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附答案50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170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附答案5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附答案5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附答案5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附答案5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附答案5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附答案501.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附答案5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附答案50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附答案501.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附答案50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附答案)50

(1)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末回家,中学生青珊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在低头玩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

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

“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

”父亲也感叹道:

“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内容。

(2)假如你是青珊的朋友,你该如何对她进行委婉劝说。

【答案】

(1)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

(2)略

【解析】【分析】

(1)可分析“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等句,即可得出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的结论。

(2)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不能偏离“过度玩手机伤害身心”这一劝说主题。

故答案为:

⑴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

⑵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及概括能力。

答题时要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2.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年级

(1)班决定开展以“会诗词·咏经典·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会诗词】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

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甲)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乙)远远游蜂不记家,

数行新柳自啼鸦,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

燕归无语傍人斜,

晚风吹落小瓶花。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

________;乙:

________

(2)【咏经典】《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

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的同学根据上面的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

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

________

(3)【信中国】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了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段往事:

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

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

(不少于两点)

【答案】

(1)C;B

(2)咏诗词弘扬传统

(3)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②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解析】【分析】

(1)题目中给出的四个词牌,课本中都出现过,作答时,可根据课文中相应词的内容与格式来判断题目给出的两首词是什么词牌。

第一首应是如梦令,第二首应是浣溪纱。

(2)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

分析上联可知,上联由“变形式”和“演绎经典”两个词语组成,这两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根据对联的要求,拟出合适的下联即可,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拟写的对联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要求即可。

(3)此题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结合现实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都是精髓,我们当然要传承它,我们不仅要让我们的后代传承中国文化,还要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

⑴C、B;

⑵咏诗词弘扬传统;

⑶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②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有关“词”的常识的积累能力。

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⑶本题考查针对某个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学习完《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同学们对邹忌的进谏策略和齐威王的纳谏魄力十分佩服。

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

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

下联:

________

(2)邹忌采用了委婉劝说的方式令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受此启发,绿茵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广开言路。

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李校长后,你将会怎样说?

(不超过40个字)

【答案】

(1)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2)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对联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革除弊端,有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

因此对联为:

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2)本题考查探究和建议。

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结合齐威王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的事例,提出建议:

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故答案为:

(1)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2)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点评】

(1)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这是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

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2)本题考查探究和见解表述。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智慧的海洋。

读书可以形成翩然之风度,卓尔之气质。

前进中学学生会拟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漫校园”的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并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

关于读书,鲁迅认为,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否则真成了“自己脑里给作者跑马”,并且“踏得一塌糊涂”了。

钱穆认为,读书要“活”,懂得一书中所蕴含的一种活的精神;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

材料二:

读、重读、反复读那些可以把自己钉牢的书,有助于理解事物,在大脑中形成有自己意义的框架;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与历史,及其背后的细节、逻辑。

至于哪些书能把自己“钉牢”,值得自己一读再读反复读,除了流传的经典之外,恐怕还需要自己在茫茫书海中摸爬滚打一番,细细体悟,才能找到真爱。

材料三:

在“传统文化热”走向公众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避免庸俗化的,唯利是图的扭曲传统;需要坚持对传统的现代理解和当代转化。

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活与现代价值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生活。

(1)请从以上三则观点中,任选两则加以概括。

(每则不超过15字)

(2)根据下面的记者提问作答,要求:

语言简明,表达得体。

(不超过100字)

记者:

同学,你好!

据说你们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漫校园”实践活动,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

你最喜欢哪本经典著作或哪首经典诗词?

请说出理由。

(3)你因为身体不适不能参加此次实践活动,请你写一张请假条,向班主任张老师请假一天。

【答案】

(1)材料一:

多读书,读“活”书,读全书。

材料二:

读那些能把自己“钉牢”的书。

材料三:

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

(2)记者阿姨(叔叔),您好!

