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霞飞坊半部民国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383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条霞飞坊半部民国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条霞飞坊半部民国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条霞飞坊半部民国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条霞飞坊半部民国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条霞飞坊半部民国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条霞飞坊半部民国史.docx

《一条霞飞坊半部民国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条霞飞坊半部民国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条霞飞坊半部民国史.docx

一条霞飞坊半部民国史

条霞飞坊,半部民国史

淮海中路927弄的淮海坊建于1924年,由教会普爱堂投

资建造,初名“霞飞坊”,因霞飞路而得名。

1949年后改名“淮海坊”。

其正式的弄堂口开在淮海路上。

老地图上的淮海坊现在淮海中路的淮海坊入口淮海坊属新式里弄,里弄宽阔,取消了石库门,围墙降低到

2.5米,改用铸铁大门,天井也缩小了。

由于地形狭长,总平面布置采用行列式,特别是将30个单元拼接在一起,在上海里弄住宅中也是不多见的。

建筑式样上摆脱了石库门的模式,仿法国式住宅,安装钢窗。

平面上布置壁炉烟道和抽水马桶间,厨房内安装煤气。

该里弄地段闹中取静,建成后房屋出租率很高

淮海坊的弄堂是很正气的那种,一排排红砖墙的房子分隔出

条条子弄堂,红砖墙有点剥落了,但如此倒显示出它经历岁月沧桑后的从容,像一个迟暮美人,红颜已逝风韵犹存。

排排房子顶上有一管管小烟囱,当然于今是摆设,房子里的壁炉一般早已废弃,夕阳西下的时候,太阳就好象挂在烟囱上,从弄堂口望去,是都市里难得一见的壮观。

淮海坊一个门牌号一幢楼,为三层。

以前,住户通常是整楼

租住的,邻居阿姨说那时可要拿金条作租金的。

现在当然已

非昔时,一幢房子一般得住三家,有的还更多些。

底楼有较各自煤卫独用了;三楼上去尚有一晒台,原则上公用,也有仅三楼一家用的。

当年住淮海坊的基本算是殷实人家,一般是医师、建筑师、银行职员等,也有做生意的。

共有3层砖木结构楼房199幢,居民约2000人。

典型的新式里弄建筑,屋面统一的小烟囱和清水红砖墙面形成建筑群整体特色,颇为壮观。

上海的近、现代名人,大都喜爱在两条马路上居住,一是思南路,二是南昌路。

淮海坊位于淮海中路与南昌路之间,东边是茂名南路,西边是陕西南路,正是一处当年文化、思想界名人聚居的地方。

很多人喜欢从淮海坊的南端,也就是南昌路茂名南路进入,穿过坊间。

这些人或是悠闲,或是匆匆,但当他们第一次在不经意间抬头,发现自己经过的正是某位大人物的旧居时,总会慢下脚步打量一番,原来,这幢不起眼的老房子里,居然藏着一段影响了整个中华大地的历史。

竺可桢、徐悲鸿、胡蝶、许广平等名人曾居住于此,为淮海坊的建筑风格注入了特殊的韵味,当年无论是商贾巨富、军政要人,还是文化艺术界人士都选择此地为最佳居所。

建国前,先后寓居过的知名人士有:

学者、翻译家、开明书店编辑所所长夏丏尊住3号,杨杏佛住

5号,广西、江苏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冷遹住6号,辛亥元

夫妇、电影皇后胡蝶住33号,开明书店经理章锡琛和古典

府教育部督学、立法委员、北京大学法学教授戴夏住39

号,

立法委员孙履平住46号,实业家、建国后上海市第一任副

市长盛丕华和他的儿子盛康年住56号,翻译家、复旦大学

开明书店编辑、科普作家顾均正住63号,鲁迅夫人、

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许广平和鲁迅之弟生物学家周建人

陈昭文住69号,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首席检察官郭怀

号,

瑾住73号,立法委员刘光汉住82号,著名画家徐悲鸿住

99号,上海美专和杭州国立艺专教授高乐宜住108号等。

作家萧军的居处门牌号不详。

淮海坊9号辛亥元老袁希洛,名编剧阳翰笙旧居

袁希洛:

