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1026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面对全体学生,也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全书共12课,30课时,复习考试4教时.教材配有相应的光盘磁带.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以音乐的美感感染学生,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预技能:

从“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舞步到动作组合等等.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形象能力、创造性思维潜质.始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学生情况分析:

从这班级看,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而且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上课纪律好,举手发言胆子比较大.特别是在歌曲演唱这一块上,识谱能力较强,能够按照音乐的旋律歌唱,富有感情尤其是一些女生,这一群力量比较庞大,很有实力去带动几个乐感较差的学生.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和钻研《大纲》及教材,掌握乐理、听音、练唱之间的联系,使之相互密切配合.

2.分析儿童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3.分析教材,突出重点,通过音乐表现手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感情.

4.采用多种方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兴趣:

故事导入,声情并茂的范唱,音乐游戏,舞蹈,调动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5.组织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有计划开展活动.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第一周第一单元林中的鸟声第1、2课时

第二周第一单元林中的鸟声第3课时

第二单元绿水江南第1课时

第三周第二单元绿水江南第2、3课时

第四周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第1、2课时

第五周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第3课时

第六周第四单元学戏曲第1、2课时

第七周第四单元学戏曲第3、4课时

第八周第四单元学戏曲第5、6课时

第九周第五单元环球采风第1、2课时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五单元环球采风第3、4课时

第十二周第六单元中国功夫第1、2课时

第十三周第六单元中国功夫第3课时

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剧第1课时

第十四周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剧第2、3课时

第十五周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剧第4、5课时

第十七周第八单元花的旋律第1、2课时

第十八周第八单元花的旋律第3、4课时

第十九周期末考试

 

人教版音乐(简谱)

 

四年级下册教案

 

刘佳

 

第一单元林中的鸟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

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教学目标:

l、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能富有感情地演唱.

2、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3、在讨论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时能普遍参与,思维活跃.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学唱的歌曲是《小鸟请到这里来》,我们请小鸟到这里来做客.是请它长期居住里,成为我们的伙伴,为此我们准备了什么呢?

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

“这里树木长成排”“这里草地像绿海”“这里清泉为你流”“这里鲜花为你开”同学们看,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鸟才能婉转歌唱,才能自由飞翔,才能留恋不愿离去.所以我们请同学们首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环境与小鸟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

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和千姿百态的舞姿,鸟儿捉害虫,保护着森林果木.鸟粪落在地里使土壤更加肥沃.但是鸟儿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生存、在空气、河流被污染,树被砍光的地方,鸟儿是不会光顾的.报纸上已经有很多的新闻:

某地由于环境保护得不好,原来冬天来栖息的鸟儿们都不来了,后来当人们改善了环境鸟儿们又纷纷回来了.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少年儿童与小鸟和和谐相处的《小鸟请到这里来》.先请大家朗读一遍歌词.

2、学唱歌曲

(l)欣赏童声合唱《小鸟请到这里来》两遍.

(2)播放《小鸟请到这里来》的伴奏带.

学生朗读歌词,以配乐朗诵的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及用词的内容.

(3)随录音带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5)讨论:

我们看教科书第5页,有一个问题:

唱一唱下面两句旋律哪一句的情绪亲切,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

对,第二句增加了一小节.将“小鸟”重复了一次就产生了恳切和亲切的语气.就不似第一句那样生硬了.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也要唱出这种语气来.

“这里树木长成排”“这里清泉为你流”这两句旋律,一字对一音,要注意吐字的清晰像粒粒珍珠在滚动.“这里草地像绿海”“这里鲜花为你开”这两句旋律,尾句要开阔.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尽情地抒发出来、现在再请同学们唱一遍(要求声情并茂).

(6)现在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生随教师的歌声学唱歌谱,必要时可以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在教唱过程中应注意的节奏和八分休止符,并要求学生注意到第1、3乐句完全相同,第2、4乐句相同.

3、小结:

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要求学生自学歌曲的第二乐段.

随笔:

学会演唱本歌曲,普遍参与讨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二乐段合唱部分.

2、欣赏重声合唱《林中的鸟声儿》.

3、节奏创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2、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能专心欣赏童声合唱作品,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XkB1.com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唱了《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第一乐段,让我们先来复习一遍(学生唱)

2、学习合唱部分

(1)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歌的第二乐段合唱部分,请先仔细听几遍录音(放录音).

第二乐段的旋律与第一乐段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回答有许多与第一乐段相同的旋律)

现在先让我们来学习第一声部的歌词,教师边舞边唱,学生跟着轻声哼唱、重点在“尽情地唱吧小鸟”和“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的弱起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及时进入、第二句结尾也是练习的重点,这一句音调较高,并有七拍的长音.

教师一定要用良好的示范让学生逐步体会用较高位置来歌唱的感觉,防止用胸声粗厉地喊叫.

(2)学唱第二声部.

第二声部中有两句是与第一声部一样的,所以我们只要重点学习这三句,当然还有第二段结尾中有很多Mi~fa之间的半音进行,也要多加练习,让学生仔细听辩,防止将fa音唱得过高.

(3)两声部的配合

教师要合理分配好声部,要有意识地将水平较高的部分学生分配到第二声部中去,不可使学生误以为第二声部是不重要的.

在条件较好的班级中,第—二声部可以相互交换,即每个学生既要会唱第一声部,也要会唱第二声部.

在两声部配合时,不要不提任何要求一遍遍地反复唱,而应耐心地多作分句的配合练习,如“尽情地唱吧小鸟”和“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就应作多次配合练习,第二结尾也应作多次配合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合唱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标.

