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管理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126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管理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管理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管理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管理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管理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管理案例.docx

《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管理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管理案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管理案例.docx

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管理案例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1.应急物流管理概述和发展…………………………………………………………4

1.1应急物流产生的背景…………………………………………………………4

1.2应急物流管理概述……………………………………………………………4

2.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的具体规划与实施…………………………………………6

2.1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的特点…………………………………………………6

2.2物流业发展支撑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的条件………………………………7

2.3应急物流发展良性互动运行决策支持系统…………………………………9

2.4应急物流建设中的难点问题………………………………………………11

3.国外应急物流管理浅析…………………………………………………………14

3.1美国:

常设救灾物流管理专门机构…………………………………………14

3.2日本:

对救灾物资分阶段管理………………………………………………16

3.3德国:

民间组织发挥巨大作用………………………………………………17

4.我国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的基本状况研究……………………………………18

4.1目前我国灾害性应急物流的状况…………………………………………18

4.2目前我国应急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18

4.3我国应急物流管理的对策分析……………………………………………19

总结…………………………………………………………………………………22

参考文献……………………………………………………………………………23

摘要

自2008年起,一个又一个意外事件接踵而至,让我国许多西方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抢险救灾和灾后的重建工作中,“应急物流系统”这个词越来越被许多人开始了解和熟悉。

但对于我国来说,应急物流系统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仍不健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起应急物流的建设和管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建设应急物流系统的经验。

本文尝试就应急物流系统的重要性与难点分析,以及我国应急物流发展方向进行进一步探讨,以促进我国各地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

关键词:

应急物流,灾害性事件;

 

1.应急物流管理概述和发展

1.1应急物流产生的背景

尽管当今世界科技高度发达,但突发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天灾”,决策失误、恐怖主义、地区性军事冲突等“人祸”仍时有发生,这些事件有的难以预测和预报,有的即使可以预报,但由于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相隔太短,应对的物资、人员、资金难以实现其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

  

从宏观层面上看,从我国唐山大地震到美国“911”事件,从到SARS、“禽流感”到近年频发的矿难,人们在突发事件目前表现出的被动局面均暴露出现有应急机制、法律法规、物资准备等多方面的不足,而我国属于自然灾害高发国家,公共卫生设施、国家处突的经验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急需对应急物流的内涵、规律、机制、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

  

从微观层面来看,一方面企业决策所需的信息不完备以及决策者的素质限制等原因,任何决策者都无法确保所有决策均正确无误,另一方面,因道路建设断路等使货物在途时间延长、交货期延长,因信息传递错误而导致货到而不能及时提取等也会产生应急需求,企业迫切需要制定预案,对不可抗拒的和人为造成的紧急状况进行有效地防范,将应对成本降到最低。

1.2应急物流管理概述

物流的概念起源于美国,一开始使用的英语词汇是“PhysicalDistribution”,后演变为“Logistics”。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最新定义是:

“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是: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故物流首先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综合了运输、仓储、流通加工、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具体过程;同时物流也是一种管理,这种管理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融合了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

关于应急物流的定义,为国内学术界所认同的观点是“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作为一种特种物流,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峰值性、弱经济性、非常规性、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性等特征。

 

2.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的具体规划与实施

2.1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的特点

一、供应链模式的特殊性;

一般物流的供应链模式不外乎两种:

推动模式与拉动模式。

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供应链起点的供应商是被动的,其无法预知需求方的大概需求来推动供应链的运动,结点“消费者”也不能提前反馈需求信息,而供应链的中间部分即救灾活动的组织者是推动供应链运动的主要动力,所以供应链上的各个流程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与一般供应链相同,只有对供应链上公司之间的商业流程进行整合时,才可以发现供应链上真正的财富所在。

因而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在成本上注定要损失巨大。

二、库存水平难以确定;

一般物流的需求在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或者可以预测出需求量的变化趋势。

而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事发前无法预测救援物资需求地点、种类、数量,事后立即产生大批量救援物资需求。