(1876年--1962年),上海宝山人,是清代末期的秀

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

1962年在上海寓所不幸煤气中毒

而逝世。

他从日本大学高师科毕业后公开身份是苏州公立中学的监督(校长)。

1912年1月1日晚8时,在南京袁希洛代

表各省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授予了孙中山。

先后

在启东、太仓和南汇出任了三任县长。

1947年他参加南京“国民大会”,大会发言时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呼吁停止内战,被当局骂为“疯代表”。

中国新文化

阳翰笙:

(1902-1993),编剧、戏剧家、作家,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四川高县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1927年底参加创造社,1928年初起陆续发表小说并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文艺理论的文章,1933年开始电影创

作。

抗战期间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主任

主任等职。

1949年以后曾任中国文联秘书长、副主席。

淮海坊11号旧上海市长吴铁城(金屋藏娇)旧居上海特别市市长吴铁城于淮海坊11号金屋藏娇,安置了外室,每当吴铁城来,最初尚便服简从。

1933年宋子文北站被刺案发生后,则保镖护卫,气势汹汹。

淮海坊16号李萍倩旧居李萍倩(1902〜1984年)原籍安徽桐城,生于浙江杭州,肄业于上海沪江大学。

20世纪20年代初在明星影片公司附

属电影学校学习,1925年起在神州影片公司任导演和演员赵丹具有文艺细胞是他首先发现的。

从影60年导演影片近

200部,编写剧本10多个,主演影片10多部。

1947年赴香港,成为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的主要导演。

他的作品有

三笑》等。

曾任香港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中国文联委员。

淮海坊24号音乐教育出版家王允旧居

淮海坊26号竺可桢旧居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浙江上虞

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

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竺可桢的第一任妻子张侠魂是当时中国第一个乘飞机

天的女性,毕业于上海女校,湖南人,性格活泼开朗,文章书法都很有功底。

1920年结婚,1938年8月3日张侠魂不幸患痢疾逝世。

第二任妻子陈汲于1940年3月15日在遵义结婚,她生性贤惠,品貌端庄,因要照顾双亲二老才迟迟

于36岁时成婚。

育有一女竺松。

淮海坊33号导演陈西禾与演员路明夫妇及胡蝶旧居陈西禾(1911〜1984年)福建闽侯人,大学毕业。

历任新闻记者、银行职员、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戏剧协会、上海剧

艺社、上海文华影片公司、上海联合制片厂导演,上海平明作家协会。

路明(1919—2001年)原名徐薇琯,是20年代著名武打片明星徐琴芳的妹妹。

姐夫是旧上海著名导演陈铿然,从小就是一个影迷。

1936年她由姐姐介绍加入“艺华”,主演《弹性女儿》演活了舞女的生活遭遇,她主唱的影片插曲也得到广泛流传,路明因此而一举成名。

抗战前后是路明演艺生涯的黄金时期。

解放后,路明参加了一些电影和话剧的拍摄和演出,影响都不大。

胡蝶(1907—1989.4.23)广东鹤山人。

上世纪上

海滩电影皇后。

胡蝶生于上海,幼年跟随在京奉铁路任总稽查的父亲迁居天津、营口、北京等地。

1924年回上海,入

海中华电影学校第一期演员训练班,结业后参加无声片

战功》的拍摄,后相继在友联、天一等影片公司二十余部古装片扮演角色。

1967年定居加拿大。

1989年4月23日,胡蝶因中风并发心脏病在温哥华谢世,享年81岁。

淮海坊34号“江北大亨”顾竹轩1956年旧居.顾竹轩,江苏盐城唐家湾(今属建湖)人,1886年4月17日生。

16岁在闸北飞星车行拉车。

1914年德籍老板回国将车行低价让给了顾氏。

之后,他当过巡捕独资或合资开设过同庆舞台、德胜茶楼,天外天游乐场、天蟾舞台、天蟾玻璃厂、大生轮船公司、三星舞台、大江南饭店等等,担任过闸北商团会董、闸北保卫团副团长、江淮旅沪同乡会主席、苏北旅沪同乡联

