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247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2分)(2018七上·长春月考)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粗犷(guǎng)  澄清(chéng)   静谧(mì)      窠巢(kē)    

B.混和(hǔn)    看护(kān)     济南(jǐ)      萧瑟(sè)    

C.贮蓄(zhù)    装载(zǎi)     莅临(lì)      菜畦(qí)    

D.发髻(jì)     应和(hè)      高邈(miǎo)    着落(zháo)    

2.(2分)(2016·杭州模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B.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我们所缺失的,一是勇气不足:

二是学习方法不当

C.毋庸讳言,在大中华地区,香港实行西式政经体制可谓最早,是践行和探索“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试验区。

D.G20峰会在杭州召开,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3.(2分)(2019七下·杭州期中)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首次参加《最强大脑》的他在众多选手中并不显眼,但凭借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超强的运算能力,在小组赛中锋芒毕露,暂时领先。

B.北京奥运会上,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用精湛的手法和宏大的画面,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让人叹为观止。

C.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它们可以更好地“述说”正能量,从而重塑我们的价值观,激励我们的潜能。

D.不法分子往牛肉中注射大量的水,通过增重,谋取利润,相关部门应对此类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4.(2分)(2015·丹东)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②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④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排比  对偶  比喻  拟人    

B.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C.拟人  排比  比喻  对偶    

D.比喻  排比  对偶  拟人    

5.(2分)(2017八下·深圳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

B.《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含义丰富,既指夹竹桃花的败落,又暗示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还指“我”长大成人

C.《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是唐朝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书写(共1题;共4分)

6.(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niànniànyǒucí________,不停地抱怨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他的幻觉。

从他yǔwúlúncì________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2)

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bùlǚ________。

(3)

他们的燃料已经gàoqìng________,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任何希望都破灭了。

三、默写(共1题;共6分)

7.(6分)(2016七上·广州期中)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1)________,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4)潮平两岸阔,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论语·雍也》)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2分)

8.(2分)蔡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就课文列出的几件事看,侧重表现蔡老师性格上热情的一项是()

A.让我们观察蜜蜂。

    

B.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C.教我们跳舞。

    

D.排除孩子世界的小纠纷。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9.(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这首五言律诗为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作。

(1)

请写出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2)

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作者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六、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10.(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

“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

指刘备。

②曹公:

指曹操。

③孟起:

马超的字。

④益德:

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

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   趣:

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   适:

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

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5分)

11.(20分)(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肤色的奥秘

①我们知道,肤色越深,越能保护我们免受阳光灼伤,因为皮肤中决定肤色深浅的是黑色素,它能够吸收和弥散太阳光中的紫外光。

但是人的皮肤变黑首先并非是为了阻止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

②从进化过程分析,早期人类变得较黑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阻止一种人体必需的叫做叶酸的营养抽质的分解。

叶酸对人的血液生成、细胞分裂和生成、神经功能都具有重要作用。

不过,叶酸的生物重要性是与紫外线敏感性联系在一起的。

研究人员证明,当身体较长时间暴露于长波紫外线时,体内的叶酸就会分解。

由此可以得知,黑色素并不仅仅是使皮肤免受阳光灼伤,而黑色素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避免叶酸减少。

所以,可以推测,人类在撒哈拉沙漠的祖先首先需要的是抵御阳光的照射而招致的体内叶酸的分解。

于是体内就有黑色素的生成来屏蔽阳光,人类的肤色就慢慢变黑了。

③为了用事例证明这个假说,美国科学家使用了国家航空航天局用卫星拍摄的由光谱测定仪测得的所有臭氧屏图谱,描制了全球各地的紫外线密度和相应的85%的当地人群肤色模式图。

结果正如预先的估计一样,紫外线与肤色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

④但是,仔细分析紫外线的季节变化,也有意想不到的情况。

在紫外线最强的夏季,人的皮肤并不是最黑,相反在秋季和冬季人的皮肤最黑。

这些科学家研究后解释,在热带地区以外,冬季的阳光并不直接损害皮肤,但是长波紫外线能穿透地球大气层,而叶酸对长波紫外线特别敏感,也就最客易受到损害。

因此,在冬季人体内产生的黑色素最多,以保护叶酸不受破坏。

随着黑色素的大量产生,冬季人的肤色反而最黑。

这个发现极大地证实了紫外线与叶酸的关系。

⑤但是人的皮肤为什么不越黑越好?