并且由于应急事件可能会迅速蔓延。

救援物资需求也会出现非常剧烈的变化。

其次在物流驱动模式方面,一般物流中物资流转的动力是市场需求,而应急物流则可以描述为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三、应急物资优化配送的特殊性;

一般企业物流都会建立稳固的物资供应关系,供应商数量有限,资源配送按照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设计,短期内不会进行大的调整。

而应急物流资源配送中参与物资供应的主体众多,并且大部分供给主体都是临时的。

另外由于应急目标单一,一旦有紧急需求,即使车辆不能满载也必须市即配送,且有可能空载而归,容易产生低效配送、重复供应等问题。

四、车辆调度的盲目性与强制性;

常规物流车辆调度与路径选择是确定的,以最少的车辆、最短的路径来实现最优配送。

而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向灾害发生地调运物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其次由于缺乏完善、统一、协调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了保障救灾行动顺利开展,利用行政手段紧急调用大量铁路车皮、民航飞机、民用车辆等用于救灾人员和物资的运输,这是具有强制性的应急措施。

五、设施选择考虑的全局性;

设施选址的目的是为了供应链上物资的有效流动。

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供应链上的物资在全国范围内流动,设施的选址不仅要考虑设施空间布局是含合理,还要考虑适度规模,而以最小的应急物流基站点数覆盖所有需求点是最佳的选址目标。

由于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发生地点的不确定性及物资需求的不确定性,给应急物流的设施选址造成了很大困难。

六、可以有效发挥逆向物流的作用;

运输工具将应急物资运往受灾地区以后,可以充分有效发挥逆向物流的作用。

将灾区的灾民、一些有价值的物资、灾后废弃物等运出灾区,这样不仅减少了运输工具的空载率,而且可以减轻灾区的压力。

2.2物流业发展支撑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的条件

应急物流是社会化物流的一部分,物流发展水平决定应急物流的效率。

我国物流业已有一定的能力来支撑应急物流的发展。

一、基础设施与设备建设初具规模,逐渐形成物流网络优势,完善了应急物流通道建设;

首先在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我同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如截止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km,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km,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

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

另从2003年到2007年的物流主要设施建设如(见表1),除2004年输油(气)管道里程有一个突破又马上回落。

公路里程从2004到2005年有一个高的飞跃以外,从2000年到2007年物流主要设施建设稳步发展。

其次在同定资产投资方面,2009年一季度,物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605.3亿元,同比增长51%,反映出国家加大物流相关产业基础建设投资措施初见成效。

以上可以看到.我围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初具规模,国家不断加大物流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我国逐渐形成物流道路网络,这无疑有利于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的通道建设,为应急物流提供畅通、优质的信息化通道。

表12002年--2007年物流主要设施建设

二、物流园区的蓬勃发展,为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提供运作平台;

物流园区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产生的新型业态,近10年来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根据《第二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我国物流园区已经发展到475个,其中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122个,占25.7%;在建的物流园区219个,占46.1%;规划中的物流园区134个,占28.2%。

物流园区的独立专用性与社会公益性是其有别于自用型物流中心的显著特征。

政府作为推动者与管珲者,物流园区所具备的功能与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的需求。

其集聚完善并先进的设施设备、优化的物流系统资源配置与规模管理、多种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集中仓储、配送加工等,适合应急物流快速采购、集中仓储、优化配送、方便车辆调度等需求。

三、供应链思想的发展推进了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进展;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这一术语最初是由咨询人员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并很快得到了推广。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产品的多样化、技术的更新和竞争的加剧,消费者需求和价格的变动更具有不确定性,如何处理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成了理论工作者和企业家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应急物流在供应链环境中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

其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给恰当的客户供应恰当数量和类型的物品”。

本质上就是常规供应链某一或多个环节的中断。

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简单的可以认为是政府作为“核心企业”,供应中断的特定条件下的高强度需求物流。

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supplychaindisruptionmanagement)其研究思想同时也来源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disruptionmanagement),这个概念首先由Causen提出。