我喜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这首词抒发了苏轼豪放潇洒的生活态度,寄情于壮美河山,穷且益坚的品质徜徉在字里行间。

读它,我能够树立信心,开阔胸襟,涵养乐观的心态。

(3)请假条

张老师:

我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参加此次“传统文化漫校园”的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特向您请假一天,望批准。

学生:

×××

2018年9月12日

【解析】【分析】

(1)重点考查理解语言文字把握关键点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准确有序的语言再表达。

材料一:

鲁迅强调多读书,不能读死书,钱穆强调读“活”书,读全书。

材料二根据第一句归纳为:

读那些能把自己“钉牢”的书。

材料三根据最后一句:

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

(2)注意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

选择最喜欢的经典著作或经典诗词,从作品的主旨、艺术特点、影响、感情、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说出理由。

(3)请假条格式内容:

标题、.称渭、请假原因、请假起止时间、祝颂语、请假人签名、请假时间。

要点:

身体不适、无法参加此次“传统文化漫校园”的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请假一天。

故答案为:

(1)材料一:

多读书,读“活”书,读全书。

材料二:

读那些能把自己“钉牢”的书。

材料三:

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

(2)记者阿姨(叔叔),您好!

我喜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这首词抒发了苏轼豪放潇洒的生活态度,寄情于壮美河山,穷且益坚的品质徜徉在字里行间。

读它,我能够树立信心,开阔胸襟,涵养乐观的心态。

(3)                                                        请假条

张老师:

      我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参加此次“传统文化漫校园”的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特向您请假一天,望批准。

学生:

×××

2018年9月12日

【点评】

(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提取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信息提取实际上考察的就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再表达能力。

看学生能否抓住文字中的关键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本题考查辨析语言是否得体。

答题时应注意,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请假条的理解与掌握。

写请假条时,第一行居中写“请假条”三字。

第二行顶格写称呼,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

正文完成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

然后右对齐写姓名与日期。

在正文部分要注意写清请假的原因和时间。

5.根据所提供的情景,按要求表达。

(1)学校通知:

“明天学校开趣味运动会,各班穿夏季校服,带伞、水,禁止带小食品。

”请你以体委的身份,向全班转达这一通知。

(2)在班会上,作为体委,你将怎样动员同学积极参加趣味运动会?

请写在下面。

【答案】

(1)同学们,学校通知我们明天开趣味运动会,希望大家统一穿夏季校服,可以带伞和水,但是不要带小食品。

(2)同学们,大家盼望已久的趣味运动会就要来了!

这是一个展示班级凝聚力和个人才华的大好机会。

希望大家积极参加,为班级的荣誉而战,为自己的闪光青春而战!

【解析】【分析】

(1)注意不是写通知,是转述通知。

所以要注意称呼的适当,人称的改换,同时要保证句子原意完整。

通知中的个别用词可以修改。

(2)篇幅要简短,不可长篇大论;语言要充满激情。

富有鼓动性。

发言要对后面的活动主体应该有“点亮”、“激发”的作用,能让参与者激情高涨。

所以可适当用一些修辞来烘托气氛。

内容一定要符合“动员同学积极参加趣味运动会”这一活动的主题。

故答案为:

⑴同学们,学校通知我们明天开趣味运动会,希望大家统一穿夏季校服,可以带伞和水,但是不要带小食品。

⑵同学们,大家盼望已久的趣味运动会就要来了!

这是一个展示班级凝聚力和个人才华的大好机会。

希望大家积极参加,为班级的荣誉而战,为自己的闪光青春而战!

【点评】⑴本题考查转述话语时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答题时应注意,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会用合适的称呼。

⑵本题考查在特定场合语言表达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

另外说话时语言还要有鼓动性,有激情。

6.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

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

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

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

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

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

栏目一:

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

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

(要求: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1)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2)示例一:

栏目二:

读人·风流人物

设计意图:

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

示例二:

栏目二:

读情·有情时光

设计意图:

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3)亲,来这里坐坐吧!

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

何乐而不为?

【解析】【分析】⑴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三个材料可概括一个主要意思,然后用通顺的词语连接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

如第一个,陪伴了一个人的成长;第二个,说得是新华书店对于当下中学生的作用;第三个讲的是,新华书店在当下社会中的时代作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⑶此题解答,内容以鼓励为主,按要求运用合适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等。

故答案为:

⑴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⑵示例一:

栏目二:

读人·风流人物

设计意图:

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

示例二:

栏目二:

读情·有情时光

设计意图:

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⑶亲,来这里坐坐吧!

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

何乐而不为?

