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672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谈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谈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谈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谈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docx

《谈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docx

谈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

摘要

汉语中的量词,尤其是名量词,特别丰富多彩,这一点是英语、俄语、日语等外国语不能比拟的,这是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

根据量词所修饰的词类把量词分为名量词与动量词。

量词有不同于其他词类的语法性质。

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汉语中量词的使用特点,如量词的形象性,量词的色彩性,量词的模糊性,量词的修辞性以及其他特点。

汉语中的量词,除度量衡量词外,或多或少具有形象化的描述作用。

量词的色彩性,主要是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

模糊概念要比明晰概念更富有表现力,在文学作品中,如果恰当运用量词的模糊性,不但会使语言准确、精炼,而且会使文章产生深邃的意境。

在修辞中大量使用量词是现代汉语的一大显著特色,量词具有多种修辞作用,能起到使语言生动形象的作用。

这是汉语中量词的主要的使用特点。

关键词:

量词;形象性;色彩性;模糊性;修辞性

 

ABSTRACT

Thevarietyofquantifiers,nounquantifiersinparticular,isoneofthecharacteristicsofChinese,whichisunparalleledamongallthelanguages.Accordingtothewordclassofitsmodifiers,quantifierisdividedintonounquantifierandverbquantifier.Quantifierispossessedofitsuniquecharacters.ThepapersummarizesthecharacteristicsofChinesequantifiers,e.g.vividness,color,fuzziness,rhetoric,etc.Chinesequantifiescannotonlymeasurewordsbutalsodescribethings.Thecolorofquantifierincludesemotionalcolorandstylisticfeature.Sincefuzzyconceptismoreexpressivethandistinctconcept,properuseoffuzzinessofquantifiersinliteraryworkscreatestheeffectofexactness,refiningandprofoundness.FrequentuseofquantifiersisaconspicuousdistinctionofmodernChinese.Duetoitsvariousrhetoricfunctions,quantifiercontributestothevividnessoflanguage,whichisthemajorcharacteristicofChinesequantifier.

Keywords:

quantifier;vividness;color;fuzziness;rhetoric

 

摘要……..……………………………………………..…….….…………….…….

ABSTRACT………..………………………………….……………………..…………….

前言………………….……………………………………………….….….……………..1

一、汉语中量词的分类及其语法特点…..…...………………………….…..….………….2

(一)量词的分类………………………..………………………………………………2

1.名量词..............………….……………………..…….…………...…………….2

2.动量词..............………….……………………..…….…………...…………….2

(二)量词的语法特点………….………………….…………..……...………………..3

二、量词的形象性..............................……..….………………………….…..….………….4

三、量词的色彩性..............................……..….………………………….…..….………….6

四、量词的模糊性..............................……..….………………………….…..….………….8

五、量词的修辞性.................................……..….………………………….…..………….10

(一)用量词进行比喻....……….……………………..…….…………...…………….10

(二)用量词进行夸张..……….…..…………………..…….…………...…………….10

(三)用量词进行通感..……..….……………………..…….…………...…………….11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前言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量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

量词是汉语中后起的词类,先秦汉语中还很少使用量词。

量词兴起于两汉时期,到南北朝时期就大量使用了。

这一时期,个体量词大量出现,量词分工越来越明确。

如:

奋不受药,叩头千下。

(《三国志·孙奋传》);但读千遍,自得其义。

(《抱朴子·祛惑篇》);白雉三只,又急于平阳。

(《魏书:

世祖记》)。

量词那时已经分动量词和名量词两种。

“量词产生以后,数词和名词结合,就要通过量词的中介,先秦时期那种‘一苇’‘二矛’‘三人’的用法逐步消失了。

”[1]

量词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汉语词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语言的发展与成熟做出极大的贡献。

量词作为计算单位就是用来计量的,如“一个苹果”和“一箱苹果”不同,“一斤菜”和“一吨菜”不同,关键是使用了不同的计算单位,即使用了不同的量词造成了量上的差别。

计量是量词的基本表达作用。

从中可以看出量词的重要性,用错一个量词可能会造成十倍、百倍甚至更大的误差。

我们在使用量词特别是计量单位时,要特别注意。

除此以外,量词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还具有其较高的使用价值。

只有准确地使用量词,才能使表意更加清晰、明确。

在相似的语言形式中,数词后边是否使用量词,使用什么样的量词,不仅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语言结构关系也不同,还会影响到数词的语法性质。

