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次课化学性质木材的化学组成钎维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200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次课化学性质木材的化学组成钎维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1次课化学性质木材的化学组成钎维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1次课化学性质木材的化学组成钎维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1次课化学性质木材的化学组成钎维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1次课化学性质木材的化学组成钎维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1次课化学性质木材的化学组成钎维素.docx

《第11次课化学性质木材的化学组成钎维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次课化学性质木材的化学组成钎维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1次课化学性质木材的化学组成钎维素.docx

第11次课化学性质木材的化学组成钎维素

第11次课授课时间:

2006年4月3日(星期一)1、2节

课程名称

木材学

年级

木材科学与工程04

专业层次

本科

教师

罗蓓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学时

40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木材的化学性质(木材的化学组成、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物理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基本教材参考用书

《木质资源材料学》刘一星赵广杰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木材是天然高分子有机体,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决定了木材的各种性质,对木材加工工艺和木材产品的特征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掌握木材的化学成份。

尤其是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及化学性质,掌握纤维素的聚合度、微纤丝的物理结构及物理性质。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将对木材加工工艺有很大帮助,对木材加工中如何选用胶粘剂和胶接方式都有极其重要意义。

纤维素属天然高分子,和众多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一样,能与相应的化学试剂进行反应,掌握纤维素的热学性质,电学性质,纤维素的降解反应,醋化和醚化反应,以及接枝共聚反应,了解纤维素的吸湿与解吸现象,纤维表面的电化学性质,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一定帮助,如木材干燥、防腐、加工以及改性等等。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1.木材的化学组成10min

2.纤维素的化学结构15min

3.纤维素的物理结构15min

4.纤维素的结晶度与可及度20min

5.纤维素纤维的吸湿与解吸20min

6.纤维素纤维表面电化学性质20min

教学重点、难点:

1.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特点。

2.纤维素的物理结构特点。

3.纤维素纤维的吸湿与解吸。

授课方法及手段:

授课方法:

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由提问和教师解答为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图片演示等为教学手段,着重在于引导。

第五章木材的化学性质

§1.概述

木材的化学特征通常是通过它们的化学成分来表达的。

木材由无数成熟的细胞组成,其化学特征实际上是成熟细胞化学成分的综合。

成熟细胞可分为细胞壁和细胞腔两部分,此外还有胞间层。

因此,在讲述木材的化学成分时,有细胞壁物质和非细胞壁物质之分,或称其为主要化学成分和少量化学成分。

无机物(灰分)

少量组分有机物(芳香族、萜烯类、脂肪族化合物)

木材纤维素(葡萄糖)

碳水化合物半纤维素(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阿拉

主要组分伯糖)

木质素

1、木材的主要化学成分

木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构成木材细胞壁和胞间层的物质,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种高分子化合物组成,一般总量占木材体积的90%以上,热带木材中高聚物的含量略低一些,但是在高聚物中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的多糖含量居多,约占木材体积的65%~75%。

1.1纤维素

纤维素是木材、棉花、亚麻以及草类等木质资源材料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每年由光合作用可产生几百亿吨。

自然界中的植物原料是年复一年地不断生长和更新着,所以,可以这样认为,纤维素在自然界中是一种最丰富的可再生的有机资源。

它广泛应用于木材工业,纺织工业以及造纸工业等领域,很早以来就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

通过对它的分离、提纯、结构、反应性能、衍生物等的研究,纤维素由一根单纯的葡萄糖聚合而成的长链状大分子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液晶材料、渗透膜、超强吸水剂、非营养性添加剂等等走进了千家万户。

经过100多年的研究,无数的发现、争论之后,纤维素这个术语在不同的领域使用时,具有不同的含义。

我们学术上所说的纤维素,可以定义为在常温下不溶于水、稀酸和稀碱的D—葡萄糖基以β—1,4甙键连接起来的链状高分子化合物。

在工业上纤维素是指植物原料经过特定的纤维化工程所得到的剩余物,其中多少含有一些半纤维素和木素。

纤维素是由D—葡萄糖基以β—1,4甙键联接起来的链状高分子化合物。

纤维素分子中的D—葡萄糖基的含量即为纤维素分子的聚合度。

天然存在的纤维素分子的聚合度都是高于7000的。

例如:

