

  《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作用。

  知识网络结构:

  ※精析与探究:

  .阐释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评述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

  三民主义于对同盟会纲领的阐释。

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

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是孙中山设计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

  三民主义的评价,一是它的进步性,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是它的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简析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评述新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

  三民主义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具有与时俱进精神的孙中山先生为了推动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将旧三民主义进行发展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而苏俄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野是促使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重要因素。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的提出,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形成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大革命的高潮。

  ※巩固与拓展

  一、选择题:

(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孙中山提出“知难行易”说的主要目的是

  A.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强调革命理论的重要性

  c.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D.放弃革命实践,潜心理论研究

  2.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是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

  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

  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

  3.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民权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4.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

  D.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5.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要求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6.康有为、孙中山两人政治主张的相同点是

  A.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

  B.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D.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7.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主张兴民权的不同之处是

  A.主张给人民一些基本的民主权利

  B.主张给资产阶级以参与政权的权利

  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反对保留君主,主张建立共和政体

  8.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平均地权

  ③反对民族压迫

  ④节制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9.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革命胜利后的前途

  B.民主革命的对象

  c.民主革命的力量

  D.要实现的人民权利

  0.毛泽东指出:

“新三民主义是: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对此,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义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

《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3日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

《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l月

  材料四

  “故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

《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回答: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

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

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立民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

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

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难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

详尽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中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

  统一中国东部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工人、农民,无论男女,在各级议会有无限制的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

制定关于工人、农民以及妇女法律;改良1人待遇废除包工制设工人医院工人保险保护女工、童工保护失业工人。

  

  ——《中共二大宣言》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旧三民主义同新三民主义在民权主义方面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

对享有民权者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新三民主义对民权主义的解释有什么重大发展?

  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共二大宣言对民权的解释与新三民主义有何原则区别?

  参考答案

  知识结构填充:

  革命理念

  哲学理论

  中国同盟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土地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24

  帝国主义

  资本

  

  巩固与拓展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2

  3

  4

  5

  6

  7

  8

  9

  0

  答案

  B

  D

  A

  A

  D

  A

  D

  B

  A

  c

  二、非选择题:

  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

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

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

  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

方法:

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目的:

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主要原因:

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的政策,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本质区别:

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重大发展: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客观原因:

依靠军阀屡遭失败;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对孙中山的评价:

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2.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旧三民主义把民权赋予反对帝制的国民,因为当时革命主要对象为清政府。

新三民主义把民权赋予中国国民中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人,因为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旧的三民主义民权只为少数资产阶级所有,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新三民主义内容抽象,缺乏具体内容;中共“二大”有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利,如八小时工作制、工人福利待遇、保护女工、童工等项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