如:

“五月”和“五个月”,“九楼”和“九座楼”的差别显而易见。

另外恰当地使用量词,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感,使人耳目一新。

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量词的大量运用是汉藏语系的特点之一。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汉藏语系语言词类上的一个特点是有量词……量词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事物的单位和动作行为的量……量词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是汉藏语系语言共同的发展趋势。

”[2]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很多,使用频率也很高,数词和名词、动词之间一般都要加量词。

但在近些年来的报纸、杂志和文学作品中,量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其负载意义更加丰富多变,用法也日益灵活,使得量词超越其本身计量的作用,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这是其它外语所无法比拟的。

汉语中的量词在使用过程中,受其语用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一些自身所独有的特点。

 

一、量词的分类及其语法特点

(一)量词的分类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朱德熙的《语法讲义》、丁声树等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胡裕树的《现代汉语(重订本)》、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等,对于汉语量词的分类,基本是大同小异。

他们大体将量词分为名量词(也可以称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种。

1.名量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量词叫做名量词。

量词可以与数词合成数量短语,常作定语。

名量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专用名量词:

“指的是与某些名词有固定选择关系的量词。

即某些名词只能用某一个或某几个专门的量词来与之搭配,这样的量词就是专用名量词。

”[3]例如:

一本书,一匹马,一条鱼,两张床,三头牛等。

“一般来说,名词跟它相配的量词之间有时候在意义上有某种联系,什么名词用什么量词是约定俗成的。

”[4]

(2)临时名量词:

是指某些名词临时被用作数量单位处在量词的位置上。

例如:

“一碗饭”中的“碗”,“一袋面粉”中的“袋”,“一书架书”中的“书架”,都是从名词中借用来的临时名量词。

(3)计量名量词:

主要是度量衡单位。

例如:

公斤、尺、亩、度、寸、斤、两、斗、升、里、亩、海里等。

十进位的度量词连用的时候,最后的量词可以省略。

例如:

三尺五(寸)、一丈二(尺)。

(4)通用名量词:

主要指大多数名词都能适用的量词。

包括:

个、种、类、些、点等量词。

例如,近年来“个”这个量词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逐渐有了泛化的倾向,能够和它组合的名词越来越多。

通用名量词的增多并不影响专用名量词的存在,仍然有很多名词只能用其专用的量词,例如,可以说“一个桌子”,但不能说“一个河”“一个电脑”。

2.动量词

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的量词叫做动量词。

如“去一趟、看一遍、做一次、哭一场”中的“趟、遍、次、场”都是动量词。

动量词与数词组合成数量短语,常作补语,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专用动量词:

即某些动词只能用一些特定的量词来与之搭配,如:

顿、番、次、回、遍、趟。

这些动量词不仅表达的意义不相同,而且和动词组合的能力也不一样,比如“次”和“遍”和动词组合的能力强,而“趟”和动词的组合能力较弱,前者可以和多数动词组合,而后者只能和“去”“走”“跑”等部分动词组合。

(2)临时动量词:

指的是临时借用来表示动作的量的词,如:

我打了他一巴掌。

“巴掌”是“打”的量词;他踢了我一脚。

“脚”是“踢”的量词;我瞪了你一眼。

“眼”是“瞪”的量词。

但是离开具体的语境,它们只是普通的名词,因此把这种动量词叫作临时动量词。

(二)量词的语法特点

1.量词一般出现在数词后边,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可以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例如:

“吃三粒,打四下,一个人”等。

2.大多数单音量词都可以重叠。

重叠后能作各种句法成分,如定语、主语、状语、谓语等,但不能作补语。

重叠后可以表示“每一”的意思,例如:

“条条大路通罗马”;也可以强调“多”的意思,例如:

“歌声阵阵”“白云朵朵”。

3.量词同数词组合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起来用,例如:

“一本一本”“两个两个”。

数词是“一”时,可以省去后面的“一”,说成“一个个”“一本本”。

这种数量短语重叠后作主语时,表示“每一”,例如“一个个都身强力壮”;作定语时,表示数量多,例如“一批批人马”;作状语时,按次序地进行,例如:

“一个一个地陆续离开”。

4.量词可以单独做句法成分。

在“这碗面给他吃”,“那碗留给你”中,“碗”是“一碗”的省略。

只有数词是“一”的时候,数词才能省略。

 

二、量词的形象性

高尔基说:

“作家的作品要能够相当强烈地打动读者的心胸,只有作家所描写的一切,情景、形象、状貌、性格等能历历地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也能各式各样地想象它们,而以读者自己的经验、印象及知识的积蓄去补充和增补。

”[5]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汉语中的量词,除度量衡量词外,或多或少的都具有形象化的描述作用。

它可以使原本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变无形为有形,变不可感为可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表达复杂的感情,对生命的体验,以及对社会、对生活的感受。

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名量词能显示出所表示的事物的形体特征,因此最具有形象性。

表现线状的量词如:

线、条、带、丝、支、枝、杆、竿、根、株、棵、段、股、道、缕、柱,表现点状的量词如:

点、粒、颗、滴、星、丸,表现面状的量词如:

面、片、幅、方、汪。

此外,还有表现块状、团状、环状、圈状、朵状、泡状、扇状、轮状、簇状、丛状、口状、眼状等各种形态的量词。

“它们大都是从名词转化而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不断充实汉语的量词,使汉语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6]例如:

①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郑振铎《海燕》)

量词“痕”在这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痕”本指物体留下的印儿,这里用来做“线”的量词,恰如其分。

用“根”太过强硬,用“缕”又太过柔弱,都与语境不和谐,作者用一个“痕”字,将嫩蓝的天空中电线那种随风飘动,忽隐忽现,影影绰绰之态传达给读者。

量词的形象性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让人惊叹作者匠心独运的同时,更领略了量词的形象美。

再如:

②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一个“叶”字,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小舟如一片树叶漂浮在风波中的情景,小舟像树叶一样随波逐流,随浪而上下起伏。

将小舟在风高浪急的河面上颠沛流离的景象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而又不动声色地表现了作者对渔者的同情,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她们吃着他们募来的钱,半个谢字不说;我使这么几块钱,和你们说一车好话,你们倒要恼我,甚至要打我,你们怎么这样爱她们而不跟我讲些宽宏大量呢!

(老舍《赵子曰》)

“车”是一种运输工具,而不能装载“好话”这一类无形的东西,此处用作“一车好话”,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好话”当成实物来写,充分说明了“好话”之多,同时又增强了人们的对形象的感知程度。

汉语量词的形象性丰富多彩,无处不在。

如“一钩残月”,巧借一个“钩”字表现了月亮如弯弯的钩子一样;“一轮红日”,一个“轮”字说明此时太阳圆如车轮;“一丸秋月”,说明此时秋月如同一个小小的丸子;“一峰骆驼”,说明骆驼的脊背像一座高大的山峰;“一汪清泉”,使人想到汩汩流淌的泉水,如水汪汪的大地的明眸。

虽然动量词反映的是动作的特点,但是也能表现量词的形象性。

这种量词利用了事物与动作之间的关联性,以动作本身为参照物,强调了造成该事物外形的动作行为,着眼于该动作行为所导致的结果状态。

例如:

串、堆、叠、挂、担、封、挑、截、堵、把、捆、排、抹、摊、包、束、张、搂、撮、捧、弯、卷、掬等,也非常具有形象性。

表现量词形象性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使用量词时,就力求把量词的形象美充分的表现出来,在准确表意的基础上,把事物彼时彼刻的形象表现地栩栩如生,不但能突出事物的特征,还能使之灵动鲜活。

体现了事物的生动形象和作者的感受,在描情状物上具有十分鲜明的文学艺术色彩。

因此,汉语量词的形象性特点更有利于对语言进行艺术性的表达。

 

三、量词的色彩性

词义,包括词的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

而因人们的主观感受,表达的对该事物的评价即是词的色彩意义。

虽然量词的主要作用是表量、计算,但不可避免的是量词也有强烈的色彩性。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借助于有情感色彩的量词,或是把量词与中心词的褒贬、喜恶等情感色彩、庄谐情感色彩错接,造成一种情感的反差,来创造强烈的感染力,形成艺术作品的魅力。