木材纤维初生壁的聚合度约为7000~11000,次生壁的聚合度约为6400,与棉花、麻类的聚合度相似。

1.2木质素

关于木质素的研究,早在200多年前就开始了,1838年法国植物化学家PAYEN,在用硝酸和碱处理木材时,得到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状的不溶性残渣纤维素,此外,还发现了很多比纤维素含碳量高的物质被溶出。

这些溶出物,因其包含在纤维素的周围,而被称为包被物质。

1856年SCHULZ借助于拉丁语木材(lignum)的意思,将这些物质命名为木质素(lignin),虽然他所说的木质素也包含了部分多糖,与当今木质素的概念还不完全一样,但这就是木质素这个词汇的由来。

木质素是由苯基丙烷结构单元通过醚键、碳—碳键联接而成的具有三维结构的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

不同原料的木质素含量及组成都不相同。

针叶树材的木质素含量最高,一般可达30%左右。

禾本科植物的木质素含量较抵,一般为20%或者更低。

阔叶树材的木质素含量介于两者之间。

1.3半纤维素

木材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是通过聚糖混合物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聚糖混合物被称为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这个名称最早是由SCHULZE于1891年提出的,用以表示植物中能够用碱液提取出来的那些聚糖。

当时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发现在细胞壁中这些聚糖总是与纤维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所以人们误认为这些聚糖是纤维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现在已经证明,半纤维素并不是纤维素合成的前期物质,它的合成于纤维素的合成无关。

50年代以来,随着新实验方法的产生及分离方法的发展,尤其是各种色谱在木材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使人们能够比较清楚的阐述半纤维素的概念了。

ASPINALL在1962年是这样归纳的:

半纤维素是来源于植物的聚糖,它们由木糖基、甘露糖基、葡萄糖基、半乳糖基等相互联接形成主链,其他糖基可以成为枝链而连接于主链上。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还提出过许多更贴切的名称,例如:

聚木糖、非纤维素碳水化合物来称呼这种物质。

但终因半纤维素这一名称应用已久已广,所以现在仍习惯的继续沿用它。

各种植物纤维中,半纤维素的含量、组成结构均不相同,即使是同一植物纤维的半纤维素一般也会有多种结构,因此,半纤维素是非纤维素碳水化合物一群物质的总和。

2、木材的次要化学成分

2.1木材的少量有机物质(抽提物)

木材的少量有机物质是一组不构成细胞壁、胞间层的游离的低分子化合物,可被极性和非极性有机溶剂、水蒸气或水提取,所以称为抽提物和浸出物。

木材抽提物的种类很多,因树木的种类不同而差异很大,有些抽提物是各科、属、亚属等特有的化学成分,可以作为某一特定树种分类的化学依据。

木材抽提物包括的化学成分组成相当的复杂,经鉴定,大约有800多种化合物存在于木材抽提物中,主要有:

脂肪酸类、萜烯类、黄酮类、木酚素类、含氮化合物以及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无机盐等。

一般约占绝干木材的2%~5%,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化合物:

(1)脂肪族化合物:

包括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脂肪、蜡、低聚糖、果胶质、淀粉、蛋白质。

(2)萜烯及萜烯类化合物:

包括单烯(松节油)、倍半萜、树脂酸、植物淄醇等。

有些木材中含有精油,如香樟中的樟脑及樟脑油、柏木中的柏木油、衫木中的衫木油、擦木中的擦木醇、檀香木中的檀香精油、降香黄檀中的降香油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含有精油的木材,对菌、虫、海生钻木动物的抵抗能力都比较强。

(3)芳香族化合物:

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单宁、羝等。

单宁的主要用途是鞣动物的皮,制作皮革,故又称鞣料。

单宁还具有收敛性,在医药上作止泻剂用。

此外,木材中的单宁还可以增强木材的抵抗菌、虫侵害的能力。

2.2木材中的少量无机物质

木材中除了抽提物之外,还有一类所占的比例更少的物质,这一类物质就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无机物。

