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246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又该学习古诗了。

出guo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里的《小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教师:

“首”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首”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写字、“读一读,记一记”词语的PPT。

学生:

每人一套“首”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两课时。

导语:

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字词。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和有关的音节拼读。

1.PPT出示有关字词:

zònɡ——zhōnɡniú—línquán——jiǎo

粽子中国牛羊邻居全是腿脚

两头尖无声采莲树叶

出示任务:

正确拼读和认读红色的字以及它组成的词语。

2.反馈指导:

指名拼读或认读读,相机指导。

齐拼读或认读。

3.小结:

同学们,三拼音拼读是难点,我们要多练习,边音“l”和鼻音“n”以及翘舌音和平舌音我们要注意区分和读准。

“尖”“无”“采”“树”字宝宝是以前学习会认读的字,今天,我们学习完课文,它们就要求会正确书写了。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1.背诵已学习的古诗。

导语:

同学们,我们学过一些古诗了,谁还记得其中的一首呢?

能背诵给大家听听吗?

指名背诵;《春晓》在指名背诵后齐背诵。

追问:

《春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的?

(预设:

写的是春天时候的景色。

2.板题,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关于古诗的课文,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

12古诗二首(“首”注音)

2.出示任务:

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

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

同学们,读了课题目,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要求我们学习多少首古诗呢?

(预设:

学习两首古诗。

)对了,从课题,我们了解到要学习两首古诗。

那么,这两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或者景色呢?

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就能够知道了。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二)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

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那么,将会它们放回到课文中,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

出示任务: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宝宝的读音。

2.反馈指导:

(1)指名分别朗读,提示其他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听,在读错的会认读的字下面点上圆点。

(2)每一首朗读完毕,学生就读错的会认读的字评议和纠正,小结后自由读或齐读该首古诗。

(三)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继续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

(小结读准课文活动情况后)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出示任务:

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2.反馈指导:

(注意归类指导,即一生指出一个后,就让学生找出相同类型的字,一齐正音。

预设:

三拼音的:

泉、角;平舌音的:

踪;翘舌音的:

首、柔;边音的:

流、露;后鼻韵母的:

萍。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

①指名一人朗读一首评议一首的朗读。

(一首指名两、三人)

②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③评价完一首,齐朗读一首。

4.小结:

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四)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

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

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在它们的下面画上横线(提示:

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

(注:

有些字在课文中是单音节词,这些单音节词不要硬找朋友,可留待口头组词找朋友。

2.反馈指导: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

“首、首、首,二首的首”。

齐读,自由读。

3.“踪、迹、浮、泉、流、爱、柔、荷、露、角”口头组词。

(1)(贴出要求口头组词的会认读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

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或齐读)一、两遍。

(3)小结:

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

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

)。

(一)尝试质疑。

1.导语:

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的意思,但是由于古诗是古时候写的,有些词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同学们可能读不懂。

有不懂的不要紧,把它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出示任务:

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有哪些词是不懂的、不理解的,在词的下面写个问号,待会儿提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解决。

2.反馈指导。

预设:

池:

池塘的意思。

白莲:

在诗句里指的是莲蓬。

不解:

不知道,不会的意思。

惜:

爱,爱惜的意思。

晴柔:

晴天里温柔的风光的意思。

照水:

映照在水面上的意思

(二)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池上》。

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

同学们,阅读要思考,有不懂的、不理解的,要提出来想办法弄清楚、弄明白。

善于思考,学会提问,你的阅读能力就会一天比一天强。

让我们打开课本67页,开始学习第一首古诗吧。

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

(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

通过刚才的质疑,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

题目是在池塘上的意思。

导语:

对了“池上”是在池塘上的意思。

诗人在夏日的池塘上看到了什么,让他欣然写下这首诗歌呢?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写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

(2)简介白居易(具体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池上》的大意。

(1)导语:

那么,诗人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幅怎样的池塘上的画面呢?

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PPT示《池上》插图)

出示任务:

朗读课文,观察PPT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个诗句?

图文结合能猜出这个诗句是什么意思吗?

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

我猜诗句的意思是:

……”说一说。

(PPT示说话句式)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

(要求:

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①诗句:

第一、二行。

猜的意思:

一个小男孩偷偷采摘了莲蓬,撑着小艇回家去。

(注:

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回答、说话要求相同,不再注明。

②诗句:

第三、四行。

猜的意思:

他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踪迹,一道浮萍漾开的水路把他的踪迹告诉了别人了。

(3)感知小男孩形象。

①导语:

我们通过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中了解到的,读懂了《池上》的大意。

(复述诗歌大意后)原来诗人在夏日的池塘上看到的是这么一件事情。

出示任务:

那么,你从诗人讲述的这件事情中,觉得这个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你是从哪行诗句中感觉到的?

用波浪线画出这行诗句。

②反馈指导。

预设:

1.顽皮的孩子;诗句:

偷采白莲回。

2.可爱的孩子;不解藏踪迹。

(4)尝试背诵。

①导语:

(小结小孩形象后)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把《池上》朗读了很多遍了,你能背诵下来吗?