合会副主任、苏北难民救济协会副主任、武陵中学与江淮中

20岁拜同乡、青帮大字辈刘登阶为师,为人重义,好打不平,收有数百名徒弟和大批学生,成为上海青帮首领之一。

1931

年里家乡大水灾,他售让天蟾玻璃厂,集资五六万元,在家乡赈济;1932年一二八、1937年八一三,两次将天蟾舞台辟为难民收容所,收纳了大批从闸北逃出的苏北藉难民。

平时捐资设立乡民子弟学校,有民族气节,曾帮助共产党做了不少好事,1927年四一二时,援救上海总工会工纠大队长

姜维新;1938年拒绝日寇包销大烟、出任高位的利诱,不

乃锦参加新四军,先后帮助新四军干部林立、尤鸿贵等在沪治病、购买西药等物资;还掩护顾步平、周学文、杨进、朱

俊欣等中共地下党员开展工作。

建国后,他被聘为特邀代表出席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陈毅市长到天蟾舞台开会时还专门上楼去看望过他,1954年5月10日,他从天蟾舞台

号。

迁出;1955年3月,儿子顾乃赓以反革命罪判刑10年。

1956年3月30日,从长乐路613弄6号迁到了淮海坊34

三个月后,也就是1956年7月6日,顾竹轩带着困惑离开了人间。

淮海坊35号开明书店经理章锡琛,古典文学家.史学家王伯

祥,文学家江红蕉旧居章锡琛(1989—1969年)浙江绍兴人,1912—192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妇女杂志》主编、国文部编辑,1926年离开商务印书馆组织《新女性》杂志社;

1926年8月创办开明书店;1949年任出版总署处长、专员;

1954年担任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1956年任中华书局任副总编辑;1958年被划为右派,1960年摘帽,“文革”中被迫害,1969年含冤而死。

王伯祥(1890-1975年)江苏苏州人。

现代文史研究家。

毕业后入苏州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同时任北京大学

国学门通讯研究员。

其后曾任教于厦门集美学校、北京大学

1月,文学研究会成立,与郑振铎成为莫逆之交。

1932年离

开商务印书馆到开明书店任编辑,直至新中国成立。

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后,应郑振铎之邀,到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江红蕉(1898-1972年)江苏苏州人,近现代小说家。

受姻亲

作家包天笑的影响,开始习作小说。

后以《红蕉词》为署名,发表小说于《礼拜六》、《半月》、《星期》、《快活》等杂志上。

曾主编《新申报》附刊《小申报》、《家庭杂志》、《苏民报》。

作品多为言情小说,亦有部分刻划世态的炎凉。

鸳鸯蝴蝶派主要作家之一。

淮海坊39号国府教育部督学、立法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戴夏旧居

戴夏(1889-1963年)浙江温州人,近代业余曲家。

早年留

大,任教育学科主任。

1936年任职国民政府教育部督学。

任国民政府法制委员会文法委员职,负责审查偏重于文教方面的各项法律。

自幼酷爱昆曲。

抗战时期随国民政府赴重庆,参加重庆曲社活动。

抗战胜利后返沪。

五十年代被安排在上海文史馆工作,参加了民主同盟。

1957年上海昆曲研习社成立,戴任委员并参加曲社活动。

晚年抱病笔耕不辍,著有

史可法殉难沈江》杂剧,平生喜爱文物收藏,晚年将毕生

于上海,享年75岁。

淮海坊46号国.府立.法委员孙履平旧居

至1976年逝世

张祥麟(1891.12.11--1976.9.12)上海浦东川沙人,无党派

约总领事,联合国东北调查团宣传组长,上海百新书店董事长。

1956年起由陈.毅任命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卢湾区人大代表。

淮海坊56号上海首任副市长盛丕华父子旧居盛丕华(1882-1961年),浙江镇海区骆驼镇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1895年去上海学业,1908年组织浙江旅沪学会,

1914年任宁绍轮船公司监察人,1920年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盛出任常务理事,并被推为主管会计。

此后历任上

海总商会会董、上元企业公司经理。

1924年投机失败,被

团体“

中社”,1939年10月开张红棉酒家并出任董事长。

战胜利后参加民主建国会,任常务理事,改红棉酒家三楼为

红楼”供民主人士活动,先后担任伟大罐头食品厂常务董事、东南商业银行董事、中信银行董事长等职。

1949年平、津解放后,离沪转道香港至北平。

9月赴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继参加开国大典。

历任首任上海市副市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并任中国民主建国会副主任委员和上海分会主任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副主席全国及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