”[7]

①我留上海就做一匹文氓,都比现在好得多。

(郭沫若《骑士》)

作者用本来表示“马”的量词“匹”来写人,使本来中性的词变为贬义词,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态度,对于留在上海的反感,对文氓的厌恶。

这种对事物的爱憎意味和褒贬评价就是量词的感情色彩。

量词的感情色彩大多情况下是静止的,也就是说一般的量词本身没有感情色彩,而是由于受人的主观性的影响在具体语境中临时产生一些感情色彩。

所以,量词的色彩性,特别是感情色彩大多是临时的,对没有感情色彩的量词,可以褒用,也可以贬用,这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

也可以对有感情色彩的量词改变其感情色彩,把褒义词贬用,或把贬义词褒用,形成一种反讽的意味。

②我们的总理不仅堪称是一位战略家,而且堪称是一位哲学家!

(彭子强《筑向太空的长城》)

③他就是那位大字不识一个的教书先生。

(罗明《山村小屋》)

“位”字用于人,表示敬意,具有赞扬的褒义色彩。

这里表现了对于总理的尊敬与爱戴。

而“教书先生”本指有知识有教养的人,一般都用“位”表示,以表达人们对于文人的敬意,而此处,用“大字不识”作为“教书先生”的修饰语,再用“位”这个量词则具有了轻蔑嘲讽的含义,具有了贬义色彩,这里就把褒义的“位”贬用了。

④还有一回,是:

“公理,几块钱一斤?

”(鲁迅《“公理”之所在》)

此例中用“斤”这个度量衡单位衡量“公理”这个比较正式的词,更问“几块钱一斤”,足见作者讽刺、嘲弄之意,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⑤美国博士几个子儿一枚?

我问他。

(老舍《牺牲》)

此例中把“枚”与美国博士学位搭配,而“枚”本来是用于修饰硬币的量词,用在这里就有了有贬斥美国学位的意思,使本无感情色彩的量词“枚”带上了感情色彩,由中性变为贬义,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⑥但他钻到第三———也许是第四———层,竟遇见了一件不可动摇的伟大的东西了,抬头看时,蓝裤腰上面有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背脊,背脊上还有汗在流下来。

(鲁迅《阿Q正传》)

作者用“座”用来修饰杀人者的背脊,而量词“座”一般用于较大的固定的物体,例如“一座山”、“一座雕像”、“一座楼”等。

这样就写出了杀人者的高大,反衬出其精神的麻木愚昧,表达出作者对他的憎恶和鞭挞,更表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愤。

“词的构词理据、寓意背景、所在语体等等因素不同,从而形成词特定的意趣和风格,这种意趣和风格就是格调风格。

”[8]对量词的使用,由于人们出于不同的交际目的,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表达不同的格调,人们会选用不同的量词,因此长期的使用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修辞形式,形成了量词不同的语体色彩。

具体表现为书面色彩和口语色彩。

书面色彩的量词,如簇、缕、盏、所、部、户、千米、公里等。

口语色彩的量词,如“茬、摞、疙瘩、窝、舀”等。

汉语中有许多量词可以同表示人的名词搭配,而都各有其自身的色彩意义,像“个、位、名、口、条、员、伙、群、拨”等。

其中“个”具有非正式、口语化的色彩,“位、名”则是表达正式、尊敬的褒义色彩;“伙、群”含非正式、贬义色彩,“员”则有文言色彩。

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酒鬼”、“一个小偷”,而不能说“一位酒鬼”、“一位小偷”。

所以,我们在选用量词的时候,也要根据所要表达的色彩,仔细推敲与锤炼,不同的交际目的,不同的交际场合,选用表达不同色彩的量词,以保证语言的准确性。

 

四、量词的模糊性

波兰哲学家沙夫(AdamSchaff)认为“如果我们不考虑科学术语的话,模糊性实际上是所有词语的一个性质。

”[9]因此语言模糊性是语言中固有的现象,也是语言的重要特征。

伍铁平教授第一次将模糊语言理论介绍到我国,并于1979年和1980年发表了《模糊语言初探》和《模糊语言再探》两文,并把语言的模糊性运用到汉语研究中。

所谓模糊性也就是概念外延不清楚,即此种事物和非此种事物界限不清楚。

词的模糊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客观原因是客观事物连续不断的运动,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主观原因是由于不同人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态度、爱好、所处环境等不同;另外还有交际原因,语言交际中,有时候不需要传递确切信息,人类大脑有处理模糊信息的能力。

