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0783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2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15至2016学年第一学期

 

单位:

赖新小学

班级:

三(3)、三(4)

教材:

第(五)册

授课人:

陈永兵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

P2--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

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开火车)

3×5=4×8=7×6=36-17=80-43=

9×3=8×5=37-15=8+15=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36+5-18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

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

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

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

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

3×4+6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

3×4+6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

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

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

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

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

(板书)

解法一:

3×4+6解法二:

6+3×4(PS: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答:

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

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

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3×4=12(元)20-12=8(元)答:

应找回8元。

b.20-3×4(PS: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答:

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

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4.认识:

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

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

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

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

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解法二:

6+3×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答:

该付18元。

教学后记:

第二课:

买文具

教学内容:

P5~7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28÷736÷624÷881÷915÷3

2.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4×8+6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问题: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

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18÷3=6(元),6+4=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18÷3+4

=6+4

=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

18÷3+4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

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

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

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题巩固练习

P6“试一试”。

1.提示:

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

四、巩固练习:

P6~7连一连全部内容。

五、总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6+4=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教学后记:

第三课:

过河

教学内容:

P8~10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

“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

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

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

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

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

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

”,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

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1.提示:

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

(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4.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P9——10练一练所以内容。

五、总结: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9读作:

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

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教学后记:

练习一

教学内容:

p11-1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

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

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图画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

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

(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

(注意:

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要解答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

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

12÷6=2(元)解法二:

3×6=18(元)解法三:

12÷3=4(瓶)

3元>2元18元>12元6元>4元

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答:

每瓶便宜1元。

6.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要解答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2)提问:

为什么要用小括号?

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

指导提问:

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

“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

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教学后记:

二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图形。

看一看

(一)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目标:

(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 学习检测:

课件出示。

(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

1.搭一搭,看一看。

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

搭一搭,连一连。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⑶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

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

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

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四、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

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

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

教材第15页的练习题。

七、作业布置:

1.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

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完成p14页“练一练”4道题目。

八、板书设计:

搭一搭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后记:

看一看

(二)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力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情感目标: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法:

引导复习法。

学法:

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准备:

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叫人说说课本p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

四、出示自学自导:

(8分钟)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

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

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

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五、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六、精讲: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七、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拓展延伸:

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

九、作业布置:

练一练1234题。

教学后记:

三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家、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具:

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

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

老师把这两所学校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

对话平台玩中学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图表。

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

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

A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18+104=222(本)

B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04+95=199(本)

C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18+95=213(本)

2.想一想。

(1)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

118+104+95=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

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估算。

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

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4.做一做

5.

(1)后来呀,我们的兄弟学校东宇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

(2)汇报算式,结果。

二、学中做

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1)独立思考,什么叫买1000送100?

(2)小组交流。

三、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运白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李老师邀请到淘气与笑笑一起到郊外农场去秋游,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去玩玩吗?

看!

白菜地里农民伯伯正忙着收白菜。

淘气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谁愿意告诉大家。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让学生先看主题图,自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师:

原来有850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

(师板书出完整的题目)能一步完成吗?

(不行)该怎样列式?

(二)计算,解决问题

生1:

850-256-280生2:

850-280-256

=594-280=562-256

=314(棵)=314(棵)

生3:

850-(280+256)生4:

850-(256+280)

=850-536=850-536

=314(棵)=314(棵)

师:

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退位问题,做到认真、细心。

师:

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

生1和生2所提出850-256-280和850-280-256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后,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再去掉第二车,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生3和生4提出850-(280+256)和850-(256+280)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和第两车的总棵数的和,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师:

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小结: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连减”的两种计算方法。

三、练习:

20页第三题

练一练1.

四、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谁愿意来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

无论用什么方法去计算,计算时注意进位与退位,做到认真、细心。

五、作业设计:

20页第四题

教学后记:

节余多少钱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练习,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学会理财的方法以及能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