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945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溃退(kuì)仲裁(zhòng)翘首(qiáo)屏息敛声(bǐng)

B.悄然(qiǎo)镌刻(juān)桅杆(wéi)殚精竭虑(dān)

C.绯红(fēi)不逊(xùn)不辍(chuò)杳无消息(yǎo)

D.炽热(chì)鬈发(quán)锃亮(cèng)筋疲力尽(jīn)

2.下列语句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

A.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B.辽宁舰的官兵闲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尾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C.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带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D.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含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大伯惟妙惟肖地讲起了当年打鬼子的故事,我们都听得入迷了。

B.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以来,长沙市各乡镇、村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模式。

C.初二5班别具匠心的班牌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D.望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感涌上心头。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左右的花粉。

B.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C.在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下,经广泛征集、反复提炼、并报上级研究审定,“湖南精神”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公布,即“忠诚、担当、求是、图强”。

D.《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根据本册所学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5.下列加点字解释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略无阙处略无:

一点儿B.盖竹柏影也盖:

大概

C.乘奔御风奔:

飞奔D.月色入户户:

窗户

6.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3分)

A.自三峡七百里自康乐以来B.念无与为乐者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欲界之仙都案牍之劳形D.百叫无绝哀转久绝

7.下列对句子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意思是“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傍晚,就看不到月亮”。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是说“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看到这样奇丽景色了”。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的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是说“(在秋天)每当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寂静。

常有高大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凉悲惨”。

8.下面对文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用描写的手法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难言的感情蕴含其中。

(《记承天寺夜游》)

B.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风景。

先用俯仰两种视角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然后描写了青翠的竹木、五彩的山石这种朝夕时段代表性的景物和猿鸟鸣叫、鱼儿嬉戏这种四季的典型景物。

(《答谢中书书》)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化动为静,本无生命的山,却像有着无穷的争胜之心,为下文作者的感叹埋下了伏笔。

(《与朱元思书》)

D.文章结构谨严,先总后分,不按时节顺序,从夏到春冬在时序上是跳跃的,但其实在逻辑上是对比的,因为外在景观上的过渡,这种对比强烈却和谐。

(《三峡》)

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三、默写(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②____________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③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2)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或李白《渡荆门送别》的颔联、颈联(请写出题目)。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雀”和“鹊”,读音都是què,又都属鸟类,难怪常有人“雀”冠“鹊”戴。

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两种鸟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雀”是个会意字,下面是“隹”——短尾巴鸟的统称;上面再着一个“小”字。

鸟之小者,麻雀也,当然也可泛指小鸟。

麻雀给人的印象,首先是叽叽喳喳,所谓“雀喧知鹤静,鸭嬉识鸥闲”也。

某小说写幼儿园的孩子,便喻之为“一窝麻雀”。

当年有部影片《乌鸦与麻雀》,用麻雀喻指生活在底层的小市民。

看完这部影片,你一定会对喧闹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是跳跳蹦蹦。

麻雀腿短,翅膀也短,飞不高也飞不远,经常在场前屋后觅食。

而稍加观察,我们便可发现,麻雀总是双腿并着跳来跳去的,由此产生了一个常用词:

“雀跃”。

人们常用它来形容一种欢快活泼的气氛。

麻雀还有一个特点,便是胆小。

人们讽刺胆小鬼时,总是说“麻雀胆”。

成语“雀目鼠步”,也是用麻雀和老鼠来比喻惶恐的神态。

毛泽东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曾作过这样的描写: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鹊”则是个形声字,以“鸟”作形符,以“昔”作声符。

在中国民俗中,鹊的鸣声预示喜事临门,涂上一层文化色彩,鹊便成了“喜鹊”。

“鹊噪”其实并不悦耳,人们还是喜闻乐听,并美称之为“鹊报”“鹊语”“鹊喜”。

冯延巳的词中便有这样的名句: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一声鹊鸣给“留守女子”带来了无限希望。

鹊和雀不同,它的尾巴较长,敏捷善飞,飞行极快,“嗖”的一下,似箭离弦。

所以,形容一个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时,便可以比之为“声名鹊起”。

“鹊起”不能误为“雀起”,否则赞扬岂不成了嘲讽?

鹊和雀还有一点不同,鹊有做窝的本领,雀则有点得过且过,屋檐下、草堆中都可栖身。

关于这点可举《诗经·召南》中的《鹊巢》为证: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朱熹的解释是:

“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

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这里的“鸠”有人说指布谷鸟,也有人说指红脚隼,待考。

后来形成成语“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等。

这里的“鹊”同样不能误写为“雀”,因为麻雀窝恐怕别的鸟也看不上。

10.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你认为“雀”与“鹊”有哪些不同?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列举“鹊巢鸠居”一例的意图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从文外列举三例含“雀”或“鹊”的成语、俗语或诗文。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4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40分)

鲁迅先生一直珍藏着藤野先生写有“惜别”的照片,并写下了怀念先生的回忆性散文。

如今,照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旅游照、毕业照、新闻照……比比皆是。

它呈现着大千世界,记录了生活点滴,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③600字以上。

第三卷(4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作者通过南风、青苔、绿树等意象,描绘了(季节)的生活场景。

(2分)

2.本诗的三四句中“偷”字用得很好,请赏析其妙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北魏郦道元)

【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

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

“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

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

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于是且步且负各半。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

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选自清朝袁枚《游黄山记》)

【注释】:

①兜笼:

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虽兜笼不能容虽乘奔御风B.公步行良苦良多趣味

C.路绝矣沿溯阻绝D.引五六壮佼者来属引凄异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14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____________和周恩来两位革命领袖是他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分)

7.《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昆虫世界》,里面记叙了很多关于昆虫的生活、习性、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

请举出一种动物,并说出它的生活习性。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10分)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

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

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

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

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

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

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

刚风(强劲的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

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

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

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

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但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

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

鱼怎么样了?

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

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

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

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

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

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最幸福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

他用手摸着胸口,说:

“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

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

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

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

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8.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怎样理解“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中的“心脏”?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③段中写到:

“刚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这段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大姐”此刻的心理活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共10分)

12.在各种场合总是低着头、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或对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的那类人,被称之为“低头族”。

材料一:

《手机》的作者刘震云所说:

“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有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

”著名美食评论家沈宏非在博客中不无戏谑的写道:

“自从上了微博之后,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

材料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

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

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带着孩子去父母那里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1)根据材料和你的观察所见及生活经验,请你探究一下产生“低头族”的原因有哪些。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谈谈你认不认同“老人摔盘子离席”的做法,并具体谈谈你对这一事例的看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如今中学生用手机的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