在木材中除了碳、氢、氧等基本元素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元素。

这些元素是木材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氮、硫、磷、钙、镁、铁、钾、钠、铜、锌、锰、氯等,并且,由于树木的种类和生长环境不同,木材所含的元素种类及含量会有很大的差异。

即使是同一株树,在不同的部位,其含量也不相同。

这些元素一般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是树木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木材经过燃烧后,就成为灰分保留下来,一般约占绝干木材重量的0.3%~1.0%。

在测定的时候,一般是把原料的样品在105℃的温度下干燥后,进一步在750℃的高温炉中处理,原料中的碳、氢、氧、氮、硫等成分将以气态化合物的形式散失,剩下的东西即为灰分。

灰分中包含了多种呈氧化物状态的矿物质元素。

当然,在燃烧过程中,也可能有一小部分矿物质元素通过气化或升华而散失。

§2.纤维素

1、纤维素的化学结构

1.1定义

纤维素是由脱水吡喃葡萄糖单元相互联接而成的分子链,是一种具有均一链结构的葡萄聚糖,是线型的高分子聚合物。

严格的说,纤维素是由许多吡喃型D—葡萄糖基,在1—4位置上彼此以β—甙键联接而成的线型高聚物。

1.2化学实验式

(C6H10O5)n(n为聚合度,一般高等植物纤维的聚合度为7000~15000左右)

请同学看分子式,归纳纤维素化学结构上的特点。

1.3纤维素化学结构的特点

(1)纤维素大分子仅由一种糖基组成,糖基之间以1—4β甙键联结,即在相邻的两个葡萄糖单元C1和C4位上的羟基(—OH)之间脱去一个水分子而形成的联结。

(2)纤维素链的重复单元是纤维素二糖基,长度为1.03纳米,同时,每一个葡萄糖基与相邻的葡萄糖基依次偏转180度。

(3)除了两端的葡萄糖基外,中间的每个葡萄糖基具有三个游离的羟基,分别位于C2、C3和C6位置上,所以纤维素的分子式也可以表示为[C6H7O2(OH)3]n,其中第2、3碳原子上的羟基为仲醇羟基,第6碳原子上的羟基为伯醇羟基,它们的反应能力不同,C6上的羟基比C2和C3上的羟基,反应活性要高4~5倍,对纤维素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4)纤维素大分子右端的葡萄糖末端基在第1碳原子上多了一个伯醇羟基,此羟基的氢原子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容易转位,与基环上的氧原子相结合,使氧环式结构转变为开链式结构,从而在第1碳原子处形成醛基,具有还原性。

由于此羟基具有潜在的还原性,所以有隐性醛基之称。

而纤维素大分子左端的葡萄糖末端基是非还原性的,由于纤维素的每一个分子链只有一端具有还原性,所以纤维素分子具有极性和方向性。

(5)除了具有还原性的末端基在一定的条件下氧环式和开链式结构能够互相转换外,其余每个葡萄糖基均为氧环式椅式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2、纤维素的物理结构

2.1纤维素的两相理论

纤维素的物理结构,主要表现在纤维素的微细结构和微晶结构方面。

纤维素两相结构理论:

(1)在结晶区,纤维素分子链的排列定向有序,具有完全的规整性,靠侧面的氢键缔合在一起,构成一定的结晶格子,呈现清晰的X衍射图。

在无定形区,纤维素分子链的排列不是定向有序的,规则性不强,也不构成结晶格子,但也不象液体那样完全的无序,只是排列不太整齐,结合松散而已。

(2)结晶区与非结晶区之间无严格的界面,是逐渐过渡的。

在无定形区和过渡区均不显示X衍射图。

(3)纤维素分子链很长,一个分子链可以连续穿过几个结晶区和无定形区。

结晶区与无定形区数量和比例与纤维素的种类有关。

(4)纤维素由结晶区与无定形区构成,但其取向大致与纤维主轴平行。

(5)纤维素除了结晶区与无定形区之外,还包含着许多的空隙,形成空隙系统,空隙的大小一般为1~10纳米,(最大的可达100纳米)。

2.2纤维素的结晶结构

天然纤维素的晶胞模型:

(示意图)

(1)晶胞的A、B、C三个轴的长度并不相同,而且在A轴和C轴之间的夹角并不是一个直角,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一个菱形的晶胞,称之为单斜晶系。

(2)在这个晶胞的四条边上各有一条纤维素分子链,其长度刚好为一个纤维素二糖,晶胞的中心部位也有一条纤维素分子链,其长度为半个葡萄糖基+一个葡萄糖基+半个葡萄糖基=一个纤维素二糖。

提问:

一个纤维素晶胞到底含有多少个纤维素二糖呢?

晶胞每条边上的纤维素二糖都为四个相邻的晶胞所共有。

换句话来说,每个晶胞只分得了其中的1/4,(1×1/4),然后再乘以角的个数(1×1/4×4=1),最后再加上晶胞中心部位的一个纤维素二糖(1×1/4×4+1=2),这就是为什么每个晶胞结构只含有2个纤维素二糖的原因。

(3)沿着B轴方向,葡萄糖基之间以氧桥联结,结合力最强。

沿着A轴方向,相邻基环之间的距离比较短,可以通过氢键联结在一起,但是结合力较弱。

而沿着C轴方向,由于基环间的距离较大,所以只能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是最弱的一种结合方式。

由于三个轴向上所联结的键型不同,使得纤维素的性质沿各个轴的方向也不同,这就是木材呈现各向异性的基本原因所在。

2.3纤维素的结晶度与可及度

2.3.1结晶度

(1)定义:

纤维素结晶区所占纤维整体的百分率,它反映纤维聚集时形成结晶的程度。

(2)测定:

测定纤维素结晶度的方法有化学法和物理法两大类。

化学法主要有水解法、重水交换法、甲酰化法、吸湿法、吸碘法和吸溴法等。

物理法主要有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密度法、差热分析法和反向色谱法等。

注意:

根据所选用的测定方法不同,所得到的结晶度值差异很大。

所以我们在讲述结晶度时,必须具体说明测定的方法。

X射线衍射法:

在面所介绍的方法中,X射线衍射法是测定纤维素的结晶度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基本原理:

它是利用X射线来照射样品,具有结晶结构的物质会发生衍射,产生特定的X射线衍射图。

而在无定形区,X射线衍射的强度则非常的弱,因此,我们以射线的入射角作为横坐标,以射线衍射的强度为纵坐标,可以作出相应的射线衍射强度曲线。

结晶区衍射强度的面积积分

结晶度α==结晶区衍射强度的面积积分+无定形区衍射强度的面积积分

(3)结晶度对木材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的影响

结晶度↑:

纤维的抗拉强度、硬度、密度及尺寸稳定性均随之↑。

而纤维的伸展率、吸湿性、染料的吸着度、纤维素的润胀度、柔顺性及化学反应活性均随之↓。

2.3.2可及度

(1)定义:

只能进入无定形区和结晶区的表面,而不能进入结晶区的化学药剂所能到

达并能发生反应的部分占纤维整体的百分率。

(2)测定:

可及度的测定方法也有很多,例如:

水解法、重水置换法、甲酰化法等。

重水置换法:

在这里我们只介绍一种——重水置换法。

基本原理:

它是用重水中的氘与纤维素羟基中的氢起置换反应:

ROH+D2O=ROD+HDO

这个反应是在无定形区和结晶区的表面进行的。

由于置换反应会导致水的物理性质如折射率、密度的变化及纤维素重量的增加,所以可以测定纤维素的可及度。

(3)可及度对木材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的影响

可及度对木材性质的影响与结晶度是正好相反的,请同学归纳。

3、纤维素的物理性质

3.1纤维素的吸湿与解吸

纤维素的羟基对极性的溶剂和溶液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将纤维素置于大气中,它能够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或水蒸气,这种性质叫做吸湿。

而当大气中的水蒸气压力降低时,纤维素中的水分或水蒸气又会蒸发出来,这种性质叫做解吸。

纤维素的吸湿和解吸对纤维的许多重要性质都有直接的影响,例如:

尺寸稳定性和强度,还有电学性质等等,因此,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3.1.1吸湿机理

(1)在纤维素的无定形区中,分子链上的羟基只是部分的形成了氢键,还有部分的羟基仍处于游离状态。

(2)这些游离的羟基极易吸附极性的水分子,与其形成氢键结合,这就是纤维素吸附水的内在原因。

(3)吸湿性的大小则取决于无定形区的大小及游离羟基的数量,随着纤维素结晶度的降低而增大。

3.1.2吸湿与解吸等温曲线

P91图5—13。

这个图所表示的是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空气的蒸汽压(也就是改变环境的相对湿度)时,纤维素的吸湿与解吸过程。

(1)随着相对湿度的↑,纤维素吸附的水量迅速↑,吸湿后纤维素发生润胀,但并不改变它的结晶结构,因为这个纤维经过干燥以后,它的X衍射图并没有改变。

这说明吸附水分的现象仅发生在无定形区,结晶区并没有吸附水分子。

(2)相对湿度在60%以下时,水分子被吸附在原来游离的羟基和由于氢键破坏而新游离出来的羟基上。

当相对湿度增加至60%以上时,由于纤维素的进一步润胀,将会出现更多的吸附中心,导致吸水量不断的增加。

而达到高相对湿度时,吸水量则会迅速的增加,这是由于产生了多层吸附而造成。

也就是说,原来吸附上去的水分子变成了新的吸附点。

(3)如果纤维素的吸湿达到了饱和,然后让空气的相对湿度逐渐降低,纤维素中的水分就会蒸发出来,表现为它所吸附的水分的百分数会不断的下降,这种现象叫作解吸。

但是在任何一个相对湿度下,解吸曲线上的水分含量都比吸湿曲线上的水分含量要高。

换句话来说,在同一相对湿度下,吸湿时的吸附水量要低于解吸时的吸附水量,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吸着滞后”。

3.1.3吸着滞后

(1)定义:

在同一相对湿度下,吸湿时的吸附水量要低于解吸时的吸附水量,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吸着滞后。

提问:

吸着滞后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机理:

纤维素在吸湿过程中发生了润胀,破坏了氢键,游离出羟基吸附水分。

在解吸的过程中,部分羟基脱水重新形成氢键,但由于受到纤维素内部阻力的抵抗,使已经被吸附的水分不容易蒸发,因此保留的吸附水的量也相应较多。

这就是为什么在同一相对湿度下,解吸曲线上的吸附水量总是要高一些。

3.1.4吸附水与游离水

根据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纤维素所吸附的水分分为两大部分:

(1)吸附水:

一部分是进入了纤维素的无定形区与纤维素的羟基形成氢键结合的水,称为吸附水。

吸附水的水分子由于受到纤维素羟基的吸引,排列有一定的方向,密度较高,能降低电解质的溶解能力,使冰点下降,并使纤维素发生润胀。

纤维素吸附吸附水是放热反应,因此有热效应产生,放出的热称为“吸着热或润湿热”。

纤维素的吸着热在纤维绝干时为最大,随着吸附水的↑而逐渐↓,直至吸附的水分含量达到纤维饱和点时,放热降为0。

这是因为绝干纤维最初吸附的水分是以氢键结合的,随着多层吸附的形成,以后吸附的水分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达到纤维饱和点时,纤维已不再吸附水分子,吸附热降为0。

(2)游离水:

当纤维素吸湿达到纤维饱和点以后,水分子会继续进入,但是,不是进入细胞壁与纤维素结合,而是进入细胞腔和其他孔隙中,形成毛细管水,这部分水分,我们称为游离水。

游离水进入时没有热效应,也不会使细胞壁发生润胀。

1.2纤维素的润胀与溶解

(1)分类

纤维素吸收润胀剂后,其体积变大但不失其表观均匀性,分子间的内聚力减少,纤维

变软的现象称为润胀。

①结晶区间的润胀:

润胀剂只达到无定形区和结晶区的表面,纤维素的X衍射图不发生变化。

有限润胀:

纤维素吸收润胀剂的量有一定的限度,其润胀的程度亦有限。

②结晶区内的润胀:

润胀剂占领了整个无定形区和结晶区,

并形成润胀化合物,产生新的结晶格子,纤维素的润胀纤维素原来的X衍射图消失,出现了新

的X衍射图。

多余的润胀剂不能进入新的结晶格子中,只能发生有限润胀。

无限润胀:

润胀剂可以进入纤维素的无定形区和结晶区发生润胀,但并不形成新的润胀化合物,纤维素原来的X衍射图消失,但并不出现新的X衍射图。

对于进入无定形区和结晶区的润胀剂的量也没有限制,所以润胀剂无限进入的结果,必然导致纤维素的溶解,所以无限润胀就是溶解,最后形成溶液。

(2)润胀剂

纤维素的润胀剂多是有极性的,比如①水、比如②LiOH、NaOH、KOH、RbOH、CsOH(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比如③一定浓度的酸和盐,还有一些④有机溶剂,比如甲醇、乙醇、苯胺、苯甲醛等,都可以作为纤维素的润胀剂.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外观结构和反应性能时,就常常滴入磷酸把纤维润胀以后进行观察.

一般来说,液体的极性越大,则润胀程度越大.

提问:

苯和丙酮,哪个引起的润胀程度大?

其实这两种物质都不能引起纤维素的润胀,因为它们都是无极性的.

(3)溶解剂

1氢氧化铜与氨或胺的配位化合物,如:

铜氨溶液或铜乙二胺溶液。

优点:

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

缺点:

对氧和空气具有非常大的敏感性,会引起纤维素的氧化降解。

但是铜乙二胺溶液对空气的敏感性比铜氨溶液要弱一些,因此纤维素受到的氧化降解少,因此用铜乙二胺溶液测定纤维素的聚合度时得到的值比铜氨溶液要高。

②酒石酸铁钠溶液,它的特点是溶解纤维素时不容易引起降解,是一种理想的纤维素溶剂。

3.3纤维素的电化学性质

纤维素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它的表面电化学性质对木材漂白、染色、以及施胶、造纸等都有很大影响。

因此,搞清楚这些性质,有助于了解这些加工过程的机理。

(1)扩散双电层理论

1纤维素本身含有极性的羟基,这些羟基上氧的结合力很强,因此,它会使纤维素在水中表面带负电。

2就会引起一些正电子通过热运动在距离纤维表面由近而远有一个浓度分布。

3纤维表面带负电荷厚度为A的部分,加上其外围吸附着的一、二层正电荷厚度为B的部分,合称为吸附层。

这一层会随着纤维而运动。

4而从吸附层界面向外直到电荷浓度为0时,厚度为D的一层称为扩散层,这一层当纤维运动时不随纤维而动。

由吸附层和扩散层组成的双电层称为扩散双电层。

(2)应用

1我们前面讲到,纤维素表面的电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到木材的加工工艺,比如在施胶时,由于纤维素表面带负电,对加入的胶料负离子会相当的排斥,达不到施胶的效果,那么就需要加入一些电解质,比如矾土,它水解出来的AI3+会中和胶料粒子的负电位直至为0。

这样胶料粒子就会沉积在纤维上了。

2在对木材进行染色时,如果采用的是碱性染料,那么可以直接染色,因为纤维表面带负电,而碱性染料带正电,染料粒子可以被吸附在纤维上。

如果采用的是酸性染料,其粒子在水中带负电,则不能被纤维吸附,必须加入媒染剂明矾,改变其表面的电负性,使染料被纤维吸附,达到染色的目的。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木材细胞壁的三大主成分,它们的含量、组成及各自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木材的加工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及物理结构的掌握对木材性质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纤维素的晶胞结构是本次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在晶胞的三个轴向上纤维素的结合方式是不同的,这是木材各向异性的根本原因所在。

此外,木材的吸湿和解吸也是本节课必须掌握的部分,因为木材与水分之间的结合和脱离是木材干缩湿胀的根本原因。

1.纤维素化学结构特点。

2.纤维素的两相理论。

3.纤维素的晶胞结构。

4.纤维素的吸湿与解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