科学家推测,这一切与维生素D3有关。

维生素D3的功能是帮助人体吸收钙,并使钙沉积到骨髓中。

如果维生素D3不足,将导致佝偻病,甚至更坏的结局。

而维生素D3的产生一是靠自身合成,二是靠食物摄取。

自身合成途径需要紫外光,通过紫外光对皮肤的照射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后,人体就能制造维生素D3。

因此,人体要节制黑色素的产生,以避免黑色素屏蔽紫外光。

为了检验假说,美国研究人员再次使用航空航天局的资料来验证,并得以证实。

⑥这样,黑色素在保护叶酸和制造维生素D3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而在要不要黑色素的问题上,人体采取中庸手段进行调和与平衡。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地球上最北部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头发是金黄色的。

由于这些地区的人身体很少接触阳光,他们必须最大限度地通过头部来吸收阳光,而淡色的头发比黑色头发更能让阳光穿过头盖骨,因此通过上万年的进化,这些地区人们的头发就变得金黄甚至是白色。

(1)

第⑥段举北部国家的人头发是金黄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

(2)

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①黑色素的保护作用主要是为了保护皮肤免受阳光的灼伤。

②冬季的阳光直接损害皮肤,所以冬季人体内产生的黑色素最多,肤色也最黑。

(3)

文中出现的“研究人员证明”“科学家研究后解释”“科学家推测”这些文字,具有怎样表达作用?

(4)

黑色素是怎样来决定人的肤色的?

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12.(25分)(2017八下·江都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木匠与画匠

①去年装修新居,我从老家运来了一些樟子松板材,想让家里的书架、写字台和餐桌都使用天然的木料,我想看它们身上透露着的妖娆花纹,我还想闻樟子松木散发出的那股独特的气息。

在远离家乡的都市,有它们陪伴着我,我会觉得格外踏实、温暖。

②事情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板材运来后,负责装修的一工长对我说,这板材还要运到工厂进行切割和抛光,因为它们太毛糙也太厚了。

而且,他说如今城里的木匠根本不会用这样的板材打家具,他们只会用市场出售的板板正正的细木工板。

我跟工长说,我无论如何也不会用细木工板来打书架,让他一定想办法请一个能胜任这活的木匠。

③板材先是被折腾到工厂进行切割,把长的截短,将厚的冲薄了,然后再把它们拉回来,一摞摞地堆在厅里。

我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然而这板材似乎架子很大,不那么轻易让人在它身上动锯和刨子,没过一周,它们又来了毛病,也是没有被充分烘干的缘故,材质开始变形,有的看上去凹凸不平,没办法,它们再一次被运进工厂,这次是给它们压光。

回来后的它们果然平展多了。

它们在这幢高楼中乘着电梯三进两出,好像在为我的故乡做着广告。

在那段日子,许多居民对它们比对我还熟悉,他们都问我,这是哪里来的木材?

a那口气好像在打听一个野孩子的来历。

④工长从他的家乡请来了一个木匠。

木匠一见那些木材,就会心会意地笑了说,城里的木匠看见这木材,准懵。

言下之意,只有他对付得了它们。

在木匠工作的那些日子,我每天都跑到工地看他干活,我帮他选择板材,哪些适合做书架,哪些又适合做写字台的台面,真的有给木材选美的感觉。

木匠用刨子刨木板的时候,我常捡刨花来看。

b又薄又软的刨花上有着奇妙的花纹,感觉拿在手中的就是牡丹巨大的花瓣。

那﹣段时间我异常兴奋,画了很多的家具草图,一会让木匠给我打个茶桌,一会又让他给我打个板凳。

等木工活大功告成的时候,我觉得对我来说家装中最重要的工程已经完成了。

⑤童年的时候,我觉得木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当你家要打家具时,就得把木匠恭恭敬敬请到家中,给他们沏上茶水,炒上几盘好菜,备上一壶烧酒,好生地侍候着。

