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1935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166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7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会议193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遵义会议193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遵义会议193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遵义会议193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遵义会议193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遵义会议1935年.docx

《遵义会议19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会议1935年.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遵义会议1935年.docx

遵义会议1935年

【档案目标管理指导文本第三批:

档案编研资料(3-9)】

其它编研资料写法举要

(4类16种)

 

一、专题概要写法举要

(一)专题概要的概念、性质与特点

概念专题概要是简要记述某一特定的社会事物或自然现象产生、发展、变化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

专题概要是以某个特定的题目为对象,用文字叙述的形式简明扼要地记述和反映其基本情况的一种史料性参考资料。

编写专题概要,可以把某个专题范围内的浩繁庞杂的资料集中、译解、转述、浓缩于一篇,使人一篇在手,便能略见该专题本身及有关档案史料之概貌,因此成为档案馆、室编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性质“专题概要”并非这种参考资料的具体名称,事实上有称《××专题概要》的,也有称《××专题资料》的;有称《××基本情况》的,也有称《××简况》、《××综述》、《××简介》的;有些只有主题名称,如《云浮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发展中的云浮邮电》,有些则直接用单位的名称作为编研材料的题名,如《中山大学》、《私立华联大学》。

另外,有些名为《××资料》、《××汇编》的编研材料,其实并非原始资料的汇编,而是具有史料性质的专题概要。

特点专题概要的基本特点是围绕专题,提纲挚领,综述概貌,短小精悍。

专题概要与专题卡片、专题指南(又称专题介绍)的性质不同,后者属于档案检索工具,前者则是档案参考资料的一种。

同时,专题概要与其他档案参考资料也有区别。

所谓“专题概要”,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专题,概述其要。

其特点在于提要勾玄,综述概貌,短小精悍,而不能巨细无遗,恣情挥洒,长篇累牍。

 

(二)专题概要的基本结构

专题概要的整体结构比较简单,一般由总题名即总标题、按语或说明、正文、注释等几部分组成。

如果是独立成册、篇幅稍大的专题概要,还应有凡例、目录,有的还配上插图,设置“附录”。

(三)专题概要的编写要求与基本方法

专题概要既是档案参考资料,又是一种记叙体的文章,其基本方法与要求同其他参考资料编写和一般记叙文写作没有太大的区别。

专题概要作为一种编研材料,其编写要求与基本方法主要是:

1.选准选好题目

选题是整个编研工作的起点,题目选得好,选得准确,编研工作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专题概要强调以特定的题目为对象,要求突出和体现专题特色,选准选好题目就更加显得重要。

选题必须以社会的客观需要和殷实的材料基础为依据,但社会实践活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档案的数量和内容也是浩大和宏富的,因此可供选择的题目范围就相当广泛,选题的角度也相当灵活。

但是在当前和今后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编写专题概要一定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重点来选题,从大的方面讲,可以以某一门类的生产或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为题,例如如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财政金融、科学技术活动等为题;如果再具体点讲,可以作为“概要”题目的问题就难以数计了。

从以往一些档案馆、室编写的反映经济建设的专题概要来看,题目范围主要涉及这样几个方面:

天文、水文、地理、自然灾害、土特产品、名优产品、出口产品、产品生产经销、用户与市场信息、国内外同行业生产情况、设备更新使用、技术改造、基建工程、财务税收、计划统计、土地人口、矿产资源、旅游名胜等等。

许多档案馆、室选编的专题,既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又充分体现了本地区或本单位的特色。

如珠海市档案馆编写的《珠海市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特等奖获奖项目及首席获奖者介绍(1991—1994年)、河南省浙川县档案馆编写的《浙川县经济优势简介》、《浙川县历年防汛史料》、《渐川县矿藏志》等,都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经济题材。

2.根据专题对象,合理安排整体结构

专题概要是一种形式灵活的编研材料,其整体结构要根据不同的专题对象来安排。

就一般的专题概要来说,其结构一般由封面、编辑说明、正文、注释等部分组成,如果篇幅较大时,还应加上目录、设置附录。

3.根据专题内容,合理安排正文结构

专题概要是以概述大要为特点的,篇幅不宜过长,因此叙事应该紧凑、连贯,一气呵成。

这就需要对其正文结构进行设计,做出合理安排。

专题概要正文的结构形式,从大的方面讲有两种,一种是单层结构,一种是复式结构。

专题概要正文的结构形式

写法简述

适用范围(举例)

(1)单层结构。

单层结构的层次设计与排列,又分两种形式:

单层纵向

形式

即以时间顺序为基本线索,纵向划分层次,按时间先后排列。

这种形式适合于记述和反映那些发生、发展过程旷日持久、但又明显呈现出阶段性的客观对象。

单层横向

形式

即以所要记述的客观内容的性质为主要对象,横向划分层次,按问题排列。

如果所要记述和反映的客观对象时间特征不明显但问题却错综复杂时,采用这种形式往往能收到较好效果。

例如《苏州市民公社专题概要》,全文分四部分,一介绍苏州市民公社概况,二记述其活动内容,三揭示其性质,四分析其历史背景。

又如《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视察访问曲阜情况简介》,全文以人物为“问题”,按来访人物的不同分别加以介绍。

(2)复式结构。

复式结构的层次设计与安排有多种形式,难以一一尽述。

不过,无论是双层结构还是三层或三层以上的结构,其每个层次设计与安排的基本依据,仍然不外乎时问和问题,或按时间纵向排列,或按问题横向排列,只是由于时间与问题组合的方法不同,才形成复式结构层次设计与排列的多种形式,如:

纵向—横向形式,

纵向—纵向形式,

横向—纵向形式,

横向—横向形式。

其中常用的复式结构形式如右两种。

 

纵向—横向

形式

 

即首先以时间为依据将全文分为若干时期或阶段,纵向排列;

再于每个时期或阶段下按内容性质分为若干问题,横向排列。

例如《解放前北京的自来水事业简况》,全文首先分五个时期,即“清代末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日伪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

在某些阶段下再分若干问题,如“清代末期”下分“奏准兴办”、“招商集股”、“购置器材”、“确定水源”、“建设水厂”、“铺设管线”、“经营管理”共七个问题。

这就形成了“纵向—横向”的复式结构形式。

 

横向—横向

形式

即各个层次都以内容性质为依据划分成若干问题,都按横向排列,但在素材的选取和使用方面,要注意全局与局部、一般与个别、点与面、虚与实的有机结合。

可在综述全局、整体情况之后,分述各个局部、各个方面的情况;可以在概述一般情况的同时,辅以某些典型事例。

每个层次几乎都是分问题横向排列,是典型的横向——横向复式结构形式。

例如《云浮地区“94·8”洪水灾害及抗洪救灾情况概述》,全文采用三层以上的结构,每个层次几乎都是分问题横向排列,是典型的“横向—横向”复式结构形式。

其较高两个层次所设的问题是:

一、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

(一)河道水库汛情

(二)洪水佑计

二、洪水灾害

(一)灾情

(二)水毁工程

三、杭洪救灾

(一)杭洪抢险

(二)生产救灾

3.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具体问题

写好专题概要,除了选准选好题目、合理安排结构之外,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也不能草率,否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品的质量。

(1)专题概要固然以“概述其要”为基本要求,但这并不等于抽象、笼统、空洞,因此为避免内容空洞、抽象,在专题概要的正文中可以枚举一些具体数字来配合文字进行介绍。

(2)专题概要一般都采取文章叙述的形式,因此一定要注意文字表述的准确通达。

对于不同的专题对象,应采用不同的笔法。

(3)形式应该灵活多样,表现形式上,要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增强内容的真实感。

(4)对于那些史实性较强的专题,应在概要的有关内容中适当概述本专题档案史料的情况,如在凡例、按语、序言或注释中加以介绍。

专题概要与专题指南(专题介绍)不同,其主要任务不是揭示报导馆(室)藏某个专题档案资料的情况,而是直述该专题本身客观内容。

但专题概要的读者有时仍希望了解和进一步查阅有关原始资料,因此在专题概要中适当概述本专题档案史料的情况,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有关档案史料的概述,可以放在凡例或按语中,也可以放在正文的开头或结尾,还可以分散于正文的各个部分。

(三)常见专题概要编写方法举要

 

1.会议简介

(1)会议简介的概念及作用

会议简介又叫会议基本情况简介,是利用会议的档案材料,简要地介绍会议的全过程,以反映会议基本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

会议简介不同于会议简报。

会议简报是会议召开期间编印的一种及时交流会议情况的内部材料,属会议材料之一。

而会议简介产生于会议结束以后,是一种参考资料。

会议简介不同于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是在会议进行过程中,对会议进行情况及会上的发言和决议事项所作的记录,而会议简介则产生于会后,只是对会议情况作简要的、概括的介绍。

会议简介也不同于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是在会议文件基础上加工整理出的一种文件,它反映会议的基本情况、中心内容和基本要求,一般是以公文的形式出现,具有现行效用。

而会议简介则主要是作为一种历史资料,用作查考的。

(2)会议简介的种类

会议简介的种类很多,按照会议的性质和类型,我们可以把会议简介分为各种代表会议简介、业务工作会议简介、经济与科技等会议简介、学术性会议简介等等。

按照会议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会议简介分为以下几类:

①各种代表会议简介。

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工代会、团代会、妇代会等代表会议的简介都属此类。

这是最常见的会议简介。

②业务工作会议简介,一般由各专业部门编写,是介绍一个部门或一个专业系统召开的各种专业工作会议基本情况的参考资料。

③经济与科技等会议简介。

如《××产品鉴定会简介》、《××课题论证会简介》属于此类。

④学术性会议简介。

关于某一个或某一方面专题的学术讨论会、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的简介材料均属此类。

(3)会议简介的构成

会议简介一般由题名和正文两大部分组成。

①会议简介的题名由会议名称加“简介”组成,会议名称一般要写全称。

多次同类会议简介的汇编,要有总题名与分题名。

②会议简介的正文一般包括会议概况、会议议题、会议结果三方面的内容。

1)会议概况。

要写清楚会议名称、召开的时间、地点、主持人、出席对象等,必要时还可以适当交代会议召开的背景;

2)会议议题。

即会议主要报告的内容、研究和解决什么问题,以及会议的开法与议程。

3)会议结果。

交代会议议决事项,各种代表大会还应交代选举结果。

对于一些重要的会议的简介,还可增加附录,收录会议代表名单、名额分配情况以及有代表性的照片。

(4)会议简介的编写方法

会议简介的编写形式可根据需要,分别采取文字叙述式、条目式、表格式等不同的形式。

①文字叙述式:

它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必要时还可加述对会议的简要评价。

简要地叙述会议简介的各项内容(会议的届次、名称、召开时间、地点、代表人数、主持人、报告人、主要议题、通过事项、选举结果等),必要时还可加述对会议的简要评价。

例如,由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资料组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上)》关于“遵义会议(1935年1月)”是这样进行介绍的:

开始用了四个自然段介绍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简述了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和根据地推行,导致红军“兵日少而地日蹙”,不得不开始长征,以及长征初期红军遭受的严重挫折;第五段介绍参加会议的人员;第六段介绍会议议题及通过的决议;接着又用五个自然段对“决议”内容进行介绍和评价;然后介绍会议的选举结果;最后根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整个会议进行了简单的评述。

②条目式:

以条目的形式,简要列述会议简介的各项内容(会议届次、名称、开会时间、地点、出席人数、通过事项、选举结果等内容)。

③表格式:

以表格形式,列出会议简介的有关内容(会议届次、名称、时间、地点、代表人数、组织者、主持人等)。

条目式和表格式会议简介在内容上少于文字叙述式,但它们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更适合于对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相近的多次同类型会议的介绍。

多次会议简介汇编可以采用按时间或会议届次的先后进行编排。

既可以按照会议时间一年一编,也可以将历年的同类型会议分别进行介绍。

 

附: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遵义会议会址。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仍按原定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

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行动企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

在此危急关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

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毛泽东的主张,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坚持到湘西去。

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

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

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在川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

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

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两路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7座县城,于12月底进抵乌江南岸的猴场。

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

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1月7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

截至此时,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4年之久,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还在中央苏区时,许多干部就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怀疑和不满,一些军团指挥员在作战电报、报告中提出批评意见,有些同志甚至同李德发生激烈的争论。

毛泽东等也多次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但都没有被接受。

长征开始后,随着红军作战迭次失利,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使这种不满情绪达到顶点。

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从革命战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强烈要求改换领导,改变军事路线。

毛泽东在行军途中对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得到他们的支持。

周恩来、朱德与博古、李德的分歧越来越大,也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

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

同时,中央红军攻占遵义,把敌人的几十万追兵抛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取得了进行短期休整的机会,也为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必要条件。

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

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也列席了会议。

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

首先由博古作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

他过分强调客观困难,把失败原因归之于反动力量的强大,而不承认主要是由于他和李德压制正确意见,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错误造成的。

接着,周恩来就军事问题作副报告,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的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

同时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

张闻天按照会前与毛泽东、王稼祥共同商量的意见,作反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报告,比较系统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毛泽东接着作了长篇发言,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今后在军事上应采取的方针。

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多数同志也相继发言,不同意博古的总结报告,同意毛泽东、张闻天提出的意见。

会议最后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然后发到支部讨论。

会后,张闻天根据与会多数人特别是毛泽东的发言内容,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

这个决议,在中共中央离开遵义到达云南扎西(今威信)县境后召开的会议上正式通过。

决议明确指出,博古、李德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了运动战,是第五次“围剿”不能粉碎的主要原因。

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等在领导红军长期作战中形成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

