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仲元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821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仲元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仲元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广东省仲元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仲元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仲元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广东省仲元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仲元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必修一模块试卷

2015年11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雾霭(ǎi)纤(xiān)细 云翳(yú)田埂(gēng)

B.袅娜(nà)骤(zhòu)然璀(cuī)璨蹒(mǎn)跚

C.驰骋(chěng)霎(chà)时作揖(jí)戏谑(xū)

D.脉(mài)络蹙(cù)眉 眷(juàn)恋磕(kē)碰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如今身处信息化时代,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有了在网上_______,尽情吐露心声的机会。

②中国侨联副主席康晓萍与悉尼华人文化艺术界座谈会上,代表们____________,对海外华人文化艺术的可持

续发展提出了各种建议和希望。

③我市召开大学生村官论坛暨2015年新任大学生村官分配对接会,会上,老村官们毫无保留,___________地给新村官们讲述自己的工作经验与体会。

A.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B.畅所欲言推心置腹各抒己见

C.各抒己见推心置腹畅所欲言D.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推心置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标志着亚投行筹建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展示了各

方对成立亚投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各方共谋发展的务实行动。

B.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洗礼,如今的阿勒泰已成为新疆旅游的最美名片之一,也成为最适宜人们居住的“金山宝地”。

C.尽管对北京控烟条例规定满腹牢骚,烟民们也只能顺从,这是我国整体文明意识提升的需要,也是一个公民文明素质的内在体现。

D.西方歌剧院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是政府大幅度减少对歌剧院的资助造成的,而且制作新歌剧成本高昂,几乎每一个歌剧院都在想方设法寻找出路。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

,。

,,。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④⑤③②①B.④①③②⑤C.③②①④⑤D.③①②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离骚》(节选)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前王

之踵(zhǒng)武及:

赶上

B.指九天以为正兮正:

作证

C.夫唯灵修之故也故:

缘故

D.余既不难夫离别兮难:

难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离骚》(节选)中,作者在诗歌开篇突出了他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其作用是表现出作者出身高贵,楚国是他的祖国,爱国是他的本分。

B.诗篇中,“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这几句显示了屈原明知犯颜直谏是要触怒君王的,但他为了国家抛弃了顾虑,表明了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节操。

C.《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现实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D.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5分)

(2)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5分)

8.对文中画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

A.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B.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C.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D.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谪仙怨

[唐]刘长卿

晴川①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②。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③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 ①晴川

晴朗的江面。

②携:

分离。

③长沙:

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表现自己与友人梁耿同遭贬谪的境遇。

9.词的首句“晴川落日初低”有何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整首词是如何表达作者内心的复杂感情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离骚》(节选)第二节中,劝诫君王要把握壮年,改变法度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如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人生几何?

_________,去日苦多”。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春节民俗艺术

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

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

在春节这个“全民欢动员”的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

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

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

比如人们会以谐音方式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

理想。

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挥。

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

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

的确是这样。

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

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

习俗观念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

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定的难度。

可谁又能阻止生活的流变,让年节艺术一成不变地恪守老套路呢?

其实,随生活潮流而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和改变,本来就是民间艺术的精神和发展状态。

面对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我们与其在怀旧中抱怨现实,不如在“俗而礼,礼而俗”的互动中建设与时俱进、魅力依旧的当代年节艺术,以至让大家真的想过年、过好年。

因为交通受阻,时下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的倡导。

这当然是想为政府排忧解难,也是为了避免同时出行所造成的种种麻烦。

不过,面对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面对民族文化记忆所产生的巨大精神感召,这种倡导显然是无力的,也不契合国情。

其实,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

今天,要想有力地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充分地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切实地解决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

安民于本土,就可使得乡村的老百姓都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更好

的延续,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春节才会越过越火,春

节的民俗艺术才会越来越繁荣。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2.下列关于“现在年味淡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春节不如以前热闹,真正的民间创作随节俗的淡化日益缺乏,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B.当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关联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都已经被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C.每当过年时,人们都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以及塑面花等,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的创作活动。

D.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活动缺乏真正的民间创作。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前“春节”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让一些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有了更多的审美期待。

B.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与民间艺术相比,前者不如后者,因为前者想要表达的情绪是不健康的,而后者则凸显乐观主义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

C.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是因为交

通受阻;但这种倡导其实是无力的,因为“春节”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几乎人人都想回家过年。

D.作者认为,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就有可能让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延续。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但“春节回家过年”在民族文化记忆中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这也是民族文化历史中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

B.在国人的审美意识中,民间艺术无疑是极具有表现力的,它不刻意模仿客观事物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具有强烈主观色彩。

C.人们普遍对“春节”有着期待的心理,这也体现在它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又可以具有审美欣赏的作用,还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D.若要充分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那就要解决作为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但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四、本大题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

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

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

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

为什么感恩呢?

