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拉票行为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3737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拉票行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拉票行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拉票行为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拉票行为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拉票行为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拉票行为分析.docx

《广东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拉票行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拉票行为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拉票行为分析.docx

广东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拉票行为分析

E.参赛作品打印处

广东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竞选行为分析

——以2008年广东省四个村的选举为例

黄泽文

指导老师:

邹静琴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642)

摘要:

本调查以广东省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为对象,旨在探索选举中的竞争程度及其产生的原因。

调查以目的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粤东、粤西、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四个地区中各抽取一个村,共200户,作为调查样本,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资料收集等方法开展调查。

对调查材料的分析表明,在广东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庄,村委会选举的竞争程度不断加强,竞选手段逐渐增多,用经济成本换取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的“投资”式竞选行为迅速兴起,“金钱”与“大姓”主导了村委会的换届选举。

本文利用理性选择制度学派的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竞选行为出现的原因及其对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农村选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广东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竞选

一、引言

在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以及中共中央决定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广东农村基层民主迎来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机遇,但是,农村民主选举中的种种不合法竞选行为却成为民主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

金钱贿选、“关系”拉票等与民主选举制度设立的基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方向相背离的竞选行为,逐渐在民主选举活动中显现。

已经有学者注意到这一问题,并进行初步研究,如尹焕三认为,金钱买票这种明显的贿选行为,在农村选举中最有市场,对民主选举的破坏程度也最大,直接扭曲了选举结果的公正性。

潘嘉玮与周贤日则认为随着村民自治的实行,国家基层政权从村庄退出,宗族势力找到了其重新发挥作用的机会。

总体来说,学者们都认识到金钱和宗族在农村选举中的影响力,但对于这些非法竞选行为产生的社会和政治原因、生存的社会基础以及其对农村基层民主的负面影响等问题没有作出深入的、具有说服力的论证。

本文将利用理性选择制度学派的理论和社会交换的理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理性选择制度学派认为,制度只是一个中介变量,它能够影响个体选择,但不能决定它们。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制度对个体行动产生限制作用;同时个体行动也会对制度产生影响。

社会交换理论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看成是一种计算得失的理性行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互动都是为了追求最大利益的满足。

在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中提到的理性命题是指,人类的社会行为不是单纯的刺激——反应,而是一种理性行为。

依据上面的分析理论,本文把农村选举中的竞选行为视为: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限制下,理性行动者为了追求最大利益的满足而被选择使用的一种社会交换行为。

具体而言,就是: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过程中,理性的竞选者利用金钱、人际关系网络等资源,通过金钱买票、请人吃饭拉票和利用亲戚朋友拉票等非法或不公平的竞争手段,来交换选民手中的选票,达到谋取职位、获得经济或政治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这些非法的竞选行为得以产生甚至生存下来的社会和政治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理性行动者行为偏好与制度存在出现偏差。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实施,是为了提高广大选民的民主意识,利用公平、公正的竞争方式选出村里的精英分子,来为广大的农民群众服务。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金钱主义在农村不断蔓延,农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偏好逐渐理性化。

由此,在选举的过程中,选民抛弃了民主而选择的金钱;竞选者的主要竞选目的从为广大的农民群众服务转变成为自己的私人利益服务。

第二,社会吸引是竞选行为出现的前提,竞选者对有限资源的竞争是竞选行为出现的必要条件。

竞选是以行动者双方的相互吸引为前提的社会交换行为。

当行动者双方拥有对方各自需要的资源,并愿意提供这种资源时,他们就产生了相互吸引。

在选举中,竞选人拥有金钱、人际关系等选民需要的社会资源,而选民又拥有竞选人所需要的选票资源,所以在竞选人与选民之间就产生相互吸引。

当多个竞选同一职位的竞选人在为有限的选票资源而进行竞争时,竞选人与选民之间便会出现了交换。

竞选者与选民之间非法的交换行为使农村的民主选举呈现以下两种扭曲的社会现象:

第一,在激烈的村委会选举中,逐渐形成“金钱”与“大姓”主导村委会选举的局面。

“金钱”与“大姓”主导村委会选举是指在选举的过程中竞选者利用金钱与人际关系资源去交换选民的选票的现象。

第二,村委会选举制度逐渐形式化。

村委会选举制度是规定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流程和相关选举行为,是保障选举过程的民主性与公平性的法律条文。

但是,在一些竞选活动缺乏的村庄,理性行动者的抉择让选举制度开始逐渐形式化。

由于村庄经济发展的落后或者竞选者之间资源拥有量的极大差异,使某些竞选者失去了竞选的动机或资源交换的条件。

利益驱动的缺失和力量对比的悬殊使得竞选活动的缺乏,导致村委会的换届选举也只能表现为一种形式的选举,根本不能发挥制度所应有的民主性与公平性作用。

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个体对特定偏好最大化的追求,而做出各种策略性的抉择。

社会交换理论着重于个人的理性与价值,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互动都是为了追求最大利益的满足。

基于上面的假设与理论,本文提出特定背景下的理性抉择与社会交换;依据这一观点来分析农村选举中的竞选行为对基层民主制度的影响及其诱致因素:

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理性行动者行为偏好与制度取向产生偏差;社会吸引是竞选行为出现的前提,竞选者对有限资源的竞争是竞选行为出现的必要条件。

二、田野调查及数据分析

㈠调查方法概述

本次调查的时间是2008年7月12日至2008年8月15日,调查地点分别是为位于粤东地区的揭阳市J村,粤西地区的湛江市Z村,粤北地区的梅州市Y村和珠三角地区的广州市X村。

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资料收集法。

问卷调查法的调查对象是18岁或以上具有农村选民资格的普通选民。

本次问卷的设计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民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本次选举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是了解选举中是否出现过拉票的行为。

本次问卷调查的抽样方式采取目的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

具体的抽样方法是:

把广东省的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作为固定的调查地域,在每个地区中随机抽取一个村,在每个村中随机抽取50户,每一户随机抽取一位选民作为调查的对象。

在此次的问卷调查中,每个村分别进行50份问卷的调查,共200份,获得有效问卷20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

访谈法的主要访谈对象是本次村委会选举中的竞选者、组织者和普通选民。

本次访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在本次的选举中这三种不同的角色扮演者对于本次村委会选举的看法,特别是他们对在选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拉票行为的看法。

本次调查中利用资料收集方法收集的资料主要是该村的基本情况和本次选举的基本情况。

㈡2008年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竞争情况分析

案例1:

广州市X村

X村的基本情况

X村位于广州市内,总面积为2039亩,主要以种植果蔗和香蕉为主,大小企业共有14家。

2007年X村经济的总收入为79万元,总支出为62万元。

全村人口为1893人,其中18周岁或以上者1096人,耕地人口为620人。

2008年X村村委会选举的基本情况

在本次村委会选举中,X村共花费2.93万元。

其中1.87万元用于临时选举投票场地的搭建,1.06万元用于选民误工费的补偿。

在本次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X村共进行了两轮村民投票。

第一轮选举投票共发出选举票1096张,其中有效票为1020张,弃权票为36张,无效票为40张。

第一轮的选举结果是:

副村主任职位和村委职位各有一人的得票数超过投票人数的一半,得票数分别为698票和710票;而在村主任职位上有两人的得票数分别为503票和506票,均未超过投票人的半数,所以针对这个职位要进行第二轮的投票。

在选举期间出现的竞选手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选举期间听说过金钱买票现象的选民占56%;62%的选民听说过请人吃饭拉票的现象;另一方面,听说过竞选人依靠家族关系或亲戚朋友关系进行拉票的占68%(表一)。

某位竞选人表示,在这一次的村委会选举中确实是存在用金钱买票、请吃饭、依靠亲戚朋友等竞选手段。

 

表一:

选举期间选民听说过的竞选手段表(N=50%)