木匠呢,他们大都很神气,因为他们不像其他人靠种地为生,他们是手艺人,因而说话就很冲,主人稍稍招待不周,他们就挑板材的毛病,把它们说得一无是处,什么材质糟了,花纹不漂亮影响他的手艺了等等,要中途撂挑子的样子。

这时的主人就得赶紧检点自己的“毛病”,给他递烟,陪着笑脸,把伙食的档次提高上去,木匠这才会“复工”。

所以木匠背着的工具袋,在我眼里高贵得不得了,因为靠着这些形形色色的铁家伙,他们就能吃上好饭。

他们不仅吃得好,家具打好后,还能得到数目可观的工钱。

我家的邻居就是个木匠,他家就常常吃细粮,让我羡慕极了,觉得木匠过的日子才是日子!

⑥我们那时用着的家具,哪一个不是木匠亲手打出来的呢?

想着木匠能让椅子长腿,能让桌子镶上抽屉,就觉得他们是有道理牛气的。

⑦我童年时羡慕的人中,还有画匠。

画匠多不是本村的人,他们从哪里来,我们并不知道。

他们的肩上也像木匠一样背着帆布袋,不同的是,那里面装着各色颜料和各种画笔。

不管人们家中贫穷还是富裕,都喜欢请画匠来家里画上一些画,在漫漫长冬里,那些画就是春天。

画匠的活比木匠要轻巧多了,也艺术多了,他们把花鸟虫鱼画在炕琴上,画在门楣上,画在镜子上,画在椅背上,画在窗棂上。

他们画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喜欢凑在跟前围着看。

画匠喜欢用:

艳丽、花哨的颜色,所以那画总是很惹眼,很热闹。

画中一般是没有人物的,多数是唱歌的鸟、盛开的花朵以及肥硕金红的鲤鱼,所以那画看上去总是莺歌燕舞的。

画匠在画画的时候,是住在主人家里的,主人也照样拿出好饭好菜好酒款待他们。

他们走的时候,口袋里也会装上丰裕的工钱。

那时我对画匠崇拜极了,想着一个人靠着画画就能混上好吃的,而且能自由自在地游荡,真恨自己那双把茶杯都会画歪的笨拙的手。

⑧随着时光的流逝,生活的富足,木匠和画匠在那样的小山村已经消失了。

城里的木匠,只会使用机械制造出的合成板材,他们人约连刨子都不会用。

而画匠,即使有,也不是我所见过的那种带着传奇色彩的游走的人了,他们会有自己的一片小店,等着上门来的生意。

⑨在我的故乡,当年木匠打出的那些朴拙的家具和画匠描画的画,肯定还有幸存于某座老屋之中的,只是真正热爱它们的人少而又少了,让我们在回望岁月时,不由发出一声叹息。

(1)

文章为什么要以“木匠与画匠”为题?

(2)

文章回忆了什么?

为什么要回忆它们?

(3)

为什么说板材“折腾到工厂进行切割”“好像在为我的故乡做着广告”?

(4)

从文中画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5)

为什么“让我们在回望岁月时”会“不由发出一声叹息”?

“我”叹息的是什么?

八、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3.(5分)作文:

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我们应学会从生活中找“米”,只有随时留意我们周围的生活,经常细心观察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感而发,抒发我们的真情,最终写出打动人的文章来。

请调动你的积累,搜索你的记忆,采写你熟悉的人和事,说真话,抒真情。

请以“心灵深处的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秘密”、“回忆”、“烦恼”、“快乐”、“伤痛”……②说真话,抒真情,不少于500字。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书写(共1题;共4分)

6-1、

6-2、

6-3、

三、默写(共1题;共6分)

7-1、

7-2、

7-3、

7-4、

7-5、

7-6、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2分)

8-1、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9-1、

9-2、

六、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10-1、

10-2、

10-3、

10-4、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5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八、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