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粤湘三省六校学年高三联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详解和点睛11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886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粤湘三省六校学年高三联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详解和点睛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赣粤湘三省六校学年高三联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详解和点睛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赣粤湘三省六校学年高三联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详解和点睛1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赣粤湘三省六校学年高三联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详解和点睛1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赣粤湘三省六校学年高三联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详解和点睛1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赣粤湘三省六校学年高三联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详解和点睛11页.docx

《赣粤湘三省六校学年高三联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详解和点睛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粤湘三省六校学年高三联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详解和点睛11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赣粤湘三省六校学年高三联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详解和点睛11页.docx

赣粤湘三省六校学年高三联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详解和点睛11页

赣粤湘三省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三4月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文综地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佛山古酱园酱油作坊盛于清朝,其广式酱油采用纯手工酿造,将来自广西的优质大豆,经浸泡、蒸煮、培菌制曲后,置入露天酱缸中,经白天日晒、夜间凝露,自然发酵而成。

我国调味品龙头企业海天味业,就是在多家佛山古酱园合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厨房调味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佛山古酱园作坊时代,其原料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A.公路运输B.牲畜驮运C.水路运输D.铁路运输

2.最有利于酱料“日晒夜露”自然发酵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目前海天味业产品的多元化,主要得益于()

A.产业基础雄厚B.重视技术研发C.交通网络优化D.生产工艺传承

【答案】1.C2.C3.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佛山古酱园作坊时代,其原料运输来自于广西。

在我国南方地区,古代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北方地区古代主要的运输方式是陆运,B不对,C对。

当时技术水平低,铁路、公路还不多见,AD不对。

故答案选C。

2题详解】

“日晒夜露”要求白天气温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夜晚露水凝结。

广东在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难以形成“日晒夜露”条件;春季气温较低,且往往有多雨天气,难以形成“日晒夜露”条件;冬季气温过低,白天日晒条件不好;秋季由于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最有利于形成“日晒夜露”的条件;故排除ABD,答案选C。

【3题详解】

解答此题注意“目前”“多元化”等关键词,海天味业的多元化产品的生产是由于掌握了多种技术,故是由于重视技术大研发,B对。

调味品产业对产业基础要求不高,并且调味品多元化和产业基础关系不大,A不对。

调味品的多元化和交通网络优化关系不大,C不对。

现代调味品的生产多采用现代工艺,不是传承传统生产工艺,D不对。

故选B。

【点睛】第3题容易错选,在解答时特别注意审题“调味品”“目前”“多元化”等关键词,并注意结合工业生产的特点。

读我国各地“避冬锦囊”图,回答下列各题

4.阿里数据显示我国各类裤子成交量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降水B.气温C.光照D.风

5.华北地区的“避冬锦囊”中不仅有棉裤,还有“润肤乳,加湿器,防静电,搓澡巾”这些物件的主要原因是()

A.距冬季风源地近B.纬度较高C.距海洋近D.大气对流旺盛

6.此时,与赣州小亮的调侃诗“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中的“君”相伴而至最相符的是()

A.窗含西岭千秋雪B.东风无力百花残C.寒雨连江夜入吴D.梅子黄时日日晴

【答案】4.B5.A6.C

【解析】

【4题详解】

从图中显示不同种类裤子成交量看,北方的偏厚的裤子成交量多,南方反之,故可反映出不同区域温度的差异,降水、光照、风不是影响穿衣厚薄的主导因素,故ACD排除,答案选B。

【5题详解】

华北地区的“避冬锦囊”中有棉裤,还有“润肤乳,加湿器,防静电,搓澡巾”等,反映出其温度低、天气干燥、多风沙等特点。

华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寒冷干燥引起华北地区降温快、天气干燥、有时带来风沙天气等,A符合。