竞选手段

听说过

金钱拉票

56

请人吃饭

62

依靠家族、亲戚关系

68

⑷选民、竞选人和选举组织人对选举竞选的看法

在调查过程中,某位选民表示:

“对于用金钱买票,大家都心里有数的。

而对于请吃饭拉票的,请人家吃一顿饭,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竞选人)请吃饭,我都不一定会去的;如果把选票投给他,我就会去;要不然,就不会去的”。

部分村民认为本次的村委会选举竞争程度比较激烈的原因是:

在今年有一条公路的修建要占用X村的耕地,所以X村的村民会得到一定土地征收补贴费用。

因此,某些竞选人抱着竞选成功后能够“捞到”很多“油水”的心态去参加竞选,通过自己的职位和利用自己的权力来进行贪污,获取非法的经济利益。

所以造成了本次选举的竞争程度比较激烈,特别是在村委会主任职位上。

某位竞选人表示,农村是一个熟人的社会,要想在这次选举中胜出就必须要靠你的网络关系,所以依靠家族、亲戚和朋友关系来进行拉票,这是必须的。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不稳定的票,即某些选民在所有竞选人的关系网络之外的,每个竞选人都会努力争取。

所以金钱买票一般是针对不稳定的票而实施的手段。

这位竞选人表示,出现请吃饭拉票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几乎每一届村委会选举都会出现的,这是竞选人向选民传达这样一种信息:

即希望选民支持他参加本次的竞选;同时这也是竞选人对其支持者表示感谢的一种方式。

通常这种请吃饭拉票的现象一般是针对稳定的票,即在竞选人网络关系内的选民。

这位竞选人还表示,通过计算有多少选民答应你的邀请,就可以知道你当选的可能性有多高了。

案例2:

梅州市Y村

Y村的基本情况

Y村位于梅州市某县城的南边,下辖六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104人,其中徐氏、丘氏、黄氏人口的比例为5:

3:

2;耕地面积为633.3亩,其中水田350亩,旱地283.3亩。

群众以养猪、养奶牛、养奶羊、特色水产养殖和务工为主要收入手段,人均年收入约为4100元。

上年度,本村的总收入为33.7万元,总支出为9.5万元。

选举的基本情况

Y村在这次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共花费了金钱约5万元,用于选民误工费和工作人员补贴等支出。

本次的村委会选举共设村主任和副主任各一名与村委员三名,共发出选票1648张,收回选票1603张,有效票为1603张。

当选人获得的票数情况如下:

村主任856票,村副主任651票,村委员分别为:

705票、566票和548票。

因为本村只进行了一次投票,所以竞选人依据得票数的多少而当选,并无考虑是否过投票人数的一半。

⑶在选举期间出现的竞选手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选民在选举期间听说过用金钱买票现象出现的占42%;听说过送人物品和请人吃饭来进行拉票的分别为34%和32%;另一方面,60%的选民听说过竞选人依靠家族关系或其他亲戚朋友关系进行拉票(表二)。

表二:

选举期间选民听说过的竞选手段表(N=50%)

竞选手段

听说过

金钱拉票

42

送人物品

34

请人吃饭

32

许诺条件

36

依靠家族、亲戚关系

60

⑷选民、竞选人和选举的组织者对本次选举及竞选手段的看法

在调查中,部分选民对本次村委会选举存在以下看法:

第一,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想去竞选;没能力的人拼命去拉票,用物质、金钱来换取选票;第二,在选举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相互斗争,相互攻击;第三,选举完成后,这种斗争还延续下去,导致产生两派或多派的斗争。

其中一位竞选人谈到:

现在有很多竞选人用钱、权作为竞选的手段,当然也不否认也有一部分的人是真正靠自己的能力的。

有的竞选者在选举中“花费”了1~2万元,而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图个名。

在本次选举中,最大的问题是宗族大、人际关系网较广的人当选的几率很大,而不管他们究竟是否具有当选的能力。

另一方面,某位选举工作人员表示:

竞选人利用金钱、物品、人际关系等来进行拉票,已经成为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本人曾听说,当选=25%业绩+25%能力+50%人际关系。