病逝于上海,享年79岁。

淮海坊57号翻译家.复旦大

学教授祝世康旧居

祝世康(1901〜1982年)江苏无锡人。

1924年毕业于

北京政法大学,后赴美留学,再赴欧洲考察,经苏联回国。

先后于交通、复旦、劳动、中央等大学教授经济学、社会学。

历任国民政府工商部法规委员会委员兼劳工司代司长、立法

中央储蓄会副经理、经理。

其时,与宋庆龄、陶行知等一起从事抗日民主活动并参加农工民主党的筹建。

民国34年底返沪,抱病参加民主进步活动。

民国36年,和夫人卢季卿受宋庆龄之托,联络李济深,使李宋秘密会商。

次年,国民党政府欲加害李济深,即协助宋庆龄派员赴港报讯。

并以另

寓所淮海中路927弄57号作王葆真秘居,为中国国民党

革命委员会和李济深驻沪联络站,命子女予以掩护。

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参事,为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常委。

出版有《加格•雅加尔》《笑面人》、《来自竞争的繁荣》等译作。

淮海坊59号是著名作家巴金(1904--2005年)、索非旧居.

1937年春,巴金搬入霞飞路霞飞坊59号3楼居住。

入住后写出了闻名于世的《春》、《秋》及《寒夜》。

后来,巴金短暂离沪,但1946年自重庆回沪后这里仍是他的落脚点。

直到建国后的1955年夏天,巴金才搬离淮海坊。

索非生于1899年,安徽绩溪人。

早年任无政府主义刊物《微明》半月刊主编,于1925年与巴金等人发起组织无政府主义团体“民众社”。

曾在北京《国风日报》任副刊编辑,1927

年到上海是开明书店早期员工,后成为开明书店的高级职员。

他本姓周。

当他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取名“鞠躬”。

上世纪80年代叶永烈先生编《中国科学小品选》时,收入了索非的文章,让他的儿子鞠躬写《我的父亲索非》的文章收入书中。

巴金得知此事,为《我的父亲索菲》一文题字。

巴金自1923年随兄抵沪后先后在南洋中学、永年路149弄

原贝勒路天祥里)、建国东路39弄4号(原康悌路康益里

4号)、陕西南路287弄52号(原亚尔培路步高里52号)、

弄1号(原环龙路花园别墅1号)、襄阳南路306弄22号(原拉都路敦和里21号)、淮海中路927弄59

飞坊59号)居住。

在襄阳南路敦和里与萧珊新婚。

淮海坊62号旧上海法政学院教授骆道旧居

淮海坊63号科普作家翻译家顾均正(1937--1950.7)旧居

顾均正(1902.11.26--1980.12.16)现代科普作家、

出版家、文学翻译家。

浙江嘉兴人,逝世于北京。

1919年7

月初中毕业。

1923年考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当编辑。

1926

年应上海大学文学系主任陈望道之邀,在该校讲授世界童话。

1928年到开明书店工作,任编辑部主任。

建国后随开明书店迁往北京主持开明编务。

1952年转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

历任民进中央委员、常委、民进北京市

委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历届委员和第五届副主席、全国科

事等职。

顾均正(1902.11.26-1980.12.16)现代科普作家、

年7月初中毕业。

在农村小学教学4年并自学英文。

1923

年考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当编辑,先在理化部编撰理化读物,

后调《少年杂志》、《学生杂志》任编辑,1926年应上海大

到开明书店工作,历任编校部主任、编辑部主任。

建国后随开明书店迁往北京主持开明编务。

1952年转入中国青年出

常委、

版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

历任民进中央委员会委员、

民进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历届委员和第五届副主

会第一届理事等。

淮海坊64号鲁迅夫人许广平旧居介绍淮海坊64号许广平(1936-1948年)故居淮海坊64号是许广平1936--1948年旧居。

许广平1929年生子周海婴,是鲁迅先生第二任妻子。

鲁迅于1936年10月逝世。

年底,经萧军协助许广平入迁霞飞坊64号。

其时,许广平母子住在二楼,周建人夫妇住三楼,后来迁延安中路四明村。

周建人夫妇迁走后,三楼成为专门收藏鲁迅藏书遗物的地方。

1938年4月,许广平与胡愈之等人商议后,决定由复社公开出版《鲁迅全集》。

于是以亭子间为编辑室,在短短的4个月中《鲁迅全集》就正式问世了。

1941年12

月15日因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被侵华日军逮捕,至次年月才由内山完造保释出狱,期间,身受严刑,坚不吐实。