遵义会议还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

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

会后,又根据敌情的变化,决定中央红军在川滇黔三省广大地区创造新的根据地。

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并决定取消“三人团”,仍由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随后,进一步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

2月5日,在川滇黔交界的一个鸡鸣三省的村子,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习惯上也称之为总书记);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3月中旬,在贵州鸭溪、苟坝一带,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没有全面地讨论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而是集中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

这些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取得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

 

2.基建工程简介

(1)基建工程简介的概念及作用

基建工程简介,是简要介绍、反映某项或某几项基建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建设过程的一种参考资料。

它可以是单项基建工程的简介,也可以是多项基建工程简介的汇编。

基建工程简介为利用者了解基建工程的概貌、特点、功能等提供系统的材料,对于基建工程的使用、维护以及指导今后的基建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它是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档案部门经常编写的一种参考资料。

(2)基建工程简介的构成及编写方法

基建工程简介一般由题名、概述、正文、附录四个部分构成。

①题名。

由工程名称加“简介”构成。

如《云浮南江口大桥南岸工程简介》、《广东九江大桥北岸工程简介》。

②概述。

概括地叙述基建工程的基本情况,如工程建设单位名称、工程地点、投资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结构、开工几时间、竣工时问、项目主要负责人等;说明编写“简介”的目的和材料来源。

③正文。

是简介的主体,主要简述基建工程建设的发展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

A.工程的规划情况。

简要介绍从工程项目的提出到可行性研究到批准立项等过程的情况。

B.工程的设计过程。

简要介绍从初步设计到技术设计再到施工图设计的过程。

C.工程的施工情况。

包括从基础施工到结构施工到装修施工到收尾的整个过程的情况介绍。

对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要作重点介绍。

D.竣工验收悄况。

包括工程质量情况、工程决算情况、竣工图的编制情况等介绍。

E.工程使用情况。

简要介绍工程交付使用后的一些情况。

④附录。

是对说明工程情况有辅助作用的图表和文字材料。

在工程简介中适当收集一些照片、图表等材料,会使简介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附1:

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

-工期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等。

导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

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防洪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发电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它将对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航运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

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附2:

宁强县第一中学基建工程简介

宁强县第一中学基建工程简介

  宁强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38年。

校舍最初设在宁强县谢家公馆,同玉带小学毗邻。

校舍简陋、狭小、古朴、陈旧,校舍大多为土木结构房屋。

后在政府的积极筹划支持下,由第一任校长姚化晴先生精心选址于起凤岗,重新改建了学校,宁强县第一中学迈出了发展中的关键一步。

  现在的宁强县第一中学座落于宁强县城南,地处风景秀丽,风光宜人的玉带河畔,起凤岗上。

地势由东向西绵延伸高,与横穿城南的宁勉高速公路遥相呼应,登上最高处的正向台,可总揽全城风光,远眺四周,青山绿水环绕,风光旖旎诱人。

近观校内,环境幽雅,白墙红顶,绿树簇拥,百花争艳。

校舍宽敞明亮,阁楼参差绵延,是莘莘学子读书的理想胜地,也是宁强教育发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学校主要有旧式礼堂,大门,新、旧教学楼,图书实验楼,男、女生宿舍楼,起凤亭、文化墙、起凤阁、操场等几大部分组成。

历年来,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教体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建校舍拨地而起,雄伟状观,原有建筑粉刷一新,再添秀色,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功能齐全。

学校的基建工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建校初至七十年代末,宁强县第一中学是古朴而陈旧,简陋而不失典雅的小家碧玉形象,建筑以旧式礼堂为中心,校舍土木结构的平房,分布在南院,北院,山上,山下共计68间,低矮、狭窄,简陋而古朴,青砖灰瓦的平房掩映在绿树丛中,采光效果差,校舍内阴暗、潮湿。

其中礼堂占地429.59平方米,价值14万元,是楼阁式建筑,是学校重大集会和开展大型文艺活动的场所,也是现在仅存的首批建筑,见证着宁强县第一中学的辉煌历史。

  

(二)80年代的宁强县第一中学,是开放、发展、进取创新的大家闺秀形象。

在此间,学校拆除了一批旧有危房,建筑主要有旧教学楼,图书实验楼。

  旧教学楼,修建于1982年7月,是学校发展中的第一大建筑,也是告别平房校舍的低矮,走向砖混结构楼房的第一步。

该楼建筑面积1838m2,造价27万元,整座楼呈凹字型,共有教室20个,另有4个单间,可供20个教学班同时开课,楼高三层,凌空十米,气势雄伟,位于校中心礼堂前,统览全校风貌。

  图书实验楼修建于1989年,由县设计室设计,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