即竞选者可以通过买通别人或者运用家族势力、人际关系来提高获选的可能性。

有钱有势的人不管是否有能力,获选的可能性也是十分高的。

而某些有能力的竞选者,或许因为经济能力的不足而落选。

案例3.湛江市Z村

Z村的基本情况

Z村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水稻和甘蔗,上年度的总收入为7000元,总支出为6000~7000元。

Z村下辖四个村民小组,人口总数为6800人。

选举的基本情况

本次的村委会选举,Z村共花费3000~4000元,用于村民的误工补贴和其他费用的开支。

Z村在选举中,共选出村主任和村副主任各一人,村委员两人。

本次选举,共发出选票2893张,收回选票2712张,其中有效票数为2633张,弃权票数为79张。

当选人的得票数分别为:

村主任2620票,村副主任2620票,村委员分别为2625票和2484票。

四位当选人的得票数均超过了投票数的一半。

⑶在选举期间出现的竞选手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2%的选民在选举期间听说过金钱买票现象;听说过竞选者送人物品、请人吃饭进行拉票的选民分别占12%和26%;14%的选民表示听说过竞选人许诺某些条件拉票的现象;24%的选民听说过竞选人依靠家族关系或亲戚朋友进行拉票的现象(表三)。

表三:

选举期间选民听说过的竞选手段表(N=50%)

竞选手段

听说过

金钱拉票

22

送人物品

12

请人吃饭

26

许诺条件

14

依靠家族、亲戚关系

24

⑷选民、参选人和选举组织者对本次选举的看法

在调查中,某些选民表示:

“选举的过程太过形式主义,比较马虎,不是很认真,投票的结果往往不能代表群众的意愿”;“选举过程是上级提名,群众通过,搞形式主义选举”。

另一方面,某位竞选人表示:

本次的村委会选举基本上没有出现竞争的局面,几乎没有竞选人进行拉票。

因为在我们村当村委会干部,没有什么钱可挣。

案例4:

揭阳市J村

J村的基本情况

J村总人口为5628人,耕地面积约1500亩,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特色农产品有潮州焦柑、竹蔗。

近几年来,还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培植壮大花卉苗木、优稀水果、反季节蔬菜、现代化禽畜饲养等;现有中小型企业共5家。

J村上年度的总收入约34万元,总支出约32.6万元。

选举的基本情况

在本次的村委会选举中,J村共发出选票4632张,收回选票数为4339张,其中有效票为4262张。

当选人的得票数分别为:

村主任3665票,村副主任3621票,村委员分别为3689票、3435票、3127票和3368票,均超过投票数的一半。

⑶在选举期间出现的竞选手段

如表四所示,选民在选举期间听说过金钱买票现象的只占10%;12%的选民听说过送人物品拉票的现象;听说过请人吃饭拉票现象的选民占24%;选民听说过竞选人依靠家族或亲戚朋友关系进行拉票的只占12%。

表四:

选举期间选民听说过的竞选手段(N=50%)

竞选手段

听说过

金钱拉票

10

送人物品

12

请人吃饭

24

依靠家族、亲戚关系

12

⑷选民、竞选人和选举的组织者对这次选举及竞选的看法

某位选民表示:

可以理解竞选中出现拉票的问题,但希望竞选人用正规的、公开的方式来竞争,而不是通过金钱、物品、饭局等手段。

某位竞选人表示:

竞选在本村的情况还不是很激烈,本次竞选村委会主任的候选人只有三位,并且他们在村民中都是比较有威望的,所以几乎没有竞选人会为竞选花费大量金钱。

三、竞选情况比较分析

在选举过程中,无论该村的经济状况如何,只要选举的过程中存在竞选现象,各种竞选手段都会被使用。

通过表二、表三、表四和表五的对比分析表明,四个样本村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竞选手段,主要为:

金钱买票、送人物品、请人吃饭、依靠家族亲戚关系和许诺条件。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五条的相关规定,金钱买票、送人礼物和请人吃饭都是以金钱为基础而进行的竞选手段,属于贿选行为。