在汉语中,大多数人都认为形容词、副词、部分名词、动词具有模糊性,但对量词是否具有模糊性,仍有很大的争议。

我认为,虽然量词是表示计量单位的词,其中有些度量衡量词需要保证计量的精确性,但其他的一些名量词和动量词则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在阅读一些文献,特别是文学作品时经常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量词已经超越了计量的功能,而更多地是用来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提升语言的表现力。

这种情况下量词的计量功能已经得到弱化,而具有了一定的模糊性特点。

沙夫指出“交际需要语词的模糊性……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办法,完全消除了语词的模糊性,那么,我们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如此贫乏,就会使它的交际和表达作用受到如此大的限制,而其结果就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的交际就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于交际的那种工具遭到了损害。

”[10]语言表达中需要模糊时,模糊表达更好。

如“那个小伙子身高1.785厘米,重81公斤,脸膛宽10厘米,唇厚1.5厘米。

”表达过于繁琐,远不如“那个小伙子高个子、身材魁梧、宽脸膛、浓眉毛、厚嘴唇。

”表达效果好。

模糊语言的表情达意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如辛弃疾的词:

《西江月·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在数词、量词上各各有别,数量交错,高低起伏,变化有致。

由于词人利用了量词的模糊性,这使作品产生了深远的韵味,悠远的意境。

第二句中“清风半夜鸣蝉”作者用了“半夜”这个本就有些模糊性的词来写时间,起到了概括的作用。

虽然其本身意义是明晰的,但究其本体,又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第四句中“听取蛙声一片”作者用“一片”来修饰“蛙声”,描写了蛙声的多,以至于连成一片。

但是“一片”有多大,并不是能说清楚的,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第五句和第六句,作者用的是“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实际用的是一种缩小夸张,当然不止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而是用“个”和“点”来说明星星和雨的少,在辽阔的苍穹下,寥落的星辰,稀疏的细雨,形成了一种别有韵味的田园风光。

再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的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三)》也充分运用了量词的模糊性,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交错,运用简单的词语创造了一种简洁、辽阔而又悠远、大气的图画,运用感性形象描绘了模糊朦胧的景观,震撼人心,达到了一种至高的艺术境界,常人可望而不可及。

当然这种成功的作品并不限于古诗词中,现代小说散文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作家们用生花妙笔在不断地拓展作品的意境。

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诗歌中,如果恰当运用了量词的模糊性,不但使语言准确、精炼,还会产生深邃的意境。

艺术贵在创新,语言上尤其贵于“平字见奇,常字见新”。

贺拉斯曾经说过:

“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文学作品中量词模糊性的巧用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11]这同中国古典美学一贯强调的“情在词外”,“意在言外”的观点是一脉相通的。

因此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适当把握量词的不同的模糊度,根据表达习惯恰当而巧妙的选用量词,使读者充分享受语言模糊之美的同时,领悟文章的诗情画意之美。

 

五、量词的修辞性

量词通常情况下用于计量,跟数词构成数量短语,因此这往往使人认为,量词只有单一计量的作用,所以量词很容易学习,同时又非常枯燥。

因此不少人在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时,根本不去注意量词,只注意赏析形容词、动词。

其实量词并不是单一枯燥,可有可无的一类词,在修辞中大量使用量词是现代汉语的一大显著特色,量词具有多种修辞作用,如比喻、夸张、通感、比拟、反复、排比等,能起到使语言生动形象的作用,从而具有动人的语言魅力。

(一)用量词进行比喻

“用与本体本质不同但有相似性的喻体来描写或说明本体,从而更形象、更生动地表现本体的特征或作用,这种辞格叫做比喻。

”[12]而借用其他表示某事物的词作度量该事物的量词,直接用喻体作本体的量词,把量词用作喻体,使本体和喻体水乳相容,这样句子在不用喻词的情况下,就能对事物作形象具体而生动的比喻,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有形更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