纬度较高主要导致温度低,其它特点不明显,B不对。

距海洋近则不会太干燥,C不符合题意。

大气对流旺盛会带来降水天气,不符合题意,D不对。

故选A。

【6题详解】

“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君指冷空气到来,降温天气。

窗含西岭千秋雪指在冬季降雪天气,气温低,与找秋裤不符合,A不对。

东风会带来较温暖的天气,B不对。

寒雨连江夜入吴指冷空气带来的降雨天气,因此与题意相符合,C对。

梅子黄时日日晴描写的是夏季,故与题意不符合,D不对。

故选C。

分年龄乡城人口转移率系指某年各年龄乡村向城市转移人口与该年龄年中人口数的比率。

下图为2000-2010年中国人口分年龄乡城转移率。

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7.读上图,下列关于2000-2010年中国人口分年龄乡城转移的表述,正确的是()

A.0~13岁人口主要向小城市转移B.14~45岁人口主要向大城市转移

C.乡村学龄儿童增加速度比城市快D.乡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比城市快

8.据我国2000-2010年人口分年龄乡城转移率判断,应在()

A.乡村增加幼教和小学的数量B.乡村适度发展养老公共服务

C.小城市增加高中和高校的数量D.大城市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答案】7.D8.B

【解析】

【7题详解】

图中显示中国人口分年龄乡城转移率,并没有体现所迁移城市的规模大小,AB不对。

图中显示,乡村中10-30岁人口迁出量较大,乡村学龄儿童的迁出率高于老年人,故乡村学龄儿童增加速度较慢,乡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比城市快,C错,D对。

故答案选D。

【8题详解】

图中显示中国人口分年龄乡城转移率,并没有体现所迁移城市的规模大小,故无法具体判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情况,CD不对。

图中显示乡村的学龄儿童迁移率高于老年人,故乡村最需要适度发展养老公共服务,A不对,B对。

故答案选B。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

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

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

下图示意褒斜古道线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甲地古道最可能经过的是()

A.山顶B.鞍部C.山脊D.陡崖

10.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A.溶蚀作用B.侵蚀作用C.风力作用D.风化作用

11.小明考察褒斜古道线路时,发现渭河谷地与汉中盆地的自然植被大相径庭,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9.B10.D11.A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示,甲地两侧河流流向不同,则甲附近为分水岭;甲地古道直接通过,无栈道,则甲地不是陡崖,D不对。

古道路穿越分水岭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地方,故最可能是鞍部,排除山顶、山脊,故AC不对,答案选B。

【10题详解】

“火焚水激”法是先用火烧石,待石头温度较高时突然用凉水淋浇,岩石经过热胀冷缩的变化,导致开裂。

这种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岩石遭受破坏,产生裂隙,形成松散物质的作用为风化作用,D对。

溶蚀作用指流水的化学反应对岩石的破坏;侵蚀作用往往指外力对岩石的破坏并离开原地;风力作用包括范围较广,即有侵蚀作用,也有堆积作用;ABC与“火焚水激”不相似,排除。

故答案选D。

【11题详解】

渭河谷地的植被主要是在温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汉中盆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其植被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热量的差异,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即纬度地带性规律,A对。

经度地带性规律指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变化为基础,B不对。

垂直地带性规律是由于海拔的差异造成的水热条件不同而产生的分异规律,C不对。

非地带性规律是指由于受非地带性因素,如陆地形状、地形、洋流、地质作用等影响形成的分布规律.,如绿洲等,不符合题意,D不对。

故选A。

【点睛】地带性分异规律指受水热等地带性因素影响,自然带呈带状的分布规律,如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指的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如陆地形状、地形、洋流、地质作用等)影响形成的分布规律,如绿洲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加速融化,北极航线的开发备受关注。

同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中俄陆河联运路线(下图所示)被提出,计划从中国大连出发,通过铁路运输及勒拿河水路运输到达北冰洋沿岸的季克西港。

俄罗斯远东地区有丰富的矿产及旅游资源,但开发程度较低。

(1)与冰上丝绸之路相比,说出中俄陆河联运路线的优势。

(2)分析开发中俄联运路线中铁路建设可能面临的不利条件。

(3)勒拿河下游通航期主要在7~9月,请说明原因。

(4)请针对中国/俄罗斯(选其一),说出该联运路线建设对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