依靠家族亲戚关系进行拉票是以竞选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为基础的。

其不属于贿选,但是严重妨碍了农村选举公平公正地进行。

许诺条件是竞选人争取选民支持的一种口头许诺竞选手段,其并没有直接触及到金钱的因素。

许诺条件是属于一种感情的拉票行为,与国外的选举竞选手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据此,可以把四个样本村分成两类:

第一类,竞选程度比较激烈的村,包括X村和Y村;第二类,竞选程度不激烈的村,包括Z村和J村。

从图一可以看出,第二类村的当选干部的得票率明显高于第一类村的当选干部。

这是因为竞选活动的激烈程度影响了票源的分布。

在竞选比较激烈的村庄,由于各竞选人实力相当,所以造成了票源比较分散。

相反,在竞选程度不激烈的村庄,由于竞选人的缺乏,而使得票源不得不集中在仅有的几个竞选人手中。

 

 

图一:

当选干部得票率图

注:

由于Y、Z、J村的村委员职位都多于两个,故取其村委员得票率的平均值。

四、竞选的根本诱因分析

1.资源争夺诱发交换。

从图二可以看到,选民拥有选票,竞选者拥有金钱、人际网络等资源,因此在选举的过程中,竞选者与选民之间就会产生相互的吸引,并愿意向对方提供自己的资源,由此在选民与竞选者之间就产生了交换:

竞选者用金钱、人际网络等换取选民的选票。

但是选民的选票是一种固定的有限资源,当多个竞选者对这些选票进行争夺时,便会出现竞选;另外,村委会职位也是属于一种有限的资源,所以竞选者要通过竞争才能当选。

因此,选举中的竞选者是利用各种竞选手段争夺有限的选票资源去竞争有限的职位。

选民竞选者村委会职位

选票金钱、人际网络等金钱、名誉、权力等

 

表示交换不存在风险

表示交换存在风险

图二:

选举过程交换关系图

2.理性交换行为的驱使。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互动都是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满足。

竞选者作为一名理性人,其在竞选的过程中必然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尽可能地追求最大的利益。

竞选是一种社会的交换行为,在现实中表现为竞选者与选民之间物质或非物质的相互交换。

在竞选的过程中,竞选者投资的金钱、人际关系等资源能否为竞选者带来更多的金钱、名誉等回报,成为了竞选者决定是否参加竞选的关键因素。

而选民作为竞选中的另一方,其动机是利用手中的选票来换取最大的利益回报。

从图二中我们可以看到,选民利用选票换取的利益是没有什么风险的。

竞选者除了与选民之间的交换能够得到保障外,其与村委会职位之间的交换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

因为村委会职位是有限的,竞选者要拥有一定的票数才能当选。

所以,竞选者的理性预期收益可以由以下这条公式来表示:

竞选者理性预期收益=[(金钱、名誉、权力等)×风险系数]-(金钱、人际网络等)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村委会职位的吸引力不断地提升。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村委干部所能得到的“收益”有所提高,其名誉度也得到加强。

现假设竞选者所承担的风险系数不变,那么竞选人的预期收益就会得到提升。

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预期收入的增加会导致竞选的程度更加激烈。

例如,在X村,越来越多的竞选者想从村委会职位上获取巨大的“利益”,使得竞选程度越演越烈。

但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村庄,如Z村,由于村委干部基本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其竞选的程度也相对较低。

3.制度弹性提供操作空间。

村民自治制度体系中对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关规定存在着诸多漏洞,由此导致制度实施出现一定的弹性,为村委会成员从中谋取非法经济收入提供了操作空间。

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集体资源不断增加,这些制度的漏洞为竞选者竞选村委会干部的提供了一种无名的“动力”,而且集体资源越丰富,竞选者的“动力”越足,竞选的程度越发激烈。