其首先在解决航空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域中得到很好的应用,然后用于解决供应链中的相关问题。

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快应急物流前进的步伐;

政策环境总是在无形的推动物流业的协调飞速发展。

2001年3月,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我网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我国从政府角度下发的第一个有关物流发展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

直到2006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被写进‘十一五’规划,明确了物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

国务院2009年3月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将进入历史上最为宽松积极的政策时期。

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企业的推动.加快物流企业的发展关键是要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底下发了《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优惠政策提高了企业参加应急物流的积极性,最终必将形成政府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紧密联系的完善系统,加快应急物流前进步伐。

五、高水平的物流信息技术提高了应急物流的效率,大大减少了灾害损失;

信息技术的使用,为现代物流提供最佳的后勤服务,成为其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高水平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在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当中,可以提高物流效率。

GPS、GIS可以随时知晓车辆在途情况、实现对运输工具的动态调度,缩短应急物资在途时间;利用RFID在应急物资的配送环节通过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高速准确的分拣急需的应急物资,还可以在应急物资入库时利用RFID识读器完成库存盘点;利用公共信息平台的EDI服务系统作中介,连接各个组织部门,并与各加盟企业实现快速有效的沟通,以便及时运送救灾物资。

2.3应急物流发展良性互动运行决策支持系统

物流业的发展,在不同方面为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的运作奠定了基础,根据应急物流的特点,可以建立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与物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决策支持系统,如图1所示。

图1应急物流与物流业发展良性互动决策支持系统

一、应急物流组织管理系统;

建立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包括中央、地方、地市县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统筹指挥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运输、配送等上作,收集反馈各个环节的信息,使整个系统高效有序地运作。

各个指挥中心要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做到分工明确与协调合作,在中央指挥中心的协调指挥下,各个地方充分利用各地物流系统设施设备等优势,同时根据地理因素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应急指挥模式,中央地方协调合作取得效益最大化。

二、应急物流供应系统;

建立政府储备和政府与生产企业协议储备的双向结合机制。

以政府储备为主,选择和培养一批具有应急能力的生产企业,建立应急物资供应商档案,与其签订长期的应急物资供应协议,谈判确定物资价格,实行先征用后结算的办法,保障救灾应急物资供应渠道畅通。

有应急能力的生产企业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充足的库存储备、生产能力强大、产品质量高等特点。

同时政府部门应该给予这些联盟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如:

减轻税收负担、外资联盟企业进入地方投资的政策优惠、政府利用其最高决策者的地位为其介绍合理合法的业务,提高其参与应急活动的积极性。

三、应急物流运输、配送系统;

利用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作为基础平台。

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建市专门的应急物流中心或者作为备用应急物流中心,将各个地区的应急物流中心联网,组成一个区域性、全国性的应急物流体系。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政府的合作模式和政府与生产企业的合作模式类间,同时在选择加盟第三方物流企业时可以考虑其在物流园区中应急物流运输、配送上的优势地位。

考虑将物流园区与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有效衔接,组织区内企业联盟,通过一张覆盖于各加盟企业的网络系统将其连接起来,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组成一个网络应急物流体系,实施信息发布和管理工作,当灾害性事件发生后,能快速的实施物流工作。

四、应急物流支撑系统;

交通、仓储、信息技术、现代物流企业等是构建应急物流系统的基础,是提高应急效率的关键。

布局和建设一批用于应急物流的基础设施,重点投资和建设交通道路薄弱环节,保证应急交通运输路线全时畅通,并建立公路、水路、铁路、航空多种方式的运输网络,确保在一种方式中断时其他方式能够及时补充;充分利用交通、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在灾害多发区与物资供应点之间规划出最优运输路线,保证出现应急需求时能第一时间完成物流配送活动;加快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可以为物流仓储设施建设搭建平台;有效利用现代网络,迅速匹配需求点与满足最优配送条件的联盟企业。

五、应急物流科学研究系统;

