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常规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310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常规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内科护理常规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内科护理常规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内科护理常规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内科护理常规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常规doc.docx

《内科护理常规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常规doc.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护理常规doc.docx

内科护理常规doc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病人入院后由接诊护士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师,协助体检,新入院病人建立护理病历,并做好入院介绍。

2.环境:

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60%。

3.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病人,应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测量2次,连续三天。

体温超过37.5°C者每日测量3次,体温超过38.5°C应给予物理降温,每4小时测量次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每日1次。

5.根据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给予分级护理,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神志等变化及其他临床表现,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6.根据病情指导饮食,并向病人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和康复中的作用。

7.新入院病人遵医嘱次日晨留取血、尿、粪常规标本及送检。

8.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交接。

9.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确保各项治疗计划落实。

按病情及护理问题认真实施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10.根据内科各专科疾病特点备齐抢救药品和物品,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操作方法。

1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

12.每日记录粪便次数1次,大便次数增多者或便秘三天者给以处理;每周测体重1次(危重病人例外),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13.开展健康教育,针对病人及家属需求进行健康指导,如疾病防病、饮食及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1.按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

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胸痛者取患侧卧位,大咯血者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并给氧气吸入。

3.饮食护理:

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无刺激性的饮食。

每天饮水1500ML以上。

4.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观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质,呼吸困难的类型,胸闷气短的程度。

5.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病人有效咳嗽。

痰不易咳出时,应多饮水,并行雾化吸入;痰量较多者行体位引流排痰;痰多而咳嗽无力者需翻身拍背,必要时吸痰。

机械通气病人做好气道管理。

6.病人进行特殊检查时,如:

支气管镜、胸腔穿刺等,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观察的护理。

7.药物治疗护理:

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有无血压升高、脉速、肌肉震颤等,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8.鼓励病人多漱口,以增加食欲,防止感染。

9.高热、咯血病人,按发热、咯血护理常规执行。

10.心理护理:

安慰和鼓励病人,消除焦虑紧张情绪,放松身心,配合治疗。

11.健康指导:

积极宣传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指导病人戒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保暖和预防感冒。

二、慢性支气管炎

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

急性发作期有发热,喘息时应卧床休息,老年、幼儿、体弱的病员应延长休息时间。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预防并发症。

3.饮食护理:

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

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以上。

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

4.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5.咳嗽、咳痰的护理: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鼓励和指导病人每2—4小时定时进行有效咳嗽。

2)胸部叩击:

叩击同时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

叩击时间15—20min为宜,每日2—3次,餐前进行。

叩击时应询问病人的感受,观察面色、呼吸、咳嗽、排痰情况,检查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3)体位引流:

按病灶部位,取适当体位,使病变部位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以有效咳嗽或胸部叩击将分泌物排出体外。

引流多在早餐前1h、晚餐前及睡前进行,每次10—15min,引流期间防止头晕或意外危险,观察咳嗽和痰液引流情况,注意神志、呼吸及有无紫绀。

4)吸入疗法:

包括湿化疗法和雾化吸入疗法。

在湿化疗法时,应密切观察病情,经常协助病人翻身、排背、必要时吸痰,以防止呼吸道急性阻塞。

6.根据医嘱正确收集痰标本。

7.药物治疗护理:

观察抗生素和止咳、祛痰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8.心理护理:

急性发作期,应关心体贴病人,了解情绪变化原因,给予耐心疏导,讲解有关防治知识,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9.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正确咳嗽及有效排痰,劝其戒烟,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机体耐寒力,根据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冬季晨起外出注意保暖或使用口罩,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员接触。

三、肺炎

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

急性期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氧,注意保暖。

胸痛时取患侧卧位,以减轻疼痛,呼吸困难取半卧位,给氧气吸入。

3.饮食护理: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1-2L/d。

以利于毒素的排出。

4.病情观察:

(1)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如体温骤降、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抗休克抢救。

(2)观察咳嗽、咳痰情况,注意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

5.药物治疗护理:

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应用抗生素前应遵医嘱迅速留取痰、血液及其他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6.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

7.指导并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凡年老体弱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如翻身、拍背、雾化吸入,鼓励多饮水。

鼓励病人经常漱口,有口唇疱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软膏,防止继发感染。

8.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烦躁、焦虑、恐惧的情绪。

9.健康指导: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异物对呼吸道的刺激,鼓励病人戒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四、慢性阻塞型肺疾病

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

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抬高床头,取半卧位或坐位。

3.病室每日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4.饮食护理: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产气食物,少量多餐,多饮水。

5.病情观察:

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程度,一经发现胸痛或意识障碍,应及时通知医生,观察体温、呼吸、心率、紫绀及肺部体征,监测血气分析。

观察痰的颜色、性状、气味等。

6.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协助翻身、拍背,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7.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每天持续15h以上的氧疗。

8.心理护理:

给予病人更多心理关怀及帮助,分散注意力,减少孤独感,缓解焦虑、紧张的精神状态。

9.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有效地咳嗽,呼吸功能锻炼,学会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

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

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

心肺功能代偿期,无明显二氧化碳潴留者嘱其卧床休息;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

3.饮食护理: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钠易消化饮食。

4.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呼吸衰竭程度及血压、脉搏、尿量和神志。

如有明显头痛、烦躁、恶心、呕吐、谵妄、性格改变或出现意识障碍,一般提示有发生肺性脑病或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的可能,应立即告知医生处理。

5.低流量(1-2L/分)、低浓度(25%~30%)持续给氧,并观察用氧效果。

6.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帮助病人正确排痰。

7.药物治疗护理:

静脉应用呼吸兴奋药时,不应用量过大或给药过快,以免出现呼吸过快、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出汗、呕吐、肌肉震颤等副作用;慎用镇静剂、强心药、碱性药物和利尿药;长期应用抗生素的病人,注意观察有无真菌感染。

8.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9.注意口腔卫生,观察全身水肿情况,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10.健康指导:

指导呼吸功能锻炼及长期氧疗,避免受凉,劝其戒烟。

六、支气管哮喘

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

卧床休息,哮喘发作时取强迫体位,并给予支撑物,使之舒适省力。

3.饮食护理:

发作过程中,不宜进食,缓解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禁食与病人发病有关的食物,

如鱼、虾、蟹等。

4.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发作先兆,特别夜间要加强巡视病房,如出现鼻咽痒、喷嚏、流涕、眼痒等粘膜

过敏症状,或胸部闷胀感,立即告知医生,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深浅及节律变化。

5.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6.保存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痰液、痰栓,必要时做好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准备,配合抢救。

7.用药护理:

应用拟肾上腺素药物时,注意有无心悸、兴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冠心病和高血压

病患者忌用此类药物。

应用氨茶碱类药物时,应控制浓度和滴速,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时可引起水钠潴留、血钾降低、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停药反跳等,须加强观察。

禁用吗啡和大剂量的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8.心理护理:

哮喘发作时病人烦躁不安,应安慰病人,及时解释和疏导,以缓解紧张情绪。

9.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喷雾剂;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受凉;掌握发病规律,避

免接触过敏源,如某种花粉、粉尘、动物皮毛、鱼虾、药物、油漆等;避免精神刺激;并劝其戒烟。

七、支气管扩张

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

大咯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侧卧位。

3.饮食护理: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忌刺激性食物。

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稀释痰液,利于排痰。

大咯血时应禁食。

4.病情观察:

观察并记录痰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

留取全日痰,观察分层并留取标本送检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5.加强痰液的引流,减轻感染,给予药物祛痰和体位引流。

6.大咯血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备好抢救物品,配合做好抢救工作。

7.如需做纤维支气管镜等特殊检查时,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8.注意口腔卫生,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真菌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9.药物治疗护理:

注意观察止血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特殊药物,如垂体后叶素的应用。

10.心理护理:

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情绪,使其安静休息,指导病人轻轻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咳出。

11.健康指导:

教会病人体位引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劝其戒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八、自发性气胸

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常规。

2.休息与体位:

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用力、屏气、咳嗽等增加胸腔内压的活动。

血压平稳者取半坐位,

有利于呼吸、咳嗽排痰及胸腔引流。

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每2小时翻身1次,注意防止引流管脱落。

3.饮食护理:

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4.病情观察:

观察胸闷、胸痛等,如病人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发绀明显、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搏

细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协助抢救。

5.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保证病人SaO2>90%。

6.协助医生行胸腔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准备和配合工作,做好术前观察与护理。

7.心理护理:

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情绪,安静休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咳药和镇静药。

8.健康指导:

避免剧烈运动,稳定情绪,保持大便通畅,劝其戒烟。

九、呼吸衰竭

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

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呼吸衰竭尚能代偿者,可适当下床活动。

3.饮食护理:

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对昏迷或吞咽障碍的病人,应予以鼻饲。

对胃肠功能差的病人,可给予静脉营养。

4.病情观察: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胸廓活动及两肺呼吸音情况;观察病人神志、发绀、呼吸困难程度。

如呼吸快而浅为缺氧表现;呼吸深而长为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浅而慢为代谢性碱中毒;呼吸节律不规则为颅内压增高,脑水肿可能。

如发现病人血压下降、呕吐咖啡渣样液体,并有DIC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5.Ⅰ型呼吸衰竭根据缺氧程度,可给予低浓度到高浓度(1~5升/分钟)。

Ⅱ型呼吸衰竭应给予低流量(1~2升/分钟)、低浓度(25%~30%)持续吸氧。

给氧时应观察效果。

若呼吸困难未缓解,应及时通知医师,并准备呼吸兴奋剂及辅助呼吸器。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鼓励病人咳嗽,定时翻身拍背;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必要时给予吸痰或气管切开。

7.使用呼吸机病人做好机械通气护理

(1)密切观察呼吸器与病人面罩或人工气道连接接口是否合适紧密,以防脱落。

(2)观察病人的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协调、同步。

(3)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控制和记录呼吸器的频率、潮气量、吸呼时间比和加压的压力。

如心功能改善,心率、血压平稳,四肢暖,皮肤红润,无汗,说明呼吸器使用得当。

(4)严格掌握吸氧浓度,并注意呼吸道的湿化。

(5)呼吸机的导管每日清洁消毒一次。

(6)定期动脉血气分析,以调节通气量和吸氧浓度。

8.药物治疗护理: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合理应用呼吸兴奋剂,如给药过多、过快,可出现呼吸过快、面色潮红、出汗、呕吐、烦躁不安,肌肉震颤和呼吸中枢强烈兴奋后转入抑制,应减药或停药。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病人,注意二重感染的可能。

禁用吗啡,慎用镇静剂,以免引起呼吸抑制。

9.加强皮肤等基础护理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10.心理护理:

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情绪,提供心理支持。

11.健康宣教:

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运动。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坚持呼吸锻炼,改善肺功能。

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有无发绀和意识状态的改变。

(2)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2、体位:

立即协助病人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有利于正常呼吸。

3、氧疗:

迅速纠正缺氧时抢救ARDS最重要的措施。

一般需高浓度(>50%)给氧,使PaO2>6OmmHg或SaO2>90%。

但通常的鼻塞或面罩吸氧难以纠正缺氧状态,必须及早应用机械通气。

4、机械通气:

目前ARDS机械通气的指征尚无统一标准,多数学者认为一旦诊断为ARDS,特别是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应尽早进行机械通气:

①FiO2>50%时,PaO2<6OmmHg;②虽然PaO2>6OmmHg,但在氧疗过程中PaO2呈进行性下降,且对增加FiO2反应不佳;③虽然PaO2>6OmmHg,但PaCO2>50mmhg或PH<7.30。