六、竞选对民主选举结构形成的影响

1.金钱与“大姓”主导村委会换届选举

在上述的分析中,金钱买票、送人礼物和请人吃饭这三种竞选手段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实质上都是以金钱为基础的。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村的经济水平的增长,农民的思想也逐渐向市场化转变。

在选举的过程中利用手中的选票来换取短期的最大经济利益成为了选民的普遍思想,使这种以金钱为基础的竞选手段不断地发展蔓延,用于“购买”选票的金额数也越来越大。

贿选人的动机是对当选后丰厚的非法利益的追求,这种贿选预期利益越大,动机就越强烈,贿选的投入也就越高。

在竞选活动比较激烈、贿选成风的村庄,如X村,选民已经把这样的贿选行为视为一件平常的事来看待,甚至某些选民与竞选人还就买票的金额数进行讨价还价。

所以金钱买票等贿选行为的出现,使金钱成为村委会选举的主导因素之一,不仅仅是因为竞选人利益的“供给”,同时也因为选民利益的“需要”,是竞选人和选民共同作用的结果。

另一方面,“大姓”成为主导村委会选举的因素之一。

“大姓”不是单纯的指传统家族式的大姓,还包括由普通的亲戚裙带关系所构成的关系网络,是农村宗族势力与农村社会网络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竞选的过程中,竞选者从宗族势力和社会网络关系中得到了有利于竞选的人际关系资源,同时也得到了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

在Y村,选民有听说过依靠家族亲戚关系进行拉票的占60%;而在X村则高达68%。

村民之间复杂的血缘、业缘关系,在竞选的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大姓”成为了妨碍农村选举中的主导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价值观的改变和农村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使得金钱与“大姓”主导了如今农村的基层民主选举。

2.投资式的竞选行为在农村基层选举中迅速兴起

经过对四个样本村的调查与分析,发现竞选人的竞选动机与选举的激烈程度有极大关系。

某些竞选者把选举视为一种以经济收益和政治收益为主的投资行为。

其中经济利益的获取包含合法的经济利益和非法的经济利益。

在X村,某位选民表示,本次选举的竞争情况异常激烈,某竞选人的竞选费用甚至达到了10万多元。

为什么竞选人会花费巨额的资金,去竞选村委会干部呢?

日本学者南裕子和中国学者朱又红表示,在法人行动者内部,权力从资源所有者的手中转移到法人资源使用者手中,在村委会内部为全体村民共有的对公共资源(物质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处置权转移到村民委员会各个管理职位(包括书记职位)中去。

村委会对公共资源的全权支配,使得村委会的权力过大,村委会的村务公开混乱,是竞选人当选后能够获得非法经济利益的一个基础。

导致X村本次村委会选举如此激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X村在今年收到一笔几千万的土地征收补贴费,许多竞选人竞选的目的就是当选后利用手中的权力从这笔庞大的土地补偿费中捞“油水”。

另一方面,村委会干部一年获得的福利、补贴等,是竞选人进行竞选“投资”所能获得的合法经济利益。

从表五可以看出,X村村委会干部的补贴是四个样本村中最高的,分别为:

主任3.2万元、副主任3.05万元、委员2.89万元。

对于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Z村,其村委会干部的一年的补贴不到1万元。

由于没有很大的预期经济利益让村民进行竞选“投资”,所以Z村本次村委会选举的竞争程度较低。

某些金钱富有的竞选者,其竞选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经济的利益,而是为了谋取政治上的利益,获取一定的社会声望。

如在Y村,某位竞选人表示,他们(富人)来参加村委会干部的竞选,最重要的目的是图个名。

在农村的大环境中,竞选村委会干部是一种提高声望的有效办法。

所以某些富人把竞选村委会干部视为一种用经济的成本换取政治利益的“投资”行为。

投资式竞选的兴起是竞选者对于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追求。

在“投资”时使用的金钱衍化成各种各样的贿选行为,严重破坏了农村选举的民主性与公平性。

 

表五:

村委会成员一年的补贴表(万元)

X

Y

Z

J

村主任

3.2

0.546

0.6

1.08

村副主任

3.06

0.504

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