加强对灾害性事件应急物流的科研投入,政府积极回应有关应急物流研究的课题项目的申报,能充分利用有实际操作价值的研究成果来指导运作实践;政府与企业、大学联合,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急物流人才,重点加强对研究生及博士生高级研究性人才的培养。

不要忽视理论的先导作用,注意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融入,最终目标是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作及有效整合,从而实现成本最小化。

2.4应急物流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一、成立应急物流指挥机构;

在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的紧急状态下,产生了应急物流需求,必然要求政府建立相应的指挥机构和运作系统,对各种国际、国内资源进行有效地协调和调用;及时提出解决应急事件的措施或指示;组织筹措、调拨应急物资、应急救灾款项;根据应急物流需要,紧急动员相关生产单位生产应急救灾物资;采取一切措施协调、疏导或消除不利于灾害处理的人为因素和非人为障碍。

因此,各级政府有必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政府结构和物流的运作流程,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对应急物流的建设进行全面指导。

二、建立准确、可靠的信息情报系统,重视信息的准确传递;

  在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中,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系统非常重要。

以2008年受雪灾影响的广州火车站为例,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信息不畅,没有及时、准确地发布运输信息。

火车受阻,在旅客滞留的最初两天,广州火车站广场上的大型电子公告牌上没有发布任何消息,后来车站开通了广播喇叭,进行语音播报。

但是可以想象,十多万人聚集的广场上人声嘈杂,稍微离得远一点,人们就什么也听不到。

维持秩序的警察和志愿者也无法为旅客提供实质性信息,甚至已经可以预见未来几天无法开车,铁道部却还在卖票。

广州市地方政府呼吁农民工在当地过年,铁道部却说只要几天就能处理完滞留旅客,致使几十万旅客滞留广州站。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信息情报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是中心工作的重点,中心能否在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全在于该系统的准确与可靠性。

因此信息情报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指软、硬件或网络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通过信息对业务的调控能力等。

同时加强公共信息的共享与沟通促进公共信息系统畅通需要规划并建立一个联合信息中心,对所有的信息进行一元化管理。

配置信息官员,同时向媒体发布持续的信息,使公众通过媒体了解政府信息,避免接受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树立政府的形象。

搞好通讯系统的技术支撑和设备更新工作,促进机构间的协作和信息沟通。

三、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和手段;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还存在减灾装备和储备物资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应强调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和手段的运用,大力提高抢险手段的机械化水平和隐患的探测手段。

对于突发性的重大险情,加大技术方案和技术手段的储备,提高重大风险的应变能力,如避难指挥系统。

进行现代应急理论和应用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加强重大技术攻关,发挥科技在应急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应急管理的科技含量。

加强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遥感RS、计算机、通信等先进技术在应急信息系统、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加强对外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设备,提高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水平。

四、鼓励公众参与,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不只是政府的事情,要想更快、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对群众的引导,广泛发动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全民参与的氛围,同时加强与促进志愿者的参与和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

应当制定与志愿者、社区相衔接的统一管理救援物资和捐款措施,并指定一个专门机构,加强救济资金的统一管理。

 五、建立应急物流系统中的信息披露机制;

  应该明确一点,应急物流系统一般情况下都是与灾害事件相关的。

在这种特殊时期,人们对于信息的及时发布特别关注。

所以,应急物流系统中所涉及的公共信息不同于国家安全信息,应该及时、公开、透明地披露,以达到稳定社会和公众信心的目的。

同时开展灾情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提高各级政府的灾害管理能力,开展社会公众灾害应对教育和演练。

另一方面,公众如果了解了各种灾害发生的过程,掌握了一定的灾害自我保护的技能,也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对于预防灾害的心理、行动和物质方面的应对能力。

 

3.国外应急物流管理浅析

雪灾、地震、冰冻、泥石流,自进入2008年起,一个又一个的意外事件接踵而至。

短短数月内,灾难似乎“眷恋”起了中国大地,当雪灾的余波还没有完全消除殆尽的时候,地震又持续考验起了国人的神经。

自四川汶川5.12地震发生之后,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公路、铁路、电网一度瘫痪,无不对抗震救灾提出了较大的考验。