(1)运输距离短;运输速度快;不受海洋气象灾害和冰山影响。

(2)全球气候变暖,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升高,冻土融化时间增加,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对铁路设施的影响加剧;西伯利亚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差;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3)(7-9月)夏季降水量较多,勒拿河径流量大,利于通航;纬度高,结冰期长,夏季气温高,河道不封冻,可通航

(4)中国:

有利于资源、能源进口;促进对俄罗斯相关产品出口;连通北极航道,新增中欧贸易通道(拓展市场);俄罗斯:

推动沿线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拓宽客源地,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以及交通线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交通也属于高考的重点,对于交通线路建设的区位因素、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要做好归纳整理,理解记忆,再结合材料,灵活分析作答。

【详解】

(1)读图,相比于冰上丝绸之路而言,中俄陆河联运路线运输距离大大缩短,且海运速度慢,而铁路运输速度更快,连续性更好,受海洋气象灾害和冰山的影响小。

(2)不利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说明。

中俄铁路建设所经路段纬度高,一年中气候严寒时间较长,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差。

同时,冻土发育,随着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大,对铁路建设中技术的要求增大(自然条件方面);该铁路沿线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足,建设过程中物质供应困难(社会经济方面)。

(3)该题需要注意勒拿河流域的纬度位置和题干的表明的通航时间。

首先,该时间段勒拿河流域降水量相对较多,勒拿河径流量大,航运能力较强,同时,勒拿河流域纬度位置高,河流全年结冰期长,该时间段该区域气温相对较高,河流未封冻,可以通航。

(4)①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俄罗斯远东地区有丰富的矿产”,通过该联运路线,有利于我国资源和能源的进口,同时我国也可以通过该联运路线对俄罗斯进行相关产品的出口。

另一方面,通过图示,该联运路线西端连接欧洲各港,新增了我国与欧洲的贸易通道,有利于拓展我国在欧洲的市场。

②对俄罗斯的影响,同样根据材料“俄罗斯远东地区有丰富的矿产了旅游资源,但开发程度较低”,因此,通过该联运线路,一方面有利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开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沿线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点睛】1、自然因素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总结如下: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早期地壳运动使南岭地区形成背斜构造,核心为花岗岩体,上覆岩层多为硬砂岩和石灰岩,其中硬砂岩后来多形成尖削的峰岭.狭义的南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5个山岭,它们均为花岗岩山体,其中骑田岭山势浑圆,南岭山区森林覆盖率高,竹林资源丰富,方圆百里无污染,是一处天然氧吧。

现在当地村民因地制宜、依托优势,成立产专业合作社,传授技术,统一标准发展特色生态竹酒产业。

竹酒,又名竹筒酒,竹酒用当地酿制的优质米酒作原料,采用高压无创技术将酒注入竹腔,与竹子共同生长3-4个月后取出,在竹腔中经过二次发酵的竹酒色泽金黄,口感香醇,竹酒也成为了岭南山区特色旅游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读下列骑田岭景观图和南岭部分区域图。

(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析骑田岭山势浑圆的形成过程。

(2)分析南岭山区发展竹酒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3)说明南岭山区竹酒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乡镇精准扶贫的借鉴意义。

【答案】

(1)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上覆岩层被侵蚀后,花岗岩体出露地表;花岗岩体表层由于风化剥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浑圆山势。

(2)岭南山区竹林资源丰富,制作竹酒材料充足;当地生态环境优良,并以优质米酒作原料,竹酒品质较高;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较高,利于酒在竹腔内的二次发酵;采用高压无创技术,提升竹酒成品率;邻近高速公路,产品运输便利;地处三省交界的红色革命文化旅游线上,距离消费市场较近,利于产品宣传和销售。

(任答4点)

(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依托科技)开发新产品,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经营多元化);推进初级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居民收入;依托旅游等当地优势产业,多提供一些就业机会;采用“互联网+”的模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开拓市场;成立专业合作社,促进产业推广与发展,提高产品品质。