机械通气能减少呼吸做功,使呼吸窘迫改善。

应用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或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使病人吸气与呼气均保持在大气压以上,增加呼气末肺容量,避免呼气末肺泡及小气道闭陷,减轻肺泡水肿的形成或进一步恶化,从而改善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例,减少肺内分流,达到改善氧合功能和肺顺应性的目的。

使用PEEP应保证有足够血容量。

5、每4~6小时进行一次血气分析,指导氧疗和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的调节,以及纠正酸碱度和电解质失衡。

脱机前再行血气分析1次。

6、药物治疗护理

(1)维持体液平衡:

①每日液体入量应限制在1500~2000ml;②适当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加速水肿液排出,或一旦出现血容量过度负荷,应改善心肺功能;③ARDS因早期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胶体可渗至肺间质,所以在早期不宜输胶体液。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可用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

其作用是:

①阻止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粘附及微血栓形成;②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③稳定溶酶体膜;④提高组织抗氧能力;⑤缓解支气管痉挛及抑制后期的纤维化。

(3)补充营养:

ARDS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多,一般成年人供给热量为20~40kcal/(kg·天)。

其中蛋白质每日应≥1~3g/kg;脂肪在摄入的营养中应占20%~30%,以免脂肪不足,加重蛋白质分解;其余则为葡萄糖。

可通过鼻饲或全胃肠外营养予以补充。

7、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床单元的清洁、整齐,勤翻身,可在床上活动四肢。

8、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紧张情绪。

绝对卧床休息,绝对禁烟、禁酒,教会病人缩唇式呼吸、体位引流及有效的咳嗽、咳痰。

十一、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护理

1.术前护理: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检查目的和配合的方法,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取得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人术前6小时禁食水,以防误吸。

病人若有活动性义齿应事先取出。

2.术前用药:

评估病人对消毒剂、局麻药或术前用药是否过敏,防止发生过敏反应。

术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阿托品0.5mg肌注,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地西泮10mg肌注,具有镇静作用。

3.物品准备:

备好吸引器和复苏设备,以防术中出现喉痉挛和呼吸窘迫,或因麻醉药物的作用抑制病人的咳嗽和呕吐反射,使分泌物不易咳出。

4.操作过程:

操作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予以处理。

根据需要配合医生做好吸引、灌洗、活检、治疗等相关操作。

5.术后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观察分泌物的颜色和特征。

向病人说明术后数小时内,特别是活检后会有少量咯血和痰中带血,不必担心,对咯血者应通知医生,并注意窒息的发生。

6.术后2h内禁食禁水以避免误吸,麻醉消失、咳嗽和呕吐反射恢复后可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进食前试验小口喝水,无呛咳再进食。

7.减少咽喉部刺激,术后数小时内避免吸烟、谈话和咳嗽,使声带得以休息,以免声音嘶哑和咽喉部疼痛。

第三节、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体位:

心功能一级者适当休息,避免过重体力活动;心功能二级病人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应注

意休息;心功能三级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四级者体力活动完全丧失,应绝对卧床休息,因病情不能平卧者给予半卧位,避免用力和不良刺激。

3.饮食护理:

低脂清淡饮食、禁烟酒。

有心力衰竭者限制钠盐及入水量;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及水

果,保持大便通畅。

切勿用力排便,以防意外,凡三天未解大便者,给以缓泻剂或开塞露等。

4.病情观察:

1)测量脉搏、心率、心律,一般测1分钟,如脉搏不规则,应连续测2分钟,有脉搏短绌时,需2人同时测心率与脉搏,并做好记录。

注意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尿量、体重、咳痰量及性质的变化。

2)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并取半卧位。

肺水肿病人可吸入经50%酒精湿化的氧气。

3)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发绀、脉搏骤变、剧烈胸痛、腹痛、晕厥或意识障碍等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5.药物治疗护理:

用洋地黄类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给药时间及药物剂量,静脉注射时间不应小于10分钟,。

每次给药前及给药后30分钟应监测心率。

如心律突然变化、变慢或不规则时,应考虑洋地黄药物中毒。

脉搏<60次/分,可先停药并通知医师,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晕、视物不清、黄视、耳鸣、心律不齐等中毒表现。