在这场自然灾害肆虐期间,我们看到了无数惊心动魄的画面,为了将救灾物资第一时间运抵灾区、并分配到灾民手中,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以及承担救灾物资运输任务的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连续数日奋斗在救灾现场以及通往灾区的道路上。

在汶川、北川、绵竹,我们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调配而来的食品、药品、帐篷等生活用品,也看到了大型的发电、照明设备,以及千斤顶、切割机等救灾急需工具。

而这些生活用品以及抢险救灾工具的及时到来,无疑稳定了灾民的情绪,在各自发挥作用的同时,也给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然而,与庞大的受灾群众相比,尽管救灾物资已经或者正在源源不断地向灾区集结,但在灾害发生的前几天,仍然有许多受灾的乡、镇,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其所需的救灾物资。

因此,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对物资保障的讨论,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再一次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目前,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缺乏,因此,在国家逐渐开始对其重视的同时,我们需要广泛借鉴欧美日发达国家在应对救灾物流管理上的成功经验。

3.1美国:

常设救灾物流管理专门机构;

经过多年的努力,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美国建立了完备的应急体系。

在地震、飓风、火山、洪水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自然活动发生时,美国政府就会立即宣布进入联邦紧急状态,并启动应急计划,所有防救灾事务的统筹由联邦紧急事务处理部(FEMA)负责。

对于各种防救灾工作,美国强调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强调事先预防和模拟演练,同时,针对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以及人口稀少的地区灾害,均有不同的预案以及救灾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救灾规划还有相应的治安组织体系,该体系平时和警方配合承担各种治安任务,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它会迅速转变成紧急救灾体系,争取最高的救灾效率。

在FEMA,这里设有物流管理的专门单位,平时主要负责救灾物资的管理储备、预测各级各类救灾物资需求、规划救灾物资配送路线,以及救灾物流中心设置等工作。

当灾害发生时,物流管理单位便会迅速转入联邦紧急反应状态,根据灾害需求接受和发放各类救灾物资。

而在国际救灾方面,美国设有对外灾害援助办公室(OFDA),负责处理各种紧急事务。

目前,OFDA在世界范围内设有7个应急仓库,这些仓库紧靠机场、海港,存储基本的救灾物资,诸如毯子、塑料薄膜、水箱、帐篷、手套、钢盔、防尘面具、尸体袋等等,一旦某个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OFDA就会从距离最近的仓库调拨救援物资送至灾区。

目前,在法律法规方面,美国的灾害应急处理法规主要有《灾害救助和紧急援助法》、《国家地震灾害减轻法》、《全国紧急状态法》等。

《国家地震灾害减轻法》是1977年10月由美国国会通过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制定和实施一项有效的地震灾害减轻计划,减少地震造成的生命和财产危险”。

据了解,该法还规定建立了国家地震灾害减轻计划(NEHRP)。

而1990年11月制定的《国家地震灾害减轻计划法》更是对减灾机构的职责、计划的目标以及目的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并对国家地震灾害减轻计划做出了重大修改。

针对自然灾害,美国国家地震灾害减轻计划规定了四个减灾机构,分别是联邦应急事务管理总署、国家标准技术局、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地理测量局。

而在具体任务方面,美国国家地震灾害减轻计划规定的具体内容为,改善对灾害的了解、描述和预测;完善建筑法规和土地利用计划;通过灾后调查和教育降低风险;提高设计和建造技术;促进研究结果的应用。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地震灾害减轻计划法,还指定联邦应急事务管理总署为计划主管机关,并赋予其规划、协调和报告的责任。

1996年4月,美国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提交了一份名为“国家地震损失减轻战略”(NEP)的报告。

根据该报告,联邦政府制定了国家地震损失减轻计划,虽然没有取代国家地震灾害减轻计划,但规定了减灾机构更广泛的活动范围,并提供了更能有效协调这些活动的框架。

3.2日本:

对救灾物资分阶段管理;

众所周知,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质条件,该国经常遭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