战胜利后,又参与编辑《民主》周刊,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

直到1948年10月,在吴企护送下,去香港转入了解放区。

许广平(1898.2.12--1968)出生于广州高第街。

1918

年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五四运动期间参加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和觉悟社活动。

1922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就学,成为鲁迅和许寿裳、易培基的学生。

1926年毕业。

在校期间与鲁迅一起发起揭批驱逐改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后首任校长杨荫榆的运动。

许在毕业前

广州同居。

不久移居上海。

1929年,在上海生下鲁迅的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许广平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

1960

促进会(民进)第三届中央秘书长,第四、五届中央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年加入中国共産党。

她将所有鲁迅生前的著作(文化遗产)和留下的文物(物质遗产)都献给国家,全没有留给自己和后代

淮海坊65号旧上海法政学院教授王孝通旧居王孝通1894年出生,祖籍浙江瑞安。

上海圣约翰大学理科

毕业;浙江省立法政专门学校任教授达十余年,后任上海法政学院教授,王氏是中国最早的一位教授,专事讲学-商事法序论、票据法、公司法、保险法、海商法的商事业务系统性,系列化释解者。

后任中国公学、光华大学、复旦大学的教授,兼职律师及会计师,前任华南大学商学院院长。

著作

中国商业小史》、《海商法》、《中国公司法论》、《商事法要

中国商事法概论》。

1945年

号徐悲鸿(1895---1953年)旧居,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尤其以画马享名于世。

1917年与蒋碧薇私奔日本,底离婚。

1946年1月与廖静文结婚。

1937年冬,田汉,欧

阳予倩,徐悲鸿等人在霞飞坊99号徐悲鸿寓所成立了南国

淮海坊108号旧上海美专和杭州国立艺专教授高乐宜旧居高乐宜:

福建长乐人,高梦旦之孙,与郑振铎、冰心有亲戚关

系。

1927年赴法国巴黎国立美术院学习油画,是年徐悲鸿

回国时将其在巴黎的画室留交高乐宜使用。

与潘玉良、蒋碧薇、关良、常书鸿、林风眠等友善。

回国后受聘任北平艺专教授,同期在艺专任教的有王悦之、卫天霖、林风眠、徐悲鸿、常书鸿、高乐宜、彭沛民、钱祝九、王曼佗等人,秦宣

夫、秦威、郁风等为学生辈。

在蔡元培和刘海粟发起的“第

组主任,刘既漂为指导组主任,林风眠任审查委员会主任,并有油画风景一幅参展。

抗战期间在西安、长沙、贵阳等地

辗转流离,徐悲鸿、蒋碧薇夫妇至贵阳时曾登门探望。

后迁逝世于昆明。

高乐宜之女为云南大学化学系高达明教授,现已退休。

淮海坊地处上海市中心,淮海路的繁华与之咫尺相见,茂名路的时尚从它门前施施然走过,弄堂之外就是衣香鬓影,就是喧哗人生;弄堂之内,当为柴米油盐,琐常日子。

从繁华亮处回来的人们脱下丝绒缎子西装革履,换上家常的布衣毛衫,沏上一杯龙井,再透过窗外的梧桐看马路上来来去去的人和车,就感觉心静了。

淮海坊的闹中取静是你一走进弄堂就能感觉到的,红砖墙的沉着一点点吸走你身上的躁气,弄堂里安然的人们让你看到生活最朴素的一面,几十年矗立在闹市的房子又让你有种逝水流年的感叹,于是,依然在热闹喧嚣的城市,你由衷地安静下来了,你会想如果淮海坊再多点地方可以多种点树,那

真的是都市里的理想之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