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215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届人教版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届人教版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届人教版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届人教版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试

(时间:

45分钟 满分: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马丁·路德说:

“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

”路德的观点(  )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

解析:

选D。

材料反映了路德反对教会传教的作用,D项符合此信息,故选D项。

A项从题中无法体现。

B项表述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

C项从题中无法体现。

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应排除。

2.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

A.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B.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束缚

C.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解析:

选A。

宗教改革强调“因信称义”,挑战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文主义,已经使人摆脱基督教宗教神学的束缚,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未涉及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冲击,故C项错误;人的觉醒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开始,故D项错误。

3.有学者认为“相对于路德的只把上帝等同于人的信仰,使人在获得思想的神圣性的同时而牺牲了人的行动自由的宗教思想,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让上帝直接呈现于世俗生活、日常生活和职业劳动中,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由此可见加尔文的思想主张(  )

A.与路德的主张有着本质不同

B.比路德的思想体系更为科学合理

C.限制了人们精神信仰的自由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解析:

选D。

加尔文与路德的主张是坚持基督教信仰,坚持因信称义,两者并无本质之别,故A项错误;无论是加尔文还是路德都是坚持宗教信仰,与科学相悖,故B项错误;路德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代表的是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所以并不是限制了人民信仰的自由,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加尔文的理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了辩护,故D项正确。

4.从1527年起,英王亨利八世以《圣经》中的弟娶兄嫂无后的故事为由,要求与王后离婚,结果遭到教皇拒绝批准。

愤怒的英王便开始对抗教廷,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国会立法脱离罗马教廷,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以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

教皇不懂爱,由一场离婚案引发的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路德教派提倡的因信称义影响巨大

B.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的传播

C.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教会的矛盾

D.世俗王权与神权的尖锐对立

解析:

选C。

材料讲述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故事,与路德的教义不一样,故A项错误;英国国教的确立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与罗马教皇之间的争夺,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C项正确;英国宗教改革后,神权依然存在,不过英国的教皇变成了国王,故D项错误。

5.“‘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解析:

选B。

材料并未涉及“异端的形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说明宗教改革一词,并不能反映该运动的根源、本质,故B项正确;材料论及宗教改革的本质,非引发改革的原因,故C项错误;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6.宗教改革中晚期,市民、农民不满已取得的成就,自发冲击天主教会。

马丁·路德撰文公开煽动诸侯贵族像打疯狗般地绞杀农民。

因此,路德被认为是“出卖市民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和“背叛农民革命的叛徒”。

据此可知(  )

A.路德主张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

B.宗教改革最终背弃了资产阶级

C.宗教改革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

D.路德改变了对世俗统治者态度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的路德宗教改革的局限性。

从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农民、市民以暴力手段推进改革,因此他主张温和的改革方式,故A正确。

路德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利益,故B、C错误。

路德把罗马教廷作为打击对象,无意从根本上触动世俗封建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还要争取他们的支持。

因此他对世俗统治者(诸侯贵族)的态度是一贯的,故D错误。

7.卢梭认为,分权是对人民主权法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利,制约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

由此看出卢梭思想中(  )

A.强调民主与法治原则  B.践行社会契约

C.主张直接民主D.反对分权学说

解析:

选D。

“法治原则”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根据史实我们不难知道卢梭是一位反对分权法治的启蒙思想家,故A项错误;“践行社会契约”表述虽然正确,但是材料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主张直接民主”,非但材料没有体现,也并不符合历史上卢梭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分权是对人民主权法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利,制约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不难看出这里卢梭是反对分权学说的,故D项正确。

8.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

私有制使不平等牢固起来,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产生国家机关,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出现专制暴政,然后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

对卢梭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出现私有制是历史的倒退

B.指出了历史是辩证发展过程

C.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

D.论证了人民革命权的合理性

解析:

选B。

根据“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无法证实私有制的出现是进步还是倒退,故A项错误;根据“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可看出历史从不平等走向平等的过程,是历史辩证的过程,故B项正确;历史发展的深层动力是生产力,故C项错误;材料中虽然谈到革命,但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不能确定是赋予人民革命的权力,故D项错误。

9.1792年,英国作家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了《对妇女权益的辩护》。

她指出,启蒙运动是建立在对于所有人的理性的理想之上的,如果女性也有理性,那她们也应该拥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