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

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

”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

”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

“不!

”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

”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

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

“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

”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

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

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

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

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

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

”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三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

”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

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

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

”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

”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

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

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

”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

”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

“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

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

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

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

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

”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

”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嗯,”店员小心翼翼

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

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

“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

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

”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

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

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有删改)

15.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

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B.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

为招揽生意,她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

C.“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

文中类似的语言描写不止一处。

D.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感恩节特别奉献的荆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束的意义,但珊德拉始终将信将疑。

E.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

16.小说以“感恩节的荆棘花束”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17.小说在刻画店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18.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珊德拉

,有人认为是店员。

你同意哪一种看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19.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谚语有云: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然而,①_______,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

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②__________。

其实,只要愿意,③_______,你可以做慈善,

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20.近年来,“微公益”的流行使公益慈善更深入地走进了公众生活。

下图是微公益图标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6分)

 

六、作文60分。

钱钟书认为,人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

当今社会,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围城”无处不在。

有围城,就会有突围。

  你对“突围”有什么经历、体验或者看法?

请以“突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广东仲元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必修一模块试卷(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D(A.云翳(yì)田埂gěngB.袅娜(nuó)璀cuǐ璨蹒跚pán

C.霎(shà)时作揖yī戏谑xuè )

2.A(畅所欲言:

痛痛快快地把心里要说的话都说出来,亦即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没有约束地把心里话吐露出来。

各抒己见:

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推心置腹:

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

比喻真心待人。

3.B(A项搭配不当,“迈出”不与“行动”搭配;

C项语序不当,“这是……也是……”的具体内容应该调换;

D项结构混乱,“原因之一是……造成的”句式杂糅。

4.B(④句式对首句中“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进行具体阐释,①句中的“诸子作品”“也”是紧跟着④句,即可选定B)

二、本大题7小题,共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5.D难:

以……为难

6.C.是浪漫主义。

7.

(1)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5分)

译文:

生父观察我出生的气宇容度,始将美名赐予我。

为我取名叫正则,取表

字为灵均。

(大意1分,“锡”“锡余以嘉名”句式,“名”,“字”各1分)

(2)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5分)

译文:

那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大啊,已经遵循正道而找到治国的途径。

那夏桀、殷纣多么放肆妄行啊,只因贪走邪道而寸步难行。

(大意1分,“而”“以”“猖披”“捷径”各1分)

8.B.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9.答案:

首句写江上夕阳西沉的情景,点明时间已是傍晚(1分),意味着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1分),引出下文别离之后的各种情感(1分)。

10.答案:

①直抒胸臆,词中以“惆怅”直言离别的哀愁,以“恨”直言贬谪之苦。

②寓情于景,以“孤舟”“流水”“白云”等意象寄寓宦途漂泊的悲叹,以“明月”寄托思念的情怀,以“春草萋萋”寄寓贬谪的愁苦。

③用典,假借贾谊谪长沙的典故,表现自己与梁耿同遭贬谪、怀才不遇的痛苦。

(答对一点,包含手法和分析,可得2分,答对任两点可得满分)

诗歌鉴赏:

上片回忆,再现当时送别梁耿的情景。

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

这时只见野地平阔,春草蔓延,暮归的飞鸟在旷野上忽远忽近地飞旋,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下片写别后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被贬谪的遗恨。

“白云”“明月”两句写自己常望着云和月怀想梁耿,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

最后两句抒写自己与友人被贬谪的悲恨,“长沙谪去”,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表达了郁结于心头的怅恨,末句写想念远谪的友人,望着蔓延的春草,更觉惆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

(1)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2)对酒当歌譬如朝露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三、本大题3小题,共9分。

12.C(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现在年味淡了”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C项,“人们都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以及塑面花等”这是以前的过年方式。

所以选C。

13.B(解析:

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偷换概念。

“个人主义”不等于“极端个人主义”,另外,“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不如民间艺术”说法不正确。

所以选B。

14.D(解析:

无中生有。

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D.“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文无据,所以选D。

四、本大题4小题,共25分。

15.

(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A“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无中生有。

B招揽生意并非店员的主要目的,她是想要帮助别人

治好内心的伤口。

D“一直向珊德拉推荐”错;“始终将信将疑”不准确,结尾处珊德拉已经不再怀疑)

16.①它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串联起小说中四个人的生活经历,也见证了珊德拉由困惑、怨恨到落泪、感恩的心理变化过程;

②突出了小说对生命中的荆棘感恩这一主题,昭示了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③制造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点2分,大意即可)

17.①乐于助人(真诚善良)。

热情主动地帮助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不仅仅只是为了赚钱;②勇敢坚强。

面对人生中的不幸,不抱怨,不逃避,乐观面对生活;

③懂得感恩。

不仅为生活中的美好感恩,更为生活中的不幸而感恩;

④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