背诵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哦。

②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PPT示图画)。

(5)小结:

(复述诗歌的大意和小孩形象后)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整首诗歌大意,是一个好方法。

接着,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学习《小池》好吗?

(三)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池上》。

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

好的。

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

(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

通过刚才的质疑,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

题目是小的池塘的意思。

导语:

对了“小池”是小的池塘的意思。

诗人看到的是一个夏日小池塘的什么,让他欣然写下这首诗歌呢?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写这首诗的诗人——杨万里。

(2)简介杨万里(具体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池上》的大意。

(1)导语:

那么,诗人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幅怎样的池塘上的画面呢?

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PPT示《池上》插图)

出示任务:

朗读课文,观察PPT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个诗句?

图文结合能猜出这个诗句是什么意思吗?

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

我猜诗句的意思是:

……”说一说。

(PPT示说话句式)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

(要求:

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①诗句:

第一行。

猜的意思:

泉眼没有声音地好像爱惜它的泉水,流淌着一道细小的流水

②诗句:

第二行。

猜的意思: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③诗句:

第三、四行,猜的意思:

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3)尝试背诵。

①导语:

(复述诗歌的大意后)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夏日小池塘的景色啊!

你们能把这首诗歌也背诵下了吗?

同样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哦。

②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PPT示图画)。

(四)小结:

(两首诗歌的主题和学习方法,略)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

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

1.导语:

学习完课文,但是我们还要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是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学习。

这些词语,我们在学习会认读的字的时候已经学习了,现在我们要把它们记下来。

2.看书,自由读一读,记一记。

3.同桌相互玩“我说你接”游戏,检查能否熟记。

(一人说要求组成词语的字,另一人说出所组的词语,如:

泉——泉水,清泉。

4.师生一起玩“我说你接”游戏进行评价检测,要求能接上的同学站起说词语。

(注意关注起立较慢的学生,让他单独再玩以检测。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知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

上下结构:

首、采、爱、尖、角;左中右结构:

树;独体字:

无。

2.指导“采”“爱”的书写。

(学生提笔写字前,提示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以下相同,不再重复。

(1)仔细观察,说说字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提示两个字“爪字头”的异同(“爱”的“爪”比“采”的稍扁,撇也稍平)。

(2)分别范写“采”“爱”,提示:

提示“爪”的不同;“采”强调横的位置,以及撇捺要舒展;“爱”的“友”藏秃宝盖里,竖撇长、舒展,捺也要长和舒展。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首”“尖”“角”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首”“尖”“角”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首”“尖”“角”,提示:

“首”长横稍斜,“自”里两横右不到边。

“尖”上下几乎一样大,下稍大一点点;“大”的撇捺尽头几乎在同一平面,捺稍低一点点。

“角”上“刀字头”的撇要出“用”一点点,横撇的撇要到“用”的竖位置;“用”两短横两边不能碰,竖在竖中线上。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4.指导“树”的书写。

(1)仔细观察,说说字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范写“树”,提示:

两边等高,“又”小,在中间;“木”“又”捺变点;“又”横撇插到“木”点下,长点穿到“寸”点下。

(3)学生分别分组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5.指导“无”的书写。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无”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无”,分别提示各笔画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略)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

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

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

(莲蓬)

2.理解古诗《池上》

—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

(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

—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

(撑着小船采白莲)

教师小结:

小娃娃撑着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

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听老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

3、欣赏古诗

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

小娃娃撑着小船。

⑵偷采白莲回:

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⑶不解藏踪迹:

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⑷浮萍一道开:

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4、学习古诗。

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

5、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活动反思:

由于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比较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

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察和记忆。

古诗《池上》内容简单,易懂,比较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

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助孩子们进行巩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文12.古诗两首小池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

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

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

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

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

美吗?

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

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

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

(惜露蜓。

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

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

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板书: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

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

(泉水的出口)。

泉水是怎么流的呢?

(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

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

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

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

(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

(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

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

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

(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

(落、停、站……)

(2)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

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

(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

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

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

(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

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

(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

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

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5、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六)课外积累:

搜集并积累杨万里的诗。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

2、能认识古诗中5个生字;3、会写2个生字:

首、采。

(一)先学1、生轻声拼读。

2、生自己练读。

3、个别示范朗读:

要求:

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尤其要注意平翘舌音的问题,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二)后教1、指名读,纠错正音。

2、齐读易错音。

3、赛读古诗。

学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古诗咱们能够读准确了,第二场比赛咱们来比比看谁最快地记住古诗中的会认字。

首踪迹浮萍

1、生自己练读。

2、同桌相互检测。

3、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4、同桌互查并组词。

5、识字比赛。

1、自由读后,想一想诗句意思。

2、同桌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及时反馈。

重点理解“偷采、不解”

4、入情入境想象朗读古诗,思考:

古诗里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孩?

(一)先学

1、生观察二个字在田字格里的结构,位置并书写笔顺。

2、指名说笔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