这表明18世纪(  )

A.英国启蒙运动走向新发展

B.欧洲妇女权益得到较大的提高

C.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

D.现代女权运动取得突破性发展

解析:

选A。

从题干来看,英国作家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基于启蒙运动是建立在所有人的理性之上,那么有理性的女性也应该拥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由此可见此时的启蒙运动已经由倡导理性发展到要求男女平等,说明英国启蒙运动走向新发展,故A项正确;题干中英国作家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是在对妇女权益进行辩护,表明此时妇女权利并未得到较大提高,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经济地位,但题干内容是要求提高妇女政治地位,因而C选项与题意不符,故错误;题干仅对妇女权利进行辩护,未体现女权运动的发展成果,故D项错误。

10.美国学者孟德卫认为:

“在18世纪的法国,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作为一种令人赞赏的哲学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

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成了启蒙思想家向欧洲宣传的极好典范。

”这表明(  )

A.中国制度符合启蒙思想家的设想

B.启蒙思想家吸收了儒学合理成分

C.中国已经成熟实施开明专制制度

D.启蒙思想和儒学有共同的价值观

解析:

选B。

据材料,启蒙思想家利用中国的儒学和“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来宣扬理性主义和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抓住材料“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故B项正确;“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是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宣传,当时中国仍是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D项说法本身错误,故D项错误。

11.弗兰克·萨克雷在他的《世界大历史》一书中说道:

“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据此可以判断,启蒙思想(  )

A.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解放B.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

C.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D.开启了理性主义之旅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启蒙思想的推动作用,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科学革命,故B项错误;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片面,对材料的概括不全面,故C项错误;开启了理性主义之旅片面,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D项错误。

12.孟德斯鸠曾指出,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有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产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

材料反映出孟德斯鸠(  )

A.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

C.违背了三权分立精神D.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

解析:

选B。

材料信息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种解释,并非反对,故A项错误;据材料“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有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产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可知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违背三权分立精神,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

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

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尚书·五子之歌》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梁惠王上》中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周易·乾》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语·为政》中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孟子·公孙丑上》中讲,“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摘编自宋乃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材料二 西方的文化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马丁·路德认为“信仰即可得救”;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精神的现实意义。

(1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是什么。

(8分)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原因。

(5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出民本,根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得出和谐,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得出自强,根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得出爱国,根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得出诚信,根据“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得出友善;第二小问,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方面来分析其现实意义。

(2)根据“人是万物的尺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崇尚自由,追求真理与个性;根据“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生活,强调人的解放;根据“信仰即可得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要求将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简约的生活,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根据“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倡导理性。

(3)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西方的地理环境、经济形态、政治制度等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

(1)精神:

“民本”“和谐”“自强”“爱国”“诚信”“友善”。

意义:

有助于整合社会思想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经济增长;影响我国的内政外交;是塑造公民现代人格的精神资源;引导现代生活价值观念;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2)侧重点:

古希腊时期——崇尚自由,追求真理与个性。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生活,强调人的解放。

宗教改革时期——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简约的生活,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启蒙运动时期——提倡理性(人的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3)原因:

从经济形态、政治制度、地理环境等角度分析。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欧,曾有过一场思想骚动,而在欧亚其他地区则没有。

这一根本的不同之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中国,儒教继续在社会中居支配地位。

它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已确认的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工具。

最终,导致了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的气氛,排除了思想继续发展的可能;这一点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中国尽管最初在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后来却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拟一个具体论题或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

(要求:

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解析:

据材料通过中西思想的对比可得出观点一:

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论述可以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入手。

据材料通过中西思想的对比可得出观点二:

思想保守束缚社会发展。

论述可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如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大力宣扬儒学,社会上出现复古尊孔逆流等展开。

(注意观点明确,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

评分标准:

观点明确给3分,观点模糊、表述不清晰给1~2分,观点错误给0分。

论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给4分,如果论述逻辑清楚、表达准确给2~3分。

结论部分若能总结中心思想或在总结的基础上升华给1~2分。

总分不超过12分。

示例

观点:

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论证:

西欧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日益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文主义兴起,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和教会的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也推动了世界其他地区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因此,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思想进步引领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