(任答4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南岭地区为背景资料,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工业区位因素、乡村振兴等相关知识点,难度中等。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并能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骑田岭山势浑圆的形成过程是岩浆侵入岩层,然后经过地壳运动露出地表,并遭受外力侵蚀形成。

根据材料,“早期地壳运动使南岭地区形成背斜构造,核心为花岗岩体”推测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缝隙,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

然后地壳抬升,岩层上升,上覆在花岗岩表面的岩层被侵蚀后,花岗岩体出露地表;花岗岩体表层由于风化剥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浑圆山势。

(2)岭南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竹林资源丰富,制作竹酒材料充足;“方圆百里无污染,是一处天然氧吧”,说明当地生态环境优良;“竹酒用当地酿制的优质米酒作原料”,以优质米酒作原料,竹酒品质较高;在竹腔中经过二次发酵,而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较高,利于酒在竹腔内的二次发酵;“采用高压无创技术将酒注入竹腔”,采用高压无创技术,提升竹酒成品率;从图中看,该地邻近高速公路,产品运输便利;该地地处三省交界的红色革命文化旅游线上,距离消费市场较近,利于产品宣传和销售。

(3)南岭山区竹酒产业的发展经验主要通过材料解读获取相关信息。

竹酒为当地特色,当地村民因地制宜、依托优势发展竹酒产业,故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采用高压无创技术将酒注入竹腔”故得出要依托科技,开发新产品,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经营多元化)。

当地围绕“竹酒”发展竹酒产业,推进初级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居民收入。

当地依托竹酒发展旅游等,提供了就业机会。

“当地成立产专业合作社,传授技术”,成立专业合作社,促进产业推广与发展,提高产品品质。

还可以采用“互联网+”的模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从而开拓市场。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14.[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丹军马场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军马场(如下图),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高海拔地区,距张掖市区130km。

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近些年来,假日旅游发展迅速,但山丹军马场的假日旅游发展效果却不甚理想。

说明山丹军马场假日旅游发展效果不甚理想的原因。

【答案】位于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海拔高,全年适合旅游观赏的时间短;旅游资源单调,组合状况差;旅游相对项目单一,游客选择余地较少;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远;军马场面积宽广,进入此地用时长;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通达度差;距张掖市区远,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差。

(任答5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难度一般

解答时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解读,并根据题目进行解答。

【详解】山丹军马场假日旅游发展效果不甚理想要从旅游资源、交通、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旅游资源方面:

根据材料,“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高海拔地区”,得出该地位于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海拔高,全年适合旅游观赏的时间短;周围少有其他高等级旅游资源,故旅游资源单调,组合状况差,游客选择余地较少;“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军马场面积宽广,进入此地用时长。

交通方面:

该地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通达度差。

市场方面:

该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远。

旅游地接待能力方面:

“距张掖市区130km”,说明距张掖市区远,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差。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越来越多便利政策的出台,中国居民出境旅游也更加方便,但在国外随手带回纪念品尤其动植物或其制品应更为谨慎。

如买到的宝石制品可能是由玳瑁或珊瑚制成,带回的农副产品还可能给本地物种和生态环境带来各种隐患。

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海关都禁止未经检验检疫的动、植物及其制品入境。

试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答案】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防止买卖;防止危害动植物的病毒虫害入境,保护本地的动、植物物种资源;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和基因污染,保护本地物种多样性;保障生态系统平衡稳定;防止输入疾病源,保护人民健康。

【解析】

【分析】

该题以现代旅游发展中,海关禁止未经检验检疫的动、植物及其制品入境行为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意或无意造成的生物入侵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详解】由材料可知,大规模游客从国外随手带回纪念品尤其动植物或其制品,容易破坏当地珍稀动植物资源,同时,这些外来动植物资源本身或其携带

病毒虫害可能成为外来物种,破坏目的地的生物多样性,打破原有生态平衡,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海关的禁止行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可能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防止买卖;防止危害动植物的病毒虫害入境,保护本地的动、植物物种资源;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和基因污染,保护本地物种多样性;保障生态系统平衡稳定;防止输入疾病源,保护人民健康。

【点睛】掌握生物入侵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