【点评】⑴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内容概括。

答题时应注意,通读材料,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材料1:

陪伴儿童成长;材料2:

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材料3:

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围绕主题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从三个方面设计活动:

一是围绕活动的目的和主题设计,二是设计的活动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三是设计活动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

比如:

栏目:

读人·风流人物;设计意图:

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

栏目二:

读史·名人事迹;设计意图:

引导读者阅读历史故事,明白时代的演变。

⑶本题考查辨析语言是否得体。

答题时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看场合,根据说话的场合决定说什么样的话;第二看对象,注意对象,尤其要注意谦辞、敬辞的使用是否恰当。

第三看感情,注意所使用的褒贬词语是否得当。

紧扣“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的主题,比如:

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与书同行,汲取知识,增长才干。

7.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唤就是妈妈。

”是呀,母亲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母爱如阳光,让我们的世界备增温暖。

班级为此开展了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在开展此次活动前,班上做了一次调查,仔细阅读表格,谈谈你的发现。

问题

愿意陪妈妈一起逛街

一天见不到妈妈会想她

妈妈累的时候会为她揉揉肩、捏捏腿

妈妈批评时会顶嘴

当妈妈没准备你需要的东西时会发脾气

小学

28

24

25

3

5

初中

12

10

8

20

21

(1)从变化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为了赞美深深的母爱,有同学拟了一副对联。

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

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

下联:

________

(3)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篇反映母爱的散文,并编辑成书。

请你给本书拟定一个书名并阐释理由。

【答案】

(1)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2)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名:

《母亲的心》;

理由:

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做书名概括性更强。

【解析】【分析】

(1)仔细读这张表格,从纵向和横线分析数据,可知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2)首先要分析上联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对联的要求拟写下联,上联有“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两部分共10个字组成,其中“两鬓斑白”是偏正短语,“尝尽人间疾苦”是动宾短语,因此拟写的下联也要符合这个要求,如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一本书的名字,可以从多角度考虑拟题,比如可以从内容或主旨的角度考虑,因为这本书搜集的都是反映母爱的散文,都表达的是母亲对儿女深沉的爱,因此可以根据这些文章的共同的主题拟写书名,如《母亲的心》。

拟写和分析合情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2)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名:

《母亲的心》;理由:

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做书名概括性更强。

【点评】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3)本题考查拟写书名的能力。

平时读书时多注意和学习这些书名是从哪些角度拟写的,答题时可以根据书中的内容、主旨等拟写书名。

8.班级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活动】围绕“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以下活动,请你再设计一个,以丰富活动内容。

活动一:

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手抄报比赛

活动二:

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演讲比赛

活动三:

________

(2)【整理材料】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材料,这些材料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孙康映雪   ②曲高和寡   ③车胤囊萤   ④岳母刺字   ⑤宋濂抄书   ⑥诸葛亮出山

(3)【学习榜样】长沙理工大学90后研究生邹勇松,每天透析4次却捧出6项发明,荣登2018年6月中国好人榜。

校园小记者想邀请他到学校和同学们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假设安排你给他打电话联系活动事宜,你应该怎么说?

【答案】

(1)举办“君子自强不息”征文比赛

(2)②⑥

(3)邹哥哥,你好!

我是××学校的小记者。

你自强不息,荣登中国好人榜,让我们很受鼓舞!

我们想邀请你到学校和同学们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请问你什么时候方便呢?

【解析】【分析】

(1)设计活动项目,一要围绕活动主题“君子自强不息”,二要切实可行。

题目已经给出了“手抄报比赛”和“演讲比赛”的活动,再设计一个类似的活动即可。

如征文比赛、故事会等皆可。

(2)“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难得,“诸葛亮出山”体现的是士为知己者死,这两项不符合“自强不息”的主题。

(3)首先写出称呼、问候语、接着要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评价对方事迹、提出请求。

注意语气要委婉,语言要得体。

故答案为:

⑴举办“君子自强不息”征文比赛

⑵②⑥

⑶邹哥哥,你好!

我是××学校的小记者。

你自强不息,荣登中国好人榜,让我们很受鼓舞!

我们想邀请你到学校和同学们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请问你什么时候方便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与内容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栏目和设计意图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理解和运用材料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材料的内容,然后再根据活动注意进行判断。

⑶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

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

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语言得体,言之有理,表述清晰即可。

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当前很多年轻人通过手机进行阅读,对报纸、杂志、图书等传统阅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手机阅读对读者和对出版行业的改变其实刚刚开始,手机阅读所呈现的社交化、交互式阅读特性以及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