3、欣赏歌曲《林中的鸟声》

这首歌曲与我们学唱的《小鸟请到这里来》是同一题材的作品,但却不一样.曲作者李群是一位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女作曲家,她非常关怀红领巾,一生写了很多儿童歌曲,这首歌是其中较为优秀和流传较广的一首,请同学们边看教科书第6页边专心欣赏.(放《林中的鸟声》童声合唱录音)

我们欣赏童声合唱不仅要看着歌词听它的内容,同时也应注意演唱者的声音和表现,录音中的演唱者都与同学们年龄相仿,大多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唱这么好,我们经过努力也一定可以.比如这首歌曲中有不少地方使用了顿音记号,还有不少“XO XO”的节奏,欣赏时就要注意别人是怎样唱的,怎么会唱得这么亲切动人,要以他们的歌声为榜样,改善自己的声音,所以欣赏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比自己歌唱更为重要的学习,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遍(再放一遍录音)

4、节奏创造

在刚才这首歌中,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学生回答:

“滴哩哩”模仿鸟鸣的声调),那么它的节奏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中的这一句:

(学生学唱)

我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歌曲《滴哩滴哩》吗?

学生:

记得(唱)

这两者节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对!

所以,音乐的表现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只要能较为准确生动地表现鸟鸣,用什么节奏都可以自由创造,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下面,请同学们为“嘀呖呖”或“嘀哩哩”创造出各种节奏.(学生们创造)

大家看,我们创造的节奏是多么丰富啊!

(学生们一一评论,试唱)

如果将这些节奏配上音高,就可以用到歌曲中去了(学生试唱)

5、师:

可见音乐创作也不十分神秘,只要大家努力,我们就可以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来.

随笔:

学会演唱本歌曲的合唱部分.学生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百鸟朝凤》

教学目标: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百鸟朝凤》音乐

导言引导学生思考.

(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在什么地方看过?

在什么地方听过?

(4)唢呐演示.

1、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

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

(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二、揭示课题.哼唱主题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

(1)鸟类的大王?

(2)“朝”意指什么?

(3)“百”是什么意思?

(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三、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

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

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

四、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

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

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板书设计:

鸟类的大王?

“朝”意指什么?

“百”是什么意思?

随笔:

初步了解了民族乐器唢呐,熟悉了它的音色.对优秀的民间乐器作品产生兴趣,对民间艺人产生敬重之情.

第二单元绿水江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目标: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

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要具有跳跃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象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

6、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二)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

2、广西民歌《采茶歌》

(三)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

板书设计:

纯净、优美

随笔:

学会演唱本首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合唱《西湖春晓》

2、了解与西湖相关的音乐和文化知识.

教学目标:

1、随音乐的节拍轻轻晃动身体.

2、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3、了解赞美西湖的诗歌,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教学重、难点:

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教学过程:

(一)了解西湖的美景

1、播放有关西湖的录象片,简要介绍有关西湖的传说.

2、有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西湖的文字、图片资料.

(二)欣赏歌曲《西湖春晓》

1、第一遍:

听一听歌中唱了什么?

2、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朗读歌词.

3、第二遍:

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八六拍音乐的韵律.

4、第四遍:

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三)补充欣赏描写西湖的古诗及为古诗谱写的歌曲.

1、朗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2、朗读扬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四)板书设计: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五)课后小结

随笔:

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了解一些赞美西湖的诗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教学目标:

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重、难点:

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生:

北京、沈阳、成都……)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

(生:

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2、师:

首先我们来看地图,谁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

(生:

江南的地理位置:

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3、师:

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

(生:

江南的历史:

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彦.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4、师:

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

(生:

江南的特产:

江南的物产丰富,风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头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白果,糕团.)(生:

江南的文化艺术:

江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术著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代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

二、欣赏:

1、师: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

a)初听《江南好》

b)师:

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

(生:

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

c)师:

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

d)复听音乐(生:

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

2、分段复听

a)师:

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b)生:

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c)生:

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d)师:

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e)生:

速度:

中速、稍慢.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f师:

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g)生:

细听第二段(师:

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

h)生:

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i)师:

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

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j)生:

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

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出示竹笛,让学生观察并说出:

竹制、上端有吹孔有六个音孔、以及清脆明亮的音色.并由同学进行吹奏展示)

三、知识拓展

师:

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么?

咏江南课件展示诗词两首.

读一读:

组织学生一起朗读.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分析诗词内容:

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引出下一个环节:

2、看江南

(1)小桥流水人家(课件展示江南的风光,民居)

看一看:

选择的照片是江南的桥,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场景,从每张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江南的美.

谈一谈:

对江南建筑的感受.

(2)苏州园林(课件中穿插VCD,播放苏州园林景色)

欣赏: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说一说:

身边的园林景色.

3、唱江南(课件穿插VCD,播放《太湖美》)

听一听:

江南的曲调,江南风格的音乐.

4、舞江南(课件穿插反映江南特色的舞蹈《莲蓬娃娃》)

演一演:

模仿舞蹈动作

5、画江南(课件展示描绘江南的绘画作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江南.(放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6、板书设计: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7、课后小结:

随笔:

感受到了民乐合奏优美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

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

对.

师:

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

刘三姐.

2、师:

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

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

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

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

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

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

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

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

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

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

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

聪明,有智慧.

师:

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

对唱.

师:

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

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

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

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

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脚不分背朝天.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

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

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

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

滑稽的.

师:

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生:

不是,是蠢才.

师:

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生:

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

师:

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

不能.

师:

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师:

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

广西壮族的.

师:

很好.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

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

想.

2、听录音范唱:

(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

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

(听录音).

师:

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

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生:

委婉动听地.

生:

甜美柔和地.

师:

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唱:

师:

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

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

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