注射利尿剂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

6.皮肤护理:

长期卧床及全身水肿的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7.备好急救器械和药物,如心电图机、除颤仪、氧气、吸痰器、强心剂、镇静剂、抗凝剂、升压药及抗心律失常等。

仪器要放在规定位置,药品要齐全,并经常检查,保持足量。

8.掌握心肺复苏术和一般心电图知识,熟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处理原则。

9.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病人,及时询问病人需要,适时进行心理护理,缓解病人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

10.健康宣教:

做好出院前宣教工作。

嘱病人避免受累、情绪激动、风寒潮湿等。

预防感冒,忌饱餐和食用刺激性食物,以防诱发心衰。

并嘱定期来医院复查。

二、心力衰竭

1.按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

轻度心力衰竭时可适当卧床休息,心衰较重时要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有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也可使用床上桌。

多做被动运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饮食护理:

遵医嘱给予少盐(3~5g/天),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忌饱餐。

4.氧疗:

一般2~4L/分钟的鼻导管吸氧。

急性心衰发作时,立即给高流量氧气吸入(6~8L/分钟),湿化瓶内加入50%酒精。

5.病情观察:

观察早期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加重临床表现,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加重应通知医生处理。

如出现休克、阿斯综合征、动脉栓塞、肺性脑病、严重心律紊乱时,应及时配合医师抢救。

6.药物治疗护理:

(1)输液速度不超过40滴/分钟,血管扩张药物一般为8~12滴/分,不超过20滴/分。

(2)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准确,经稀释后缓慢注射(10~15分钟),使用前测脉搏或心率,若心率或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异常,或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3)应用扩血管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及有无头痛;应用硝普钠时,应现配现用并注意避光;应用ACEI类药物时,应注意肾功能改变。

(4)应用利尿剂时应观察用药效果,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注意电解质平衡,以防止低钾低氯,必要时及时补充。

7.皮肤护理:

有水肿时,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8.保持大便通畅,嘱病人大便时,切勿用力过猛。

必要时应用小剂量润肠剂,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9.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合理调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和充足睡眠;注意保暖以防发生呼吸道感染;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增减或中断药物治疗,坚持定期门诊随访。

三、心律失常

1.按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

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应卧床休息,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左侧卧位加重病人不适感。

3.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

4.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恐惧心理,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吸氧。

5.病情观察:

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

发现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5次以上)、多源性、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应通知医生。

做好紧急电除颤或临时起搏器置入术的准备。

6.药物治疗护理

(1)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是速度宜慢(腺苷除外)一般5-15分钟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

(2)利多卡因是治疗快速室性异位心律的首选药物,但需注意剂量和给药的速度。

静脉注射1~2mg/kg,但一次量不得超过300mg,否则,因短时间内用量过多,很可能出现神经系统毒性症状。

如嗜睡、抽搐、感觉异常及心脏传导阻滞等。

(3)奎尼丁及普鲁卡因酰胺有心肌抑制、血管扩张的副作用,会导致血压下降。

使用前后应观察血压、心率,若血压值低于90/60mmhg或心率低于60次/分钟,应停药并与医师联系,以防发生晕厥或阿斯综合征。

(4)心得安、异搏停均有抑制心肌收缩力作用。

可导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需要观察血压与心率变化。

静脉注射时,必须用葡萄糖稀释,在心电图监护下缓慢推注。

(5)乙胺碘呋酮对窦房结及房室结有抑制作用,可导致心动过缓,大剂量可致房室传导阻滞,少数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

应严密观察心率,并定期查心电图。

(6)口服的抗心律失常药大部分有胃肠道的反应,须在饭后服用,或同时用辅助药物,避免发生恶心、呕吐反应。

7.对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可采用反射性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如:

屏气后用力呼吸;刺激咽喉部引吐;压迫眼球和颈动脉窦等机械方法。

压迫眼球和颈动脉时,不要同时压迫两侧,时间不超过10~30秒,并观察心率和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